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十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五 (2)

1. 治痰火作酸方

加味二陳湯,治痰火停食,腐化酸水,吐出黃臭,或醋心不安。
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山楂,神麯,桔梗,南星,枇杷葉,黃連,竹茹

上銼,加生薑煎,臨熟入薑汁一匙,調服。

清痰丸,治吞酸嘈雜。

蒼朮(三兩),香附子(一兩半),半夏,瓜蔞仁(各一兩),黃連,黃芩(各五錢)

上為末,麵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遠茶清下。

黃連清化丸,治吞酸挾瘀血者。

黃連(一兩),吳茱萸(洗,炒,一錢),半夏(一兩半),陳皮(半兩),桃仁(二十四個,研)

上為末,神麯糊丸如綠豆大,每服一百丸,生薑湯下。

火鬱越鞠丸,治七情怫鬱,吞酸,小便赤,脈來沉數。

蒼朮(米泔浸),山梔子(黑炒),香附(童便浸),撫芎,神麯(炒),青黛(飛)

上為末,水丸服。

一方,治中風,痰涎眩瞑,嘔吐酸水,頭痛惡心。

半夏(二兩),南星,白附子(各一兩,俱生用)

上為末,滴水丸如桐子大,以生曲裹衣,陰乾,服十丸至二十丸,生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痰火引起的胃酸方】

一、加味二陳湯:適用於因痰火阻滯、食物腐化生成酸水,導致吐出的物質呈現黃色並帶有臭味,或是感到心口像有醋在燒灼般不舒服。

藥材包括: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山楂、神麯、桔梗、南星、枇杷葉、黃連、竹茹。將這些藥材混合後,加入生薑一同煎煮,快熟時再加入一匙薑汁,攪拌後服用。

二、清痰丸:用於治療胃中有酸性分泌物,且感覺胃部嘈雜不適。

藥材包括:蒼朮(3兩)、香附子(1兩半)、半夏、瓜蔞仁(各1兩)、黃連、黃芩(各5錢)。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50粒,飯後用淡茶水送服。

三、黃連清化丸:適用於胃酸分泌過多且伴有瘀血的情況。

藥材包括:黃連(1兩)、吳茱萸(洗淨炒過,1錢)、半夏(1兩半)、陳皮(半兩)、桃仁(24個,研碎)。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用神麯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100粒,用生薑湯送服。

四、火鬱越鞠丸:用於治療情緒鬱悶、胃酸反流,以及小便顏色偏紅、脈搏沉而快速的情況。

藥材包括:蒼朮(米泔水浸泡)、山梔子(黑炒)、香附(童便浸泡)、撫芎、神麯(炒)、青黛(飛)。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做成丸狀服用。

五、一種配方:用於治療中風後,因痰涎過多導致視線模糊,同時伴隨嘔吐酸水和頭痛惡心。

藥材包括:半夏(2兩)、南星、白附子(各1兩,皆生用)。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滴水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,外層用生麯包裹,陰乾後,每次服用10至20粒,用生薑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