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三十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四 (1)

1.

虞氏,曰:《內經》云,中央黃色,入通於脾。又云:諸濕腫滿,皆屬脾土。夫黃疸為病,肌肉必虛腫而色黃。蓋濕熱鬱積於脾胃之中,久而不散,故其土色形於面與肌膚也。蓋脾主肌肉,肺主皮毛。母能令子虛,母病子亦病矣。是故有諸中者,必形諸於外耳。其症有五:曰黃汗,曰黃疸,曰酒疸,曰谷疸,曰女勞疸。雖有五者之分,終無寒熱之異。丹溪曰:不必分五,同是濕熱,如𨠭曲相似。正經所謂知其要者,一言而終是也。外有傷寒熱病,陽明內實,當下而不得下,當汗而不得汗,當分利而不得分利,故使濕熱怫鬱內甚,皆能令人發黃病也。先哲制茵陳五苓散、茵陳湯、茯苓滲濕湯之類,無不應手獲效。故曰:治濕不利小便,非其治也。又曰:濕在上宜發汗,濕在下宜利小便,或二法宜並用,使上下分消其濕;則病無有不安者也。

白話文:

虞氏曰:《內經》說,中央屬黃色,與脾臟相通。又說:各種濕腫脹滿的病症,都屬於脾土。

黃疸病症,肌肉必定虛腫且呈黃色。這是因為濕熱積聚在脾胃之中,久久不散,所以土的顏色便顯現在面部和皮膚上。

因為脾主肌肉,肺主皮毛,母親能使孩子虛弱,母親生病,孩子也會生病。所以內在的病症,必定會表現在外。

黃疸的症狀有五種:一種是黃汗,一種是黃疸,一種是酒疸,一種是谷疸,一種是女勞疸。雖然有五種區別,但終究沒有寒熱之異。

丹溪先生說:不必分五種,都是濕熱導致,就像彎曲的木頭一樣。正經醫書所說的,了解其要點,一言以蔽之,就是這個道理。

外感傷寒熱病,陽明經內實,應該瀉下但不能瀉下,應該發汗但不能發汗,應該利尿但不能利尿,就會導致濕熱鬱結在內,非常嚴重,都會使人發黃疸病。

先賢們制定了茵陳五苓散、茵陳湯、茯苓滲濕湯等方劑,無不藥到病除。

所以說:治療濕病而不利小便,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

又說:濕在上則宜發汗,濕在下則宜利小便,或者兩種方法並用,使上下分消濕氣,則病症無不痊癒。

陳無擇,曰:古方敘五疸,其實一病。黃汗者,胃屬陽明,陽明蓄熱喜自汗,汗出因入水中熱必郁,故汗黃也。其候身體腫,發熱不渴,狀如風水,汗出染衣如柏汁。黃疸者,由暴熱用冷水洗浴,熱留胃中所致。其候身面眼悉黃,小便如柏汁。谷疸者,肌黃髮熱,由大食傷胃沖郁所致。其候食則腹滿眩暈,穀食不消。酒疸者,由大醉當風入水所致,變症最多。熱毒流於清氣道中,則眼黃鼻癰。女勞疸者,由大熱交接入水,水濕入脾,因腎氣虛甚,以所勝克入,致腎氣上行,故有額黑身黃之症。其間兼渴與腹滿者,俱難治。

葉氏,曰:無擇論疸形症,雖已詳明,但云入水所致,然今之病疸者,未必盡然。皆由內之濕熱太甚,郁發於外,而為黃耳。故丹溪曰,同是濕熱,不必分五等,但要上下分消,則病無不安者。惟谷疸、女勞為難治。蓋谷疸元氣胃氣殊傷,女勞疸陰陽之氣虛竭,二者果能斷厚味,絕房欲,復得生者亦有之矣。

白話文:

