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四十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十一 (6)

1. 治五積方

肥氣丸,治肝之積,名曰肥氣,在左脅下,如覆杯,有頭足,久不愈,令人發痎瘧,連歲不已。

厚朴(半兩),黃連(七錢),柴胡(二兩),椒(去目閉口不用,四錢),巴豆霜(五分),川烏(炮去皮臍,一錢二分),皂角(去皮子弦煨,一錢半),乾薑(五分),白茯苓(一錢半),白朮(炮),昆布,人參(各二錢半),甘草(炙,三錢)

白話文:

肥氣丸,主要用於治療肝臟積聚的病症,稱為「肥氣」。這種病症通常表現為左脅下有如覆蓋著杯子的腫塊,並有頭足,久治不愈,容易導致發作癲癇和瘧疾,年年持續。

上件除茯苓、皂角、巴豆另末外,為極細末,和勻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,初服二丸,淡醋湯下,食遠。一日加一丸,二日漸加兩丸,漸至大便微溏,再從二丸加服。周而復始,積減大半,勿服。秋冬加厚朴一半,通前重一兩,減黃連一錢半。

伏梁丸,治心之積,名曰伏梁,起臍上,大如臂,上至心下,久不愈,令人煩心。

黃連(一兩半),厚朴(制),人參(各半兩),黃芩(三錢),桂(一錢),乾薑,巴豆霜,菖蒲(各五分),紅豆(二分),川烏頭(炮,五分),茯神,丹參(炒,各一錢)

白話文:

除了茯苓、皂角、巴豆之外,其他藥材都要磨成非常細的粉末,混合均匀後用蜂蜜煉成丸子,大小像桐子一樣。開始服用時,一次吃兩丸,用淡醋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每天增加一丸,第二天再漸漸增加兩丸,直到大便稍微稀軟,再從兩丸開始加服。這樣循環服用,積塊減少一半就停止服用。在秋冬季節,可以加厚朴一半,其他藥材的份量要增加一兩,黃連減少一錢半。

伏梁丸專治心臟積塊,這種積塊叫做伏梁,從肚臍上面開始,大小像手臂一樣,向上蔓延到心臟下方,長期不愈,會讓人心煩。

黃連(一兩半)、厚朴(制)、人參(各半兩)、黃芩(三錢)、桂皮(一錢)、乾薑、巴豆霜、菖蒲(各五分)、紅豆(二分)、川烏頭(炮製,五分)、茯神、丹參(炒,各一錢)。

上件除巴豆霜外為細末,另研豆霜,旋入和勻,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,服如上法,淡黃連湯下,食遠。秋冬加厚朴半兩,通前共一兩,減黃連半兩,只用一兩,黃芩不用。

痞氣丸,治脾之積,名曰痞氣,在胃脘右側,覆大如盤,久不愈,令人四肢不收,發黃疸,而飲食不為肌膚。

厚朴(四錢半),黃連(八錢),吳茱萸(三錢),黃芩(二錢),白茯苓,澤瀉,人參(各一錢),川烏頭(炮),川椒(炒,各五分),茵陳(酒炒),乾薑(炮),砂仁(各一錢半),白朮(二分),巴豆霜(另研),桂(各四分)

白話文:

將除了巴豆霜以外的藥材研磨成細粉,另將巴豆霜研磨成細粉後,慢慢加入粉末中混合均勻,用煉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般。服用方法如同前述,用淡黃連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秋冬季節可添加厚朴半兩,與其他藥材共計一兩,減少黃連用量至一兩,黃芩則不使用。

這是一種治療脾胃積聚的藥方,稱為痞氣丸。它針對脾臟積聚,表現為胃脘右側有盤子大小的包塊,久治不愈,導致四肢乏力,皮膚發黃,飲食無法吸收。

藥方成分包括厚朴四錢半、黃連八錢、吳茱萸三錢、黃芩二錢、白茯苓、澤瀉、人參各一錢、川烏頭(炮製)、川椒(炒製)、茵陳(酒炒)、乾薑(炮製)、砂仁各一錢半、白朮二分、巴豆霜(另研磨)、桂各四分。

上除豆霜另研,茯苓另末旋入外,同為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,服如上法,淡甘草湯下,食遠。

