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三十九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九 (5)

1. 治食脹方

大安丸,治飲食傷脾,成鼓脹者。

山楂肉(炒,一兩),白朮(炒),神麯(炒),半夏(制),茯苓(各一兩),陳皮(去白),連翹,蘿蔔子(生用,各五錢)

上為丸酌服。

加味枳朮湯,治內傷飲食停滯而脹者。

枳實(三錢),白朮(五錢),厚朴(三錢)

白話文:

大安丸

治飲食傷脾,成鼓脹者。

藥方:

  • 山楂肉(炒,一兩)
  • 白朮(炒,一兩)
  • 神麯(炒,一兩)
  • 半夏(制,一兩)
  • 茯苓(一兩)
  • 陳皮(去白,一兩)
  • 連翹(五錢)
  • 蘿蔔子(生用,五錢)

用法: 上述藥材混合製成丸劑,適量服用。

加味枳朮湯

治內傷飲食停滯而脹者。

藥方:

  • 枳實(三錢)
  • 白朮(五錢)
  • 厚朴(三錢)

用法: 將上述藥材混合煎煮,服用湯劑。

上銼,入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
加味胃苓湯,治傷酒食,濕熱之氣不化,致令腹脹者。

厚朴,蒼朮,陳皮,甘草,白茯苓,澤瀉,豬苓,白朮,桂,山楂,麥芽

上銼,生薑水煎服。

加味三補丸,治傷肉食內脹。

黃連,黃芩,黃柏,香附,半夏曲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將藥材切碎,加入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服用。這叫做加味胃苓湯,可以治療因傷酒食導致的濕熱不化,引發腹脹。

厚朴、蒼朮、陳皮、甘草、白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白朮、桂枝、山楂、麥芽,將這些藥材切碎,用生薑水煎煮服用。這叫做加味三補丸,可以治療因傷食肉導致的內脹。

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香附、半夏曲,將這些藥材等量混合在一起。

上為末,蒸餅為丸,用山楂湯下。

大異香散,治失飢傷飽,痞悶停酸,旦食不能暮食,名谷脹。

三稜,蓬莪,青皮(去穰),半夏曲,陳皮,藿香,桔梗,枳殼(炒),香附(炒),益智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
上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,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將蒸餅做成丸子,用山楂湯送服。這是大異香散,用來治療吃不飽也傷胃,胃脹悶痛、酸痛,早上吃得下,晚上吃不下,稱為谷脹。

藥方為:三稜、蓬莪、青皮(去瓤)、半夏曲、陳皮、藿香、桔梗、枳殼(炒)、香附(炒)、益智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。

將所有藥材混合,加生薑三片、棗一枚,水煎服,飯後服用。

丹溪方,治心腹膨脝,內多食積所致。

南星(一兩半),半夏,瓜蔞仁(另研,各一兩),香附(童便浸),黃連(姜炒,各二兩),礞石(硝煅),蘿蔔子(各五錢),麝香(少許),連翹(五錢)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《丹溪方》中記載,治療心腹脹滿,內有食積所導致的症狀,可以用南星一兩半、半夏一兩、瓜蔞仁一兩(需單獨研磨)、香附(用童尿浸泡)、黃連(用薑汁炒)二兩、礞石(用硝石煅燒)、蘿蔔子五錢、麝香少許、連翹五錢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
2. 治水脹方

葶藶木香散,治濕熱內外甚,水腫腹脹,小便赤澀,大便滑泄。此藥下水濕、消腫脹、止瀉、利小便之聖藥也。

葶藶子,茯苓,豬苓,白朮(各二錢),木香(五分),澤瀉,木通,甘草(各五錢),辣桂(二錢半),白滑石(三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白湯調下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葶藶木香散

適用症狀: 治療濕熱內外交蒸,導致水腫腹脹,小便赤澀,大便滑泄的症狀。此藥方為治療水濕、消腫脹、止瀉、利小便的良藥。

藥方組成:

  • 葶藶子、茯苓、豬苓、白朮(各二錢)
  • 木香(五分)
  • 澤瀉、木通、甘草(各五錢)
  • 辣桂(二錢半)
  • 白滑石(三兩)

用法用量:

  1.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
  2. 每次服用三錢,用白湯調服,飯前服用。

白朮木香散,治喘嗽腫滿,欲變成水病者,不能臥,不敢多食,小便閉而不通者。

白朮,豬苓,澤瀉,甘草,木通,木香,赤茯苓(各五分),檳榔(三分),陳皮(去白),滑石(各二錢),官桂(二分)

上切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水煎溫服。

二氣散,治水氣蠱脹滿悶。

白醜,黑醜(各二錢)

上為細末,用大麥面四兩,同一處拌勻,做燒餅,臨臥用清茶一盞下,降氣為驗。

白話文:

白朮木香散,用於治療喘咳腫脹,並且有變成水腫病徵,無法平躺,不敢多吃,小便閉塞不通暢的患者。

藥材包括:白朮、豬苓、澤瀉、甘草、木通、木香、赤茯苓(各五分)、檳榔(三分)、陳皮(去白)、滑石(各二錢)、官桂(二分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製成一劑,加入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,溫熱服下。

二氣散,用於治療水氣蠱脹滿悶。

藥材包括:白醜、黑醜(各二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加入大麥面四兩,充分混合,做成燒餅。臨睡前用清茶一盞服用,能降氣,可見療效。

楮實子丸,治水氣鼓脹。

楮實子(一斗,用水一斗、熬成膏子),白丁香(一兩半),茯苓(三兩)

上二味為末,用楮實膏為丸,如桐子大,不計丸數,從少至多,服至小便清利,及腹脹減為度,次服中治丸,末治藥調養,疏啟其中。忌甘苦峻補,其下宜五補七宣丸。婁氏曰:白丁香為行濕之劑,煎湯調下,末治,即黃耆建中湯之類。

白話文:

楮實子丸

功效: 治療水氣導致的腹脹。

藥材:

  • 楮實子 (一斗,用等量的水熬成膏)
  • 白丁香 (一兩半)
  • 茯苓 (三兩)

製法:

  1. 將白丁香和茯苓研磨成粉末。
  2. 用楮實子熬成的膏狀藥材將粉末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

用法:

  • 不計丸數,由少到多服用,直到小便清澈,腹脹減輕為止。
  • 服用完此丸後,可改用中治丸,之後再用末治藥進行調養,疏通經絡。

禁忌:

  • 忌食甘苦味峻補之物。
  • 服用此丸後,宜用五補七宣丸進行調理。

註解:

  • 婁氏 (醫學家) 曰: 白丁香具有祛濕功效,煎湯服用可促進排泄,研成粉末則類似黃耆建中湯的功效。

葶藶丸,治中滿腹大,四肢枯瘦,小便澀濁。

甜葶藶(隔紙炒),薺菜根(等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陳皮湯嚼下,只三丸,小便清數,丸當依舊。

防己椒藶丸,治腹滿,口舌乾燥,此腸胃間有水氣。

防己,椒目,葶藶(炙),大黃(各一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先食飲,服十丸,日三服,稍增,口中自有津液。渴者,加芒硝五錢。

白話文:

葶藶丸,用來治療腹部脹滿、四肢消瘦、小便澀濁的症狀。

將甜葶藶隔著紙張炒過,再與薺菜根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陳皮湯送服,連續服用三丸即可使小便通暢。如果症狀未完全消失,應繼續服用丸藥。

防己椒藶丸,用來治療腹部脹滿、口舌乾燥的症狀,這種情況是腸胃間有水氣所致。

將防己、椒目、炙過的葶藶和大黃各取一兩,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飯前服用,每次十丸,一天服用三次,可以逐漸增加劑量,服用後口裡會自然分泌津液。如果感到口渴,可以加入五錢芒硝。

大戟棗子,專攻水證膨脹。

大戟(連根果,一握),大棗(一斗)

上二物,用水同煮一時,去大戟不用,旋旋吃棗,無時服盡。蔭按:大戟氣大寒而味苦甘,有小毒,能下十二經之水。大棗味甘,取其大補脾胃,而不為攻下所傷耳。服此方,大忌甘草,以其與大戟相反故也,慎之。

白話文:

大戟棗子方專治水腫膨脹。取大戟(連根果,一握)和大棗(一斗),用水一起煮一個時辰,去大戟不用,只吃煮過的大棗,隨時隨地吃到吃完。注意:大戟性寒味苦甘,有小毒,能瀉去十二經的水分。大棗味甘,能大補脾胃,不被瀉下藥所傷。服用此方,忌用甘草,因為甘草和大戟相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