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三十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六 (4)

1. 治寒膈翻胃方

加味六君子湯,治翻胃,氣虛有寒。

人參,白朮,白茯苓,甘草,陳皮,半夏,乾薑,白豆蔻,黃連(薑汁炒),吳茱萸(制)

上銼,加生薑煎服。

丁香煮散,治翻胃嘔吐。

白話文:

加味六君子湯

功效: 治療胃部不適,伴隨有氣虛寒症。

組成:

  • 人參
  • 白朮
  • 白茯苓
  • 甘草
  • 陳皮
  • 半夏
  • 乾薑
  • 白豆蔻
  • 黃連(薑汁炒)
  • 吳茱萸(制)

用法: 上述藥材切碎,加生薑煎煮服用。

丁香煮散

功效: 治療胃部不適、嘔吐。

組成:

  • 丁香

用法: 丁香煮成散劑服用。

丁香(不見火),石蓮肉(各四十枚),生薑(七片),北棗(七枚,切碎),黃黍米(半合,淘淨)

上四味,用水一鍾半,煎,去渣,入黃黍米,煮稀粥食下。

十膈氣散,專治十般膈氣,冷膈、風膈、氣膈、熱膈、痰膈、憂膈、悲膈、水膈、食膈、喜膈。

人參,茯苓,官桂,枳殼(麩炒),神麯(炒),麥芽(炒),訶黎勒(煨,去核),乾生薑,三稜(煨),蓬朮(煨),陳皮(去白),甘草(炙),白朮(各一兩),厚朴(薑製),檳榔(煨),木香(不見火,各五錢)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叫做「十膈氣散」,專門治療十種膈氣,包括冷膈、風膈、氣膈、熱膈、痰膈、憂膈、悲膈、水膈、食膈、喜膈。

藥材包括

  • 丁香(不經火炙)
  • 石蓮肉(四十枚)
  • 生薑(七片)
  • 北棗(七枚,切碎)
  • 黃黍米(半合,淘淨)
  • 人參,茯苓,官桂,枳殼(用麩皮炒製),神麯(炒製),麥芽(炒製),訶黎勒(用土或灰燼煨製,去除核),乾生薑,三稜(用土或灰燼煨製),蓬朮(用土或灰燼煨製),陳皮(去除外層白色部分),甘草(用火烤製),白朮(各一兩)
  • 厚朴(用薑汁處理),檳榔(用土或灰燼煨製),木香(不經火炙,各五錢)

做法

  1. 將丁香、石蓮肉、生薑、北棗放入一鍾半的水中煎煮,去除藥渣。
  2. 加入黃黍米,煮成稀粥食用。

注意事項

請遵照醫囑服用,並注意藥材的正確處理方法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入鹽少許,白湯調服。如脾胃不和,腹脅脹滿,用水一鍾,生薑七片,棗一枚,鹽少許,煎服。

五噎散,治五噎,食不下,嘔逆痰多,咽喉塞噎,胸膈滿痛。

人參,半夏(湯洗七次),桔梗,白豆蔻,木香(不見火),沉香(不見火),杵頭糠,蓽澄茄,枇杷葉,乾生薑,白朮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
上作一服,加生薑五片,水煎,不拘時服。

五噎湯,治噎食不下,嘔噦不徹,胸背刺痛,淚與涎出。(即前十膈氣散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加入少許鹽,用溫水調服。如果脾胃不和,腹部兩側脹滿,可以用一碗水,加入七片生薑、一顆紅棗、少許鹽,煎煮後服用。

五噎散,用來治療五噎,食慾不振,嘔吐反胃,痰多,咽喉阻塞,胸膈滿悶疼痛。

人參、半夏(用熱水洗七次)、桔梗、白豆蔻、木香(不用火炒)、沉香(不用火炒)、杵頭糠、蓽澄茄、枇杷葉、乾生薑、白朮(各一錢)、甘草(炙烤,五分)

將以上藥材製成一劑,加入五片生薑,用水煎煮,不限時間服用。

五噎湯,用來治療噎食不下,嘔吐反胃,胸背疼痛,眼淚和唾液流出。(即前文提到的十膈氣散)

