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三十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三 (4)

1. 治下消方

加味四物湯,丹溪云,三消多屬血虛不生津液,俱宜四物湯為主,隨上中下加他藥治之。

當歸川芎,芍藥,熟地(各一錢)

上銼一服,水煎服。上消加人參五味子麥門冬天花粉,煎入生藕汁、生地黃汁、人乳,飲酒人加葛花汁。中消加知母石膏滑石寒水石,以降胃火。下消加黃柏、知母、熟地黃、五味子之類,以滋腎水。又間飲燥絲湯為上策。

宣補丸(一名茯神丸),治腎消渴,小便數者。

茯神黃耆,人參,麥門冬,甘草黃連,知母,瓜蔞根(各三兩),菟絲子(二合),肉蓯蓉,石膏,乾地黃(各六兩)

上為末,以牛膽三合,和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煎茆根湯送下,日二服,漸加至五十丸。

六味地黃丸,治下消。

山藥山茱萸(各四兩),牡丹皮澤瀉,白茯苓(各三兩),熟地黃(八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滾湯下。

加減八味丸,治心腎不交,消渴引飲。

山藥,山茱萸,牡丹皮,澤瀉,白茯苓,熟地黃,肉桂,五味子

上為末,煉蜜丸服。

加減腎氣丸,治腎氣不足,心火上炎,口舌乾燥,多渴引飲。

茱萸肉,白茯苓,牡丹皮,熟地黃(酒蒸),五味子,澤瀉,鹿角(鎊),山藥(炒,各一兩),官桂,沉香(不見火,各半兩)

弱甚者,加附子半兩,兼進黃耆湯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鹽湯米飲任下。

千金地黃丸,治腎渴。

黃連(四兩,為末),生地黃(半斤,研取汁,連渣拌黃連末和勻,曬乾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食後麥冬湯下,五六十丸。

鹿菟丸,治飲酒積熱,熏蒸五臟,津血枯燥,小便頻多,肌肉消爍,專嗜冷物寒漿。

鹿茸(一兩),菟絲子,山藥(各二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米飲鹽湯或人參煎湯任下。

玄菟丹,治腎水枯竭,津液不生,消渴諸證。

菟絲子(酒浸搗爛焙乾為末,十兩),白茯苓(去皮,二兩),干連肉(酒浸,三兩),五味子(酒浸,焙,半兩)

上為末,別研山藥末六兩,將浸藥余酒更添,煮糊和藥搗千杵,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米湯下。夢遺白濁,服之亦好。

鹿茸丸,治失志傷腎,腎虛消渴,小便無度。

鹿茸(去毛炙,七錢半),雞肶胵(麩炒,七錢半),麥門冬(去心二兩),熟地黃,黃耆,五味子,肉蓯蓉(酒浸),山茱萸,破故紙(炒),牛膝(酒浸),人參(各七錢半),白茯苓,地骨皮玄參(各五錢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米湯下。

一方,治腎消,小便不禁,日多至一二斗,或如血色。

麥門冬,乾地黃(各八錢),乾薑(四兩),蒺藜子,續斷,桂心(各二兩),甘草(一兩)

上㕮咀,以水一斗,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。

一方,治消渴不止,下元虛者。

牛膝(五兩,銼碎為末),生地黃(取汁,五升)

上和一處,晝曝夜浸,以汁盡為度,煉丸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

麥門冬湯,治消渴,日夜飲水無度,飲下即溲。

麥門冬(去心),黃連,冬瓜(各二兩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若冬瓜無干者,用新冬瓜肉三斤,去穰,分作十二片,為十二服,每服用瓜一片,劈破水煎,日三服。

冬瓜飲子,治消渴能食而飲水多,小便如脂麩片,日夜無度。

冬瓜(一枚),黃連(十兩,為細末)

上先以冬瓜破開去穰,摻黃連末在內,卻用頂蓋定,於熱灰中煨熟去皮,切細爛研,絞汁,每服一盞至二盞,日三夜一。

蔭按:丹溪云,冬瓜性走而急,久病與陰虛者忌之。

黃連丸,治消渴飲水無度,小便頻數。

黃連(淨半斤,用無灰好酒浸一宿,次日蒸一伏時,取出曬乾用)

上為細末,滴水丸如桐子大,白湯下五六十丸。

人參散,治腎消,善飲而不食,小便頻數,白濁如膏。

人參(一分),白朮,澤瀉,瓜蔞根,桔梗梔子連翹(各二分),葛根黃芩大黃薄荷,白茯苓(各五分),甘草(七分),石膏(一錢),滑石,寒水石(各一錢半),砂仁(三分)

上細切,作一服,水煎入蜜少許,再煎二三沸,去渣,食前服。

鹿角散,治消中,日夜尿七八升者。

用鹿角炙令黃焦為末,以酒服五分,七日三次,漸加至方寸匕。

一方,治渴而小便數。

貝母(六分,一作知母),茯苓,瓜蔞根(各四分),鉛丹,雞肶胵中黃皮(十四枚)

上為末,飲服方寸匕,日三次。瘥後常服尤佳。長服則去鉛丹,以蜜丸之,用麥冬飲下。

繰絲湯,治腎消,白濁,及上中二消、飢渴不生肌肉,其效如神。蓋此屬火,有陰之用,能瀉膀胱中相火,引飲水上潮於口而不渴也。

用原蠶,即再養晚蠶也,取繰絲湯飲之。如無繰湯,以繭殼絲綿煮湯代之。忌食鹽物。

神白散(即六一散),治真陰素虛損,多服金石等藥,或嗜炙煿咸物,遂成消渴。

滑石(六兩),甘草(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溫水調服。如大渴欲飲冷水者,新汲水尤妙。

烏粉丸,治消渴無力可治者。

天花粉,大烏頭(炒,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蒸餅丸如桐子大,每服百丸,黑豆湯下。

葛根丸,治消渴消腎,日飲碩水者,此反佐法也。

葛根(三兩),瓜蔞根,黃丹(各二兩),附子(炮去皮臍,一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十丸,日進三服。春夏去附子。

胡粉散,治大渴百方不痊者,亦治腎消。

胡粉,黃丹,澤瀉,石膏,赤石脂白石脂(各半兩),瓜蔞根(二兩半),甘草(一兩)

上㕮咀,水煎,日二服。如腹痛減之,為丸服尤妙,每服十丸,多則腹痛。

子和方,治飲水百杯,尚猶未足,小便如砂,或如杏色。服此方三五日,小便大出,毒注下,十日除根。子和自云,此重劑也,試有驗。

水銀(四錢),錫(二錢,同水銀炒成珠子),牡蠣密陀僧,知母,紫菀苦參,貝母(各一兩),黃丹(半兩),瓜蔞根(半斤)

上為細末,男子用不生兒的母豬肚,婦人用豶豬肚一個,納藥於內,以麻線縫之,用新瓦二片,繩緊一二遭,別用米一升,瓜蔞根末半斤,於新水內煮熟,取出放冷不用米及瓜蔞,只將豬肚並肚中藥末搗爛和為丸,如硬加蜜,如桐子大,每服三四十丸,煎水飲下。《三因方》無貝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