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四十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十三 (2)

1. 脈法

卒中者,卒然不省人事,全如死屍,但氣不絕,脈動如故。或脈無倫序,或乍大乍小,或微細不絕,而心胸暖者是也。

,云:無故而喑,脈來乍大乍小、乍短乍長者為祟,滑者鬼疰,緊而急者遁屍。

仲景,云:屍厥脈動而無氣,氣閉不通,故靜而死也。《活人書》云:陽厥脈滑而沉實,陰厥脈細而沉伏。

脈經,云:寸口脈沉大而滑,沉則為實,滑則為氣,實氣相搏,血氣入於臟則死,入於腑則愈,此為卒厥。不知人,唇青身冷,為入臟,即死。如身溫和,汗自出,為入腑,即愈。

,曰:人病屍厥,呼之不應,脈浮者死,脈大反小者死。卒中惡,腹大四肢滿,脈大而緩者生,緊大而浮者死,緊細而微者亦生。

又問,曰:婦人病經水適下而發其汗,則鬱冒不知人,何也?師曰:經水下,故為里,虛而發其汗,則表亦虛,此為表裡俱虛,故令鬱冒也。

2. 治初厥方

蘇合香丸,治卒厥不知人,未詳風痰氣厥,不可妄投湯劑,且先以此藥灌下,待醒後察脈,然後隨證用他藥。

白朮,青木香硃砂犀角沉香麝香訶子皮,丁香安息香,蓽撥,白檀香,香附(各二兩),龍腦,熏陸香,蘇合香油(各一兩)

上為末,用安息香以酒熬成膏,同蘇合香油和蜜調劑,每服旋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四丸,取井水溫冷任下,老人小兒酒化下一丸。凡痰氣及中風,痰涎壅上,喉中有聲,不能下者,合青州白丸子同丸,薑汁化下,立效。中風如見鬼神者,白湯下。腳氣衝心,用萆麻和丸,搗爛貼腳心,疼痛立止。

心腹絞痛,卒痛中滿、嘔吐,薑湯下。傷風咳嗽,薑蔥汁、白湯下。兼治傳屍,骨蒸肺痿、疰忤、鬼氣、狐貍妖魅、霍亂吐瀉、時氣瘴痞、赤白暴痢、瘀血月閉、痃癖疔腫等疾,產婦中風,小兒驚風,牙關緊硬不省者,擦牙即開,然後用風藥治之。小兒吐瀉驚疳,先用火焙此藥,然後用薑蔥汁化開,白湯下。

小兒用緋袋盛,當心帶之,一切鬼邪不敢近。

3. 治熱厥方

升陽散火湯,治熱厥。因醉飽入房,濕熱鬱於脾土,不能滲榮四肢,陽氣獨盛,故手足心熱。

升麻葛根獨活羌活白芍人參(各三錢),炙甘草柴胡(各二錢),防風(一錢半),生甘草(一錢)

上銼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本方去獨活、生甘草,加蔥白,名火鬱湯,治證同。

大承氣湯,治厥,熱盛脈數者。

大黃芒硝(各半兩),厚朴(一兩),枳實(五個)

上銼,用水二鍾半,先煎厚朴,枳實至一鍾,入大黃煎七分,去渣,入硝煎一二沸,溫服以利為度。本方去芒硝,名小承氣湯

白虎湯,治熱厥及暑厥,脈虛或沉滑。

石膏(五錢),知母(二錢),甘草(一錢)

上銼,作一服,入粳米一撮,水煎服。加人參一錢半,名人參白虎湯

4. 治寒厥方

理中湯,治寒厥,脈沉微者。

人參白朮乾薑(炮),甘草(炙,各等分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煎服。寒甚者加附子

四逆湯,治手足厥冷,下利清穀,脈微欲絕。

甘草(二兩),乾薑(一兩),附子(去皮臍,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溫服。

姜附湯,治寒厥昏不知人,身體強直,口噤不語,逆冷;及腹臍冷痛,霍亂轉筋,一切虛寒,並皆治之。

乾薑(一兩),附子(生,去皮臍,一枚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煎,食前溫服。

六物附子湯,治陽氣衰於下,令人寒厥,從五指至膝上寒者,此方主之。

附子,肉桂防己(各四錢),炙甘草(二錢),白朮,茯苓(各三錢)

上銼,每服七錢,水煎服。

加減白通湯,治形寒飲水,大便自利,完穀不化,臍腹冷痛,足寒而逆。

附子(炮去皮),乾薑(炮,各一兩),官桂(去皮),甘草(炙),草豆蔻(麵裹煨),半夏(湯泡七次),人參,白朮(各半兩)

上銼,每服五錢,加生薑五片,蔥白五莖,水煎空心服。

當歸四逆加茱萸生薑湯,治無熱證而厥。

當歸,芍藥,桂枝細辛(各二兩),甘草,通草(各六錢半),吳茱萸(三錢),生薑(六錢)

上銼,用水三升,煮至一升半,分三服。

吳茱萸湯,治陰厥吐利,手足逆冷,煩躁欲死。

吳茱萸,生薑(各半兩),人參(二錢半)

上銼作一服,加大棗一枚,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