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)

1. 卷十七

2. 噁心

3.

戴氏,曰:噁心者,無聲無物,心中欲吐不吐,欲嘔不嘔。雖曰噁心,實非心經之病,皆在胃口上,宜用生薑,蓋能開胃豁痰也。

統旨,云:噁心者,欲吐不吐,心下快快者是也(快,欲亮切,央去聲,悵也)。有熱,有痰,有虛,有寒,有食停不化,皆能致此。痰熱者,二陳湯加薑汁炒黃連、山梔、生薑。虛者,加參、朮、砂仁。寒者,理中湯加藿香、砂仁、蒼朮、厚朴、生薑。食滯者,再加青皮、山楂、神麯、麥芽。

準繩,云:噁心乾嘔,欲吐不吐,心下映漾,人如畏船,宜大半夏湯,或小半夏茯苓湯,或理中湯、治中湯,皆可用。

李氏,曰:噁心欲吐不得吐,一見飲食便惡者,二陳湯加白豆蔻、香附、砂仁。胃寒不渴者,理中湯加陳皮、半夏、生薑各等分。胃虛,六君子湯加砂仁。挾火,加薑汁炒黃連少許。痰盛者,大小半夏湯。火盛者,二陳湯加薑汁炒芩連。船暈噁心治同。

白話文:

[討論]

戴氏說,噁心的情況,沒有聲音也沒有嘔出物,就是心中有種想吐又吐不出來,想嘔又嘔不出來的感覺。雖然稱之為噁心,但實際上並不是心臟本身的疾病,問題都在胃部,適合使用生薑,因為它能開胃和化痰。

統旨提到,噁心是指想要吐卻吐不出來,心中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。噁心可能由熱氣、痰多、虛弱、寒冷或是食物無法消化等原因造成。如果是痰熱導致,可以服用二陳湯加上薑汁炒黃連、山梔、生薑。若是虛弱,則需添加人參、白朮、砂仁。如果因寒冷引起,可用理中湯加上藿香、砂仁、蒼朮、厚朴、生薑。倘若是食物滯留,則需再加上青皮、山楂、神麯、麥芽。

準繩指出,噁心乾嘔,想要吐卻吐不出來,心中有種晃動的感覺,就像坐船時的暈眩感,適合服用大半夏湯,或小半夏茯苓湯,或者理中湯、治中湯,這些都可以使用。

李氏表示,噁心想要吐卻吐不出來,一看到食物就感到噁心,可用二陳湯加上白豆蔻、香附、砂仁。如果胃部寒冷且不口渴,可用理中湯加上陳皮、半夏、生薑,比例均等。若胃虛,可服用六君子湯加上砂仁。若是因火氣而致,可加入少量薑汁炒黃連。若是痰多,可用大小半夏湯。火氣旺盛,可用二陳湯加上薑汁炒黃連、黃芩。若是因坐船暈船而噁心,治療方式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