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一·上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上 (16)

1. 論口眼喎斜

張子和,云:東杞一夫患口目喎斜,其兩手急數如弦之張,有力而實,其人壯氣充,風火交勝,與調胃承氣湯六兩,以水四升煎作三升,分作四服,令稍熱啜之,前後約瀉四五十行,去一兩,次以苦劑投之,解毒數服,以升降水火,不旬日愈。《脈訣》云:熱則生風。一長吏病口目喎斜,予療之,目之斜灸以承泣,口之喎灸以地倉,俱效。苟不效者,當灸人迎。夫氣虛風入而為偏,上不得出,下不得泄,真氣為邪氣所陷,故宜灸,所以立愈。(樓氏曰:此乃脈急喎斜,故灸之愈。若筋急喎斜,非灸可愈,必用服藥及用燔針劫刺其急處,或用馬膏塗法可愈。故承泣、地倉、人迎,皆足陽明胃脈之所發也)

李氏,曰:風邪初入反緩,正氣反急,牽引口眼喎僻,或左或右,急掐人中,拔頂發,灸耳垂珠,粟米大艾三五壯。外用南星、草烏各一兩,白及一錢,殭蠶七枚為末,薑汁調塗喎處,正即洗去。內用正舌藥,白附子、殭蠶、全蠍等分為末,酒調服二錢。

樓氏,曰:凡半身不遂者,必口眼喎斜,亦有無半身不遂之證而喎斜者。

白話文:

張子和說:曾經有個男人,患有口眼歪斜,雙手緊繃像拉緊的弓弦一樣,有力且堅實,此人體格強壯,氣血充盈,是風火交盛所致。我給他用了六兩調胃承氣湯,用四升水煎成三升,分四次服用,讓他喝溫的,前後約瀉四五十次,再減少一兩藥量,接著用苦寒的藥物來解毒,服用幾次,以此來調節陰陽平衡,不到十天就痊癒了。《脈訣》說:熱則生風。曾有一位官員患口眼歪斜,我用灸法治療他,眼睛歪斜的地方,就在承泣穴灸;嘴巴歪斜的地方,就在地倉穴灸,都奏效了。如果灸法無效,就應該灸人迎穴。這是因為氣虛導致風邪入侵而致偏斜,氣機不能上升也不能下降,真氣被邪氣所困,所以要用灸法,才能迅速痊癒。(樓氏評論:這是脈搏急促引起的歪斜,所以灸法有效。如果是筋急引起的歪斜,灸法是治不好的,必須服用藥物,並用燔針劫刺的方法治療肌肉緊繃的地方,或者使用馬膏塗抹的方法才能治癒。承泣、地倉、人迎穴,都是足陽明胃經循行的部位。)

李氏說:風邪剛入侵時,症狀反而緩和,而正氣卻很急促,牽引著口眼歪斜,有時左有時右,可以掐人中穴,拔掉頭皮上的頭髮,灸治耳垂珠穴,用米粒大小的艾灸三到五壯。外用南星、草烏各一兩,白及一錢,殭蠶七枚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調和塗抹在歪斜的地方,等藥效發揮後再洗掉。內服正舌藥,白附子、殭蠶、全蠍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二錢。

樓氏說:凡是半身不遂的人,必定伴隨著口眼歪斜;但也有沒有半身不遂,卻只有口眼歪斜的病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