人參,白朮,茯苓,陳皮(各一錢),厚朴,枳殼,甘草,乾薑,三稜,蓬朮,神麯,麥芽(各五分),訶子,桂心,木香,檳榔(各三分)

上作一服,加薑棗,水煎服。

五膈湯,治胸膈痞氣,結聚脅脹,痰逆噁心,不欲飲食。

白朮(一錢二分),枳殼,青皮,南星,半夏(各一錢),大腹皮(八分),乾薑(七分),麥芽(六分),丁香,木香,草果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各一錢,厚朴、枳殼、甘草、乾薑、三稜、蓬朮、神麴、麥芽各五分,訶子、桂心、木香、檳榔各三分,加薑棗水煎服,可治胸膈痞氣、結聚脅脹、痰逆噁心、不欲飲食。

白朮一錢二分,枳殼、青皮、南星、半夏各一錢,大腹皮八分,乾薑七分,麥芽六分,丁香、木香、草果各五分,甘草三分。

上作一服,入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
豆蔻散,治五種膈氣,通血脈,補脾胃,去痰實。

肉豆蔻(去皮,五個),木香,人參,厚朴(薑製),赤茯苓,桂(各半兩),甘草(炙),檳榔,訶黎勒,青皮,陳皮(去白),郁李仁(湯泡去皮尖,炒),半夏(薑製)

上為極細末,每服二錢,入鹽少許,如茶點服,若入薑棗同煎亦佳,不拘時。

丁香附子散,治膈氣吐食。

丁香(半兩),檳榔(一大個),黑附子(一個半兩者,炮去皮),硫黃(去石),胡椒(各二錢)

白話文:

每次用藥材煎一劑,加入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豆蔻散用來治療五種隔氣,可以通血脈,補脾胃,去痰實。藥材包括:肉豆蔻(去皮,五個)、木香、人參、厚朴(薑製)、赤茯苓、桂皮(各半兩)、甘草(炙)、檳榔、訶黎勒、青皮、陳皮(去白)、郁李仁(湯泡去皮尖,炒)、半夏(薑製)。將所有藥材研成極細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少許鹽,用茶點送服,也可以加入薑棗一起煎服,服用時間不限。丁香附子散用來治療隔氣吐食。藥材包括:丁香(半兩)、檳榔(一大個)、黑附子(一個半兩,炮去皮)、硫黃(去石)、胡椒(各二錢)。

上先將四味為末,次入硫黃,再研勻,每服二錢,用飛硫黃一個,去毛翅足腸胃,填藥在內,用濕紙五七重裹定,置慢火內燒熟,取出,嚼吃後用溫酒送下。一日三服,不拘時候。如不吃酒,溫粟米粥飲調下。(飛硫黃本草無,或云蝙蝠)

呂純陽降筆傳治翻胃方

藿香,陳皮,半夏,人參,赤茯苓,白豆蔻,厚朴,檳榔,蘇子,沉香,枇杷葉,白芥子,良薑,官桂(少許),丁皮(少許),杵頭糠

白話文:

首先將藿香、陳皮、半夏、人參、赤茯苓、白豆蔻、厚朴、檳榔、蘇子、沉香、枇杷葉、白芥子、良薑、官桂(少許)、丁皮(少許)等藥材研磨成粉末,然後加入硫黃,繼續研磨均勻。每次服用兩錢,取一個飛硫黃(或蝙蝠),去除毛翅足腸胃,將藥粉填入其中,用濕紙包裹七層,放置慢火中燒熟,取出後咀嚼食用,再用溫酒送服。一天服用三次,不拘時間。若不飲酒,則可用溫熱的米粥調服。

