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三十七 (2)
卷三十七 (2)
1. 脈法
脈經,曰:痞脈浮堅而下之。緊反入里,因作痞。脈濡弱,弱反在關,澀反在顛,微反在上,澀反在下。微則陽氣不足,澀則無血,陽氣反微。中風汗出而躁煩。澀則無血,厥而且寒,陽微不可下,下則心下痞堅。右關脈多弦,弦而遲者,必心下堅。
脈訣舉要,曰:胸痞脈滑,為有痰結,弦伏亦痞,澀則氣劣。
白話文:
《脈經》中說,痞脈浮起堅硬,向下延伸。緊縮的脈象反入內裡,就會造成痞症。脈象濡弱,弱勢的脈象反在關脈,澀的脈象反在顛脈,微弱的脈象反在上脈,澀的脈象反在下脈。微弱則陽氣不足,澀則無血,陽氣反虛弱。中風汗出且煩躁不安。澀則無血,昏厥且寒冷,陽氣微弱無法下降,下降則心下痞塊堅硬。右關脈多弦,弦且遲緩的,必有心下堅硬。
《脈訣舉要》中說,胸痞的脈象滑利,是痰結引起的,弦而伏的脈象也是痞症,澀的脈象則氣虛衰敗。
2. 治一切痞滿方
加減二陳湯,通治諸痞。
陳皮,半夏,茯苓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上銼,入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肥人多濕痰,加蒼朮、砂仁、滑石,倍茯苓、半夏。瘦人多熱鬱中焦,加枳實、黃連、乾葛、升麻。稟受素實者,加枳殼、黃連、青皮、厚朴。素虛者,加白朮、山楂、麥芽、陳皮。誤下陰虛者,去茯苓、半夏,加人參、白朮、升麻、柴胡、枳實以升胃氣,更合四物湯以濟陰血。飲食積痞,加枳殼、砂仁、薑汁炒黃連。
白話文:
加減二陳湯可以治療各種痞症。方劑包括陳皮、半夏、茯苓(各一錢)、甘草(炙,五分),將藥材切碎,加入生薑三片,用水煎服。肥胖者多濕痰,需加蒼朮、砂仁、滑石,茯苓、半夏的用量加倍。瘦弱者多熱鬱中焦,需加枳實、黃連、乾葛、升麻。天生體質較實者,需加枳殼、黃連、青皮、厚朴。天生體質較虛者,需加白朮、山楂、麥芽、陳皮。誤用瀉藥導致陰虛者,需去除茯苓、半夏,加入人參、白朮、升麻、柴胡、枳實以提升胃氣,並搭配四物湯滋陰補血。飲食積滯導致痞症者,需加枳殼、砂仁、薑汁炒黃連。
食後感寒,加藿香、草豆蔻、吳茱萸、砂仁。氣痞痰痞,加木香,枳殼、南星。中虛,加人參、白朮、香附、砂仁。瘀血,合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。
大消痞丸,治一切心下痞及年久不愈者。
乾生薑,神麯(炒),甘草(炙,各二錢),豬苓(二錢半),澤瀉,厚朴,砂仁(各三錢),半夏(湯泡七次),陳皮(去白),人參(各四錢),枳實(麩炒,五錢),黃連(炒),黃芩(各六錢),薑黃,白朮(各一兩)
白話文:
吃飯後覺得寒冷,可以加藿香、草豆蔻、吳茱萸、砂仁。氣痞、痰痞,可以加木香、枳殼、南星。身體虛弱,可以加人參、白朮、香附、砂仁。瘀血,可以將四物湯加上桃仁、紅花。
大消痞丸可以治療各種心下痞以及久病不愈的症狀。
藥方如下:乾生薑、神麴(炒)、甘草(炙,各二錢),豬苓(二錢半)、澤瀉、厚朴、砂仁(各三錢),半夏(湯泡七次),陳皮(去白),人參(各四錢),枳實(麩炒,五錢),黃連(炒)、黃芩(各六錢)、薑黃、白朮(各一兩)。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,食遠白湯下。
白話文:
把藥材磨成細粉末,用熱水浸泡蒸熟的麵粉做成丸子,大小像梧桐樹的種子一樣,每次服用五十到一百個丸子,飯後用清水送服。
3. 治中虛痞方
