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四十一 (7)
卷四十一 (7)
1. 治食積方
保和丸,治食積。
山楂肉(二兩),神麯(炒),半夏(湯泡),白茯苓(去皮,各一西),蘿蔔子(炒),陳皮,連翹(各五錢)
上為末,以神麯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七八十丸,白湯送下。加白朮二兩名大安丸。痰氣積,加莪朮、三稜(炮),各一兩。脾胃虛者,以補藥下之。
白話文:
保和丸:治療食積的良方
配方:
- 山楂肉(2兩)
- 神麴(炒)
- 半夏(湯泡)
- 白茯苓(去皮,各1兩)
- 蘿蔔子(炒)
- 陳皮
- 連翹(各5錢)
製法: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神麴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
用法:
每次服用70-80粒,用白湯送服。
加減方:
- 若有痰氣積聚,可加入莪朮、三稜(炮製)各1兩,稱為大安丸。
- 若脾胃虛弱者,可配合補藥服用。
紅丸子,治傷食冷痛。
京三稜(醋煮),莪朮(醋煮),陳皮(去白),青皮(去穰,麩炒,各五兩),乾薑(炮),胡椒(各二兩)
上為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以礬紅為衣,每服三十丸,食後生薑湯下。小兒量大小,加減與服。
紺珠木香檳榔丸,治食積,腹脹有熱者。
木香,檳榔,當歸,黃連,枳殼,青皮,黃柏(各二兩),黃芩,陳皮,三稜,香附,牽牛末(各二兩),莪朮,大黃(各四兩)
白話文:
紅丸子用於治療傷食造成的冷痛,將京三稜、莪朮、陳皮、青皮、乾薑、胡椒等藥材製成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生薑湯送服,小孩的用量則需根據其大小進行調整。紺珠木香檳榔丸用於治療食積導致的腹脹伴有發熱,由木香、檳榔、當歸、黃連、枳殼、青皮、黃柏、黃芩、陳皮、三稜、香附、牽牛、莪朮、大黃等藥材製成。
上為末,麵糊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臨臥薑湯下。尋常消導開胃,只服三四十丸,有寒者,加厚朴、木香、砂仁、神麯、香附。
三賢散,消積塊進食。
橘紅(一斤半),甘草(四兩),鹽(半兩)
上用水二四碗,從早煮至夜,以爛為度,水乾則添水,曬乾為末,淡薑湯調下。有塊者加薑黃半兩,同前藥煮。氣滯加香附二兩,同煮。氣虛者,加沉香半兩另入。噤口痢者,加蓮肉二兩去心,另入。
白話文:
將橘紅一斤半,甘草四兩,鹽半兩,用水二十四碗,從早晨煮到晚上,直到藥材煮爛為止,水分蒸發則需添加清水。待藥煮好後,將其曬乾磨成粉末,用淡薑湯調和服用。如果患者有食積塊,則需加入薑黃半兩,與其他藥材一起煮。如果患者氣滯,則需加入香附二兩,與其他藥材一起煮。如果患者氣虛,則需另加入沉香半兩。如果患者患有噤口痢,則需另加入去心的蓮肉二兩。
小三稜煎,治食症,酒痞,血瘕,氣塊,時發刺痛,全不思食,積滯不消,心腹堅脹,痰逆嘔噦,噫醋吞酸。
京三稜,蓬朮(各四兩),芫花(一兩,去梗葉)
上同入甕器中,用米醋五升,浸滿封器口,以炭火煨,令乾,取出稜術,將芫花以余醋炒令微焦,焙乾為末,醋糊丸,如綠豆大,每服十五丸,薑湯下。
丁香脾積丸,治食積,心腹膨脹,不得克化。
丁香,高良薑(米醋煮),木香(不見火),巴豆(去殼,各半兩),蓬朮(三兩),荊三稜(二兩),皂角(三大挺,燒存性),青皮(去穰,一兩)
白話文:
主治
食積症,酒痞,血瘕,氣塊,時常發作的刺痛,完全沒有食慾,積滯不消,心腹堅硬脹滿,痰逆嘔吐,噯氣帶醋味,吞嚥食物感到酸。
藥材
- 京三稜,蓬朮(各四兩)
- 芫花(一兩,去梗葉)
製法
- 將以上藥材放入甕器中,加入米醋五升,浸泡至滿,封好器口。
- 用炭火煨至藥材乾燥,取出三稜和蓬朮。
- 將芫花用餘下的米醋炒至微焦,焙乾研磨成粉末。
- 用醋糊將粉末製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
用法
每次服十五丸,用薑湯送服。
主治
食積,心腹膨脹,無法消化食物。
藥材
- 丁香
- 高良薑(米醋煮)
- 木香(不可用火)
- 巴豆(去殼,各半兩)
- 蓬朮(三兩)
- 荊三稜(二兩)
- 皁角(三大挺,燒存性)
- 青皮(去穰,一兩)
上入百草霜三匙,同碾為末,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,每服十丸,至三十丸止。脾積氣,陳皮湯下。如口吐酸水,淡薑湯下。嘔吐,甘草、藿香湯下。如小腸氣,炒茴香酒下。婦人血氣刺痛,淡醋湯下。
白話文:
將上藥百草霜三匙,一同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麻子般,每次服用十到三十丸。若為脾積氣,則用陳皮湯送服。若口吐酸水,則用淡薑湯送服。若嘔吐,則用甘草藿香湯送服。若為小腸氣,則用炒茴香酒送服。若婦人血氣刺痛,則用淡醋湯送服。
2. 治肉積方
阿魏丸,治肉積及飽食停滯。胃壯者宜此,脾虛者勿服。
