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四十一 (7)
卷四十一 (7)
1. 治茶積方
茶癖方,治黃病,愛吃茶。
白朮(炒),蒼朮(米泔浸,各三兩),軟石膏(煅,一兩),白芍藥(炒),片芩(各一兩),薄荷葉(七錢),膽南星,陳皮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砂糖水調神麯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六十丸,砂糖水下。
星術丸,治吃茶成癖。
牛膽南星,白朮,石膏,黃芩,芍藥,薄荷(各等分)
上為末,砂糖調成膏,津液化下,或為丸服亦好。
丹溪方,治茶癖,喜吃茶及吃干茶者。
石膏,黃芩,升麻
上為末,砂糖水調服。一方用芍藥,不用升麻。
一方
用花椒為末,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十丸,茶湯下。
白話文:
【治療過度飲茶的處方】
這是一個用來治療因過度飲茶導致的黃疸病,也就是喜歡大量飲茶的人的處方。
處方包含:炒白朮、米泔水中浸泡過的蒼朮(各90克)、煅燒過的軟石膏(30克)、炒白芍藥、片狀黃芩(各30克)、薄荷葉(21克)、膽南星、陳皮(各30克)。
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,再用砂糖水調和神麯糊製成丸藥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50-60粒,用砂糖水送服。
「星朮丸」,專門治療因過度飲茶形成的癖好。
所需材料:膽南星、白朮、石膏、黃芩、芍藥、薄荷(份量相等)。
所有材料磨成粉末,用砂糖調成膏狀,以口水融化吞服,或者製成丸藥服用也行。
「丹溪方」,用於治療因過度飲茶產生的癖好,特別是喜歡喝濃茶的人。
所需材料:石膏、黃芩、升麻。
以上材料磨成粉末,用砂糖水調和服用。另一種配方則使用芍藥,不使用升麻。
另外一個處方:
所需材料:花椒研磨成末,用麪糊製成丸藥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10粒,用茶湯送服。
2. 治痰積方
石𨢑丸,治痰飲成積。
半夏(一兩,用皂角浸透曬乾),山楂(三兩),石鹼(三錢)
上為末,粥丸,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白湯下。
開結枳實丸,宣導凝滯,消化痰飲,升降滯氣,通行三焦,盪滌脾胃,去結潤燥,流暢大小腸。專主中痞,痰涎噁心,嘔噦醉飽,膈實,宿物停積,兩脅膨悶,咽嗌不利,上氣喘嗽等疾。
枳實(去穰麩炒),白朮,半夏(湯泡),天南星,白礬(枯),苦葶藶(隔紙炒),大黃,青皮(去白,各半兩),木香(一錢),黑牽牛(頭末,一兩),皂角(去皮子,一兩)
上為細末,生薑汁煮,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四十丸,溫生薑湯下。如婦人乾血氣,膈實腫滿,或產後有傷,面目浮腫,小便不利,生薑蔥白湯下。如單腹脹,上喘涎多,四肢腫滿,食後生薑湯下。酒疸,溫酒下。
黃連磨積丸,治一切痰飲,食積,積聚拂鬱,脅下悶倦,懶惰,飲食不消;或吐逆噁心,眩暈怔忡,時作時止,用之如神。
黃連(一兩,內五錢用吳茱萸同炒,五錢用益智仁同炒,去二味不用,止用黃連),梔子(炒去皮),青皮(去穰),川芎,蒼朮(米泔浸七日),桃仁(去皮存尖),白芥子(醋浸炒,各五錢),香附子(童便浸炒),莪朮(酒浸炒),山楂肉,萊菔子(炒研),白朮(各一兩),三稜(用西安府者,一兩半)
上為細末,用湯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茶湯任下。
大阿魏丸,治痰食諸積聚。
南星,半夏,山楂,神麯,麥芽,黃連(各一兩),連翹,阿膠,瓜蔞仁,貝母(各半兩),風化硝,石鹼,蘿蔔子,胡黃連(各二錢半)
上為末,薑汁浸,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白湯下。一方加香附、海石,治嗽。
蚶殼丸,治一切氣血痰塊癥瘕。
蚶殼(又名瓦壟子,火煅,醋淬三次)
上為末,醋糊丸,薑湯下。
白話文:
【治療痰積的藥方】
石𨢑丸:用於治療因痰飲而形成的積聚。 所需材料:半夏(經過皁角浸泡後曬乾,用量一兩)、山楂(三兩)、石鹼(三錢)。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以粥調和製成大小如桐子的丸狀,每次服用三十粒,以白開水送服。
開結枳實丸:此藥丸能宣導氣滯,消化痰飲,調節氣機升降,使三焦順暢,清除脾胃積滯,消除結塊,潤燥,確保大小腸的通暢。主要適用於中脘痞滿、痰涎噁心、嘔吐、醉飽感、胸膈部實滿、宿食停滯、兩側脅部脹悶、咽喉不利、上氣喘咳等症狀。 所需材料:枳實(去瓤,麩炒)、白朮、半夏(湯泡)、天南星、白礬(枯)、苦葶藶(隔紙炒)、大黃、青皮(去白)、木香、黑牽牛(頭末)、皁角(去皮子)。用量方面,除木香用一錢,黑牽牛、皁角各用一兩外,其餘皆用半兩。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以薑汁和麵糊調和製成桐子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四十粒,溫薑湯送服。若婦女有乾血氣、胸膈實滿、產後損傷、面目浮腫、小便不暢等症狀,可用薑蔥白湯送服。若是腹部單純脹大、上氣喘息、口涎增多、四肢腫滿等症狀,可在飯後以薑湯送服。若是酒疸病,則可用溫酒送服。
