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十九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九

1. 治乾嘔下利方

黃芩加半夏生薑湯,治乾嘔而利者。

黃芩,芍藥(各三兩),半夏(半斤),甘草(炙,二兩),生薑(四兩),大棗(二十個)

上六味,以水一斗煮取三升,去渣,溫服一升,日再夜一服。

黃芩湯,治乾嘔下利。

黃芩,人參,乾薑(各三兩),桂枝(一兩),大棗(十二個),半夏(半兩)

上六味,以水六升煮取三升,溫分三服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乾嘔與腹瀉的處方】

第一個處方是「黃芩加半夏生薑湯」,用於治療乾嘔且有腹瀉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黃芩、芍藥(各約90公克)、半夏(約250公克)、炙甘草(約60公克)、生薑(約120公克)、大棗(約20顆)。

將上述六種藥材,加入10公升的水煎煮至剩3公升,濾掉藥渣後,溫熱服用每次1公升,白天服用兩次,晚上服用一次。

第二個處方為「黃芩湯」,同樣適用於治療乾嘔和下痢的情況。

藥材包括:黃芩、人參、乾薑(各約90公克)、桂枝(約30公克)、大棗(約12顆)、半夏(約15公克)。

將上述六種藥材,加入6公升的水煎煮至剩3公升,溫熱分三次服用。

2. 治虛寒吐利方

理中湯,上吐下利不止,當渴而反不渴,脈微細而弱者,屬寒,理中湯主之。

人參,白朮,乾薑,甘草(炙,各一錢)

上加生薑,煎服。

益中膏,止吐瀉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陳皮,甘草,訶子,木香,藿香,砂仁,肉豆蔻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米飲化開,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虛弱與寒冷導致的嘔吐與腹瀉處方】

  • [理中湯]:如果患者同時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且無法停止,本應口渴卻反而沒有口渴的症狀,且脈搏微弱細小,這屬於體內寒氣過重的情形。這種情況下,應使用「理中湯」來治療。

藥物成分包括:人參、白朮、乾薑、炙甘草(各一錢)。在熬煮時,再加入生薑一起煎煮服用。

  • [益中膏]:用於止吐止瀉。

其成分有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、訶子、木香、藿香、砂仁、肉豆蔻(以上藥材份量均等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後,以煉製的蜂蜜搓揉成丸,大小如彈珠。每次服用一丸,以米湯溶解後空腹服用。

3. 治濕熱吐利方

六一散,治嘔吐泄瀉屬濕熱者。

滑石(六兩),甘草(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生薑汁湯調服。

丹溪方,治一丈夫因辛苦發熱,腰腳疼,吐瀉交作。

白朮,陳皮,滑石(各三錢),木通,柴胡(各錢半),人參(一錢),甘草(五分)

上銼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濕熱引起的嘔吐與腹瀉的藥方】

使用「六一散」來治療因濕熱導致的嘔吐和腹瀉。

所需材料:滑石六兩,甘草一兩。

將以上兩種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生薑汁和水調勻後服用。

「丹溪方」,用於治療一個男性患者,他因為過度勞累而發燒,並伴有腰腳疼痛,嘔吐和腹瀉同時發生。

所需材料:白朮、陳皮、滑石各三錢,木通、柴胡各錢半,人參一錢,甘草五分。

將所有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4. 治風痰吐利方

水煮金花丸,治有痰而瀉利不止,甚則嘔而欲吐,利下而不能食,由風痰羈絆脾胃之間。

半夏(湯泡),南星(湯洗),寒水石(燒存性,各一兩),天麻(半兩),雄黃(一錢半),白麵(四兩)

上為末,滴水丸如桐子大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風痰引發的嘔吐與腹瀉處方】

這處方名為「水煮金花丸」,適用於因風痰導致的持續性腹瀉,甚至伴隨劇烈嘔吐,以及腹瀉後無法進食的情況,此皆因風痰在脾胃間作祟所致。

藥材包含:半夏(需先用熱水浸泡)、南星(需先用熱水清洗)、寒水石(需燒過保留其性質,兩者各取一兩)、天麻(取半兩)、雄黃(取一錢半)、白麵(取四兩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水搓揉成桐子大小的丸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