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三十六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六 (5)

1. 治積膈翻胃方

沉香降氣丹,治翻胃,腹中積塊者。

黑牽牛(三兩,取頭末),大黃(酒蒸),檳榔,當歸(酒浸),蒼朮,青皮(去穰炒),烏藥,枳殼(去穰麩炒),香附(炒),黃連(薑汁炒),黃芩(酒炒,各一兩),陳皮,枳實(麩炒),砂仁,半夏(薑汁浸,各五錢),良薑,沉香,木香(不見火),三稜(火煨),蓬朮(火煨,各三錢)

上為末,酒糊九如桐子大,每服六七十丸,淡薑湯送下。

七情通氣散,治十膈五噎,腹內久積氣塊,傷力,嘔吐膨脹,此方諸病皆治。

皂角(火炮,一兩),大黃(麵包燒熟,二兩),當歸(二錢半),硇砂(二錢),巴豆(六錢,去油二錢)

上為末,每服一分,或二分,量人大小虛實,加減用之。引用好酒一口,調服。不飲酒者,滾白水亦可。引不許多,引多動一二行。此藥服之,不吐則瀉,兼治小兒驚風痰響,上宮天吊,吐痰即愈。

芫花丸,治積聚停飲,痰水生蠱,則成反胃,及變為胃癰,其說在《靈樞》,及巢氏病源。

芫花(醋炒,一兩),牛膝,狼牙根,桔梗(炒黃),藜蘆(炒),檳榔(各半兩),巴豆(十粒,炒黑)
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赤豆大,每服二三丸,加至五七丸,食前生薑湯下。《本事方》云:此方常服,化痰消堅,殺蠱。予患飲癖三十年,暮年常多雜痰飲來潮,遲即吐,有時飲半杯酒即止,蓋合此症也。因讀巢氏病源論酒瘕云:飲酒多而食谷少,積久漸瘦,其病常欲思酒,不得酒則吐,多睡不復能食,是胃中有蠱使然,名為酒瘕。此藥治之,要之須禁酒即易治,不禁無益也。

蒜齏酢治噎方,《太平御覽》云:華佗行道,見一人病噎,嗜食而不得下,家人車載欲往就醫,佗聞其呻吟,駐車往視,語之曰,向來道旁賣餅者,有蒜齏大酢,從取三升,飲之,病即當瘥。即如佗言,立吐蛇一條,懸之車邊,欲造佗,佗家小兒戲門前,迎見,自相謂曰:客車邊有物,必是遇我公也。疾者先入,見佗壁懸此蛇以十數。蓋蒜味辛熱,為陽中之陽,能令人氣實悶亂而自吐。若蠱蛇蠱瘕,尤為宜之。褚尚書以蒜一升,吐李道念之雞雛,郭坦之兒食蒜一畦,吐消食籠於頃刻。蒜之妙用如此,今之醫者,罕能知之。或問何以不用瓜蒂散?曰:傷寒內熱者,宜吐以瓜蒂散之苦寒,蟲瘕痼冷者,宜吐以蒜醋之辛熱。人知苦能吐熱,而不知熱能吐寒,故特表而出之。

東坡家藏仙方,單用藍靛白湯化下數次,效。凡用藥內,必用藍靛或青黛亦好。永徽中,絳州有僧病噎,妨食數年。臨死遺言,令破喉視之,得一物似魚,而有兩頭,遍體悉是肉鱗,置缽中跳躍不止,時寺中方刈藍,試取少靛,置缽中,此蠱繞缽畏走,須臾化為水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消化系統積滯、胃部反覆噁心的處方】

這是「沈香降氣丹」,專門用來治療胃部反覆噁心,以及腹部有硬塊的情況。

主要成分包括黑牽牛籽(取其精華部分)、大黃(經過酒蒸處理)、檳榔、當歸(經過酒浸泡)、蒼朮、青皮(去果肉後炒過)、烏藥、枳殼(去果肉後用麩炒過)、香附(炒過)、黃連(薑汁炒過)、黃芩(酒炒過)、陳皮、枳實(麩炒過)、砂仁、半夏(薑汁浸泡)、良薑、沈香、木香(未經火烤)、三稜(火烤過)、蓬朮(火烤過)。

以上成分研磨成粉末,用酒和成如桐子般大的丸狀,每次服用六七十粒,以淡薑湯送下。

【七情通氣散】,專門治療各種消化道阻塞、腹內長期積累的氣塊,導致體力下降、嘔吐、脹氣等問題,此方對各種相關病症均有療效。

成分包括皁角(火烤過)、大黃(麵粉包裹燒熟)、當歸、硇砂、巴豆(去除油脂)。

以上成分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約一分或二分,依個人體質調整劑量。用好酒一口調服,不喝酒者可用熱開水替代。服用後可能有輕微的嘔吐或腹瀉反應,但同時也能治療小兒驚風和喉嚨痰聲,只要吐出痰就能康復。

