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三十八 (3)
卷三十八 (3)
1. 治陰水浮腫方
(脈沉遲,不煩渴,而大便溏,小便少而不赤澀)
導滯通經湯,治脾濕有餘及氣不宣通,面目手足浮腫。
陳皮,桑白皮,白朮,木香(各五錢),茯苓(一兩,去皮)
霖雨時,加澤瀉一兩。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,食前溫服。
白茯苓湯,能變水。
白茯苓,澤瀉(各二兩),郁李仁(五錢)
白話文:
脈搏沉而遲緩,不感到口渴,但大便稀溏,小便量少且不紅不澀,這屬於脾濕過盛和氣機不通暢導致的症狀,表現為面部、手足浮腫。治療可以用「導滯通經湯」,方劑包含陳皮、桑白皮、白朮、木香各五錢,茯苓一兩去皮。如果正值雨季,可以加澤瀉一兩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,飯前溫服。另外,「白茯苓湯」也能利水消腫,方劑包含白茯苓、澤瀉各二兩,郁李仁五錢。
上作一服,水一碗,煎至一半,入生薑自然汁,常服無時,從少至多,服五七日後,覺腹下再腫,治以白朮散。
白朮散
白朮,澤瀉(各半兩)
上每服三錢,煎服或丸亦可,煎茯苓湯下三十丸,以黃耆、芍藥、建中湯之類調養之。平復後,忌房室,豬魚鹽面等物。
五皮散(澹療),治他病愈後,或瘧痢後,身體面目四肢浮腫,小便不利,脈虛而大。此由脾肺虛弱,不能運行諸氣,氣虛不理,散漫於皮膚肌腠之間,故令腫滿也。此藥並宜服之。
白話文:
上製成一劑藥方,準備一碗水,煎煮到剩下一半時,加入生薑的自然汁液,常規服用,不分時刻,可以從少量開始,逐漸增加到適量,連續服用五至七天後,如果感覺腹部下方再次出現腫脹,則使用白朮散進行治療。
白朮散配方如下:
白朮和澤瀉(各半兩)
每次服用約三錢,可以煎服也可以做成丸狀,用茯苓湯煎煮後吞服三十丸,再配合黃耆、芍藥、建中湯之類的調養品來調理身體。當病情恢復後,需避免房事,以及豬肉、魚類、鹽和麵粉等食物。
五皮散(淡療),適用於其他疾病痊癒後,或是瘧疾或痢疾後,身體、臉部、四肢出現浮腫,尿液排泄不順暢,脈搏虛弱且大。這是由於脾肺功能虛弱,無法正常運行體內氣血,氣血不足,導致在皮膚和肌肉之間散漫,進而引起腫脹。這款藥方適合所有情況服用。
大腹皮,赤茯苓皮,生薑皮,陳皮,桑白皮(炒,各等分)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煎溫服不拘時,日進三服。忌生冷油膩堅硬之物。
三因當歸散,水腫之疾,由腎水不能攝心火,心火不能養脾土,脾土不能制水,水氣盈溢,氣脈閉塞,滲透經絡,發為浮腫之證,心腹堅脹,喘滿不安。
當歸(一錢二分),芍藥,赤茯苓,檳榔,白朮,木香,陳皮,桑白皮(炒),澤瀉,木通(各一錢),桂心(五分)
白話文:
大腹皮、赤茯苓皮、生薑皮、陳皮、桑白皮(炒),這些藥材各取等量,研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清水煎煮溫服,不限時間,一天服用三次。忌食生冷、油膩、堅硬的食物。
三因當歸散,用於治療水腫的病症。這是因為腎水不能收攝心火,心火不能滋養脾土,脾土不能制約水氣,導致水氣充盈溢出,氣脈阻塞,滲透經絡,出現浮腫的症狀,心腹堅硬脹滿,呼吸急促,感到不安。
當歸(一錢二分)、芍藥、赤茯苓、檳榔、白朮、木香、陳皮、桑白皮(炒)、澤瀉、木通(各一錢)、桂心(五分)。
上㕮咀,作一服,加紫蘇五葉,木瓜一片,水煎,食前溫服。下部腫,加木瓜、防己。
實脾散,治陰水發腫,用此先實脾土。
厚朴(姜炒),白朮,木瓜,木香(不見火),草果仁,乾薑(炮,各一兩),大腹子,白茯苓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一方有附子
上㕮咀,每服四錢,姜五片,棗一枚,水煎,服無時。
