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三十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一 (3)

1. 治寒喘方

加減三拗湯,治感冒風寒,咳嗽喘急。

麻黃(一錢),杏仁,桑白皮(各七分),甘草(五分),蘇子,前胡(各三分)

上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如痰盛加南星、半夏;煩喘加石膏,火痰口乾加黃芩、瓜蔞仁、薄荷,寒喘加細辛、肉桂,氣喘加兜鈴、烏梅,氣短而喘去麻黃加人參、茯苓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叫做「加減三拗湯」,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引起的感冒,伴隨咳嗽、喘氣等症狀。方子中包含麻黃、杏仁、桑白皮等藥材,可以宣肺解表,止咳化痰。

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,可以進行加減:

  • 痰多加南星、半夏,可以化痰止咳。
  • 喘得厲害,加石膏可以清熱止喘。
  • 痰熱口乾,加黃芩、瓜蔞仁、薄荷可以清熱解毒,生津止渴。
  • 寒喘加細辛、肉桂,可以溫肺化寒。
  • 氣喘加兜鈴、烏梅,可以平喘止咳。
  • 氣短喘息,去掉麻黃,加人參、茯苓,可以補氣益肺。

蘇陳九寶飲,治素有喘急,遇寒即發,咳嗽哮喘,夜不得臥。

方見咳嗽門。

參蘇溫肺湯,治形寒飲冷則傷肺,喘煩,心胸滿,短氣不能宣暢。

人參,肉桂,甘草,木香,五味子,陳皮,半夏(制),桑白皮,白朮,紫蘇莖葉(各二兩),白茯苓(一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生薑三片,水煎,食後溫服。如冬月,每服加不去節麻黃半分,先煎去沫,下諸藥。

白話文:

蘇陳九寶飲

,用於治療平時就容易喘氣,遇冷就發作,咳嗽哮喘,夜裡睡不著的病症。

詳細方劑見咳嗽門。

參蘇溫肺湯

,用於治療體寒飲冷傷肺,喘息煩躁,胸悶,呼吸不暢的病症。

藥材:人參、肉桂、甘草、木香、五味子、陳皮、半夏(炮製)、桑白皮、白朮、紫蘇莖葉(各二兩)、白茯苓(一兩)。

製法: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,飯後溫服。如在冬天服用,每服可加入不去節的麻黃半錢,先煎去藥渣浮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。

金沸草散,治肺經受風,頭目昏痛,聲重喘嗽,涕唾稠黏。

旋覆花(去梗二兩),荊芥穗(四兩),麻黃(去節),前胡(去蘆,各三兩),甘草(炙),赤芍藥,半夏(湯洗七次,薑汁浸,各一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,姜三片,棗一枚,煎八分溫服。

白話文:

金沸草散,治療肺經受風症狀:

**適用症狀:**頭部和眼睛昏沉疼痛,聲音沉重咳嗽氣喘,鼻涕和口水黏稠。

藥材:

  • 旋覆花(去掉莖,二兩)
  • 荊芥穗(四兩)
  • 麻黃(去掉節,三兩)
  • 前胡(去掉蘆頭,三兩)
  • 甘草(炙烤過,三兩)
  • 赤芍藥(一兩)
  • 半夏(用水洗七次,再用薑汁浸泡,一兩)

用法:

  1.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  2. 每服五錢,用一杯水,加入三片薑和一顆紅棗,煎煮至八分滿,溫熱服下。

2. 治水喘方

小青龍加半夏湯,治水喘心下有水氣,漉漉有聲,怔忡者。

麻黃,芍藥,桂枝,細辛,甘草,乾薑(各一錢),五味子,半夏(各八分)

上用水一碗,先煮麻黃減去三分,去上沫,納諸藥再煎,去滓溫服。

古葶棗散,治肺癰,胸滿喘咳,或身面浮腫等證。

葶藶(炒黃為末,三錢),黑棗(十枚)

白話文:

這段古籍記載了兩個中醫方劑:小青龍加半夏湯和古葶棗散。

小青龍加半夏湯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喘息,心下積水,有漉漉水聲,心悸不安的症狀。方劑中使用了麻黃、芍藥、桂枝、細辛、甘草、乾薑、五味子和半夏等藥材。

古葶棗散則主要用於治療肺癰,胸部滿悶,喘咳,或身體面部浮腫等症狀。方劑中使用了葶藶和黑棗兩種藥材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方劑僅供參考,具體用藥和劑量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,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調整。

上先將棗濃煎湯,去棗,入葶藶末調勻,食後服。

白前湯,治飽逆喘促,及水腫短氣脹滿,晝夜不得臥,喉中常作水雞聲。

白前(二兩),紫菀,半夏(各三兩),大戟(七合)

上用水十盞,浸一宿,明日煎至三盞,分三服,忌羊肉。

含奇丸,治喘嗽。

葶藶,知母,貝母(各一兩)

上為末,棗肉、砂糖搗丸彈子大,每用綿裹一丸含之,徐徐嚥下。

白話文:

