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四十三 (2)
卷四十三 (2)
1. 脈法
卒中者,卒然不省人事,全如死屍,但氣不絕,脈動如故。或脈無倫序,或乍大乍小,或微細不絕,而心胸暖者是也。
經,云:無故而喑,脈來乍大乍小、乍短乍長者為祟,滑者鬼疰,緊而急者遁屍。
仲景,云:屍厥脈動而無氣,氣閉不通,故靜而死也。《活人書》云:陽厥脈滑而沉實,陰厥脈細而沉伏。
脈經,云:寸口脈沉大而滑,沉則為實,滑則為氣,實氣相搏,血氣入於臟則死,入於腑則愈,此為卒厥。不知人,唇青身冷,為入臟,即死。如身溫和,汗自出,為入腑,即愈。
又,曰:人病屍厥,呼之不應,脈浮者死,脈大反小者死。卒中惡,腹大四肢滿,脈大而緩者生,緊大而浮者死,緊細而微者亦生。
白話文:
中風的人,突然昏迷失去意識,就像死人一樣,只是還有呼吸,脈搏也還在跳動。有時脈搏不規律,有時忽大忽小,有時微弱但沒有斷,而且胸口是溫暖的,就是中風了。
《經》上說:沒有原因就突然失聲,脈搏忽大忽小、忽短忽長,這是被祟了;脈搏滑的,是鬼魅作祟;脈搏緊而急的,是屍鬼作祟。
《仲景》說:屍厥症狀是脈搏跳動卻沒有呼吸,氣息閉塞不通,所以看起來像死了。《活人書》說:陽厥脈搏滑而沉實,陰厥脈搏細而沉伏。
《脈經》說:寸口脈搏沉而大且滑,沉則代表實證,滑則代表氣盛,實氣互相衝擊,血氣進入臟腑就會死,進入腑就會好,這就是卒厥。如果患者不省人事,嘴唇發青身體冰冷,代表血氣進入臟腑,就會死亡。如果身體溫和,汗水自然流出,代表血氣進入腑,就會痊癒。
又說:人患屍厥,呼叫沒有反應,脈搏浮的就會死,脈搏大而反小也會死。中風嚴重的話,腹部會大、四肢會腫脹,脈搏大而緩的會活,緊而大且浮的會死,緊而細且微的也會活。
又問,曰:婦人病經水適下而發其汗,則鬱冒不知人,何也?師曰:經水下,故為里,虛而發其汗,則表亦虛,此為表裡俱虛,故令鬱冒也。
白話文:
有人又問:“如果一個女人生病了,在月經剛來的時候被發汗治療,然後就昏迷不醒,這是為什麼呢?”老師回答說:“因為在月經期間,身體內部比較弱。所以當她已經很虛弱的情況下又被發汗治療,就會使她的外表和內臟都變得更虛弱,因此導致昏迷。”
2. 治初厥方
蘇合香丸,治卒厥不知人,未詳風痰氣厥,不可妄投湯劑,且先以此藥灌下,待醒後察脈,然後隨證用他藥。
白朮,青木香,硃砂,犀角,沉香,麝香,訶子皮,丁香,安息香,蓽撥,白檀香,香附(各二兩),龍腦,熏陸香,蘇合香油(各一兩)
白話文:
蘇合香丸
蘇合香丸,專治突然昏厥不省人事,原因不明,不確定是風痰還是氣厥,不可隨意服用湯藥。應先用此藥灌服,待患者甦醒後再診脈,然後根據症狀服用其他藥物。
配方:
白朮、青木香、硃砂、犀角、沉香、麝香、訶子皮、丁香、安息香、蓽撥、白檀香、香附(各二兩)、龍腦、燻陸香、蘇合香油(各一兩)
上為末,用安息香以酒熬成膏,同蘇合香油和蜜調劑,每服旋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四丸,取井水溫冷任下,老人小兒酒化下一丸。凡痰氣及中風,痰涎壅上,喉中有聲,不能下者,合青州白丸子同丸,薑汁化下,立效。中風如見鬼神者,白湯下。腳氣衝心,用萆麻和丸,搗爛貼腳心,疼痛立止。
心腹絞痛,卒痛中滿、嘔吐,薑湯下。傷風咳嗽,薑蔥汁、白湯下。兼治傳屍,骨蒸肺痿、疰忤、鬼氣、狐貍妖魅、霍亂吐瀉、時氣瘴痞、赤白暴痢、瘀血月閉、痃癖疔腫等疾,產婦中風,小兒驚風,牙關緊硬不省者,擦牙即開,然後用風藥治之。小兒吐瀉驚疳,先用火焙此藥,然後用薑蔥汁化開,白湯下。