上銼,加生薑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

一方,治男婦小兒,唇青面黃,肚裡冷疼,引牽小腹,以至翻胃嘔吐,口苦舌乾,少寤多寐,腳手牽制,不拘年日遠近,一切脾冷病,悉能除愈。

人參,黃耆(鹽炙),粉草(各一兩),白茯苓(二兩),附子(重七錢以上者,炮去皮臍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鹽湯煎服。忌生冷,油麵、黏膩等毒物,無不效者,甚妙。一婦人,年四十餘,久患翻胃,面目黃黑,歷三十餘年,醫不能效。脾俞諸穴,燒灸交遍,其病愈甚,服此藥七日,頓然全愈。服至一月,遂去其根。自是服之不三五服,些小脾疾,立便瘥平。保全胃氣,能生肌肉,進飲食,順榮衛,常服大有補益,累試累驗,幸毋忽焉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切碎,加入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用清水煎煮後服用。此方適用於男女老少,症狀包括嘴唇青紫、面色發黃、腹內寒冷疼痛、牽連小腹、反胃嘔吐、口苦舌乾、嗜睡、手腳麻木等等,不論病程長短,凡是脾胃虛寒的病症,都能治癒。

將人參、黃芪(用鹽醃製)、白茅根、白茯苓、附子(重量超過七錢的,需炮製去皮和臍眼)等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鹽水煎煮服用。忌食生冷、油膩、黏稠的食物。此方效果顯著,甚至能治癒多年難以痊癒的脾胃病。一位四十多歲的婦人,長期患有反胃,面色發黃,持續三十多年,經多方醫治無效。針灸脾俞穴,灸遍所有穴位,病情更加嚴重。服用此藥七天,頓時痊癒。服用一個月後,病根去除。之後只要偶爾服用此藥,輕微的脾胃疾病就能迅速痊癒。此藥能滋養胃氣,生肌長肉,促進飲食消化,調和營衛,長期服用有很好的補益作用,多次試驗證明療效顯著,不可忽視。

附子散,治翻胃。

用附子一枚極大者,放於磚上,四面著火,漸漸逼熟。淬入生薑自然汁中,再用火逼,再淬,約盡生薑汁半碗,焙乾,入丁香二錢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粟米少許,同煎七分,不過三服瘥。斗門方,用粟米飲調下一錢服之。

桂香散,治膈氣翻胃,諸藥難瘥,朝食暮吐,甚者食已輒出,其效神速,此重劑也。

水銀,黑錫(各三錢),硫黃(五錢)

上三味,銚內用柳木槌熬研,微火上細研為灰取出,入:

白話文:

附子散

治翻胃

取一枚極大的附子,放在磚塊上,四面用火慢慢逼熟。將熟透的附子浸入新鮮生薑汁中,再用火烤,再浸泡,如此反覆,直到生薑汁剩下一半左右,將附子焙乾,加入丁香二錢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盞,加少許粟米一起煎煮七分,不超過三服即可痊癒。

斗門方中,用粟米湯調和附子一錢服用。

桂香散

治膈氣翻胃,諸藥難治,早上吃飯晚上吐,嚴重者吃完飯就吐,效果神奇快速,此為重劑。

水銀三錢,黑錫三錢,硫黃五錢。

以上三味藥,放在銚內用柳木槌研磨,微火上細細研磨成灰取出,加入:

丁香末,桂末(各二錢),生薑末(三錢)

上都一處研勻,每服三錢,黃米粥飲調下,一服效驗。

蔭按:上丁香、附子,例治翻胃,見臟腑有寒者服之。丹溪云:治翻胃,忌甚燥之劑,犯之必死。設用,必與潤血藥相兼服方可。

漢防己散,治五噎。

漢防己(五錢),官桂,陳皮(去白),杏仁(湯炮去皮,各一兩),細辛,紫蘇,羚羊角(末,各七錢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生薑三片,水煎,日二服。

白話文:

將丁香粉、桂皮粉各兩錢,生薑粉三錢,一起研磨均勻,每次服用三錢,用黃米粥調服,服用一次即可見效。

註解:此方中的丁香和附子,通常用於治療胃反,適用於臟腑寒症。丹溪先生說,治療胃反忌用燥性過強的藥物,否則會導致死亡。如果一定要用,必須與滋潤血液的藥物一起服用才能安全。

