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三十六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六 (7)

1. 治燥膈翻胃方

加味四物湯,治血虛不能滋潤,生火以致膈噎。

當歸,川芎,芍藥(酒炒),生地黃,壯丹皮,韭汁

上銼,水煎服。大便閉,加桃仁、紅花。

加味四物湯,治血虛枯燥,及婦人翻胃。

當歸,川芎,芍藥,地黃,陳皮(帶白),甘草(生用),桃仁(留尖),紅花(酒製)

白話文:

加味四物湯主要用於治療血虛無法滋潤身體,導致燥熱上衝,出現胸口噎塞的情況。配方包括當歸、川芎、酒炒芍藥、生地黃,以及壯丹皮,並加入韭汁,將藥材切碎後用水煎服。若患者有大便閉塞的情況,可加入桃仁和紅花。另外,加味四物湯還可用於治療血虛導致的口乾舌燥,以及女性的胃氣上逆。配方中除了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外,還加入帶白陳皮、生甘草、留尖桃仁、酒製紅花。

上銼,水一鍾半,煎八分,入驢尿,以防生蟲。

當歸養血湯,治年老之人,陰血枯槁,痰火氣結,升而不降,飲食不下,乃成膈噎之病。

當歸,白芍藥(煨),熟地(砂仁炒),茯苓(各一錢),貝母(去心),瓜蔞仁,枳實(麩炒),陳皮,厚朴(薑汁炒),香附,撫芎,蘇子(炒,各七分),沉香(五分另入),黃連(用吳茱萸同炒,去茱萸不用用黃連,八分)

白話文:

將藥材先用一碗半水煎煮八分,再加入驢尿,以防止生蟲。此方名為當歸養血湯,適合年老陰血虧虛、痰火氣結、氣上不降,導致飲食不下的膈噎症。方中使用當歸、白芍(煨)、熟地(砂仁炒)、茯苓(各一錢)、貝母(去心)、瓜蔞仁、枳實(麩炒)、陳皮、厚朴(薑汁炒)、香附、撫芎、蘇子(炒,各七分)、沉香(五分另入)、黃連(用吳茱萸同炒,去茱萸不用用黃連,八分)。

上銼一劑,生薑一片,棗二枚,水煎。竹瀝磨沉香調服。

生津補血湯,治年少胃脘血燥,致患膈噎,便閉塞而食不下。

當歸,白芍藥(炒),熟地,砂仁(炒),生地(姜酒炒),枳實(麩炒),茯苓(各一錢),黃連(炒),陳皮,蘇子,砂仁,貝母(去心,各七分),沉香(各五分)

上銼一劑,生薑一片,棗一枚,水煎。竹瀝磨沉香同服。

人參散,治大便秘澀,咽塞不通,食下便有痰出。此血虛腸燥,為脾約症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切碎,取一劑份量,加入一片生薑和兩枚紅棗,用清水煎煮。另外,將竹瀝與沉香磨成糊狀,一起服用。

這個方劑叫做「生津補血湯」,專門治療年輕人因胃脘乾燥而導致的胸口堵塞、大便秘結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
藥方包括當歸、白芍藥(炒)、熟地、砂仁(炒)、生地(姜酒炒)、枳實(麩炒)、茯苓(各一錢)、黃連(炒)、陳皮、蘇子、砂仁、貝母(去心,各七分)、沉香(各五分)。

將藥材切碎,取一劑份量,加入一片生薑和一枚紅棗,用清水煎煮。再將竹瀝與沉香磨成糊狀,一起服用。

這個方劑叫做「人參散」,專門治療大便秘結、咽喉堵塞、進食後有痰的症狀。這些症狀是由於血虛腸燥引起的,屬於脾臟功能失調。

人參,黃耆,枳殼(炒),桃仁(各一錢),厚朴(八分),地黃(七分),甘草(炙,少許)

上銼,水煎,入竹瀝、薑汁飲之。又與鎖陽、芙蓉二錢,桃仁一錢煮粥,入竹瀝,名潤腸散。

丹溪方,一男子六十,自來好色,虛甚。去秋患吐病,或作或止,腹結微渴。

白朮,芍藥,地黃(各一錢),人參,當歸,陳皮,枳殼(各五分),黃芩,川芎,木通(各三分),甘草(炙,二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黃耆、枳殼(炒)、桃仁(各一錢)、厚朴(八分)、地黃(七分)、甘草(炙,少許)這些藥材,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後,加入竹瀝和薑汁飲用。另外,還可以將鎖陽、芙蓉各二錢,桃仁一錢煮粥,加入竹瀝,叫做潤腸散。

