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三十四 (5)
卷三十四 (5)
1. 治時氣發黃方
茵陳湯,治時行瘀熱在裡,鬱蒸不散,通身發黃。
茵陳(一兩),梔仁(一錢半),大黃(三錢)
上作一服,水煎,不拘時服。
茵陳大黃湯,治傷寒大熱,發黃,面目俱黃,小便赤澀。
茵陳蒿,梔子,柴胡,黃柏,黃芩,升麻,大黃(各七分),草龍膽(三分半)
上切作一服,水煎溫服。
抵當湯,治傷寒熱鬱,瘀血內結,身黃,脈沉細,狂言譫語,小腹滿,小便自利,大便黑。
水蛭(三十枚,炒褐色),虻蟲(三十枚,去翅足炒),桃仁(二十枚,去皮尖),大黃(一兩)(水蛭生池澤,兩頭尖小者良,腰粗,色微赤,難死)
上分作二服,水煎服。
蔭按,夫陽邪瘀熱在裡,小腹硬滿,小便自利而發黃者,為蓄血發黃。苦走血,咸軟堅,故用水蛭、虻蟲,以逐敗血,滑利腸寒下熱,故用桃仁、大黃,以下血熱。他如桃仁承氣湯,亦可酌用。
瘴疸丸,治時行及瘴瘧、疫癘,忽發黃,殺人最急。如覺體氣有異者,急制服之。
茵陳,山梔,大黃,芒硝(各一兩),杏仁(六錢),常山,鱉甲,巴豆(各四錢),豆豉(二錢)
上為末,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三丸,米飲下,以吐利為效,未效加一丸。
白話文:
【治療流行性黃疸方】
茵陳湯:這方劑能治療因體內熱氣淤積,無法散出,導致全身泛黃的情形。
茵陳(30克)、梔子仁(4.5克)、大黃(9克) 將以上藥材合為一帖,用水煎煮,不限時間服用。
茵陳大黃湯:此方針對高燒不退,全身與臉部都呈現黃疸,小便顏色深紅且排尿困難的情況。
茵陳蒿、梔子、柴胡、黃柏、黃芩、升麻、大黃(各約21克)、草龍膽(約10.5克) 將上述藥材切好,作為一帖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抵當湯:此方適用於熱氣淤積於內,導致身體黃疸,脈搏細弱,精神失常,小腹脹滿,小便正常但大便黑色。
水蛭(30隻,炒至呈褐色)、虻蟲(30隻,去除翅膀和腳並炒過)、桃仁(20顆,去皮尖)、大黃(30克) 將以上藥材分成兩帖,用水煎煮服用。
說明:陽性病邪導致熱氣淤積於內,小腹硬滿,小便正常但出現黃疸,是因為血液淤積所造成的黃疸。苦味藥物可以活血,鹹味藥物可以軟化堅固的物質,所以使用水蛭、虻蟲來驅除壞血;滑潤藥物有利於腸道,降火藥物可以清熱,所以使用桃仁、大黃來降低血熱。其他如桃仁承氣湯,也可以視情況斟酌使用。
瘴疸丸:此方適用於突然發生的黃疸,包括流行性黃疸、熱帶瘧疾或瘟疫等,病情進展快速且致命。一旦發現身體有異常,應立即服用。
茵陳、山梔、大黃、芒硝(各30克)、杏仁(18克)、常山、鱉甲、巴豆(各12克)、豆豉(6克)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蒸熟的餅做為丸劑的基底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三顆,以米湯送服,若無效則再增加一顆,直到出現嘔吐或瀉肚的效果為止。
2. 治黃胖(即食勞疳黃)
褪金丸,治黃腫絕妙。
蒼朮(米泔浸),白朮(各二兩半),甘草(炙,半兩),厚朴(薑汁拌,炒,一兩),陳皮(去白,一兩半),針砂(醋炒紅色),香附(童便浸,各六兩),神麯(炒黃色),麥芽(炒微黃,各一兩半)
有塊加三稜、蓬朮俱醋煮各一兩半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每服七八十丸,食前用白湯送下。忌魚腥、酒面、生冷之物。
綠礬丸,治黃胖最捷。
針砂(二兩,炒紅醋淬),綠礬(四兩,薑汁炒白),五倍子(半斤),神麯(半斤,炒微黃色)
上為細末,生薑汁煮紅棗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六七十丸,溫酒下,或米湯亦可。
蔭按:此方神效,但愈後宜終身忌蕎麵、母豬肉、毒物,若犯之即死。余又嘗見一婦人服此藥後三年,不因食物所犯,忽無故而死。