陳無擇認為,古代醫書中所說的五種黃疸,其實都是同一種病。黃汗是陽明胃經積熱,陽明喜出汗,汗液流入水中,熱氣鬱積,所以汗液呈黃色。這種黃疸患者身體會浮腫,發熱但不渴,像水腫一樣,汗液染衣服呈柏樹汁顏色。黃疸則是因為暴熱後用冷水洗澡,熱氣留在胃中引起的。患者的面部、眼球和皮膚都呈黃色,小便像柏樹汁一樣。谷疸是由於暴飲暴食損傷脾胃引起的,患者身體發黃、發熱,吃東西後肚子脹、頭暈,食物難以消化。酒疸則是由於大醉後吹風淋雨引起的,變化多端。熱毒侵入清氣通道,會導致眼睛發黃、鼻子生瘡。女勞疸是因過度勞累、性交後淋雨,濕氣侵入脾臟,腎氣虛弱,腎氣上行所致,患者會有額頭發黑、身體發黃的症狀。這五種黃疸中,如果患者同時伴有口渴或腹脹,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。

葉氏認為,陳無擇對黃疸的描述已經很詳細,但說黃疸是由於淋雨引起的,並不完全正確。黃疸其實是由於體內濕熱過盛,鬱積於外而導致的。丹溪先生也說過,黃疸都是由濕熱引起的,不必分為五種,只要上下分消,就能痊癒。只有谷疸和女勞疸比較難治。因為谷疸患者的元氣和胃氣都受損,女勞疸患者的陰陽之氣都耗竭了。如果這兩種黃疸患者能戒掉厚味食物,杜絕房事,還是有康復的希望的。

丹溪,曰,不必分五,同是濕熱,如𨠭曲相似。輕者小溫中丸,重者大溫中丸,熱多加黃連,濕多茵陳五苓散加食積藥。濕熱因倒胃氣,服下藥,大便下利者,參耆加山梔、茵陳、甘草。方書五疸,謂黃疸、黃腫、酒疸、谷疸、女勞疸是也。

戴氏,曰:因食積者,量其虛實下之,其餘但利小便為先。小便清利,則黃自退。或曰黃疸,倦怠,脾胃不和,食少,胃苓湯。小便赤加滑石。又曰,黃疸用芩、連、山梔、茵陳、豬苓、澤瀉、蒼朮、青皮、草龍膽等分,勞食疸加三稜、蓬朮、縮砂、陳皮、神麯治之。女勞疸加當歸、白朮。又曰,氣實人心痛,渾身發黃,用吐藥,撫芎、山梔、桔梗、茶、薑、薤汁探吐之(薤,下戒切,音械,菜也。薤,鴻薈,似韭之菜。禮月令,切蒽若薤)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認為,不必將黃疸分成五種,都是濕熱引起的,就像𨠭曲一樣。輕症用小溫中丸,重症用大溫中丸,熱盛加黃連,濕盛加茵陳、五苓散並加入消食藥。濕熱導致胃氣逆亂,服藥後大便瀉利者,可用參耆加山梔、茵陳、甘草。醫書上記載的五種黃疸,分別是黃疸、黃腫、酒疸、谷疸、女勞疸。

戴氏認為,因食積引起的黃疸,要根據虛實情況瀉下,其他情況則以利小便為先。小便清利,黃疸自然會退。也有說法認為,黃疸患者常伴有倦怠、脾胃不和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可服用胃苓湯。小便赤者加滑石。還有一種說法是,黃疸可用黃芩、黃連、山梔、茵陳、豬苓、澤瀉、蒼朮、青皮、草龍膽等分治療,勞食疸加三稜、蓬朮、縮砂、陳皮、神麯,女勞疸加當歸、白朮。戴氏還說,氣實者心痛,全身發黃,可用吐藥,用撫芎、山梔、桔梗、茶、薑、薤汁探吐。