漢防己散,用於治療五噎。

將漢防己五錢、官桂、陳皮(去除白色外皮)、杏仁(用湯煮過後去皮,各一兩)、細辛、紫蘇、羚羊角(研成粉末,各七錢半)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生薑三片煎水,每天服用兩次。

膈氣丸,治氣、食、憂、勞、思慮五噎。

麥門冬,甘草(各五錢),人參(四錢),桂心,細辛,川椒,遠志(去心炒,各三錢),附子,乾薑(各二錢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雞頭大,綿裹一丸,含化,食後,日三夜三服,胸中當熱,七日愈。

膈氣丸,治氣、食、憂、勞、思慮五噎。

半夏,桔梗(各一兩),肉桂,枳殼(各一兩半)

上為細末,薑汁麵糊,丸如桐子大,薑湯下三十丸,食後臥服。

白話文:

膈氣丸 方劑說明

膈氣丸,用於治療因氣、食、憂、勞、思慮等原因導致的五種噎嗝症狀。

第一個方劑:

  • **藥材:**麥門冬、甘草(各五錢)、人參(四錢)、桂心、細辛、川椒、遠志(去心炒,各三錢)、附子、乾薑(各二錢)

  • **製作方法:**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做成丸藥,大小如雞頭,用棉花包裹一丸,含在口中慢慢溶化,飯後服用,每天三次,早晚各一次,夜間睡前一次。

  • **療效:**服用後胸中會感到溫熱,七天可痊癒。

第二個方劑:

  • **藥材:**半夏、桔梗(各一兩)、肉桂、枳殼(各一兩半)

  • **製作方法:**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薑汁和麵糊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,用薑湯送服,每次三十丸,飯後臥床服用。

注:

  • 以上方劑僅供參考,請勿自行服用,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。
  • 古代藥材的計量單位與現代不同,需經過換算才能使用。
  • 部分藥材可能存在毒性,需謹慎使用。

纏金丹,治五種積氣,及五噎,胸膈不快,停痰宿飲。

半夏,南星,瓜蔞根,馬兜鈴,五靈脂(各半兩),丁香,木香,沉香,檳榔,官桂,胡椒,硇砂(研),白丁香,白豆蔻,飛礬(各一錢),硃砂(三錢,留半為衣)

上為細末和勻,生薑汁煮糊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三丸,生薑湯下。或干嚼蘿蔔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「纏金丹」可以治療五種積氣,以及五種噎膈,胸膈不適,停痰宿飲等症狀。

方劑組成:半夏、南星、瓜蔞根、馬兜鈴、五靈脂各半兩;丁香、木香、沉香、檳榔、官桂、胡椒、硇砂(研磨成粉)、白丁香、白豆蔻、飛礬各一錢;硃砂三錢(留半錢用來包藥丸)。

製法: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生薑汁煮成糊狀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三丸,用生薑湯送服,或乾嚼後用蘿蔔湯送服。

紅豆丸,治諸嘔逆,膈氣翻胃。

丁香,胡椒,砂仁,紅豆(各二十一個)

上為細末,薑汁糊丸,如皂子大,每服一丸,以大棗一枚,去核填藥,麵裹燒熟,去面細嚼,白湯下,食前。進三服,神效。

六丁丸(一名香靈丸),治翻胃如神,亦治產後嘔不止。

丁香,辰砂(另研,各六分),五靈脂(一錢)

上香脂先研末,後入朱,再研勻,用狗膽或豬膽,丸如雞頭大,每服一丸,生薑陳皮湯磨下。

白話文:

紅豆丸

功效: 治理各種嘔吐反胃,膈氣上逆。

組成: 丁香、胡椒、砂仁、紅豆(各二十一個)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薑汁調成糊狀,製成皂子大小的丸子。

用法: 每服一丸,將大棗去核,填入藥丸,用麵糊包裹,燒熟後去麵,細嚼,用白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連服三次,效果顯著。

六丁丸(又名香靈丸)

功效: 神奇治療反胃,也治產後嘔吐不止。

組成: 丁香、辰砂(另研,各六分)、五靈脂(一錢)