大溫中湯(朱先生晚年定者),治黃胖。
香附(一斤,童便浸,春夏一宿秋冬三),針砂(炒紅,醋淬三次,一斤),苦參(春夏二兩,秋冬一兩),甘草(二兩),厚朴(薑汁炒黑,五兩),芍藥(五兩),陳皮(三兩),山楂(五兩),蒼朮(泔浸,五兩),白朮,茯苓(各三兩),青皮(六兩)
上俱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面黑,筋骨露,氣實者,米飲下五六十丸。麵肥白,與氣虛羸弱者,白朮湯下三四十丸。忌一切生冷,油膩、雞鵝、羊鴨、生硬並糍粽難化之物。服過七日後,便覺手掌心涼,口唇內有紅暈起,調理半月愈。
暖中丸,治黃胖,殺肝邪,舒脾氣,虛者不宜用。
陳皮,蒼朮,厚朴(制),三稜,白朮,香附(各一斤),青皮(五錢),甘草(二兩),針砂(十兩,醋炒紅)
上為末,醋糊丸,空心鹽薑湯下五十丸,晚食前,酒下亦可,忌狗肉。
棗礬丸,治食勞,身目俱黃。
綠礬(不拘多少,置砂鍋內炒通赤,用米醋點之,燒用木炭)
上研細,紅棗肉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又小溫中丸,治黃胖,宜草野貧賤人服。蓋其飲食無積,但補陰燥濕而已。
針砂(一斤,以醋炒為末),糯米(炒極黃為末,一斤)
上醋糊丸,如桐子大,每服四五十丸,米飲下,忌口同前。輕者服五兩,重者不過七兩愈。
皂礬丸,治黃胖。
綠礬(六兩,用米醋於鐵鍋內煮七次,以干為度,置地上出火氣,為末),南星(一兩,為末),炒麵(一兩),大皂角(二斤,水煮熟,揉出膿膠,去皮渣,濾過再熬,入棗子六兩,蒸熟去皮核,煎成濃膏)
上共搗和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丸。早晚用薑湯各一服,忌油膩煎煿。如身上發紅斑時,急煎棗湯服之,斑自愈。
紫金丹,治男婦患食勞,氣勞,遍身黃腫,欲變成水及久患痃癖,小腸膀胱面目忽黃。
膽礬(三錢),黃蠟(二兩),大棗(五十枚)
上以砂鍋或銀石器內,用好醋三升,先下礬棗,慢火熬半日,取出棗,去皮核,次下蠟,再慢火熬一二時,如膏好,入蠟茶二兩,同和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二三十丸,茶酒任下。如久患腸風痔漏,陳米飲下,日三服,一日見效。宗室趙彥材,下血面如蠟,不進食,蓋病酒也。
授此方服之,終劑血止,面鮮潤,食亦倍常。新安一士人亦如是,與三百粒作一服,立愈。
一方,治食氣遍身黃胖,氣喘,食不進,心胸渴悶。
皂角(不蛀者,去皮及子,好醋塗炙,令焦為末,一錢),巴豆(七粒,去油膜)
上二味,以淡醋研好墨為丸,如麻子大,每服三丸,食後陳皮湯下,日三服,隔一日,增一丸,以利為度,常服消酒食。
丹溪方,一婦年三十,面黃,腳痠弱,口苦喜茶,月經不勻,且多倦怠。
黃耆(三分),白朮(一分),黃柏(炒),秦艽(各二分),甘草(三分),木通,陳皮(各五分),芍藥,人參,當歸(各一錢)
上作一服,水煎服。
又方,一婦,年六十,面黃倦甚,足酸口苦,脈散而大,此濕傷氣也。
白朮(五錢),陳皮(四錢),蒼朮,木通,黃芩(各一錢),砂仁,人參,川芎(各二錢),黃柏(炒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上分六帖,水煎,食前服。
又方,一人痞後面黃,腳痠弱,倦怠,食飽氣急,頭旋。
黃耆(二分),蒼朮(一錢),白朮(一錢半),木通(二錢),甘草(炙,二分),黃柏(炒三分),厚朴(制,一分),陳皮(一錢)
上作一服,水煎服。
又方,一人面黃,腳痠無力,食不化,脈虛而少弦,口苦肚脹,宜補之。
蒼朮(五分),木通(三分),白朮(一錢半),當歸,芍藥,陳皮,川芎(各五分),甘草(炙,二分),人參(三分)
上作一服,水煎,下保和丸四十丸。
以上諸方,俱系除濕補氣之劑,虛人疳黃,宜選用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