息奔丸,治肺之積,名曰息賁,在右脅下,大如覆杯,久不愈,令人灑淅寒熱喘咳,發肺癰。

厚朴(薑製,八錢),黃連(炒,一兩三錢),乾薑(炮),白茯苓,川椒(炒去汗),紫菀(各一錢半),桂,川烏頭(炮去皮臍),桔梗,白豆蔻,陳皮,京三稜(炮),人參(二錢),天門冬(各一兩),青皮(五分),巴豆霜(四分)

白話文:

息奔丸

配方:

  • 厚朴(薑製,八錢)
  • 黃連(炒,一兩三錢)
  • 乾薑(炮)
  • 白茯苓(一錢半)
  • 川椒(炒去汗,一錢半)
  • 紫菀(一錢半)
  • 桂(一錢半)
  • 川烏頭(炮去皮臍,一錢半)
  • 桔梗(一錢半)
  • 白豆蔻(一錢半)
  • 陳皮(一錢半)
  • 京三稜(炮,一錢半)
  • 人參(二錢)
  • 天門冬(一兩)
  • 青皮(五分)
  • 巴豆霜(四分)

製法:

  1. 將巴豆霜另研磨成細粉。
  2. 將茯苓另研磨成細粉,然後加入其他藥材中。
  3. 將所有藥材混合,研磨成細末。
  4. 用煉蜜將藥末製成丸,大小如桐子。

服用方法:

  • 服用息奔丸時,用淡甘草湯送服。
  • 飯後服用,避免空腹食用。

功效:

  • 治肺積,即肺部積聚的病症。
  • 息賁,指的是右脅下積聚的病症,大小如覆杯。
  • 針對久治不愈的肺積,伴隨灑淅寒熱、喘咳、發肺癰等症狀。

上除茯苓、巴豆霜各另研旋入外,為細末和勻,煉蜜丸如桐子大,服如上法,淡生薑湯下,食遠。秋冬加厚朴五錢,減黃連七錢。

奔豚丸,治腎之積,名由奔豚,發於小腹,上至心下,若豚狀,或上或下無時;久不愈,令人喘逆,骨痿少氣,及男子內結七疝,女人瘕聚帶下。

厚朴(薑製,七錢),黃連(五錢),白茯苓,澤瀉,川烏頭,菖蒲(各二錢),丁香(各五分),苦楝(酒煮,三錢),全蠍,元胡索(一錢半),附子,獨活(各一錢),桂(二分),巴豆霜(四分)

白話文:

除了茯苓和巴豆霜要另外研磨旋入之外,其他藥材都要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,用煉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,服用方法與之前相同,用淡薑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在秋冬季節,可以加入厚朴五錢,減少黃連七錢。

奔豚丸主要用於治療腎臟積聚的疾病,之所以叫做奔豚丸,是因為這種病症表現為小腹疼痛,感覺像有東西在小腹中奔走,上至心窩處,像小豬一樣,時而上竄時而下墜,沒有規律;長期不治會導致呼吸困難,骨頭軟弱無力,氣短乏力,還會導致男性內結七疝,女性患上瘕聚帶下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厚朴(用薑汁炮製,七錢),黃連(五錢),白茯苓,澤瀉,川烏頭,菖蒲(各二錢),丁香(各五分),苦楝(用酒煮,三錢),全蠍,元胡索(一錢半),附子,獨活(各一錢),桂(二分),巴豆霜(四分)。

上除茯苓、巴豆霜另為末旋入外,余藥為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,服如上法,淡鹽湯下,食遠服。

蔭按:已上諸方,宜隨證加減用之。所謂益元氣、瀉陰火、破滯氣、削其堅也。如積勢堅大,先服前藥不減,於一料中加存性牡蠣三錢,疝帶勿加。如大積大聚,消其大半乃止,藥過劑則死。儻如積滿腹,或半腹,先治其所起是何積,當先服本臟積藥,諸疾自愈。是治其本也,余積皆然。儻如服藥人覺熱,加黃連;覺氣短,加厚朴;覺悶亂,減桂。

蔭又按:東垣,百世之師也。其制肥氣等丸,五方以治五積,率以攻下溫熱之品,類聚為丸。夫五臟積氣,闢在腸胃之外,而用巴霜厚朴峻劑以攻腸胃之內,非其治也。皆曰東垣方,余直以為非東垣之劑也。借曰東垣為之,則無脾胃之論矣。明者辨之。