丹溪先生的醫方記載,一位六十歲的男子,平時縱欲過度,身體虛弱,秋季患吐病,時好時壞,腹部結塊,口渴。治療用白朮、芍藥、地黃(各一錢)、人參、當歸、陳皮、枳殼(各五分)、黃芩、川芎、木通(各三分)、甘草(炙,二分)等藥材。

上銼,水煎服。

神奇散,治噎食翻胃,三陽枯竭,血虛有火。

當歸,川芎,白芍藥(酒炒),生地(姜酒炒),陳皮,半夏,白朮,枳實(麩炒),白茯苓,赤茯苓,赤芍藥,香附,砂仁,藿香,檳榔,木通,豬苓,黃芩(炒),黃柏(人乳炒),知母(人乳炒)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粉草,烏梅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神奇散,用於治療飲食停滯、反胃嘔吐,以及三陽氣虛、血虛生熱等症狀。

藥材包括:

  • 當歸
  • 川芎
  • 白芍藥(酒炒)
  • 生地黃(姜酒炒)
  • 陳皮
  • 半夏
  • 白朮
  • 枳實(麩炒)
  • 白茯苓
  • 赤茯苓
  • 赤芍
  • 香附
  • 砂仁
  • 藿香
  • 檳榔
  • 木通
  • 豬苓
  • 黃芩(炒)
  • 黃柏(人乳炒)
  • 知母(人乳炒)
  • 天門冬(去心)
  • 麥門冬(去心)
  • 粉草
  • 烏梅

上銼,水煎服。

韭汁牛乳飲,治胃脘有死血,乾燥枯槁,食下作痛,翻胃便秘。

韭汁,牛乳(各等分)

上二味,合一處,時時呷之。

一方,治翻胃要藥。

韭汁(二兩),牛乳(一盞),生薑(半兩,取汁),竹瀝(半盞),童便(一盞)

上五味和勻,頓服,或入煎藥內同服,尤效。

秘傳潤腸膏,治膈噎,大便燥結,飲食良久復出,及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者,其功甚捷。

威靈仙(新者四兩,搗汁,四五月開花者),生薑(四兩,搗汁),真麻油(二兩),白砂蜜(四兩,煎沸,掠去上沫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韭汁牛乳飲可以治療胃脘有瘀血,乾燥枯槁,飯後疼痛,嘔吐便秘。

將韭菜汁和牛乳等量混合,隨時飲用。

另一種方劑,治療嘔吐的特效藥。

將韭菜汁(二兩)、牛乳(一盞)、生薑汁(半兩)、竹瀝(半盞)、童尿(一盞)混合在一起,一次服用,或者加入煎藥中服用,效果更佳。

潤腸膏秘方可以治療胸膈阻塞,大便乾燥,吃下去的食物很久之後又吐出來,以及早上吃晚上吐、晚上吃早上吐的症狀,效果非常迅速。

將新採收的威靈仙(四兩,搗碎取汁,四五月開花時採收)、生薑(四兩,搗碎取汁)、麻油(二兩)、白沙蜜(四兩,煎煮沸騰,去除表面的泡沫)混合在一起。

上四味,同入銀石器內攪勻,慢火煎,候如餳,時時以箸挑食之。一料未愈,再服一料,決效。

橘杏麻仁丸,治翻胃便秘。

橘皮(炙),杏仁(去皮尖),麻仁(去殼,各三兩),郁李仁(去殼,五錢)

上陳皮為末,三仁俱搗成膏,用棗仁去核,以石臼納三味搗和,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六十丸,煎枳實湯下,食前服。

木香順氣丸,治翻胃,大便閉結。

白話文:

將橘皮、杏仁、麻仁、郁李仁四種藥材,混合均勻後放入銀器中,用小火慢慢熬煮,直到變得像蜜一樣濃稠,然後用筷子慢慢地吃。如果一劑藥吃下去還沒好,就再服用一劑,保證有效。

另外,還有個治翻胃和便秘的藥方叫做「木香順氣丸」,做法是將陳皮研磨成粉末,杏仁、麻仁、郁李仁則搗成膏狀,再把棗仁去核,一起搗碎混合,做成像桐子一樣大的丸子。每次吃50到60顆,用枳實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
檳榔,牛膝(酒浸三日),郁李仁,火麻仁(各二兩),當歸(酒浸),山藥,菟絲子(酒製),枳殼(麩炒),白茯苓,獨活,防風(各一兩),大黃(酒蒸),沉香(各五錢),木香(三錢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十五丸,白滾湯下。

白話文:

檳榔、牛膝(用酒浸泡三天)、郁李仁、火麻仁(各取兩兩),當歸(用酒浸泡)、山藥、菟絲子(用酒處理)、枳殼(用麩炒)、白茯苓、獨活、防風(各取一兩),大黃(用酒蒸)、沉香(各取五錢)、木香(取三錢)。
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二十五粒,用白開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