或云,諸疸口淡怔忡,耳鳴腳軟,當作虛治,宜養榮湯、四君子湯,切不可過用寒涼,強通小便,恐腎水枯竭而難治。諸失血後多令面黃,蓋血為榮,面色紅潤者,血榮之也。今血去則面黃色,亦宜養榮湯、十全大補湯。瘧後並諸病後面黃者,俱宜健脾之劑,如異功散加黃耆、扁豆或參苓白朮散之類。

暑毒傷脾,小便不利,亦能成疸,煎茆(音卯)花湯調五苓散。

白話文:

也有人說,各種黃疸症狀,如果患者口淡無味、心神不寧、耳鳴、腿軟無力,應該按照虛弱的狀態治療,適合服用養榮湯、四君子湯,絕對不能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,強行利尿,否則可能導致腎水枯竭,變得難以治療。各種失血之後,往往會導致面容發黃,因為血液是滋養身體的,面色紅潤的人,就是血氣旺盛的表現。現在失血之後面容發黃,也應該服用養榮湯、十全大補湯。瘧疾之後或者其他疾病之後出現面黃的,都應該服用健脾的藥物,比如異功散加黃耆、扁豆,或者參苓白朮散等等。

暑氣毒氣傷脾,小便不暢,也能導致黃疸,可以用煎好的茅花湯調和五苓散服用。

葉氏,曰:疸病須分新久而治。新病初起,即當消導攻滲,加茵陳湯、茵陳五苓散、茯苓滲濕湯之類,無不應手獲效。久病又當變法也。夫脾胃受傷日久,則血氣虛弱,必宜補益,如參朮健脾湯、當歸秦艽散,使正氣盛,則邪氣退,庶可收功。又有元氣素弱之人,得此疸者,猶恐滲利以虛其元,反投滋補之劑。殊不知邪未除而先補,則濕愈盛,熱愈增,而漸加眼目遍身皆黃。雖欲退之,必得歲月方愈。其不能善治者,終不免於斃矣。

白話文:

葉氏曰:

黃疸病需要根據發病時間長短來區分治療方法。

新發生的黃疸,剛開始就應該使用消導攻滲的藥方,比如茵陳湯、茵陳五苓散、茯苓滲濕湯等等,這些藥方都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。

而對於久病的黃疸,則需要改變治療方法。因為脾胃受損日久,就會導致血氣虛弱,所以必須要補益脾胃,例如參朮健脾湯、當歸秦艽散等藥方,讓正氣旺盛,才能驅散邪氣,進而取得療效。

然而,有些元氣本就虛弱的人,患上黃疸後,如果過於害怕滲利會傷元氣,就盲目地使用滋補藥物,這是錯誤的做法。因為邪氣尚未去除,就急於補益,反而會讓濕氣加重,熱氣增強,導致眼目和全身都變黃。想要退黃,必然需要耗費很長時間才能痊癒。如果不能適切地治療,最終很有可能導致死亡。