首先將大棗濃郁地煮成湯,然後去掉大棗,加入葶藶粉末,攪拌均勻,飯後服用。

白前湯,用於治療飽食後呼吸急促、喘不過氣,以及水腫、呼吸短促、腹脹、日夜無法平躺、喉嚨經常發出像水雞一樣的聲音。

白前(二兩)、紫菀、半夏(各三兩)、大戟(七合)

用水十盞,浸泡一整夜,第二天煎煮至三盞,分三次服用,忌食羊肉。

含奇丸,用於治療咳嗽喘息。

葶藶、知母、貝母(各一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棗肉、砂糖搗成彈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用棉花包一顆含在口中,慢慢地嚥下。

3. 治氣喘方

定肺湯,治上氣喘嗽。

紫菀,五味子,橘皮(去白),半夏(制),紫蘇子(炒),杏仁(炒,去皮尖),桑白皮(炒),甘草(炙),枳殼(麩炒,各等分)

上㕮咀,每服一兩,生薑五片,紫蘇五葉,水二盞煎至一盞,食後溫服。

白話文:

定肺湯

功效: 治上氣喘嗽(指呼吸道上部的氣喘咳嗽)

藥材:

  • 紫菀
  • 五味子
  • 橘皮(去除白色部分)
  • 半夏(經過炮製)
  • 紫蘇子(炒過)
  • 杏仁(炒過,去皮尖)
  • 桑白皮(炒過)
  • 甘草(炙過)
  • 枳殼(麩炒過,以上藥材各等分)

用法:

  1.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  2. 每次取藥粉一兩,加入生薑五片、紫蘇葉五片,用水煎煮。
  3. 用兩盞水煎煮至一盞水,飯後溫熱服用。

蘇子降氣湯,治虛陽上攻,氣不升降,上盛下虛,痰涎壅盛,喘促短氣,咳嗽。

蘇子(五錢),陳皮,厚朴(薑汁炒),前胡,肉桂(各二錢),半夏(薑汁浸,炒),當歸,甘草(各一錢)

一方去桂加南星。

上銼一劑,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服。若加川芎、細辛、茯苓、桔梗,名大降氣湯。

白話文:

蘇子降氣湯

功效: 治療虛陽上衝、氣機升降失調,上實下虛,痰涎壅塞,喘促氣短,咳嗽等症狀。

藥方:

  • 蘇子(五錢)
  • 陳皮
  • 厚朴(薑汁炒)
  • 前胡
  • 肉桂(各二錢)
  • 半夏(薑汁浸,炒)
  • 當歸
  • 甘草(各一錢)

變方:

  • 去掉肉桂,加入南星,即可成為另一個方子。

用法:

  •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取一劑,加入薑三片、棗一枚,水煎服。

加味:

  • 如果加入川芎、細辛、茯苓、桔梗,則稱為大降氣湯。

註釋:

  • 以上藥方中的藥量以錢為單位,現代常用的計量單位為克。
  • 薑汁炒、薑汁浸等,是中藥炮製方法,目的是去除藥物的寒性或毒性,或增強藥效。
  • 蘇子降氣湯是一個針對氣虛、痰多、咳嗽的有效方劑,適用於虛寒體質或久病不癒者。

杏蘇飲,治上氣喘嗽,浮腫。

紫蘇葉(二錢),杏仁(去皮尖炒,一錢半),五味子,大腹皮,烏梅(去核),紫菀,甘草(炙,各一錢),陳皮(去白),麻黃(去節),桑白皮(炒),阿膠,桔梗(各七分半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鍾,生薑五片,煎至一鍾,食後服。

玉華散,治咳嗽上喘。調順肺經,清利咽喉,安和神氣。

白話文:

杏蘇飲是一種中藥方劑,用於治療上氣喘咳和浮腫。它由紫蘇葉、杏仁、五味子、大腹皮、烏梅、紫菀、甘草、陳皮、麻黃、桑白皮、阿膠、桔梗等藥材組成。煎煮方法是,將所有藥材放進兩碗水裡,加入五片生薑,煎煮至一碗,飯後服用。

玉華散也是一種中藥方劑,用於治療咳嗽上喘。它具有調順肺經、清利咽喉、安和神氣的功效。

溫馨提示

甜葶藶(焙),桑白皮(炒),半夏(薑製),貝母(炮),天冬(去心),馬兜鈴,杏仁(去皮尖),紫菀(洗),百合(蒸),人參(各一錢),百部,甘草(炙,各七分半)

上作一服,生薑三片,棗二枚,水煎食後服。

紫蘇子湯,治憂思過度,邪傷脾肺,心腹膨脹,喘促煩悶,腸鳴氣走,漉漉有聲,大小便不利,脈虛緊而澀。

紫蘇子,半夏(湯泡),木通,大腹皮,木香(不見火),陳皮,人參,草果仁,枳實(麩炒),白朮,厚朴(薑製),甘草(炙,各一錢)

白話文:

將甜葶藶焙乾,桑白皮炒香,半夏用薑汁製備,貝母炮製,天冬去心,馬兜鈴、杏仁去皮尖,紫菀洗淨,百合蒸熟,人參各取一錢,百部、甘草炙烤,各取七分半。以上藥材混合成一服,加入生薑三片、大棗兩枚,用水煎服,飯後服用。