黃連磨積丸:用於治療各種痰飲、食積、積聚鬱結、脅下悶倦、懶惰、飲食不消化;或有嘔吐噁心、眩暈怔忡、病情時好時壞的情況,使用此藥效果顯著。 所需材料:黃連(一兩,其中五錢與吳茱萸同炒,五錢與益智仁同炒,但最終只用黃連部分)、梔子(炒去皮)、青皮(去穰)、川芎、蒼朮(米泔浸七日)、桃仁(去皮存尖)、白芥子(醋浸炒)、香附子(童便浸炒)、莪朮(酒浸炒)、山楂肉、萊菔子(炒研)、白朮(各一兩)、三稜(需用西安府產的,一兩半)。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以湯浸蒸餅調和製成桐子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五七十粒,可隨意選擇茶湯送服。
大阿魏丸:用於治療由痰飲和食物引起的積聚。 所需材料:南星、半夏、山楂、神麯、麥芽、黃連(各一兩)、連翹、阿膠、瓜蔞仁、貝母(各半兩)、風化硝、石鹼、蘿蔔子、胡黃連(各二錢半)。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以薑汁浸濕,蒸餅調和製成桐子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三十粒,以白開水送服。另一個配方還添加了香附、海石,用於治療咳嗽。
蚶殼丸:用於治療由氣血痰塊引起的癥瘕。 所需材料:蚶殼(又名瓦壟子,經火煅燒後,醋淬三次)。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以醋糊調和製成丸狀,以薑湯送服。
3. 治水積方
芫花丸,治瘧母,停水結癖,腹脅堅痛。
芫花,硃砂(各等分)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,每服十丸,濃棗湯送下。
神效五食湯,治積塊水氣。
方見前久積條。
白話文:
【治療水腫積聚的處方】
-
芫花丸:用於治療由瘧疾導致的腹部包塊,以及因水分停滯形成的結塊,改善腹部及脅部的堅硬疼痛。
-
成份:芫花與硃砂(兩者份量相同)
-
服用方式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,再以煉蜜製成如小豆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十粒,需以濃稠的棗子茶一同吞服。
-
神效五食湯:專門處理腹部積塊及水腫問題。
-
該處方詳情請參閱先前對於長期積塊的相關條目。
4. 治氣積方
導氣枳殼丸,治氣結不散,心胸痞痛,氣逆上攻,喘急咳嗽。分氣逐水,功莫盡述。
枳殼(去穰麩炒),木通,青皮(去穰),陳皮(去白),桑白皮(炒),蘿蔔子(炒),白牽牛(炒),茴香(炒),莪朮(煨),京三稜(煨,各等分)
上為細末,生薑汁打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橘皮湯下。
木香化滯湯,治因憂氣,食濕面,結於中脘,腹皮微痛,心下痞滿,不思飲食,食之後不散,常常痞氣。
木香(不見火),草豆蔻,柴胡,橘皮(各一錢半),當歸,枳實(麩炒,各一錢),半夏(湯泡,二錢),紅花,甘草(炙,各五分)
上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水煎,食遠服。
一法,氣結者散之。
息城司候聞父死於賊,乃大悲哭,便覺心痛,日增不已,月餘成塊狀,若覆杯大,痛不堪,藥皆無功,議用燔針炷艾,病人惡之,乃求治於戴人。戴人至,適巫者在其傍,乃學巫者,雜以狂言以謔病者,至是大笑,不忍回,面向壁一二日,胸中結硬皆散。戴人曰:《內經》言,憂則氣結,喜則百脈舒和。又云:喜勝悲。《內經》自有此法。
白話文:
【治氣積方】
【導氣枳殼丸】主治氣血凝結不易散開,心胸部位有悶痛感,氣血逆流向上,導致呼吸急促及咳嗽。其功能在於調節氣血,幫助水分代謝,效果難以盡述。
主要成分有去穰炒製的枳殼、木通、去穰的青皮、去白的陳皮、炒製的桑白皮、蘿蔔子、白牽牛、茴香、煨製的莪朮和京三稜,各成分比例相同。
將上述成分研磨成細末,用生薑汁和麵糊做成像桐子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五十顆,搭配橘皮湯一起服用。
【木香化滯湯】主治因心情憂鬱或食入濕面,在中脘部位形成結塊,腹部皮膚微痛,胸口有脹滿感,食慾不振,食物消化不良,經常感到脹氣。
主要成分有木香、草豆蔻、柴胡、橘皮、當歸、麩炒的枳實、湯泡的半夏、紅花和炙製的甘草,各成分比例依序為一錢半、一錢半、一錢半、一錢半、一錢、一錢、二錢、五分、五分。
以上成分組合成一份,加入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,應在飯後一段時間再服用。
【一法】針對氣血凝結的情況,需設法散開。
有位名叫息城司候的人,得知父親被盜賊殺害,悲傷大哭,隨後心臟部位開始疼痛,且疼痛日漸加重,一個多月後,心臟部位形成如覆蓋杯子般大的硬塊,疼痛難忍,所有藥物都無法奏效,考慮使用燒熱的針灸和艾灸治療,但患者非常排斥,於是向戴人尋求治療。戴人到達時,剛好有一位巫師在旁邊,他模仿巫師的行為,並夾雜著一些瘋狂的言語來逗樂患者,結果患者大笑不止,連轉頭回去都不願意,面向牆壁一兩天後,胸中的硬塊都已散開。戴人解釋說,《內經》中有記載,憂鬱會導致氣血凝結,而開心則能使全身脈絡舒暢。又說,喜悅能戰勝悲傷,《內經》本身就提及這種療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