白話文:

除了茯苓、巴豆霜要另外研磨成粉末,再旋轉加入之外,其餘藥材都要研磨成細粉,用煉好的蜂蜜做成丸藥,大小像桐子一樣,服用方法和上面一樣,用淡鹽水送服,飯後服用。

(作者)註:以上這些藥方,應該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來加減使用。所謂益元氣、瀉陰火、破滯氣、削其堅,就是指這些藥方的功效。如果積聚的病勢很嚴重,先服用上面的藥方,並且在每次藥方中加入牡蠣三錢,疝氣患者不要加牡蠣。如果積聚很大,消除了大部分就停止用藥,如果藥量過多就會導致死亡。假如積聚充滿整個腹部或半個腹部,首先要治療積聚的根本原因,應該先服用治療臟腑積聚的藥方,其他疾病自然就會痊癒。這就是治本的方法,其他的積聚也是同樣的道理。如果服藥者感到發熱,就加入黃連;感到氣短,就加入厚朴;感到胸悶氣亂,就減少桂皮的用量。

(作者)又註:李東垣是醫學界千古流傳的師長。他所制定的治療肥氣等疾病的藥丸,五個藥方針對五種積聚,都以攻下溫熱的藥物,類聚成丸。五臟的積氣,主要發生在腸胃之外,而用巴豆霜、厚朴等峻猛的藥物來攻治腸胃之內,這不是治療積氣的正確方法。雖然都說是李東垣的藥方,我認為這些藥方並不是李東垣的真傳。如果說這些是李東垣的藥方,那就沒有脾胃之論了。明智的人應該加以辨別。

增損肥氣丸,治肝積。

當歸,蒼朮(各一兩半),青皮(炒,一兩),三稜,莪朮,鐵孕粉(各三兩,與三稜、莪朮同入醋,煮一伏時),蛇含石(醋淬,五錢)

上為末,醋煮米糊丸,如綠豆大,每服四十丸,當歸酒下。

增損伏梁丸,治心積。

枳殼(去穰,麩炒),茯苓,厚朴,人參,白朮,半夏,三稜(煨,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增損肥氣丸,治肝積。

當歸、蒼朮(各一兩半),青皮(炒,一兩),三稜、莪朮、鐵孕粉(各三兩,與三稜、莪朮同入醋,煮一伏時),蛇含石(醋淬,五錢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煮米糊做成丸藥,大小如綠豆,每次服用四十丸,用當歸酒送服。

增損伏梁丸,治心積。

枳殼(去穰,麩炒),茯苓,厚朴,人參,白朮,半夏,三稜(煨,各等分)

將以上藥材等分研磨成粉末。

上為末,麵糊丸如桐子,每服五十丸,米飲下,食遠服。

增損痞氣丸,治脾積。

附子(炮),赤石脂(煨,醋淬),川椒(炒出汗),乾薑,桂心(各半兩),大烏頭(炮去皮臍,二錢半)
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,硃砂為衣,每十丸,米飲下。

增損息賁湯,治肺積。

半夏(湯洗七次),吳茱萸(湯洗),桂心(各一錢半),人參,桑白皮(炙),苦葶藶(各七分),甘草(炙,五分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麵糊丸,每次服用五十丸,以米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

增損痞氣丸,用於治療脾積。

附子(炮製),赤石脂(煨熟,醋淬),川椒(炒至出汗),乾薑,桂心(各半兩),大烏頭(炮製去皮臍,二錢半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煉蜜製成丸,大小如桐子,用硃砂包裹,每次服用十丸,以米湯送服。

增損息賁湯,用於治療肺積。

半夏(湯洗七次),吳茱萸(湯洗),桂心(各一錢半),人參,桑白皮(炙烤),苦葶藶(各七分),甘草(炙烤,五分)

上加生薑七片,棗二枚,水煎服。

增損奔豚湯,治腎積。

甘李根皮(焙乾),乾葛(各六分),川芎,當歸,黃芩,半夏(湯泡七次,各一錢),芍藥,甘草(炙,各五分)