此方名為紫蘇子湯,用於治療憂思過度、邪氣侵犯脾肺,導致心腹脹滿、喘促煩悶、腸鳴氣走、漉漉有聲、大小便不利,脈象虛弱緊澀的病症。

另外,紫蘇子、半夏用湯泡,木通、大腹皮、木香(不用火炙)、陳皮、人參、草果仁、枳實(麩炒)、白朮、厚朴(薑製)、甘草(炙烤)各取一錢,也可用於治療此病。

上作一服,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水煎不拘時服。

杏參散,治墜墮驚恐,或渡水跌僕,疲極喘息。

杏仁(炒,去皮尖),人參(去蘆),橘紅,大腹皮,檳榔,訶子(麵煨,用肉),半夏(湯泡),桂心(不見火),紫菀(洗),桑白皮,白朮,甘草(炙,各一錢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鍾,生薑三片,紫蘇七葉,煎至一鍾,去渣,不拘時服。

四磨湯,治七情鬱結,上氣喘急。

白話文:

  • 杏仁炒制去尖,人參去鬚根,橘紅、大腹皮、檳榔不用處理。訶子用麵粉包裹煨熟,取肉。半夏用熱水浸泡,桂心不經火處理,紫菀用水清洗,桑白皮、白朮、甘草不用處理,甘草用火炙烤,每味藥各一錢。

藥方

  • 水二鍾,生薑三片,紫蘇七葉,煎至一鍾,去渣,不拘時服。

  • 用兩杯水,加入三片生薑和七片紫蘇葉,煎煮至一杯,去除藥渣,不限時間服用。

藥方名稱

四磨湯

主治

七情鬱結,上氣喘急。

  • 此方名為四磨湯,用於治療七情鬱結,導致的上氣喘不過氣的症狀。

人參,檳榔,沉香,天台烏藥(各等分)

上各濃磨水取七分盞,煎三五沸,不拘時服。一方,無人參,有枳殼,亦佳。加木香、枳殼為六磨湯。有寒者,加丁香、桂。氣滯腹急,大便秘澀,加枳殼、大黃磨服,以利為度。

一方,治肺氣有餘,火炎痰盛作喘。

桑白皮,杏仁,半夏(薑製),貝母,山梔,片芩,蘇子,黃連

上咀片,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服。

白話文:

將人參、檳榔、沉香、天台烏藥等份研磨成粉,取七分盞的粉末,用清水煎煮三到五沸,不分時辰服用。若沒有人參,可以加入枳殼,效果也很好。加入木香、枳殼則成為六磨湯。如果體質偏寒,可以加入丁香、桂枝。如果氣滯腹脹,大便秘結,可以加入枳殼、大黃研磨服用,以通便為度。

另外一種方法,用來治療肺氣過盛,火熱痰多導致的喘息。將桑白皮、杏仁、半夏(用薑汁炮製)、貝母、山梔、片芩、蘇子、黃連研磨成粉,用兩碗水,加三片薑,煎煮至八分,服用。

三拗湯,氣實人因服參耆過多而喘者用之。

麻黃(不去根節),甘草(生),杏仁(皮尖不去)

上銼,每服五錢,姜五片,棗二枚,水煎服。

越婢加半夏湯,咳而上氣,此為肺脹。其人喘,目如脫狀,脈浮大者,此湯主之。

麻黃(六兩),石膏(半斤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五枚),甘草(一兩),半夏(半升)

上六味,以水六升,先煮麻黃去上沫,納諸藥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
小青龍加石膏湯,肺脹,咳而上氣,煩躁而喘,脈浮者,心下有水,此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三拗湯,適合氣虛的人因為服用人參、黃耆過多而喘息時使用。

藥方:麻黃(不去根節)、甘草(生)、杏仁(皮尖不去)。

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生薑五片、大棗兩枚,用水煎服。

越婢加半夏湯,用於咳嗽並且上氣,這是肺脹。患者喘息,眼睛像是要掉出來,脈搏浮大,這個湯藥可以治療。

藥方:麻黃(六兩)、石膏(半斤)、生薑(三兩)、大棗(十五枚)、甘草(一兩)、半夏(半升)。

將以上六味藥材,用六升水,先煮麻黃,去上層浮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到剩下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

小青龍加石膏湯,用於肺脹,咳嗽並且上氣,煩躁並且喘息,脈搏浮大,心下有水,這個湯藥可以治療。

麻黃,芍藥,桂枝,細辛,甘草,乾薑(各三錢),五味子,半夏(各半升),石膏(二兩)

上九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黃去上沫,納諸藥,煎取三升,強壯人服一升,羸者減之,日三服,小兒服四合。

白話文:

麻黃、芍藥、桂枝、細辛、甘草、乾薑(各三錢),五味子、半夏(各半升),石膏(二兩)。

以上九味藥材,先用一斗水煮麻黃,去掉浮沫後,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,煎成三升藥汁。體質強壯的人每次服用一升,體質虛弱的人可以減少劑量,每天服用三次。小兒每次服用四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