仲景,曰:諸病黃家,但利其小便。假令脈浮,當以汗解之,宜桂枝加黃耆湯。谷疸之為病,寒熱不食,食即頭眩,心胸不安,久久發黃,為谷疸,茵陳蒿湯主之。黃疸病,茵陳五苓散主之。諸疸用豬膏半斤,亂髮如雞子大三枚,以發入膏中煎至發盡,分再服。病自從小便中出。黃疸,脈浮而腹中和者,宜汗之。若腹滿欲嘔吐懊憹而不和者,宜吐之,不宜汗。酒疸或無熱,清言了了,腹滿欲吐,鼻燥,其脈浮者,先吐之。沉弦者,先下之。酒疸心中熱欲吐者,吐之即愈(如陰症欲吐者,韓氏用陳皮湯、理中湯類)。酒疸心中懊憹或熱痛,梔子大黃湯主之。黃疸腹滿,小便不利而赤,自汗出,此為表和裡實,當下之,宜大黃硝仁湯主之。病黃疸,發熱煩喘,胸滿口燥者,以病發時,火劫其汗,兩熱相搏,然黃家所得從濕,故一身盡發熱而黃。如肚熱者,熱在裡也,當下之,用調胃承氣湯。諸黃腹痛而嘔者,宜小柴胡湯。黃疸小便色不變,欲自利,腹滿而喘,不可除熱,熱除必噦,小半夏湯主之。諸疸小便色白,不可除熱者,無熱也。若有虛寒證者,當作虛勞治之。男子黃,大便自利,當與小建中湯。諸疸小便黃赤色者,為濕熱。額上黑,微汗出,手足中熱,薄暮則發,膀胱急,小便自利,名曰女勞疸。腹如水狀,不治。黃疸之病,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,十日已上,宜瘥反劇,為難治。疸而渴者難治,疸而不渴者可治。發於陰部,其人必嘔。發於陽部,其人振寒而熱。酒疸下之,久久變為黑疸,目黃面黑,心中如啖蒜齏狀,大便正黑,皮膚爪之不仁。其脈微弱,雖黑微黃,故知難治。黃家日晡時發熱,而反惡寒,此為女勞,得之膀胱急,少腹滿,一身盡黃,額上黑,足下熱,因作黑疸,其腹脹如水狀。大便黑,或時溏,此女勞之病,非水也。腹滿者難治,硝石散主之。

白話文:

黃疸病症辨治

仲景說,所有黃疸病症,都以利尿排泄為主要治療方向。然而,如果患者脈搏浮弱,則應以發汗來解表,宜使用桂枝加黃耆湯。

谷疸症的病症表現為寒熱交替、不思飲食、進食後頭昏眼花、心胸不安,長期發展則皮膚發黃,這是谷疸的典型症狀,可以用茵陳蒿湯治療。

黃疸病,也可以使用茵陳五苓散治療。

各種黃疸病症都可以用以下方法治療:取豬油半斤,加入雞蛋大小的亂髮三枚,一同煎煮至頭髮完全溶解,分兩次服用,病症會從尿液中排出。

對於黃疸患者,如果脈搏浮弱且腹部平和,則應以發汗治療。若腹部脹滿、想吐、心煩意亂且腹部不平和,則應以吐瀉治療,不宜發汗。

酒疸症如果沒有發熱,神志清醒,腹部脹滿想吐,鼻孔乾燥,脈搏浮弱,應該先進行吐瀉治療。如果脈搏沉而弦,則應先服用瀉藥。酒疸症患者若心胸煩悶想吐,吐瀉後就能痊癒。(如陰證想吐,韓氏醫生會使用陳皮湯、理中湯等藥物。)

酒疸症患者若心胸煩悶、灼熱疼痛,則可以用梔子大黃湯治療。

黃疸症患者若腹部脹滿、小便不利且顏色發紅、自汗出,這是表虛裡實的症狀,應該用瀉藥治療,可以用大黃硝仁湯。

黃疸患者若發熱、呼吸急促、胸悶口乾,這是因為疾病發作時,體內火氣劫奪汗液,導致內外熱氣交搏,而黃疸病症本身就帶有濕氣,所以患者全身發熱並伴有黃疸。如果肚子裡發熱,說明熱氣在體內,應該用瀉藥治療,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。

所有黃疸患者若腹部疼痛並伴有嘔吐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治療。

黃疸患者若小便顏色不變,想要排便,腹部脹滿並且呼吸困難,不能去除熱氣,去除熱氣後就會出現呃逆,可以使用小半夏湯治療。

所有黃疸患者若小便顏色發白,不能去除熱氣,說明體內沒有熱氣。如果患者還有虛寒症狀,應該按照虛勞病的治療方法進行。

男性黃疸患者,如果大便稀溏,可以使用小建中湯治療。

所有黃疸患者若小便顏色發黃發紅,說明體內濕熱過盛。額頭上顏色發黑,稍微出汗,手足發熱,傍晚時分症狀加重,膀胱急迫,小便頻繁,這叫做女勞疸。患者腹部像水一樣脹滿,難以治癒。