【芫花丸】,用來治療體內積聚、飲水停滯、痰液增多等問題,這些都可能引起反胃,甚至發展成嚴重的胃部疾病。

成分包括芫花(醋炒過)、牛膝、狼牙根、桔梗(炒黃)、藜蘆(炒過)、檳榔、巴豆(炒黑)。

以上成分細磨成粉,用醋和成丸狀,如赤豆般大小,每次服用二三粒,可增至五七粒,在飯前用生薑湯送下。常服用此方,有助於化痰消腫,殺死體內寄生蟲。

【蒜齏酢治噎方】,據古籍記載,華佗在路上遇到一個人因噎食而無法吞嚥,華佗建議他到路邊攤買蒜泥和酸醋,喝下三升後,患者立刻吐出一條類似蛇的東西,病狀隨即消失。蒜頭具有辛辣和溫熱的特性,能使人氣血暢通,促進自我排毒。對於寄生蟲感染或消化系統疾病,此方法尤其有效。

【東坡家藏仙方】,單純使用藍靛白湯溶解數次後服用,效果顯著。所有藥物中,必須使用藍靛或青黛。唐朝時期,有個和尚多年來一直受噎食困擾,他在臨終前要求切開喉部檢查,發現一個形似雙頭魚的異物,全身覆蓋肉鱗,放入缽中還會活蹦亂跳。當時寺院正在收割藍草,他們試著將一些藍靛放入缽中,這個異物立刻繞著缽邊逃跑,不久便化為水。

2. 治火膈翻胃方

滋陰清膈散,治陰火上衝,或胃火太盛,食不入,脈洪數者。

當歸,芍藥(煨),黃柏(鹽水炒),黃連(各一錢半),黃芩,梔子,生地(姜酒炒,各一錢),甘草(三分)

上銼,水煎,入童便、竹瀝各半盞,食前服。

粉草散,治膈上氣壅滯,五臟秘塞邪熱。

玄明粉(一斤,製法見火門),甘草(為末,二兩)

上二味和勻,每用一錢二分,桃花湯,或蔥白湯調下。

回令丸,治火膈噎。

黃連(六兩),吳茱萸(六兩,水煮少時曬乾)

上為末,粥丸服。

薑汁六一丸,治實火及飲積、翻胃,通用。

滑石(六兩),甘草(二兩)

上為末,用生薑自然汁,澄清,取白腳,丸小丸子,時時服之。

溫六丸,治翻胃,伐肝邪。

滑石,甘草(各二兩),乾薑(一兩)

上為末,湯浸蒸餅丸服。

一方,治翻胃吐食。

白礬(二兩),黃丹(一兩)

上為末,入瓦罐內,煅令和,取出,以淨紙盛放地上,盆蓋一宿再為末,蒸餅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丸至七丸,空心溫酒下,更量老少虛實與之。

白堊散,治虛熱翻胃。

用白堊土一斤,米醋一升,煅土赤,入醋內,再煅,再入以醋乾為度,取土一兩,入炮姜一錢為末,每服一錢,米飲下。甚者二錢,須服四兩有效。

新瓦散,治翻胃。

用多年瓦一片,燒紅入驢尿內,淬二十一次,研為末,倉米飯焦亦為末,每用二分,飯末一分,瓦末蠟精和飯丸,以驢尿調平胃散服之吞下。

螺泥丸,治積熱翻胃,此方亦良。

取田中大螺,不拘多少,用新水養之,取其吐出之泥,陰乾為丸,每服三十丸,藿香湯下。螺性至涼,泥性至冷,故可用之清胃。吞以藿香湯,借其辛芳,開胃而已。

大黃湯,治冷涎翻胃,其候欲發時,先流冷涎,次則吐食,此乃勞症,治不早,死在旦夕。

用大黃一兩,生薑自然汁半茶盞,炙大黃令燥淬入薑汁中,如此淬汁盡,切焙為末,每服二錢,陳米一撮,蔥白一莖,水一大盞,煎七分,先食蔥白,次服其藥,不十日去根。

八仙膏,專治噎食。

生藕汁,生薑汁,梨汁,蘿蔔汁,甘蔗汁,生果汁,竹瀝,蜂蜜

上各取一盞,合和一處,飯甑蒸熟,任意食之。

驢尿一物飲,治鬱火翻胃。

驢尿(每服呷二合)

蔭按:炎火鬱於中,治以辛香開胃之藥。益滋其燥,非所宜也。驢尿辛膻,可使開鬱,然為濁陰之所降,則可以濟火矣。唐貞觀中許奉御及柴蔣等,時稱明醫,奉敕治其翻胃,竭其術,竟不能療,漸至羸憊,死在旦夕。忽有一衛士云:服驢子小便,極驗。日服二合,午食惟吐一半,晡時又服二合,人定時食粥,吐即定。

