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三十三 (2)
卷三十三 (2)
1. 脈法
脈經,曰:趺陽脈浮而數,浮則為氣,數則消穀而緊。氣盛則溲數,溲數則緊,緊數相摶,則為消渴。男子消渴,小便反多,以致飲水一斗,小便一斗,腎氣丸主之。心脈滑為渴,心脈微小為消癉。消癉脈實大,病久可治。懸小堅急,病久不可治。脈數大者生,沉小者生,實而堅大死,細而浮短者死。
白話文:
《脈經》記載:足陽明經脈浮而脈搏頻數,浮則表示體內有氣,數則表示消化食物後感到緊縮。氣盛則小便頻繁,小便頻繁則緊,緊和數互相交織,就會導致消渴症。男性消渴症,小便量反而增多,甚至喝下一斗水,小便也有一斗,可以用腎氣丸來治療。心脈滑則為口渴,心脈微小則為消癉。消癉脈搏實而大,疾病時間長可以治療。懸小堅急,疾病時間長則不可治療。脈搏頻數而大的可以活命,沉而小的可以活命,脈搏實而堅大的會死,細而浮短的會死。
2. 治上消方
人參白虎湯,治能食而渴者。
人參(五錢),石膏(一兩),知母(七錢),甘草(四錢)
上每服一兩,入粳米一撮水煎,食後溫服。東垣加黃芩、杏仁。
宣明麥門冬飲子,治心移熱於肺,傳為膈消,胸滿心煩,津液短少,燥渴引飲。
麥門冬(去心),天花粉(一方作瓜蔞仁),知母(各一錢半),五味子(十五粒),生地(酒炒),人參,茯神(去皮木),葛根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白話文:
人參白虎湯,用來治療能吃卻感到口渴的人。
配方:人參五錢、石膏一兩、知母七錢、甘草四錢。
用法:每次服用一兩,加入一小撮粳米,用水煎煮,飯後溫熱服用。東垣醫家在這個方劑中,還會加入黃芩和杏仁。
宣明麥門冬飲子,用來治療心火移至肺部,導致膈肌消瘦、胸悶心煩、津液不足、口乾舌燥、想要喝水的症狀。
配方:麥門冬(去心)、天花粉(或瓜蔞仁)、知母(各一錢半)、五味子(十五粒)、生地黃(酒炒)、人參、茯神(去皮)、葛根(各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。
上㕮咀,入竹葉十四片,水煎食遠服。一方通治三消,上消加藕汁、人乳、桔梗、山梔;中消加石膏、黃連、黃芩;下消加黃柏、熟地,去葛根。脾胃弱或大便瀉加白朮、茯苓,血虛或大便燥加當歸、芍藥,氣虛加黃耆、白朮、倍參。如胃弱不能受寒涼之藥,加白蔻、砂仁,以從其治。小便不利,加滑石、澤瀉。
白話文:
取上部藥材,加入十四片竹葉,以水煎煮,服用後遠離病患。此方通治三消:
- 上消:加入藕汁、人乳、桔梗、山梔。
- 中消:加入石膏、黃連、黃芩。
- 下消:加入黃柏、熟地,去除葛根。
若脾胃虛弱或大便瀉泄,可加白朮、茯苓。若血虛或大便燥結,可加當歸、芍藥。若氣虛,可加黃耆、白朮、倍參。若胃弱不能受寒涼之藥,可加白蔻、砂仁,以配合其病情。若小便不利,可加滑石、澤瀉。
易老麥門冬飲子,治老弱虛人大渴。
人參,枸杞子,白茯苓,甘草(各七錢半),五味子,麥門冬(去心各半兩)
上銼,每服一兩,加生薑水煎服。
錢氏白朮散,治虛熱而渴不能食者。
人參,白朮,白茯苓,甘草(各一兩),乾葛(二兩),藿香(一兩,去土),木香(半兩)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煎溫服。如飲水多,多與服之。一方加北五味、柴胡各半兩,治消中消穀善飢。
白話文:
「易老麥門冬飲子」,用於治療年老體弱、虛弱、口渴的人。
藥材:人參、枸杞子、白茯苓、甘草(各七錢半)、五味子、麥門冬(去心各半兩)
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兩,加入生薑水煎服。
「錢氏白朮散」,用於治療虛熱口渴、無法進食的人。
藥材: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甘草(各一兩)、乾葛(二兩)、藿香(一兩,去土)、木香(半兩)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清水煎煮溫服。如果飲水量多,可以增加服藥量。另一方加北五味、柴胡各半兩,用於治療消中(脾胃)虛弱、消穀善飢的人。
清心蓮子飲,治心經蘊熱作渴,小便或赤澀或濁。
黃芩,麥門冬,地骨皮,車前子,甘草(各三錢),蓮子,茯苓,黃耆,柴胡,人參(各三錢半)
上㕮咀,水煎服。
枸杞湯,治渴而利者。