葶藶木香散,治暑濕傷脾,水腫腹脹,小便赤,大便滑。
白話文:
上半身腫脹,製作成一劑藥,加入紫蘇五葉,木瓜一片,用水煎煮,飯前溫熱服用。下半身腫脹,則加上木瓜、防己。
實脾散,用來治療陰水引起的腫脹,先用此方來補脾土。
厚朴(用薑炒),白朮,木瓜,木香(不經火),草果仁,乾薑(炮製,各一兩),大腹子,白茯苓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有些方劑會加入附子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薑五片,大棗一枚,用水煎煮,隨時可以服用。
葶藶木香散,用來治療暑濕侵犯脾胃,導致水腫腹脹,小便赤色,大便稀溏。
葶藶(二錢半,炒香),木香(五分),茯苓(三錢半),滑石(三兩),澤瀉(半兩),木通,甘草(各五錢),白朮(一兩),豬苓(二錢半),肉桂(二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白湯調下,不拘時。
續隨子丸,治通身腫滿,喘悶不快。
人參,木香,漢防己,赤茯苓(面蒸),大檳榔,海金砂(各五錢,另研),續隨子(一兩),葶藶(四兩,炒)
上為末,棗肉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,煎桑白皮湯送下,食前。
白話文:
葶藶炒香二錢半,木香五分,茯苓三錢半,滑石三兩,澤瀉半兩,木通、甘草各五錢,白朮一兩,豬苓二錢半,肉桂二錢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白湯調服,不限時間。此方名為續隨子丸,用於治療全身腫脹、呼吸困難、胸悶不適。
人參、木香、漢防己、赤茯苓(蒸熟)、大檳榔、海金砂各五錢,另研磨,續隨子一兩,葶藶炒香四兩,研成細末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,用桑白皮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聖靈丹,治脾肺有濕,喘滿腫盛,小便赤澀。
人參,木香,漢防己,茯苓,檳榔,木通(各二錢,炒),苦葶藶(四兩,炒)
上為末,棗肉和丸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煎桑白皮湯送下,食前。
赤茯苓丸,治脾濕太過,四肢腫滿,腹脹喘逆,氣不宣通,小便赤澀。
木香(半兩),赤茯苓(二兩。一方一兩),防己(二兩),苦葶藶(四兩,炒)
上為末,棗肉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煎桑白皮湯送下,食前。
人參葶藶丸,治一切水腫,及喘滿不可當者。
白話文:
聖靈丹用於治療脾肺濕氣過盛,導致胸悶喘息、身體腫脹、小便赤紅澀痛。赤茯苓丸用於治療脾濕過度,導致四肢腫脹、腹部脹滿、呼吸急促、氣機不通、小便赤紅澀痛。人參葶藶丸用於治療各種水腫,以及喘息、胸悶嚴重難以忍受的症狀。
人參(一兩),苦葶藶(四兩,炒)
上為末,棗肉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煎桑白皮湯送下,食前。
木香通氣丸,導滯寬膈,塌腫進食。
南木香,茴香(各一兩,炒),檳榔(二兩),海金砂,破故紙(炒),陳皮(去皮,各四兩),牽牛(半斤,半生半熟)
上為末,清醋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熱水送下,食後。
神秘湯,治病人不得臥,臥則喘,水氣逆行上乘於肺,肺得水而浮,使氣不通流,脈沉大。
白話文:
人參一兩,苦葶藶四兩(炒過)。
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用棗肉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煎煮桑白皮的湯水送服,飯前服用。