阿魏(二兩,醋煮軟另研),山楂,蘿蔔子,神麯,麥芽,陳皮,青皮,香附(各二兩)
上為末,蒸餅丸服。
小阿魏丸,治肉積。
山楂(二兩),黃連(一兩三錢),連翹(一兩),阿魏(二兩,醋煮作糊)
白話文:
阿魏丸 及 小阿魏丸 方劑說明
阿魏丸
主治:肉積(即肉食積滯在胃腸)以及飽食停滯(即吃太多食物導致消化不良)。
適用人羣:胃氣強壯者。
禁忌:脾氣虛弱者不宜服用。
藥材:
- 阿魏(二兩,醋煮軟後研磨)
- 山楂(二兩)
- 蘿蔔子(二兩)
- 神麯(二兩)
- 麥芽(二兩)
- 陳皮(二兩)
- 青皮(二兩)
- 香附(二兩)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丸藥服用。
小阿魏丸
主治:肉積(即肉食積滯在胃腸)。
藥材:
- 山楂(二兩)
- 黃連(一兩三錢)
- 連翹(一兩)
- 阿魏(二兩,醋煮成糊狀)
製法:製法未明,可能與阿魏丸製法類似。
現代注釋:
- 方劑中的藥材重量單位“兩”為古代計量單位,約等於現代的30克。
- 神麯:指發酵後的米飯,有健脾消食的功效。
- “胃壯者宜此,脾虛者勿服”說明該方劑偏於溫燥,適合胃氣強健但脾氣虛弱的人服用。
- 現代醫學認為,肉積和飽食停滯等消化不良問題,可能與胃腸功能失調、飲食不當、消化酶缺乏等因素有關。
上為末,以醋煮阿魏糊為丸,如小豆大,每服三十丸,白湯送下。脾虛者以白朮三錢,陳皮、茯苓各一錢,煎湯送下。切不可妄用,脾虛之禍,疾如反掌。
白話文:
把上面的材料磨成粉末,再用醋煮阿魏做成像小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粒,用白開水送服。如果是脾胃虛弱的人,可以加入白朮三錢、陳皮和茯苓各一錢,用水煎煮後送服。千萬不要亂用這個方子,因為脾胃虛弱的人很容易因此而生病,就像翻手掌一樣快。
3. 治酒積方
烏梅丸,治酒積,消食化痰。
烏梅(一斤),生薑(一斤),半夏,白礬(各半斤)
上件石臼搗為細末,新瓦兩片夾定,火上焙三日夜為度。
神麯,麥芽,陳皮,青皮,莪朮,丁皮,大腹子,枳殼(各四兩)
上共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四五十丸,薑湯下。
白話文:
烏梅丸可以治療因過量飲酒造成的積食、消食化痰。將烏梅、生薑、半夏、白礬磨成細粉,夾在兩片瓦片中,用火烘烤三日夜。另外,將神麴、麥芽、陳皮、青皮、莪朮、丁皮、大腹子、枳殼也磨成細粉,用酒糊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消滯丸,治酒食所傷,心腹痞悶,刺痛積滯不消。
黑牽牛(二兩),香附子(炒,一兩),五靈脂(一兩)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東垣草豆蔻丸,治酒積或傷寒冷之物,胃脘痛,咽膈不通。
草豆蔻(麩裹煨),白朮(各一兩),大麥芽(炒),神麯(炒),黃芩,半夏(各半兩),枳實(炒,二兩),陳皮,青皮,乾薑(各五錢),炒鹽(半兩)
白話文:
消滯丸,用於治療因喝酒吃東西過多而引起的胸腹脹悶、刺痛、積食不消。藥方為黑牽牛二兩、香附子炒一兩、五靈脂一兩,研成細末,用醋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
東垣草豆蔻丸,用於治療因喝酒或吃寒涼食物引起的胃脘疼痛、咽喉阻塞。藥方為草豆蔻麩裹煨一兩、白朮一兩、大麥芽炒一兩、神麯炒一兩、黃芩半兩、半夏半兩、枳實炒二兩、陳皮五錢、青皮五錢、乾薑五錢、炒鹽半兩。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一百丸,熟水送下。
蔭按:此方乃飲酒過度,恣食寒涼之物,有痃癖積飲,在胸腹間作痛者之所宜也。用者審之。
酒積方,累效。
烏梅肉(一兩),半夏曲(七錢),青木香(四錢),枳實(半兩),砂仁(半兩),杏仁(三錢),巴豆霜(一錢),黃連(酒炙一宿,一兩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湯浸泡蒸餅做成丸藥,每丸大小如綠豆般,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溫水送服。此方適用於飲酒過度,貪食寒涼之物,導致腹部積食、胸腹疼痛的人。使用時需謹慎。此酒積方,療效顯著。藥方包含:烏梅肉一兩、半夏曲七錢、青木香四錢、枳實半兩、砂仁半兩、杏仁三錢、巴豆霜一錢、黃連(酒炙一宿)一兩。
上為末,蒸餅丸,如綠豆大,每服八丸,白湯下。
不藥法,治胸中酒食停積,或被人勸飲過多,一切時刻,心下脹滿。
只用鹽花擦牙齒,溫水漱下,不過三次,如湯潑雪,即時寬暢通快也。
白話文:
以上是粉末狀,用蒸熟的麵團做成像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八粒,用水送服。 治療胸部因喝酒和吃太多食物而堆積的情況,或者因為被別人勸喝太多酒而引起的任何時候的心臟腫脅痛。只需使用鹽花擦拭牙齒,再用溫水漱口,最多做三遍,就像熱水潑在雪地上一樣,立即感到舒適愉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