枸杞枝葉(一斤),黃連,瓜蔞根,甘草,石膏(各三兩)
上㕮咀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五服,日三夜二。劇者多合,渴即飲之。
乾地黃湯,治消渴。
白話文:
「清心蓮子飲」可以治療心經積熱引起的口渴,尿液或紅或澀或混濁。藥方包括黃芩、麥門冬、地骨皮、車前子、甘草(各三錢)、蓮子、茯苓、黃耆、柴胡、人參(各三錢半)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後,用水煎服。
「枸杞湯」用於治療口渴且小便頻繁的症狀。藥方包括枸杞枝葉(一斤)、黃連、瓜蔞根、甘草、石膏(各三兩)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後,用水一斗煮至三升,分五服,每日三次,夜間兩次。症狀嚴重者可增加服用次數,感到口渴時即可飲用。
「乾地黃湯」用於治療消渴症。
茯神,黃耆,瓜蔞根,甘草,麥冬(去心,各三兩),乾地黃(姜酒炒,五兩)
上㕮咀,以水八升,煮取二升半,去渣,分三服,日進一劑,服十劑愈。
六神湯,治三消渴疾。
黃耆,瓜蔞根,乾葛,連粉,枇杷葉,甘草(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煎空心服。小便不利加茯苓。
地黃飲子,治消渴咽乾而煩躁。
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黃耆(蜜炙),人參,生乾地黃(酒洗),熟乾地黃,澤瀉,石斛(去根炒),枇杷葉(去毛炒),枳殼(麩炒),甘草(炙,各等分)
白話文:
茯苓、黃耆、瓜蔞根、甘草、麥冬(去掉心,各三兩)、乾地黃(用薑酒炒,五兩),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用八升水煮,煮到剩二升半,去渣,分成三份,每天服用一份,連續服用十劑即可痊癒。此方名為六神湯,用於治療三消渴疾。
黃耆、瓜蔞根、乾葛、連粉、枇杷葉、甘草(各等分),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煎煮,空腹服用。如果小便不暢,可以加茯苓。此方名為地黃飲子,用於治療消渴咽乾而煩躁的症狀。
天門冬(去掉心)、麥門冬(去掉心)、黃耆(用蜜炙)、人參、生乾地黃(用酒洗)、熟乾地黃、澤瀉、石斛(去掉根炒)、枇杷葉(去掉毛炒)、枳殼(用麩炒)、甘草(炙,各等分)。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煎,食後服。
甘露湯,治煩渴口乾。
百藥煎,白乾葛(各三錢),烏梅,五味子,天花粉(各一錢),甘草(半錢)
上㕮咀,水煎服。
硃砂黃連丸,治心經蘊熱,或因飲酒過多,發為消渴。
硃砂(二兩,另研),宣黃連(三兩),生地(姜酒炒二兩)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燈心棗子湯送下。
川黃連丸,治消謁。
白話文:
服用上藥,每次三錢,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甘露湯可以治療口渴煩躁、口乾。百藥煎由白乾葛、烏梅、五味子、天花粉、甘草等藥材組成,將藥材研磨後用水煎服。硃砂黃連丸可以治療心經積熱,或因過度飲酒引起的消渴症。硃砂、宣黃連、生地(用薑汁酒炒制)研磨成粉末,加入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燈心草和棗子煮成的湯水送服。川黃連丸則可以治療消渴症。
川黃連(五兩),天花粉,麥門冬(去心,各二兩半)
上為末,用生地黃汁並牛乳,夾和搗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粳米湯送下。
玉泉丸,治煩渴口乾。
麥門冬(去心),人參,茯苓,黃耆(半生半蜜炙),烏梅(焙),甘草(各一兩),瓜蔞根,乾葛(各一兩半)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溫湯嚼下。
火府丹,治消渴。
生地(酒洗),木通,黃芩,甘草
白話文:
川黃連五兩,天花粉、麥門冬(去心)各二兩半,研磨成粉,用生地黃汁和牛奶調和成丸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粳米湯送服。此方名為玉泉丸,用於治療煩渴口乾。