小兒用緋袋盛,當心帶之,一切鬼邪不敢近。
白話文:
將安息香用酒熬成膏,再與蘇合香油、蜂蜜混合調製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四丸,用井水溫涼服用,老人和小孩可以用酒化服一丸。凡是痰氣、中風導致痰涎阻塞上涌,喉嚨有聲響,無法吞嚥的患者,可以與青州白丸子混合服用,用薑汁化服,效果顯著。中風患者出現幻覺,可以白湯送服。腳氣衝心,可以將萆麻與藥丸混合搗爛,貼在腳心,疼痛立刻止住。
心腹絞痛、突然腹部脹痛、嘔吐,可以用薑湯送服。傷風咳嗽,可以用薑蔥汁或白湯送服。此藥還能治療傳染病、骨蒸肺痿、疰忤、鬼氣、狐貍妖魅、霍亂吐瀉、時氣瘴痞、赤白暴痢、瘀血月閉、痃癖疔腫等疾病,產婦中風、小兒驚風、牙關緊閉昏迷的患者,可以塗抹在牙齒上,牙關即可打開,然後用風藥治療。小兒吐瀉驚疳,可以先用火焙藥,再用薑蔥汁化開,白湯送服。
將藥丸裝在紅色布袋裡,孩子佩帶在身上,一切鬼邪便不敢靠近。
3. 治熱厥方
升陽散火湯,治熱厥。因醉飽入房,濕熱鬱於脾土,不能滲榮四肢,陽氣獨盛,故手足心熱。
升麻,葛根,獨活,羌活,白芍,人參(各三錢),炙甘草,柴胡(各二錢),防風(一錢半),生甘草(一錢)
上銼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本方去獨活、生甘草,加蔥白,名火鬱湯,治證同。
白話文:
升陽散火湯主要用於治療因過食飲酒後,濕熱停滯脾胃,無法正常運化,導致陽氣偏盛,出現手足心發熱的症狀。藥物組成中,升麻、葛根、獨活、羌活等藥物具有升陽散寒、疏風解表的作用;白芍、人參則滋陰養血,緩解陽氣過盛;柴胡疏肝解鬱,甘草調和藥性。
火鬱湯則是升陽散火湯的加減方,去除了獨活和生甘草,加入了蔥白,更側重於清熱解鬱,適用於濕熱鬱結於心胸,導致胸悶、煩躁、心悸等症狀。
大承氣湯,治厥,熱盛脈數者。
大黃,芒硝(各半兩),厚朴(一兩),枳實(五個)
上銼,用水二鍾半,先煎厚朴,枳實至一鍾,入大黃煎七分,去渣,入硝煎一二沸,溫服以利為度。本方去芒硝,名小承氣湯。
白虎湯,治熱厥及暑厥,脈虛或沉滑。
石膏(五錢),知母(二錢),甘草(一錢)
上銼,作一服,入粳米一撮,水煎服。加人參一錢半,名人參白虎湯。
白話文:
大承氣湯用於治療厥症,症狀是熱盛脈數。
將大黃和芒硝各取半兩,厚朴取一兩,枳實取五個。
將藥材切碎,用兩鍾半水煎煮,先煮厚朴和枳實至一鍾,再加入大黃煎煮七分,濾去藥渣,再加入芒硝煮沸兩三次,溫服,以通便為宜。本方去掉芒硝,稱為小承氣湯。
白虎湯用於治療熱厥和暑厥,脈象虛弱或沉滑。
取石膏五錢,知母二錢,甘草一錢。
將藥材切碎,製成一劑,加入少許粳米,用水煎服。如果加入人參一錢半,就稱為人參白虎湯。
4. 治寒厥方
理中湯,治寒厥,脈沉微者。
人參,白朮,乾薑(炮),甘草(炙,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煎服。寒甚者加附子。
四逆湯,治手足厥冷,下利清穀,脈微欲絕。
甘草(二兩),乾薑(一兩),附子(去皮臍,半兩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溫服。
姜附湯,治寒厥昏不知人,身體強直,口噤不語,逆冷;及腹臍冷痛,霍亂轉筋,一切虛寒,並皆治之。
白話文:
理中湯
理中湯用於治療寒厥,脈象沉微的患者。
配方:人參、白朮、乾薑(炮製)、甘草(炙,各等份)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水煎服。寒症嚴重者可加附子。