木香通氣丸可以通氣寬膈,消除腫脹,促進食慾。
南木香、茴香(各一兩,炒過)、檳榔(二兩)、海金砂、破故紙(炒過)、陳皮(去皮,各四兩)、牽牛(半斤,半生半熟)。
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用清醋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熱水送服,飯後服用。
神秘湯可以治療病人不能平躺,一躺下就喘,水氣逆流上衝到肺部,肺部積水而浮腫,導致氣血不通,脈象沉而有力。
人參,橘皮(炒),桑白皮,紫蘇葉(各七錢),白茯苓,木香(各半兩)
上㕮咀,用水三升,入生薑七錢,煎至一升半,去渣,分作五服,食後。
香蘇散,治水氣虛腫,小便赤澀。
陳皮(去白,一兩),防己,木通,紫蘇葉(各半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生薑三片,水煎,食前溫服。
大橘皮湯,治濕熱內攻,心腹脹滿,並水腫,小便不利,大便滑泄。
陳皮(去白,一錢半),木香(二分半),滑石(六分),檳榔(三分),豬苓(去皮),白朮(炒),澤瀉,桂(炒,各五分),茯苓(去皮,一錢),甘草(二分)
白話文:
人參、橘皮(炒)、桑白皮、紫蘇葉(各七錢)、白茯苓、木香(各半兩)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三升,加入生薑七錢,煎煮至一升半,去渣,分為五份,飯後服用,可以治療水氣虛腫、小便赤澀。
陳皮(去白,一兩)、防己、木通、紫蘇葉(各半兩)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生薑三片,水煎,飯前溫服,可以治療濕熱內攻、心腹脹滿、水腫、小便不利、大便滑泄。
陳皮(去白,一錢半)、木香(二分半)、滑石(六分)、檳榔(三分)、豬苓(去皮)、白朮(炒)、澤瀉、桂皮(炒,各五分)、茯苓(去皮,一錢)、甘草(二分)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可以治療濕熱內攻、心腹脹滿、水腫、小便不利、大便滑泄。
上㕮咀,作一服,加生薑五片,水煎溫服。
退腫塌氣散,治積水,驚水,或飲水過多停積於脾,故四肢滿而身熱,宜用藥內消,其腫自退。
赤小豆,陳皮,蘿蔔子,甘草(炙,各五錢),木香(炮,二錢半)
上㕮咀,每服一兩,加生薑三片,棗子一枚,水煎,食前服。
白朮木香散,治喘嗽腫滿,欲變成水,病者不能臥,不能食,小便閉者。
白朮,豬苓(去皮),甘草,澤瀉(各半兩),官桂(二錢),赤茯苓(半兩),木香,檳榔(各三錢),陳皮(去白,一兩),滑石(三兩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一劑,加入生薑五片,用清水煮沸後溫熱服用。
這個方劑叫做退腫塌氣散,用於治療水腫、驚厥或飲水過多導致脾胃積水的情況。這些情況會導致四肢腫脹、身體發熱。這個方劑能從內部消腫,使腫脹自然消退。
將赤小豆、陳皮、蘿蔔子、甘草(炙烤)、木香(炮製)各五錢,混合在一起。
每次服用一兩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用清水煮沸後,飯前服用。
這個方劑叫做白朮木香散,用於治療咳嗽、喘息、腹脹,並且有水腫的現象,患者無法平躺,無法進食,小便閉塞等症狀。
將白朮、豬苓(去皮)、甘草、澤瀉(各半兩)、官桂(二錢)、赤茯苓(半兩)、木香、檳榔(各三錢)、陳皮(去白,一兩)、滑石(三兩)混合在一起。
上㕮咀,每服一兩,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茯苓琥珀丸,治水氣乘肺,遍身浮腫,中焦痞隔,氣不升降,咳嗽喘促,小便不利。
