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四十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十三 (3)

1. 治痰厥方

導痰湯,治痰厥。

半夏(湯泡七次),南星(薑湯泡,各二錢),橘紅,枳實(麩炒),茯苓(各一錢半),甘草(八分)

上銼,加生薑五片,水煎服。痰盛加竹瀝、薑汁。

一方

半夏(大者,三十個),巴豆(二十個)

上為末,丸如綠豆大,硃砂為衣,每服一丸,薑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導痰湯,治痰厥

主治: 痰阻心竅,引起神志昏迷、四肢厥冷等症狀。

組成:

  • 半夏(用湯泡洗七次,去除藥性中的辛辣)二錢
  • 南星(用薑湯泡)二錢
  • 橘紅一錢半
  • 枳實(麩炒)一錢半
  • 茯苓一錢半
  • 甘草八分

用法: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生薑五片,用水煎服。痰多者,可加入竹瀝和薑汁。

另一方:

  • 半夏(選用個頭較大的,約三十顆)
  • 巴豆(二十顆)

將半夏和巴豆研磨成粉末,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藥,用硃砂包裹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薑湯送服。

2. 治氣厥方

八味順氣散,治七氣拂鬱,令人手足厥冷。

白朮,人參,白芷,白茯苓,臺烏藥,青皮,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
上銼,加生薑三片,水煎,不拘時服。

木香調氣散,治氣滯,胸膈虛痞,噁心宿冷不消,心腹刺痛。

白話文:

八味順氣散用於治療七氣鬱結導致手腳冰冷。配方包括白朮、人參、白芷、茯苓、烏藥、青皮、陳皮各一錢,甘草五分,加生薑三片,水煎,不拘時服用。木香調氣散用於治療氣滯導致胸膈脹滿、噁心宿食不消化、心腹刺痛。

白豆蔻,丁香,檀香,木香(各二兩),藿香葉,甘草(炙,各八錢),砂仁(四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入鹽少許,沸湯調服,不拘時。

白話文:

白豆蔻、丁香、檀香、木香(各二兩),藿香葉、甘草(炙,各八錢),砂仁(四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少許鹽,用沸水調和服用,不限時間。

3. 治風厥方

小續命湯

麻黃(去節),人參,黃芩(酒炒),芍藥(酒炒),川芎(酒洗),防己,杏仁(去皮尖炒),桂枝(淨洗),甘草(各一錢),防風,附子(炮去皮臍,各五分)

上銼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小續命湯

藥材:

  • 麻黃(去節):一錢
  • 人參:一錢
  • 黃芩(酒炒):一錢
  • 芍藥(酒炒):一錢
  • 川芎(酒洗):一錢
  • 防己:一錢
  • 杏仁(去皮尖炒):一錢
  • 桂枝(淨洗):一錢
  • 甘草:一錢
  • 防風:五分
  • 附子(炮去皮臍):五分

用法:

將以上藥材切碎,共為一劑,加入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
雙解散,治一切風寒暑濕所傷,以致氣血拂鬱,變成積熱發厥。(即防風通聖散與益元散相合)

防風,川芎,當歸,赤芍藥,大黃,麻黃,薄荷,連翹,芒硝(各二分半),石膏,黃芩,桔梗(各五分),滑石(一錢半),甘草(一錢),荊芥,白朮,梔子(各一分二釐半)

白話文:

雙解散這個方子是針對各種外邪侵襲,導致氣血瘀滯、熱毒積聚所引起的症狀,例如發燒、頭痛、腹痛、便祕等。 它結合了防風通聖散的解表散熱和益元散的清熱利濕,通過疏風散寒、清熱解毒、化濕利水來達到治療效果。

注意

以上共六錢六分二釐半,系防風通聖散。

滑石(三錢),甘草(五分)

以上三錢五分,系益元散。

上㕮咀,每一服,加生薑三片,蔥白一莖,豆豉三十粒,同用水煎,熱服。

白話文:

上述藥方共計六錢六分二釐半,這是防風通聖散。

其中滑石三錢,甘草五分。

上述藥方共計三錢五分,這是益元散。

將藥方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時,加入生薑三片、蔥白一莖、豆豉三十粒,一同用水煎煮,熱服。

4. 治虛厥方

參耆益氣湯,治氣虛陽厥脈伏,手足厥冷。

人參,黃耆,白朮(各一錢半),五味子(二十粒),麥門冬(去心),陳皮,甘草(炙,各一錢),陽虛加附子(童便煮,一錢)

上銼,加生薑三片,棗二枚,水煎服。

芎歸養榮丸,治血虛陰厥,脈虛細,四肢冷者。

白話文:

參耆益氣湯用於治療氣虛陽虛導致的手足厥冷,症狀包括脈搏微弱、手腳冰冷。藥方包括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五味子、麥門冬、陳皮、甘草,若陽虛更嚴重則加附子。藥材切碎後,加入生薑和紅棗,用水煎服。芎歸養榮丸則用於治療血虛陰虛導致的四肢冰冷,症狀包括脈搏微弱、四肢發冷。

當歸(酒洗),川芎,白芍(煨,各一錢半),熟地(砂仁炒),黃柏(酒炒),知母(酒炒,各一錢),枸杞子,麥門冬(去心,各八分),甘草(五分)

上銼,水煎,入竹瀝半盞,薑汁二三匙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將當歸(用酒洗淨),川芎,白芍(煨熟,各取一錢半),熟地黃(用砂仁炒制),黃柏(用酒炒制),知母(用酒炒制,各取一錢),枸杞子,麥門冬(去除心,各取八分),甘草(取五分)。

以上藥材全部切碎,用水煎煮,加入竹瀝半盞,薑汁二至三匙,於飯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