《濟陽綱目》~ 卷四十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十三 (4)

1. 治煎厥方

人參固本丸,《內經》曰:陽氣者,煩勞則張,精絕闢積於夏,使人煎厥,宜此方主之。

人參(二兩),天門冬,麥門冬,生地(酒炒),熟地(砂仁炒,各四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一百丸,空心白湯送下。

蔭按:諸動屬陽,故煩勞則擾乎陽,而陽氣張大,陽氣張大則勞火亢矣。火炎則水乾,故令精絕。是以遷延闢積至於夏月,內外皆熱,水益虧而火益亢,孤陽厥逆,如煎如熬,故曰煎厥。是方也,生熟地黃能救腎水而益陰精,天麥門冬能扶肺金而清夏氣,人參能固真元而療煩勞,以之治煎厥,誠為曲當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陽氣容易因為勞累而變得亢奮,精氣消耗過度就會在夏季累積,讓人感到焦躁不安,如同煎熬一般,這時可以使用人參固本丸來治療。

方劑使用人參兩兩,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生地(酒炒)、熟地(砂仁炒)各四兩,混合研磨成粉,用煉蜜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用白開水送服。

古人認為,人體的各種活動都屬於陽氣的範疇,所以勞累會影響陽氣,使陽氣變得亢奮,亢奮的陽氣會消耗陰津,導致水液不足,而熱氣更加旺盛,久而久之就會在夏季積累,內外都感到熱,陰津更加虧損,陽氣更加亢奮,陽氣孤獨無依,逆行不順,就好像在鍋裡煎熬一樣,所以稱為「煎厥」。這個方子中,生地和熟地能滋陰補腎,補充陰津,天門冬和麥門冬能滋陰潤肺,清熱解暑,人參能補益元氣,治療煩勞,用這個方子治療煎厥,確實非常合適。

2. 治薄厥方

蒲黃湯,《內經》曰:大怒則形氣絕,而血菀於上,使人薄厥,宜此方主之。

蒲黃(一兩,炒褐色)

上用清酒十爵,沃之溫服,愈。

蔭按:肝藏血而主怒,怒則火起於肝,載血上行,故令血菀於上。菀,亂也。薄,雷風相薄之薄。血氣亂於胸中,相薄而厥逆也。蒲黃能消瘀安血,清酒能暢氣和榮,故用之以主是證。

白話文:

蒲黃湯

《內經》說:人若大怒,則氣血逆亂,血氣上衝,導致昏厥,此時宜用此方治療。

藥方:

  • 蒲黃(一兩,炒至褐色)

用法:

  • 用清酒十爵(約等於現代的十杯),溫熱後沖服,即可痊癒。

藥理分析:

  • 陰氏註解:肝臟主藏血,又主怒。人若發怒,則肝火上升,帶動血液上行,導致血氣逆亂,故稱為「血菀於上」。「菀」意為亂,而「薄厥」是指雷風相薄而導致昏厥。由於血氣在胸中亂竄,相互衝擊,而導致昏厥。
  • 蒲黃具有消瘀止血的功效,清酒則能暢通氣血,調和營氣。因此,本方以蒲黃和清酒相配,可以治療因肝火上炎而導致的血氣逆亂、昏厥等症狀。

3. 治屍厥方

調氣平胃散,屍厥乃中惡之候,因犯不正之氣,忽然手足厥冷,頭面青黑,不省人事,妄語口噤,宜蘇合香丸灌之,候稍醒,用此藥。

蒼朮(一錢半),藿香(一錢二分),厚朴,陳皮,烏藥,白豆蔻仁,木香,檀香,砂仁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
白話文:

調氣平胃散

屍厥是中惡的徵兆,由於犯了不正之氣,突然手腳冰冷、頭面青黑、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、嘴巴緊閉,應該用蘇合香丸灌下去,等病人稍微清醒一點後,就用這藥方。

藥材:

  • 蒼朮(一錢半)
  • 藿香(一錢二分)
  • 厚朴
  • 陳皮
  • 烏藥
  • 白豆蔻仁
  • 木香
  • 檀香
  • 砂仁(各一錢)
  • 甘草(炙,五分)

一方有丁香,無烏藥。

上銼,水二鍾,生薑三片,煎八分,入鹽少許,食後服。

二十四味流氣飲和蘇合香丸,屍厥者,破陰絕陽,形靜如死,醫者不知針石,宜此二方主之。

流氣飲見諸氣門。蘇合香丸見前。

蔭按:夫屍厥者,五屍之氣,暴疰於人,亂人陰陽血氣,上有絕陽之絡,下有絕陰之紐,形氣相離,不相順接,所謂一息不運,則機緘窮,一毫不續,則霄壤判也。昔虢太子病此,扁鵲以針石熨烙,治之而愈。今之醫者,多不知針石,苟臨是證,將視其死而不救歟。故用二十四味流氣飲和蘇合香丸主之,使其氣血流動,陽無絕絡,陰無破紐,則亦五會之針,五分之熨,八減之劑爾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了兩個治療屍厥的藥方,並解釋了屍厥的病因和治療方法。第一個藥方以丁香為主,第二個藥方則使用二十四味流氣飲和蘇合香丸,旨在疏通氣血,使患者恢復正常。

備註

  • 括號內的信息可能指的是中藥材或方劑的詳細介紹,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查找相關資料。

灸法

灸百會穴四十九壯,臍下、氣海、丹田三百壯,身溫乃止。

一方

用附子七錢,童便炮熟去皮臍為末,分作二服,用酒三盞煎一盞服。如無附子,用生薑自然汁半盞、酒一盞,同煎令百沸,並灌一服。仍照前灸。

白話文:

灸法

在百會穴灸刺四十九壯,在臍下、氣海、丹田灸刺三百壯,等到身體發熱才停止。

一方

將附子七錢,用童尿炮製至熟透,去掉皮和臍,磨成粉末,分成兩份,每次用酒三碗煎成一碗服用。若無附子,可用生薑汁半碗、酒一碗,一同煎煮至沸騰,每次服用一碗。服用藥物之後,繼續依照前面的方法灸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