防己,赤茯苓(去皮,各二兩),苦葶藶(三兩半),紫蘇子,琥珀(各一兩,另研),郁李仁(湯浸去皮,七錢半),陳皮(二兩三錢),杏仁(去皮尖,麵炒,一兩二錢半)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六七十丸,人參湯下。
麥門冬飲,水出高源者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服用上藥一兩,搭配生薑三片,水煎服用。此方名為茯苓琥珀丸,用於治療水氣上犯肺部,導致全身浮腫,中焦痞塞,氣機升降失調,咳嗽喘促,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配方包括防己、赤茯苓(去皮)、苦葶藶、紫蘇子、琥珀(另研)、郁李仁(湯浸去皮)、陳皮、杏仁(去皮尖,麵炒)等藥材。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六七十丸,用人參湯送服。
此方又名麥門冬飲,適合治療因水源過高而引發的疾病。
麥門冬(五十枚,去心.姜炒),糧米(五十粒)
上水煎服。
蔭按:蓋肺非無為也,主降下之令焉。凡人飲入於胃之時,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,肺熱,失其降下之令,不能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漬於高源,淫於皮膚,則作水腫。諸醫罕明乎此,實土導水,皆不能愈。故用麥門冬清肺,以開其降下之源,糧米益脾,而培乎金之母氣,此治病必求其本也。
或問此證何以辨之。曰:肢體皆腫,少腹不急,初病便有喘滿,此其候也,學者識之。
香薷丸,治水病洪腫,氣脹不消。
白話文:
取麥門冬五十枚,去心,用薑炒過後,再加入米粒五十粒,一起用清水煎服。
這是因為肺臟并非无用,它掌管着向下輸送的指令。當人飲水入胃時,脾氣散發精華,上歸於肺。肺熱就會失去向下輸送的指令,不能通調水道,向下輸送到膀胱,水分停留在高處,溢出到皮膚,就會出現水腫。許多醫生不明白這個道理,只用土方法引導水分,都無法治癒。所以要用麥門冬清肺,打開向下輸送的通道,用米粒益脾,補充金氣的母氣,這就是治病要找到根本原因。
有人問這種症狀怎麼辨別?答:四肢全部腫脹,小腹不硬,疾病初期就出現喘滿,這就是症狀,學者要記住。
香薷丸可以治療水病洪腫,氣脹不消。
用香薷五十斤,細銼,納釜中,水浸上數寸,煮使氣盡,去渣澄清熬稠,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丸,日三服,稍加之,以小便利為度。丹溪云:香薷治水甚捷,有徹上徹下之功,肺得之,則清化行而水自下。
加味腎氣丸,治脾腎虛損,腰腫腳腫,小便不利。
附子(炮,二兩),白茯苓,澤瀉,官桂(不見火),川牛膝(去蘆,酒浸),車前子(酒蒸),山藥(炒),山茱萸(取肉),牡丹皮(各一兩),熟地黃(半兩)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白話文:
取香薷五十斤,切成細末,放入鍋中,加水浸泡至水位高於藥材數寸,煮至藥氣散盡,濾去藥渣,澄清藥汁,熬煮至濃稠,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丸,一天三次,逐漸增加用量,以小便通暢為度。丹溪先生說,香薷治療水腫效果極佳,能有效地疏通上下水道,肺部得益於此藥,就能清化水濕,使水氣自然排出體外。
加味腎氣丸用於治療脾腎虛損導致的腰腫、腳腫和小便不利。
將附子(炮製,二兩)、白茯苓、澤瀉、官桂(未經火烤)、川牛膝(去蘆頭,酒浸泡)、車前子(酒蒸)、山藥(炒)、山茱萸(取肉)、牡丹皮(各一兩)、熟地黃(半兩)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