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)

1. 卷十九

2. 吐利

3.

成無己,云:若止嘔吐而利,經謂之吐利是也。上吐下利,躁擾煩亂,乃謂之霍亂,其與但稱吐利者有異也。蓋暴於旦夕者為霍亂,可數日久者為吐利。《綱目》以霍亂與傷寒吐利合為一門,今仍分為二,而以徐而日久者入此門。

脈經,云:心乘肝,必吐利。

內經,云:厥陰所至為嘔泄。又云:木太過曰發生(木氣有餘,發生盛也),發生之紀,上徵,則其氣逆,其病吐利,是風木之為吐利者也(上徵者,司天見少陰君火,少陽相火,木氣有餘而上行生火,子居母上是為氣逆,故其為病如此)。又云:水太過曰流衍(衍,滿而溢也),流衍之紀,其動漂泄沃湧,是寒水之為吐利者也。(漂浮於上也,泄瀉於下也,沃灌也,湧溢也)

金匱,云:乾嘔而利者,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,黃芩湯亦主之。

海藏,云:上吐下瀉不止,當渴而反不渴,脈微細而弱者,理中湯主之。

丹溪,云:泄瀉或嘔吐,生薑汁湯調六一散服。

潔古,云:有痰而泄利不止,甚則嘔而欲吐,利下而不能食,由風痰羈絆脾胃之間,水煮金花丸主之。

白話文:

[成無己]表示,如果只出現嘔吐和腹瀉的情況,按照醫經上的說法,我們稱之為「吐利」。如果同時出現上吐下瀉,伴有焦躁不安、混亂的症狀,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「霍亂」,這與單純的「吐利」有所不同。一般來說,突然在短時間內爆發的疾病被視為「霍亂」,而可以持續數日的病情則被歸類為「吐利」。《綱目》將「霍亂」和「傷寒吐利」歸為同一類,但現在我們仍然將它們分開,其中緩慢且持續時間較長的病情被歸類在此類別。

[脈經]提到,當心臟的功能過度影響到肝臟時,必然會導致嘔吐和腹瀉。

[內經]指出,當厥陰之氣來臨時,可能會引發嘔吐和腹瀉。另外,當木氣過剩,我們稱之為「發生」,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上部表現出火象,氣機就會逆轉,可能引發的疾病包括嘔吐和腹瀉,這是由於風木所致的吐利。再者,當水氣過剩,我們稱之為「流衍」,在這種情況下,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浮腫、腹瀉和泛濫,這是由於寒水所致的吐利。

[金匱]提到,對於乾嘔並伴隨腹瀉的患者,可以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,或者黃芩湯進行治療。

[海藏]表示,如果患者出現上吐下瀉並且無法停止,本應感到口渴卻沒有,脈搏微弱且細弱,這時應使用理中湯進行治療。

[丹溪]指出,對於腹瀉或嘔吐的患者,可以使用生薑汁湯調配六一散服用。

[潔古]表示,對於因痰多導致腹瀉不止,嚴重時甚至會嘔吐並且無法進食的患者,這是由於風痰在脾胃之間纏繞所致,這時可以使用金花丸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