四逆湯
四逆湯用於治療手足厥冷、下利清穀、脈象微弱欲絕的患者。
配方:甘草(二兩)、乾薑(一兩)、附子(去皮臍,半兩)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溫服。
姜附湯
姜附湯用於治療寒厥昏迷不省人事、身體僵硬、口噤不語、逆冷;以及腹臍冷痛、霍亂轉筋,一切虛寒病症。
理中湯
是一款針對寒厥的經典中藥方劑,適用於脈象沉細、四肢冰冷的患者。它以人參、白朮、乾薑和甘草四味藥材組成,能溫補脾胃、散寒止痛,適合寒性體質或脾胃虛寒的人。
四逆湯
專治手腳冰冷、腹瀉、脈象微弱的嚴重寒症。甘草、乾薑、附子三味藥材組成,能溫陽救逆,適用於陽氣虛衰、寒邪入體的患者。
姜附湯
針對寒厥昏迷、身體僵硬、口不能言等重症。姜附湯以乾薑和附子兩味藥材組成,性溫熱,能溫陽散寒、回陽救逆,適用於陽氣衰竭、寒邪入侵的患者。
乾薑(一兩),附子(生,去皮臍,一枚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煎,食前溫服。
六物附子湯,治陽氣衰於下,令人寒厥,從五指至膝上寒者,此方主之。
附子,肉桂,防己(各四錢),炙甘草(二錢),白朮,茯苓(各三錢)
上銼,每服七錢,水煎服。
加減白通湯,治形寒飲水,大便自利,完穀不化,臍腹冷痛,足寒而逆。
附子(炮去皮),乾薑(炮,各一兩),官桂(去皮),甘草(炙),草豆蔻(麵裹煨),半夏(湯泡七次),人參,白朮(各半兩)
白話文:
乾薑一兩,附子(生的,去皮臍,一枚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煮,飯前溫熱服用。
六物附子湯,用於治療陽氣衰弱,導致四肢冰冷,從手指到膝蓋以上都感到寒冷的症狀。
附子、肉桂、防己(各四錢)、炙甘草(二錢)、白朮、茯苓(各三錢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七錢,用水煎煮服用。
加減白通湯,用於治療形體寒冷,容易腹瀉,消化不良,臍腹冷痛,足部冰冷並且反覆發作的症狀。
附子(炮製去皮)、乾薑(炮製)、官桂(去皮)、甘草(炙)、草豆蔻(麵粉包裹煨製)、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)、人參、白朮(各半兩)。
上銼,每服五錢,加生薑五片,蔥白五莖,水煎空心服。
當歸四逆加茱萸生薑湯,治無熱證而厥。
當歸,芍藥,桂枝,細辛(各二兩),甘草,通草(各六錢半),吳茱萸(三錢),生薑(六錢)
上銼,用水三升,煮至一升半,分三服。
吳茱萸湯,治陰厥吐利,手足逆冷,煩躁欲死。
白話文:
每次服用藥材五錢,加入生薑五片、蔥白五莖,用水煎煮,空腹服用。
當歸四逆加茱萸生薑湯用於治療無熱證但出現厥逆的症狀。
藥材包括當歸、芍藥、桂枝、細辛各二兩,甘草、通草各六錢半,吳茱萸三錢,生薑六錢。
將藥材切碎,用水三升煮至一升半,分三次服用。
吳茱萸湯用於治療陰厥、嘔吐腹瀉、手腳冰冷、煩躁不安、瀕臨死亡的症狀。
吳茱萸,生薑(各半兩),人參(二錢半)
上銼作一服,加大棗一枚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把吳茱萸和生薑各一半兩、人參二錢半一起研磨成一包藥材,再加上一個大棗,用水煮來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