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十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5)

1. 治脾胃虛弱方

四君子湯,治脾胃氣虛。

人參,白朮,白茯苓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
上作一劑,薑、棗、水同煎服。加陳皮等分,名異功散。

六君子湯,治脾胃不和,不進飲食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(炙),陳皮,半夏(各一錢)

上銼,加生薑,水煎服。去半夏,名異功散。

參苓白朮散,治脾胃虛弱,飲食不進,或致嘔吐泄瀉,及大病後調助脾胃,此藥最好。

人參,白朮,白茯苓,山藥(微炒,各一兩),蓮肉(去心),薏苡仁(各五錢),白扁豆(炒),甘草(炙,各七錢),桔梗,砂仁(各三錢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煎棗湯調下,或棗肉丸,米飲下亦可。

七珍散,開胃進食,補脾養氣。

人參,白朮,黃耆(蜜炙),山藥(炒),白茯苓,粟米(微炒),甘草(炙,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薑、棗煎服。如不思飲食,加白扁豆一兩,名八珍散。此藥溫平不熱,常服飲食自倍。

六神湯,治傷寒虛羸,不思飲食。

人參,白朮,黃耆(各一兩),白茯苓,枳殼(炒,各半兩,一方用枳實),甘草(炙,二錢)

上為末,每服五錢,薑、棗同粳米合許同煎,食前服。

錢氏白朮散,治諸病虛熱煩渴,津液內耗,不問陰陽,皆可服之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木香,藿香(各一兩),乾葛(二兩)

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至五錢,水一盞煎至五分,溫服。如飲水者,多煎與之,無時。如不能食而渴,潔古先師倍加葛根;如能食而渴,白虎湯加人參服之。

錢氏異功散,治脾胃虛弱,難任飲食。

人參,白朮,白茯苓,甘草(炙),橘皮,木香(各等分)

上銼,每服五錢,加生薑三片、棗一枚,水煎,溫服。

加減二陳湯,調理脾胃。

白朮,茯苓(各一錢),人參,陳皮(去白),半夏(泡),砂仁,麥芽(各五分),甘草(炙,三分)

上銼,加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如聞食氣則嘔,只以二陳加砂仁一錢,青皮五分;如有氣,本方減白朮,去人參,加神麯、青皮;傷食飽悶,加山楂、枳實炒各五分;有痰火吞酸之證,加黃連薑汁炒五分;傷冷食不消,肚痛溏瀉,加神麯。

和中散,和胃氣,止吐瀉。

石蓮肉,白茯苓(各二錢半),人參,白朮,藿香,木香,白扁豆(炒),天麻,甘草(炙,各五錢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加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
增損白朮散,生津止渴,順氣下痰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葛根,藿香,木香(各一兩),陳皮(二兩),乾生薑(一錢)
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煎,溫服。

人參啟脾湯,治脾胃虛弱,不進飲食,此藥最效。

人參(三錢),白朮(二錢),橘紅(一錢半),茯苓,半夏(薑製),藿香,砂仁(各一錢),神麯(炒),麥芽(炒),黃連(微炒),甘草(炙,各七分),木香(五分)

白話文:

治脾胃虛弱方

四君子湯: 治療脾胃氣虛。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各一錢,甘草(炙)五分。 將藥材煎煮,加生薑、大棗同煎服用。加陳皮等量,名為異功散。

六君子湯: 治療脾胃不和,食慾不振。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(炙)、陳皮、半夏各一錢。將藥材切碎,加生薑,水煎服用。去掉半夏,名為異功散。

參苓白朮散: 治療脾胃虛弱,食慾不振,或伴隨嘔吐腹瀉,以及大病後調理脾胃,此方效果最佳。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山藥(微炒)各一兩,蓮肉(去心)、薏苡仁各五錢,白扁豆(炒)、甘草(炙)各七錢,桔梗、砂仁各三錢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煎好的大棗湯調服,或製成大棗肉丸,用米湯送服亦可。

七珍散: 開胃增進食慾,補益脾胃,養護元氣。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黃耆(蜜炙)、山藥(炒)、白茯苓、粟米(微炒)、甘草(炙)等量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生薑、大棗煎水服用。若食慾不振,可加入白扁豆一兩,名為八珍散。此方溫和平和,不燥熱,長期服用可增強食慾。

六神湯: 治療傷寒後體虛,食慾不振。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黃耆各一兩,白茯苓、枳殼(炒,或用枳實)各半兩,甘草(炙)二錢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生薑、大棗與粳米一起煎煮,飯前服用。

錢氏白朮散: 治療各種疾病導致的虛熱煩渴,津液虧損,不論陰陽虛實皆可服用。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木香、藿香各一兩,乾葛根二兩。將藥材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三到五錢,用一杯水煎至五分,溫服。若像喝水一樣大量飲水,則需多煎煮一些;若不能進食但口渴,則需加倍葛根用量;若能進食但口渴,則服用白虎湯加人參。

錢氏異功散: 治療脾胃虛弱,難以進食。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甘草(炙)、橘皮、木香等量。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加生薑三片、大棗一枚,水煎,溫服。

加減二陳湯: 調理脾胃。藥材:白朮、茯苓各一錢,人參、陳皮(去白)、半夏(泡)、砂仁、麥芽各五分,甘草(炙)三分。將藥材切碎,加生薑三片,水煎服用。若聞到食物氣味就嘔吐,只用二陳湯加砂仁一錢、青皮五分;如有脹氣,則減少白朮用量,去掉人參,加入神麴、青皮;若因飲食積滯而飽脹不適,加山楂、枳實(炒)各五分;如有痰火、吞酸等症狀,加黃連(薑汁炒)五分;若因食用寒涼食物而消化不良,腹痛腹瀉,則加入神麴。

和中散: 和胃理氣,止吐止瀉。藥材:石蓮肉、白茯苓各二錢半,人參、白朮、藿香、木香、白扁豆(炒)、天麻、甘草(炙)各五錢。將藥材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四錢,加生薑三片,水煎服用。

增損白朮散: 生津止渴,順氣化痰。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葛根、藿香、木香各一兩,陳皮二兩,乾薑一錢。將藥材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一兩,水煎,溫服。

人參啟脾湯: 治療脾胃虛弱,食慾不振,此方效果最佳。藥材:人參三錢,白朮二錢,橘紅一錢半,茯苓、半夏(薑製)、藿香、砂仁各一錢,神麴(炒)、麥芽(炒)、黃連(微炒)、甘草(炙)各七分,木香五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