製法: 先將丁香、五靈脂研磨成細末,再加入辰砂,研磨均勻。用狗膽或豬膽做丸劑,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子。

用法: 每服一丸,用生薑陳皮湯磨服。

吳茱萸丸,治寒在膈上,膈咽不通。

吳茱萸,草豆蔻(各一錢二分),益智仁,陳皮,人參,黃耆,升麻(各八分),半夏(一錢),麥芽(一錢半),當歸身,甘草(各六分),白殭蠶,薑黃,澤瀉,柴胡(各四分),青皮,木香(各二分)
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,細嚼三十丸,白湯下,不拘時。勿多飲湯,恐速走下,則減藥力。

白話文:

吳茱萸丸主治寒氣停留在膈膜之上,導致咽喉不通暢。方劑包括吳茱萸、草豆蔻、益智仁、陳皮、人參、黃耆、升麻、半夏、麥芽、當歸、甘草、白殭蠶、薑黃、澤瀉、柴胡、青皮、木香等藥材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蒸餅製成丸藥,大小如綠豆,每次細嚼三十丸,用白湯送服,不限時間。但不要喝太多湯水,以免藥效快速下降。

回生養腎丹,治真元虛損,心腎不交,精神耗散,脾土濕敗,不能化食五味之物,不成津液,反成痰涎,聚於中脘,不能傳導,以致大腸燥澀,小便反多而赤。或時嘔吐酸水,久成翻胃結腸之證。

蒼朮(米泔浸三日.洗淨曬乾,再換浸三日,四兩),蓮肉(酒浸一宿去心,四兩)

上用豶豬肚一個,壁土揉擦洗淨,入蒼、蓮在內,以線縫好酒煮爛,取入石臼內,搗爛捏作小餅,烘乾加後藥:

南星(四兩細切,薑汁浸一宿,以灶心土同炒,去土,黃土亦可),半夏(四兩,泡去涎,曬乾切細,好醋浸七日蒸熟),橘紅銼(以灶心土炒,去土不用),粟米(四兩,薑汁浸蒸焙),人參,白朮,白茯苓,厚朴(薑汁炒),莪朮(煨醋炒),蓽澄茄,三稜(煨醋炒),砂仁,白豆蔻,穀芽(炒),麥芽,甘草(各一兩),丁香,木香,沉香(各五錢)

白話文:

回生養腎丹主要治療元氣虛弱、心腎功能失調,導致精神萎靡、脾胃虛弱,無法消化吸收食物,形成痰濕積聚在胃部,導致大腸乾燥、小便量多且顏色深紅。患者可能出現嘔吐酸水,久而久之形成胃腸功能失調的症狀。

將蒼朮和蓮肉先用米泔水浸泡三天,洗淨曬乾,再浸泡三天,取四兩蒼朮和四兩去心蓮肉。將豬肚洗淨,放入蒼朮、蓮肉,縫好後用酒煮爛。取出放入石臼中搗爛,捏成小餅狀,烘乾。加入南星、半夏、橘紅、粟米、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厚朴、莪朮、蓽澄茄、三稜、砂仁、白豆蔻、穀芽、麥芽、甘草、丁香、木香、沉香等藥材。

上為末,稀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六七十丸,空心米湯下。

東垣補真丸,治脾胃虛寒,飲食少思,大便不實,胸膈痞悶,吞酸噯腐,食反不化。

鹿茸(酒浸,炒),巴戟(去心),鍾乳粉(各一兩),胡蘆巴(炒),肉蓯蓉(酒浸焙),附子(炮去皮臍),陽起石(煅),肉豆蔻(麵裹煨),菟絲子(洗淨酒浸蒸),川烏(炮去皮),沉香,五味子(各五錢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稀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六七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此方主要治療脾胃虛寒、飲食不思、大便不成形、胸悶、吞酸噯氣、食後不消化等症状。

上為末,用羊腰子兩對,治如食法,蔥椒酒煮,搗爛入酒糊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米飲、鹽湯任下。

白話文:

把上面的粉末和羊肉腎兩個一起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樹籽一樣,每次服用70粒,可以在空腹時用水送服,也可以在飯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