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三十八 (3)
卷三十八 (3)
1. 治氣腫方
分氣補心湯,治心氣鬱結,發為四肢浮腫,上氣喘急。
大腹皮(炒),香附子(炒),白茯苓,桔梗(各一兩),木通,甘草(炙),川芎,前胡,青皮(炒),白朮,枳殼(麩炒,各七錢半),細辛(去苗),木香(各五錢)
上銼,每服四錢,生薑三片,棗一枚水煎,食前服。
順氣丸(一名氣實丸),治腰脅俱病,如抱一甕,肌膚堅硬,按之如鼓,腳腫不能伸屈,自頭至膻中,瘦脊露骨,胸膈痞滿,四肢無力,及一切氣血凝滯,風毒熾盛,腳氣走注作腫。
木香(不見火),茴香(炒),羌活,木瓜,川芎,當歸(酒浸,各一兩),黑牽牛(二兩),地骨皮,檳榔,陳皮(炒,各一兩),大黃(一兩半),皂角(四兩)
上為細末,熬皂角膏,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六十丸,溫湯下,食前。一方無木瓜,用生薑、燈心,煎湯下。
勻氣散,治膨脹氣腫。
木香,枳殼(去穰,炒),三稜(煨),蓬朮(煨),陳皮,砂仁,茴香(各一錢),香附(二錢)
上銼,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
加味枳朮湯,治氣為痰飲所隔,心下堅脹,名曰氣分。
枳實,白朮,紫蘇,辣桂,陳皮,檳榔,桔梗,木香,五靈脂(各二分),半夏,白茯苓,甘草(各三分)
上銼,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水煎溫服。
白話文:
【治療氣腫的處方】
一、『分氣補心湯』,適用於心氣鬱結,導致四肢出現浮腫,呼吸困難的情況。
藥方成分包含:炒過的大腹皮、炒過的香附子、白茯苓、桔梗(各約30克),木通、炙過的甘草、川芎、前胡、炒過的青皮、白朮、麩炒過的枳殼(各約23克),去苗的細辛、木香(各約15克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約12克,加入三片生薑和一顆棗,用水煎煮,飯前服用。
二、『順氣丸』(又稱為氣實丸),適用於腰部和脅部都感到不適,如同懷抱著一個罐子,皮膚堅硬,按壓時有鼓感,腳部腫脹無法伸縮自如,從頭部到胸中,背部瘦削露出骨頭,胸部悶脹,四肢無力,以及所有由氣血凝滯,風毒熾盛引起的腳氣,或因腳氣導致的腫脹。
藥方成分包含:未經火烤的木香、炒過的茴香、羌活、木瓜、川芎、酒浸的當歸(各約30克),黑牽牛(約60克),地骨皮、檳榔、炒過的陳皮(各約30克),大黃(約45克),皁角(約120克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熬製的皁角膏做粘合劑,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50-60粒,溫水送服,飯前服用。另一個配方不使用木瓜,改用生薑和燈心草,煎湯服用。
三、『勻氣散』,適用於膨脹氣腫。
藥方成分包含:木香、去瓤炒過的枳殼、煨過的三稜、煨過的蓬朮、陳皮、砂仁、茴香(各約3克),香附(約6克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作為一次的用量,加入三片生薑和一顆棗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四、『加味枳朮湯』,適用於氣被痰飲阻隔,心下堅硬脹痛,稱為氣分的情況。
藥方成分包含:枳實、白朮、紫蘇、辣桂、陳皮、檳榔、桔梗、木香、五靈脂(各約6克),半夏、白茯苓、甘草(各約9克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作為一次的用量,加入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溫熱後服用。
2. 治血腫方
續斷飲,治瘀血流滯,血化為水,四肢浮腫,皮肉赤紋,名曰血分。
玄胡索,當歸,川芎,牛膝,續斷,赤芍藥,辣桂,白芷,五靈脂,羌活(各二分),赤茯苓,牽牛,半夏(各三分),甘草(三分)
上銼一服,加生薑三片,水煎溫服。
白話文:
ERROR
3. 治風腫方
小續命湯,治風腫走注疼痛,麵皮粗,麻木不仁,先三和散,次服此湯。
防己,桂心,黃芩,杏仁(去皮尖,炒),芍藥,川芎,甘草(炙),麻黃(去節),人參(各一錢四分),防風,附子(炮,七分)
上㕮咀,分二帖,每帖加生薑五片,棗一枚,水煎,食遠服。大便閉,去附子加檳榔、牽牛。
白話文:
【治療風濕腫脹的處方】
小續命湯,用於治療因風濕引起的腫脹,移動時疼痛,臉部皮膚粗糙,有麻木無知覺的症狀。先服用三和散,再接著喝這湯藥。
藥材包括:防己、桂心、黃芩、杏仁(去皮尖後炒過)、芍藥、川芎、甘草(炒過)、麻黃(去節)、人參(各一錢四分),防風、附子(炮製過,七分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分成兩份,每次取一份,加入五片生薑和一顆棗,用水煎煮,飯後一段時間服用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可以去掉附子,改加檳榔和牽牛子。
4. 治陰腫方
三白散,治膀胱蘊熱,風濕相乘,陰囊腫脹,大小便不利。
白牽牛(二兩),桑白皮(炒),白朮,木通,陳皮(各五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空心姜調服,小兒服半錢。
白話文:
【治療陰部腫脹的處方】
這是一帖稱為「三白散」的藥方,主要用來治療因膀胱有熱毒,加上風濕交錯影響,導致的陰囊腫脹,以及大小便不順暢的情況。
藥方成分包括:白牽牛(2兩),炒過的桑白皮,白朮,木通,陳皮(各5錢)。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最好在空腹時以薑汁調和服用,若是小孩則只需服用半錢的劑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