麥門冬(去心)、人參、茯苓、黃耆(半生半蜜炙)、烏梅(焙)、甘草各一兩,瓜蔞根、乾葛各一兩半,研磨成粉,煉蜜製成丸,大小如彈子,每次服用一丸,溫湯送服。此方名為火府丹,用於治療消渴。
生地(酒洗)、木通、黃芩、甘草,用於治療其他病症。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十粒,木通煎湯下。
樓氏曰:一卒病渴,日飲水三斗不食者,心中煩悶,時已十月。予謂心中有伏熱,與此藥數服,每服五十丸,溫水下。越二日來謝云,當日三服渴止。又次日三服,飲食如故。此方本治淋,用以治渴效,信乎,藥要變通用之。
和血益氣湯(一名地黃飲子),治口乾舌燥,小便數,舌上赤色。此藥生津液,除乾燥,生肌肉。
柴胡,炙甘草,生甘草,麻黃根(各三分),當歸(梢,酒洗,四兩),知母(酒洗),漢防己(酒洗),羌活(各五分),石膏(六分),生地黃(酒洗,七分),黃連(酒洗,八分),黃柏,升麻(各一錢),杏仁,桃仁(各六個),紅花(少許)
白話文:
將藥材煉成蜜丸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二十粒,用木通煎湯送服。
樓氏說:有一個士兵病了,口渴難耐,每天喝水三斗卻不進食,心裡煩悶,已經過了十個月了。我認為他心裡有伏熱,就給他服用此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,溫水送服。過了兩天他來道謝,說當天服了三次藥後,口渴就止住了。又過了第二天,服了三次藥,飲食恢復正常。這個方子原本是治療淋病的,用來治療口渴卻也見效,真是藥物要靈活運用啊!
和血益氣湯(又名地黃飲子),可以治療口乾舌燥、小便頻繁、舌頭發紅的症狀。此藥能生津止渴、滋潤乾燥、生肌長肉。
柴胡、炙甘草、生甘草、麻黃根(各三分),當歸(取梢部,用酒洗淨,四兩),知母(用酒洗淨),漢防己(用酒洗淨),羌活(各五分),石膏(六分),生地黃(用酒洗淨,七分),黃連(用酒洗淨,八分),黃柏、升麻(各一錢),杏仁、桃仁(各六個),紅花(少許)。
上㕮咀,作一服,水煎溫服。忌酒醋熱,濕面等物。
黃耆六一湯,治諸虛不足,胸中煩悸,常消渴;或先渴而欲發癰疽,或病癰疽而作渴,並宜服之。
黃耆(蜜炙,六兩),甘草(炙一兩)
上每服三錢,水煎服。
大黃甘草飲子,治男子婦人一切消渴不能止者。
大黃(一兩半),甘草(大者,四兩),大豆(五升,煮三沸,淘去苦水再煮)
上用井水一桶,將煎藥同煮三五時,如稠強,更添水煮豆軟為度,盛於盆中,放冷,令病人食豆,渴飲湯汁,無時候,食盡。如渴燥止罷。服藥不止,依前再煮食之。不過三劑,其病悉愈。
白話文:
第一部分
- 上㕮咀,作一服,水煎溫服。忌酒醋熱,濕面等物。
將藥材混合在一起,製作成一劑藥,用水煎煮後溫熱服用。服用期間忌食酒、醋、熱性食物、濕面等。
第二部分
- 黃耆六一湯,治諸虛不足,胸中煩悸,常消渴;或先渴而欲發癰疽,或病癰疽而作渴,並宜服之。
黃耆六一湯,適用於治療各種虛弱不足、胸中煩躁不安、經常口渴、或先口渴後想生瘡,或已經生瘡但又口渴的情況。
- 黃耆(蜜炙,六兩),甘草(炙一兩)
黃耆六兩,用蜜炙製,甘草一兩,炙製。
- 上每服三錢,水煎服。
上述藥材,每次取三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第三部分
- 大黃甘草飲子,治男子婦人一切消渴不能止者。
大黃甘草飲子,適用於治療男女皆可,一切口渴不止的病症。
- 大黃(一兩半),甘草(大者,四兩),大豆(五升,煮三沸,淘去苦水再煮)
大黃一兩半,甘草四兩(選用大的),大豆五升,先煮三次沸騰後,淘去苦水,再煮。
- 上用井水一桶,將煎藥同煮三五時,如稠強,更添水煮豆軟為度,盛於盆中,放冷,令病人食豆,渴飲湯汁,無時候,食盡。如渴燥止罷。服藥不止,依前再煮食之。不過三劑,其病悉愈。
將以上藥材用一桶井水一同煮沸,持續煮三到五個時辰,如果湯汁太濃稠,就再加水繼續煮至豆子軟爛為止。然後將豆子和湯汁盛在盆中,放涼,讓病人吃豆子,口渴時喝湯汁。隨時都可以吃喝,吃完再繼續煮食。一般不超過三劑,病症就能完全痊癒。
止渴潤燥湯,治消渴,大便乾燥,喜溫飲,陰頭短縮,舌上白燥,唇裂口乾,眼澀難開,及於黑處如見浮雲。