黃疸病症應該在十八天內治療,超過十天就會病情反覆加重,難以治癒。黃疸患者口渴難治,不口渴則易治。黃疸病症如果從陰部開始發病,患者必定會嘔吐。如果從陽部開始發病,患者則會發冷並伴有發熱。

酒疸症患者如果服用瀉藥,長期發展就會變成黑疸,眼睛發黃、面部發黑,心胸像吃蒜泥一樣的感覺,大便顏色呈黑色,皮膚和指甲失去知覺。脈搏微弱,雖然顏色呈黑色但仍略帶黃色,說明病情難治。

黃疸患者下午發熱,反而怕冷,這是女勞疸的症狀,患者膀胱急迫,小腹脹滿,全身發黃,額頭顏色發黑,腳底發熱,最終會發展成黑疸,腹部像水一樣脹滿,大便顏色呈黑色,有時稀溏,這是女勞疸的病症,不是水腫。腹部脹滿難以治癒,可以使用硝石散治療。

蔭按:吳氏曰:疸分五症,始於仲景之《金匱要略》,此先聖示人以博也。不必分五,同是濕熱,此後賢示人以略也。雖然丹溪翁之言,不能無弊,使後之學者宗其言,至於舉一而廢百,宜乎視仲景之堂若登天也。故古方治疸,有吐者,有汗者,有下者,有寒者,有溫者,有潤者,有燥者,有軟堅者,有消導者,有逐血者。今曰不必分五,則仲景之門猶不入,奈何而窺百家之奧乎。

李氏,曰:發黃譬如𨠭曲,五疸同歸濕熱。蓋濕熱熏蒸血熱,土色上行,面目延及爪甲身體俱黃,黃即疸也。黃疸須知有乾溼,干黃熱勝,色黃而明,大便燥結。濕黃濕勝,色黃而晦,大便潤利。又濕病與黃病相似,但濕病在表,一身盡痛。黃病在裡,一身不痛。凡疸以十八日為期,十日以外入腹,喘滿渴多而黑者死。要知疸兼雜症最多,脾胃稍實,更斷厚味,可治。酒色傷,恣口腹者難。汗出染衣亦黃,身腫者,曰黃汗。因陽明表熱多汗,帶汗入水。宜桂枝苦酒湯、耆陳湯。

白話文:

吳氏認為黃疸可分五種,源自仲景的《金匱要略》,這是先賢的博學。後來的學者認為不必分那麼細,都是濕熱引起的,簡化了理論。雖然丹溪翁的說法也有缺陷,但後來的學者過於依賴他的觀點,導致只學到皮毛,就忽略了仲景的精髓。所以古方治療黃疸,有吐、汗、下、寒、溫、潤、燥、軟堅、消導、逐血等多種方法。現在說不必分五種,就等於連仲景的大門都還沒進去,怎麼能窺探其他醫家的奧妙呢?

李氏認為,發黃就像釀造酒曲一樣,五種黃疸都歸因於濕熱。濕熱熏蒸導致血熱,土色上行,面目、指甲、身體都發黃,這就是黃疸。黃疸要分乾濕,乾黃熱氣旺盛,顏色明亮,大便乾燥;濕黃濕氣旺盛,顏色暗沉,大便稀薄。濕病和黃病有些相似,但濕病在表,全身疼痛;黃病在裡,全身不痛。黃疸一般以十八天為期,超過十天就會入腹,喘滿口渴、小便發黑者死亡。要注意黃疸常伴隨其他病症,脾胃稍有積實,就更要忌食厚味,才能治療。酒色傷身、貪圖口腹的人很難治癒。汗液染黃衣服,身體腫脹,稱為黃汗。這是因為陽明表熱多汗,汗液帶入水中所致。適合服用桂枝苦酒湯、耆陳湯。