上銼,生薑煎服。

蔭按:上五方出《三因方》,隨證加減,較之東垣方,殊為平和,用者察之。

溫白丸,治心腹積聚,久症癖塊,大如杯碗,黃疸宿食,朝起嘔吐,支滿上氣,時時腹脹,心下堅結,上來搶心,旁攻兩脅,十種水病,八種痞塞,翻胃吐逆,飲食噎塞,五種淋疾,九種心痛,積年食不消化,或瘧疾連年不瘥;及療一切諸風,身體頑痹,不知痛癢,或半身不遂,或眉發墮落,及療七十二種風,三十六種遁屍疰忤,及癲癇,或婦人諸疾,斷續不生,帶下淋瀝,五邪失心,愁憂思慮,意思不樂,飲食無味,月水不調;及腹中一切諸疾,有似懷孕,連年累月,羸瘦困憊,或歌或哭,如鬼所使,但服此藥,無不除愈。

白話文:

將生薑七片、大棗兩枚加入水中煎煮,服用。這是增損奔豚湯,可以治療腎臟積聚。

另外,取甘李根皮(烘乾)、乾葛(各六分)、川芎、當歸、黃芩、半夏(用水泡七次,各一錢)、芍藥、甘草(炙,各五分),將這些藥材切碎,用生薑煎煮服用。

這五個方子出自《三因方》,可以根據症狀加減用藥,相比東垣方,這些方子較為平和,使用時要注意觀察。

溫白丸可以治療心腹積聚、久病形成的癖塊、黃疸、宿食、早晨起來嘔吐、胸悶氣短、時常腹脹、心下堅結、胸口憋悶、兩側肋骨疼痛、十種水病、八種痞塞、反胃嘔吐、飲食噎塞、五種淋病、九種心痛、積年食物消化不良、多年瘧疾未癒;還可以治療各種風症、身體麻木、感覺遲鈍、半身不遂、眉毛頭髮脫落、七十二種風病、三十六種鬼魅作祟、癲癇、婦女各種疾病、月經不調、帶下淋漓、五邪心神失常、愁眉苦臉、食慾不振、月經不調;還可以治療腹中各種疾病,例如懷孕般的腹脹、長期虛弱疲憊、哭笑無常、像被鬼魅控制一樣。服用溫白丸,以上疾病都能治癒。

川烏(炮去皮,二兩半),柴胡(去蘆),吳茱萸(湯泡七次,揀淨),桔梗,菖蒲,紫菀(去苗藥及土),黃連(去須),乾薑(炮),肉桂(去粗皮),皂英(去皮於炙),巴豆(去皮心膜,出油炒研,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入巴豆勻,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三丸,生薑湯下,食後臨臥服,漸加至五七丸。此即前萬病紫菀丸減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。潔古治肝之積肥氣,加柴胡、川芎。心之積伏梁,加菖蒲、黃連、桃仁。脾之積痞氣,加吳茱萸、乾薑。如肺之積息奔,加人參、紫菀。胃之積奔豚,加丁香、茯苓、遠志。

白話文:

將川烏、柴胡、吳茱萸、桔梗、菖蒲、紫菀、黃連、乾薑、肉桂、皂英、巴豆等藥材,按照比例研磨成粉末,混合後用蜜煉成丸,每丸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三丸,用生薑湯送服,飯後臨睡前服用,逐漸增加至五至七丸。這個方子是從萬病紫菀丸中減去羌活、獨活、防風,並加入柴胡、川芎來治療肝臟積聚的肥氣,加入菖蒲、黃連、桃仁來治療心臟積聚的伏梁,加入吳茱萸、乾薑來治療脾臟積聚的痞氣,加入人參、紫菀來治療肺臟積聚的息奔,加入丁香、茯苓、遠志來治療胃臟積聚的奔豚。

勻氣湯,治脾之積名曰痞氣,胃脘不安,肌瘦減食。

神麯(炒),郁李仁(半生半炒),麥芽(炒),桂心(去粗皮),厚朴(薑製),白朮(各一兩),牽牛(一兩,半生乾炒),良薑(炮,半兩),甘草(炙,二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鍾半,生薑三片,棗一枚,煎至七分,食遠服。

海藏方,治伏梁,在心下結聚不散。

桃奴(桃實著樹不落者,正月採樹上之干桃是也)

上用三兩為末,空心溫酒調下。

白話文:

功效

治療脾臟積聚導致的痞氣,症狀包括胃脘不適、身體消瘦、食慾減退。

藥材

  • 神麴(炒熟) 一兩
  • 郁李仁(半生半炒) 一兩
  • 麥芽(炒熟) 一兩
  • 桂心(去粗皮) 一兩
  • 厚朴(用薑汁製) 一兩
  • 白朮 一兩
  • 牽牛(半生乾炒) 一兩
  • 良薑(炮製) 半兩
  • 甘草(炙烤) 二兩

用法

  1.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  2. 每次取五錢藥粉,加入一杯半水,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煎煮至藥汁剩七分。
  3. 飯後服用。

功效

治療伏梁,症狀是心下結聚不散。

藥材

  • 桃奴(指桃樹上未落下的桃實,正月採摘樹上的乾桃) 三兩

用法

  1. 將桃奴研磨成粉末。
  2. 空腹時用溫酒調服藥粉。

半夏湯,治右脅下有塊,令人灑淅寒熱咳嗽,名之曰肺積息賁,此藥主之。

半夏(湯泡七次),細辛,桑白皮,前胡(各一錢),桔梗,貝母,柴胡,訶子(煨,去核),人參,白朮,甘草(炙,各七分)

上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棗二枚,水煎,食後熱服。

枳實散,治肺積息奔,腹脅脹硬,咳嗽見血,痰黏不利。

枳實(麩炒),葶藶(隔紙炒紫色),木香(不見火),檳榔,訶黎勒(去核),五味子,赤茯苓(去皮),甘草(炙,各半兩),杏仁(一兩,去皮尖炒)

白話文:

半夏湯治療右脅下有硬塊,伴隨寒熱交替、咳嗽,稱為肺積息賁,這個藥方可以主治。

半夏(用溫水泡七次),細辛、桑白皮、前胡(各一錢),桔梗、貝母、柴胡、訶子(煨,去核),人參、白朮、甘草(炙,各七分)。

以上藥材一起煎煮成一服藥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兩枚,水煎服,飯後熱飲。

枳實散治療肺積息奔,腹脅脹硬,咳嗽帶血,痰液粘稠不易咳出。

枳實(麩炒),葶藶(隔紙炒至紫色),木香(不經火),檳榔,訶黎勒(去核),五味子,赤茯苓(去皮),甘草(炙,各半兩),杏仁(一兩,去皮尖炒)。

上㕮咀,每服七錢,生薑三片,水煎,食後服。

五靈丸,治肺喘久不愈為息奔。

五靈脂(二兩半),木香(半兩),馬兜鈴(去殼炒,一兩),葶藶(一兩)

上為細末,棗肉和丸,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生薑湯下,日三服。

棗膏丸,治肺之積名曰息賁,在右脅下,大如杯,令人灑淅寒熱,喘嗽,發肺癰。

葶藶,陳皮,桔梗(各等分)

上二味為末,入葶藶研勻,煮肥棗肉和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丸,飲下。或患停飲,久漬肺經,食已必嚏喘,覺肺系大急,服此良驗。

白話文:

上藥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七錢,加入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五靈丸可以治療長期咳嗽喘息,呼吸急促。五靈脂二兩半、木香半兩、馬兜鈴(去殼炒,一兩)、葶藶一兩,研成細粉,用棗肉和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,一天三次。棗膏丸可以治療肺部積聚,稱為息賁,位於右脅下,大小如杯,患者會感到寒熱交替、咳嗽喘息,甚至出現肺癰。葶藶、陳皮、桔梗(各等分),將三味藥研成粉末,加入葶藶一起研勻,用煮熟的棗肉和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五至七丸,用水送服。如果患者患有停飲,長期積滯於肺經,飯後必打噴嚏喘息,感覺肺部十分緊迫,服用此方效果顯著。

葶藶丸,定喘急肺積。

苦葶藶(一兩),當歸,肉桂,白蒺藜,鱉甲,川烏頭,乾薑,吳茱萸,大杏仁,茯苓,人參(各五錢),檳榔(一兩)

上為細末,煮棗肉和杵,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三十丸,薑棗湯下,日四服,不拘時候。

白話文:

葶藶丸,專治喘息急促、肺部積滯之症。

配方如下:

苦葶藶(一兩),當歸,肉桂,白蒺藜,鱉甲,川烏頭,乾薑,吳茱萸,大杏仁,茯苓,人參(各五錢),檳榔(一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煮熟的棗肉混合搗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般。每次服藥二三十丸,用薑棗湯送服,一日四次,不拘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