後奏知大內,五六人患翻胃,一時俱瘥。然此物稍有毒,服時不可過多,盧和著丹溪纂要謂,入驢尿,以防生蠱,此未究理者也。

專治膈噎方

溫肭臍,阿芙蓉,晚蠶蛾

收阿芙蓉將米殼萵苣開花之時,當取七八寸齊,又用瓷罐蓋之,一月生津脂,收起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火膈反胃的處方】

「滋陰清膈散」,適用於因陰火上升,或是胃部火氣過旺導致無法進食,脈象呈現洪大的情況。

使用當歸、芍藥(煨)、黃柏(鹽水炒)、黃連(各一錢半)、黃芩、梔子、生地(姜酒炒,各一錢)、甘草(三分)等藥材。

將上述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,加入兒童尿液和竹瀝各半盞,於飯前服用。

「粉草散」,適用於膈上氣滯,五臟被邪熱阻塞的情況。

使用玄明粉(一斤,製法詳見火門)、甘草(研磨成末,二兩)等藥材。

將這兩種藥材混合均勻,每次使用一錢二分,以桃花湯或蔥白湯調和服用。

「回令丸」,適用於火膈噎的情況。

使用黃連(六兩)、吳茱萸(六兩,用水煮一會兒,然後曬乾)等藥材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,再以粥製成丸狀服用。

「薑汁六一丸」,適用於實火及飲食積滯、反胃等情況。

使用滑石(六兩)、甘草(二兩)等藥材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,使用新鮮薑汁,澄清後,取其清澈部分,製成小丸,隨時可服用。

「溫六丸」,適用於反胃,以及調節肝臟異常的情況。

使用滑石、甘草(各二兩)、乾薑(一兩)等藥材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,用水浸泡蒸餅,製成丸狀服用。

「一方」,適用於反胃、嘔吐食物的情況。

使用白礬(二兩)、黃丹(一兩)等藥材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,放入瓦罐內,加熱使其混合均勻,取出後,用乾淨的紙包好放在地上,用盆蓋住一夜,再次研磨成末,以蒸餅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五至七丸,空腹時以溫酒送服,根據年齡和身體狀況調整劑量。

「白堊散」,適用於虛熱引起的反胃。

使用白堊土一斤,米醋一升,將土煅燒至紅色,放入醋中,再煅燒,重複多次直到醋完全吸收,取一兩土,加入炮姜一錢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一錢,以米湯送服。嚴重者可服用二錢,需服用四兩才見效。

「新瓦散」,適用於反胃的情況。

使用多年的老瓦片,燒紅後放入驢尿中淬火二十一次,研磨成末,將倉米飯燒焦後也研磨成末,每次使用二分瓦末,一分飯末,混合後加入蠟精,以驢尿調和平胃散服用。

「螺泥丸」,適用於積熱引起的反胃,這個處方效果良好。

取田中的大螺,不限數量,用新鮮水養殖,收集其吐出的泥,陰乾後製成丸狀,每次服用三十丸,以藿香湯送服。螺性質極為涼爽,泥性質極為寒冷,因此可用來清胃。服用時以藿香湯開胃即可。

「大黃湯」,適用於冷涎引起的反胃,在發病前會先流出冷涎,接著嘔吐食物,這是勞疾,若不早期治療,可能很快死亡。

使用大黃一兩,新鮮薑汁半茶杯,將大黃烤乾後放入薑汁中,如此反覆直到薑汁用完,切碎烘乾後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一撮陳米,一根蔥白,一大杯水,煎煮至剩下七分,先吃蔥白,再服用藥物,不出十天即可根治。

「八仙膏」,專門用於治療食道堵塞。

使用生藕汁、生薑汁、梨汁、蘿蔔汁、甘蔗汁、生果汁、竹瀝、蜂蜜等。

將以上材料各取一盞,混合後放入飯鍋中蒸熟,可隨意食用。

「驢尿一物飲」,適用於鬱火引起的反胃。

使用驢尿(每次服用二合)。

據記載:鬱火聚集在中焦,應使用辛香開胃的藥物治療。若只一味滋補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驢尿具有辛羶味,可幫助開鬱,但作為濁陰之物,可調節火氣。唐貞觀年間,許奉御及柴蔣等人被譽為明醫,奉旨治療反胃病,盡力施治卻無效,病人逐漸虛弱,生命垂危。突然有一名衛士表示,服用驢尿極為有效。每天服用二合,中午時只能吐出一半,傍晚時再服用二合,晚上吃粥時,嘔吐就會停止。

後來此事傳入宮中,五六名患者同時痊癒。然而,這種物質有些許毒性,服用時不可過量。

「專治膈噎方」

使用溫肭臍、阿芙蓉、晚蠶蛾等藥材。

收集阿芙蓉應在米殼萵苣開花時,取七八寸長的部分,再用瓷罐蓋上,一個月後會產生津脂,收集起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