小溺、面目、牙齒、肢體如金,曰黃疸。因暴熱用冷水洗浴,熱留胃中,故食已善飢,安臥懶動,宜茵陳三物湯加木通、瓜蔞仁、石膏,或單桃根煎湯服之。食已頭眩腹脹,曰谷疸。因胃熱大飢過食,停滯胸膈,宜小柴胡湯加穀芽、枳實、山梔或谷疸丸、紅丸子。傷冷食肢厥者,四逆湯加茵陳。

白話文:

小便量少、臉色、牙齒、四肢都發黃,叫做黃疸。這是因為突然發熱後用冷水洗澡,熱氣留在胃裡,所以飯後就又覺得餓,安穩躺著不想動,可以用茵陳三物湯加上木通、瓜蔞仁、石膏,或是單獨服用桃根煎湯。飯後頭昏眼花、肚子脹,叫做谷疸。這是因為胃熱太餓過度飲食,食物停滯在胸膈,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穀芽、枳實、山梔,或者服用谷疸丸、紅丸子。如果因為吃冷食而四肢發冷,可以用四逆湯加上茵陳。

心胸懊憹,欲吐不食,腹如水狀,足心熱,脛滿,面發赤斑,眼黃鼻癰,曰酒疸。因大醉當風入水,酒毒留於清道,初起令病人先含水,後以瓜蒂末一字搐鼻,吐出黃水,次服葛術湯探吐亦可。熱者,小柴胡湯加茵陳、白朮、豆豉、乾葛、黃連、澤瀉。便閉者,梔豉枳實湯加大黃,或酒蒸黃連丸。

如酒後犯房,瘀熱入心疸者,妙香散。痰火入肺成疸,咳嗽見血喉腥,及婦人血崩,龍腦雞蘇丸。額上黑,微汗,手足心熱,薄暮即發,膀胱小便不利,曰女勞疸。因大熱犯房入水,腎虛從脾土上行,虛者四白湯、秦艽飲子、小菟絲子丸。熱者枯礬硝散、滋腎丸。諸疸發於陰經必嘔,小半夏湯。

白話文:

心胸煩悶,想吐卻吃不下,肚子像裝滿水一樣,腳心發熱,小腿脹滿,臉上出現紅斑,眼睛發黃,鼻子長瘡,這就是酒疸。這是因為大醉後吹風又下水,酒毒停留在清道之中,初期要先讓病人含水,再用瓜蒂末捏成一字形塞入鼻孔,使其吐出黃水,接著喝葛術湯引吐也可以。如果患者發熱,可以服用小柴胡湯加入茵陳、白朮、豆豉、乾葛、黃連、澤瀉。如果便秘,則服用梔豉枳實湯加入大黃,或服用酒蒸黃連丸。

如果酒後行房,瘀熱入心導致黃疸,可以服用妙香散。如果痰火入肺導致黃疸,咳嗽帶血,喉嚨有腥味,或是婦女血崩,則服用龍腦雞蘇丸。如果額頭發黑,微微出汗,手足心發熱,傍晚時分加重,膀胱小便不順利,這就是女勞疸。這是因為大熱後行房又下水,腎虛從脾土上升導致的。虛者可以服用四白湯、秦艽飲子、小菟絲子丸。熱者服用枯礬硝散、滋腎丸。所有黃疸發於陰經都會導致嘔吐,服用小半夏湯。

發於陽經,必有寒熱,小柴胡湯加山梔。內虛發黃,口淡怔忡,耳鳴腳軟微寒,發熱,白濁氣虛,四君子湯。血虛,四物湯合四苓散,加茵陳、麥門冬。氣血俱虛,人參養榮湯、八味丸。如飲食勞役失節,中寒生黃者,黃耆建中湯、理中湯。食積者,二陳湯加砂仁。凡時行感冒,及伏暑解毒未盡,蓄熱在內,及宿食未消,皆能發黃。

白話文:

若疾病從陽經發病,通常伴隨寒熱症狀,可服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。若因體虛導致面色發黃,伴隨口淡、心悸、耳鳴、腳軟、微寒、發熱、白帶和氣虛,則可服用四君子湯。若為血虛,則服用四物湯合四苓散,並加入茵陳和麥門冬。若氣血皆虛,則服用人參養榮湯或八味丸。如果因飲食勞累失度,導致寒氣入體而發黃,則服用黃耆建中湯或理中湯。若為食積,則服用二陳湯加砂仁。總之,時行感冒、暑熱未解、體內蓄熱,以及宿食未消,都可能導致發黃。

大要時疫瘧利發黃,瘴疸丸。風證色黃帶青,小柴胡湯加茵陳。寒證色黃帶黯,理中湯加茵陳、青皮、枳實。無汗者,用麻黃三錢,酒煎溫服以汗之,暑熱證色黃帶赤,五苓散加茵陳最妙。瘀血發黃,喜狂喜忘,便黑,詳傷寒。

治疸,表證小柴胡湯微汗之;表少里多者,茵陳五苓散滲之;半表裡者,梔子柏皮湯、茵陳三物湯、一清飲子和之;裡急者,茵陳湯下之,就中尤以滲利為妙。通用五苓散為主,濕多倍茵陳,食積加三稜、蓬朮、砂仁、神麯。熱加芩、連、草龍膽。小便不利加山梔。胃弱,合平胃散,去厚朴加茵陳、山梔、防己、枳實。

白話文:

時疫發作,病人發黃,可用瘴疸丸治療。若風邪導致發黃,且顏色偏黃帶青,可用小柴胡湯加茵陳。若寒邪導致發黃,且顏色偏黃帶黯,可用理中湯加茵陳、青皮、枳實。若病人無汗,可用麻黃三錢,酒煎溫服以發汗。若暑熱導致發黃,且顏色偏黃帶赤,可用五苓散加茵陳效果最佳。若因瘀血導致發黃,病人喜怒無常,且大便發黑,需參照傷寒論治療。

治療黃疸,若表證明顯,可用小柴胡湯微微發汗;若表證少而裡證多,可用茵陳五苓散利水滲濕;若表裡證兼有,可用梔子柏皮湯、茵陳三物湯、一清飲等藥方協調治療;若裡急難下,可用茵陳湯幫助排泄,其中以利水滲濕為最佳方法。一般以五苓散為主藥,濕氣重者可增加茵陳用量,食積者可加三稜、蓬朮、砂仁、神麴,發熱者可加黃芩、黃連、草龍膽,小便不利者可加山梔。若胃弱,可合用平胃散,去厚朴加茵陳、山梔、防己、枳實。

疸屬脾胃,不可驟用涼藥傷胃,輕則嘔噦,重則喘滿。又酒疸下之則成黑疸。不渴,便利者,俱宜六君子湯加茵陳、蒼朮、山藥以溫中,甚者小溫中丸、大溫中丸、退黃丸。若虛損,猶宜滋補肝腎,真陽之精一升而邪火自斂。若必用茵陳強利小便,枯竭肝津腎水,則疸病幸痊,而雀目腫脹又作,慎之。

白話文:

黃疸屬於脾胃方面的病症,不可急於使用寒涼藥物,以免傷及脾胃,輕則會引起嘔吐和噯氣,重則會喘不過氣來,腹部脹滿。再者,如果用酒來治療黃疸,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,變成黑色黃疸。

對於不渴、排便通暢的患者,宜用六君子湯加茵陳、蒼朮、山藥以溫暖脾胃。病情嚴重者,可服用小溫中丸、大溫中丸、退黃丸。

如果患者體虛,則應注重滋補肝腎,使真陽之精上升,邪火自然消退。若一定要使用茵陳強行利尿,則會枯竭肝津腎水,雖然黃疸病症可能暫時痊癒,但又會出現眼球凹陷、面部腫脹等問題,需謹慎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