加味六君子湯,治稟受中虛,痞滯不運。
人參,白朮,茯苓(各一錢),甘草(炙三分),陳皮,半夏(各七分),香附,砂仁(各五分)
上銼,入生薑三片,水煎,食遠服。
加味補中益氣湯,治內傷勞役,濁氣犯上,清氣下陷,虛痞者。
白話文:
加味六君子湯,用來治療天生體質虛弱,脾胃氣滯,食物積滯無法消化的症狀。
藥方成分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(各一錢)、甘草(炙三分)、陳皮、半夏(各七分)、香附、砂仁(各五分)
將藥材切碎,加入生薑三片,水煎服,飯後服用。
加味補中益氣湯,用來治療勞累過度導致的內傷,濁氣上逆,清氣下降,虛弱無力的症狀。
黃耆,人參,甘草,陳皮,當歸,白朮,升麻,柴胡,黃連,枳實,芍藥
上銼一劑,水煎服。如便閉加大黃,嘔加黃連、生薑、陳皮,冬月加黃連、丁香。
平胃枳朮丸,調中補氣血,消痞清熱。
白朮(三兩),白芍藥(酒浸炒,一兩半),枳實(麩炒),陳皮,黃連(酒炒,各一兩),人參,木香(各五錢)
白話文:
黃耆、人參、甘草、陳皮、當歸、白朮、升麻、柴胡、黃連、枳實、芍藥,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便秘,可以加些大黃;如果嘔吐,可以加些黃連、生薑、陳皮;冬天服用時,可以加些黃連、丁香。平胃枳朮丸能調理脾胃、補益氣血、消除痞塊、清熱解毒。白朮三兩、白芍(酒浸炒)一兩半、枳實(麩炒)、陳皮、黃連(酒炒)各一兩、人參、木香各五錢。
上為末,荷葉煮濃,打老米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漸加至六七十丸,食遠,米湯下。
醒脾育胃丸,治中焦之氣不足,食後虛痞,吞酸,完穀不化。
人參,白茯苓,白朮(各一錢),半夏,砂仁,白芍藥,麥芽,蒼朮,厚朴,藿香,枳實(五分),陳皮(各八分)
上加生薑三片,棗二枚,水煎,食遠服。
枳實消痞丸,治右關脈弦,心下虛痞,惡食懶倦,開胃進食。
白話文:
用荷葉煮濃汁,再加入研磨成粉的老米糊,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逐漸增加到六七十丸,飯後服用,用米湯送服。
醒脾育胃丸,用於治療中焦氣虛,飯後腹脹,反胃酸,消化不良等症狀。
將人參、白茯苓、白朮(各一錢)、半夏、砂仁、白芍藥、麥芽、蒼朮、厚朴、藿香、枳實(五分)、陳皮(各八分)等藥材,加上生薑三片、大棗兩枚,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枳實消痞丸,用於治療右關脈弦緊,心下虛痞,厭食乏力,開胃促進食慾等症狀。
乾生薑,甘草(炙),麥芽(麵炒),白茯苓(各二錢),白朮,半夏曲,人參(各三錢),厚朴(薑製,四錢),枳實(麩炒),黃連(各五錢)
上為細末,蒸餅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八十丸,白湯下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將乾生薑、甘草(炙)、麥芽(麵炒)、白茯苓(各二錢)、白朮、半夏曲、人參(各三錢)、厚朴(薑製,四錢)、枳實(麩炒)、黃連(各五錢)研磨成細末,用蒸餅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七八十丸,用白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