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十七 (1)
卷十七 (1)
1. 治痰聚噁心方
大半夏湯,治噁心,亦治暈船。
半夏,陳皮(去白),茯苓(各二錢半)
上㕮咀,水二盞、生薑二錢半煎八分,食後服。
生薑半夏湯,治胸中似喘不喘,似嘔不嘔,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,此湯主之。
半夏(半斤),生薑(取自然汁一升)
上先以水三升煮半夏,取二升,納生薑汁煮取二升半,少冷,分四服,日三服,夜一服。
白話文:
【治療痰多惡心的處方】
「大半夏湯」,用於治療感到噁心的情況,同時也能緩解暈船的症狀。
藥材:半夏、陳皮(去掉內層白色部分)、茯苓(每種藥材各使用二錢半)
製法及服用方式: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入兩碗水,再加入二錢半的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約八分之一水量,飯後服用。
「生薑半夏湯」,用於治療胸口有似喘非喘、似吐非吐的感覺,以及心中鬱悶無奈的情況,這種情況適合服用此湯。
藥材:半夏(半斤)、生薑(取其自然流出的汁液一升)
製法及服用方式:先用三升水煮半夏,煮至剩二升時,加入生薑汁繼續煮至剩二升半,稍微放涼後,分成四次服用,白天三次,晚上一次。
2. 治風痰噁心方
茯苓半夏湯,治胃氣虛弱,身重有痰,噁心欲吐。是邪氣羈絆於脾胃之間,當先實其脾胃,此方主之。
白朮,茯苓,半夏(各一兩),神麯(炒,三錢),大麥芽(半兩,炒黃),陳皮,天麻(各二錢)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加生薑五片,水煎,熱服。
柴胡半夏湯,治舊有風證,不敢見風,眼澀昏黑,胸中有痰,噁心兀兀欲吐,但遇風覺皮肉緊,手足難舉動,重如石,若在暖室,少出微汗,其證隨減,再遇風病復如是,此方主之。
半夏(二錢),神麯(炒),蒼朮(各一錢),白茯苓(七分),柴胡,升麻,藁本(各五分),生薑(三片)
上為粗末,作一服,水一盞煎至五沸,去渣,溫服。
白話文:
【治療風痰引起的噁心處方】
第一個處方是「茯苓半夏湯」,適用於胃氣虛弱,身體沉重且有痰,噁心想吐的情況。這是因為邪氣纏繞在脾胃之間,應先強化脾胃功能,此處方即為解決這問題。
藥物組成包括:白朮、茯苓、半夏各30克,神麯(炒過)約9克,大麥芽約15克(炒至金黃),陳皮和天麻各6克。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約15克,加入五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。
另一個處方是「柴胡半夏湯」,適用於曾有風證的人,不能吹風,眼睛乾澀視力模糊,胸口有痰,噁心想吐,一遇到風就覺得皮膚肌肉緊繃,手腳難以活動,沉重得像石頭。如果在暖和的室內,稍微出點汗,症狀會有所減輕,但再次吹風病情又會復發。此處方適用於這種情況。
藥物組成包括:半夏約6克,神麯(炒過)、蒼朮各約3克,白茯苓約2.1克,柴胡、升麻、藁本各約1.5克,生薑約三片。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粗末,作為一次服用量,用水一大杯煎煮至剩下一半,去掉藥渣後溫服。
3. 治火鬱噁心方
芩連二陳湯,治胃口有熱,時作惡心。
陳皮(去白),半夏,茯苓,甘草,黃芩(薑汁炒),黃連(薑汁炒)
上㕮咀,加生薑五片,水煎服。一方去黃芩,用梔子炒。
白話文:
【治療火氣鬱悶導致噁心的處方】
使用「芩連二陳湯」,這能治療胃部有火熱,常感到噁心的情況。
藥材包括:陳皮(去除內層白色部分)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黃芩(用薑汁炒過)、黃連(用薑汁炒過)。
以上藥材切碎,再加入五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另一種配方則是不使用黃芩,改為使用炒過的梔子。
4. 治食停噁心方
加味二陳湯,治胃口停食,聞食噁心。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白豆蔻,香附子,砂仁
上銼,加生薑煎服。
白話文:
這是在介紹一種名為「加味二陳湯」的藥方,用來治療食物滯留在胃裡,一聞到食物就會感到噁心的情況。
藥方成分包含: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白豆蔻、香附子、砂仁。
這些藥材需經過處理,再加入生薑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5. 治胃寒噁心方
加味生薑理中湯,治胃氣虛寒,時作惡心。
人參,白朮,生薑,甘草,半夏,陳皮(各等分)
上銼,水煎服。兼食滯,加青皮、山楂、神麯、麥芽。
白話文:
【治療胃寒噁心的處方】
這是加味生薑理中湯的配方,用來治療因胃氣虛弱且寒冷所導致的頻繁噁心。
所需材料及份量如下:人參、白朮、生薑、甘草、半夏、陳皮(這些藥材需各取等量)。
將上述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同時有消化不良的問題,可以在基礎配方上額外加入青皮、山楂、神麴、麥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