升麻(一錢半),柴胡(七分),歸身,黃柏,知母,石膏,防風,荊芥穗,麻仁,桃仁(各一錢),熟地黃(二錢),甘草梢(五分),杏仁(六個),細辛,小椒(各一分),紅花(少許)
上銼,水煎,食後熱服。
玉壺丸,治消渴,引飲無度。
白話文:
止渴潤燥湯用來治療糖尿病,症狀包括大便乾燥、喜歡喝溫水、陰莖縮短、舌頭乾燥發白、嘴唇干裂、眼睛乾澀難以睜開,以及在黑暗中看到浮雲等。配方包括升麻、柴胡、當歸、黃柏、知母、石膏、防風、荊芥穗、麻仁、桃仁、熟地黃、甘草梢、杏仁、細辛、小椒和紅花。將藥材切碎,水煎服用,飯後熱飲。玉壺丸則用於治療糖尿病患者因過度飲水而引起的病症。
人參,瓜蔞根(各等分)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四十丸,麥門冬湯下。
浮萍丸,治消渴,虛熱大焦。
干浮萍,瓜蔞根(各等分)
上為末,以人乳汁和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空心飲下,日三服。三年病者,三日愈。
瓜蔞湯,治消渴小便多。
瓜蔞根(薄切,炙,五兩)
上以水五升,煮取四升,隨意飲。
瓜蔞丸
白話文:
人参和瓜蒌根等量研磨成粉,用炼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药,每次服食三十到四十丸,用麦门冬汤送服。
浮萍丸主治消渴,虚热大焦。
干浮萍和瓜蒌根等量研磨成粉,用人乳汁和成桐子大小的丸药,每次服食二十丸,空腹服用,每日三次。三年病患,三日即可痊癒。
瓜蒌汤主治消渴小便多。
将瓜蒌根切成薄片,用火烤一下,取五两,用五升水煮至四升,随意饮用。
瓜蔞根(薄切,用人乳汁拌蒸,竹瀝拌曬)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噙化。或丸如綠豆大,每服一百丸,米飲下。
竹根湯
竹根銼碎,以水煮飲之。
千里漿,一名水葫蘆
木瓜,紫蘇葉,桂(各一兩),烏梅肉,赤茯苓(各二兩)
一方有神麯、豆粉。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噙化一丸,嚥下。
又方,百藥煎,烏梅肉,紫蘇葉,人參,麥門冬,甘草(各等分)
白話文:
這段古文介紹了幾種中藥配方,分別用於治療不同的病症。
瓜蔞根
的配方,可能用於治療咽喉腫痛、咳嗽等症狀。
竹根湯
則是用於清熱解毒,緩解發熱、口渴等症狀。
千里漿
的配方,可能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
百藥煎
的配方,則是用於補氣養陰,治療氣虛陰虧、體虛乏力等症狀。
注意
這些配方僅供參考,實際使用時需要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,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。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噙化。
芷梅湯
烏梅肉,甘草(各七錢半),百藥煎(一兩),白芷(半兩),白檀(三錢)
上為細末,湯點服。
文蛤散,治渴欲飲水不止者。
文蛤一味為末,以沸湯和服方寸匕。(陳無擇以文蛤為五味子)
神效散,治渴疾飲水不止。
白浮石,蛤粉,蟬殼(各等分)
白話文:
芷梅湯
烏梅肉、甘草(各七錢半)、百藥煎(一兩)、白芷(半兩)、白檀(三錢)
製法:
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,含服至化。
文蛤散
文蛤一味研磨成末,用沸水調和服用,每次服用方寸匕。(陳無擇則認為文蛤可以代替五味子)
功效:
治渴欲飲水不止。
神效散
白浮石、蛤粉、蟬殼(各等分)
功效:
治渴疾飲水不止。
上為末,津液七個,調三錢,不拘時服。
又方,治消渴。
白浮石,舶上青苔(各等分),麝香(少許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溫湯下。
白話文:
以上材料磨成粉末,加入七滴津液,調勻後服用三錢,不限定時間。另一種方法是治療口渴。使用白色浮石、船上綠藻(份量相同)和少量麝香。同樣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溫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