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
1. 卷三十
2. 肺癰
3. 論
書,云:口中辟辟燥咳,即胸中隱隱痛,名曰肺癰,咳傷肺葉成也。
仲景,云:嘔家有癰膿,不可治嘔,膿儘自愈。
丹溪,云:肺癰已破入風者,不治。用《醫壘元戎》搜風湯吐之,或用太乙膏成丸,食後服。收斂瘡口,止有合歡樹皮、白蘞煎飲之。合歡,即槿樹皮也,又名夜合。
白話文:
[討論]
一本古書上寫到:如果嘴巴乾燥且不停咳嗽,伴隨胸部隱隱作痛,這種情況被稱為肺癰,是由於咳嗽損傷了肺葉所導致的。
張仲景提到:如果患者嘔吐且伴有膿痰,我們不能單純治療他的嘔吐,等到膿痰排盡,病情自然會好轉。
丹溪則說:一旦肺癰破裂並且感染了風邪,這種情況就無法治療了。可以使用《醫壘元戎》中的搜風湯來嘔吐,或者用太乙膏製成藥丸,在飯後服用。對於收縮瘡口,只有合歡樹皮和白蘞煎煮後飲用有效。這裡的合歡樹皮,就是指槿樹皮,也被稱為夜合。
4. 脈法
脈訣舉要,曰:寸數而實,肺癰已成。寸數虛澀,肺痿之形。肺癰色白,脈宜短澀。死者浮大,不白而赤。
白話文:
在脈法的要點中,有這樣的描述:如果在寸部摸到的脈象是頻數且結實,這表示已經形成了肺部的膿瘍。若是在寸部摸到的脈象頻數但虛弱且滯澀,這可能是肺萎縮的徵兆。對於肺膿瘍的患者,其面色應呈現白色,脈象也應該是短促且滯澀的。然而,若是病者面色不是白色而是紅色,並且脈象浮大,這可能代表病情已經到了末期。
換句話說,當寸脈出現頻率加快且強硬的現象,可能代表肺部已有化膿的情況。而寸脈頻率快卻又虛弱滯澀,可能是肺萎縮的症狀。一般而言,肺部有問題的人臉色會偏白,脈象也會相對短促且滯澀。但若病人臉色轉為紅色,且脈象變得浮動寬大,則可能代表病情已嚴重至無法挽回。
5. 治方
桔梗湯,治肺癰咳嗽膿血,痰唾腥臭,咽乾多渴,大小便赤澀。
桔梗,貝母,當歸,瓜蔞仁,枳殼(麩炒),薏苡仁(炒),桑白皮,防己(各一錢),黃耆(一錢半),甘草節(生用),杏仁(炒,去皮尖),百合(蒸,各五分)
上作一服,用水二鍾、姜五片煎八分,食遠服。一方加人參五分。口乾燥熱,加黃芩;大便秘,加大黃一錢;小便少,加木通一錢。
消膿飲,治肺癰膿腥氣上衝而嘔,咳嗽。
南星(生,一兩),知母,貝母,白芷,生地(姜炒),阿膠(炒),川芎,桑白皮(炒),白及(各半兩),甘草(炙),防風,射干,桔梗,紫蘇葉,天門冬(去心),薄荷,杏仁(不去皮),半夏(薑製,各七錢半)
上㕮咀,每服一兩,生薑七片、烏梅一個水煎,食後溫服。
黃耆散,治肺癰。
黃耆一味用白紫蜜炙,為細末,每服一大匙,食遠後用黃耆湯調服,效。
甘桔湯,治肺癰吐膿。
桔梗(炒,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上每服一兩,水一鍾半煎八分,空心服,吐盡服為效。
白話文:
【治療方法】
- [桔梗湯]:用於治療肺部疾病導致的咳嗽,咳出帶有膿血的痰,痰味腥臭,咽喉乾燥且常感口渴,大小便顏色偏紅且排泄困難。
藥材包含桔梗、貝母、當歸、瓜蔞仁、炒過的枳殼、炒過的薏苡仁、桑白皮、防己(各取一錢),黃耆(取一錢半),未經處理的甘草節、炒過並去除皮尖的杏仁、蒸過的百合(各取五分)。
將上述藥材混合成一劑,加入兩杯水和五片薑片煮至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另有一種配方會再添加五分的人參。如果口乾燥熱,可再加入黃芩;如果大便乾結,則可再加入一錢的大黃;如果小便量少,則可再加入一錢的木通。
- [消膿飲]:用於治療肺部疾病導致的膿腥氣上沖引起嘔吐,以及咳嗽。
藥材包含生南星(一兩)、知母、貝母、白芷、薑炒過的生地、炒過的阿膠、川芎、炒過的桑白皮、白及(各半兩)、炙過的甘草、防風、射干、桔梗、紫蘇葉、去心的天門冬、薄荷、未去皮的杏仁、薑製的半夏(各七錢半)。
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一兩,加入七片生薑和一顆烏梅用水煎煮,飯後溫服。
- [黃耆散]:用於治療肺部疾病。
僅使用黃耆一種藥材,先用白紫蜜烤炙,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一大匙,飯後以黃耆湯調和服用,效果顯著。
- [甘桔湯]:用於治療肺部疾病引起的吐膿。
藥材包含炒過的桔梗(一兩)、炙過的甘草(半兩)。
將上述藥材每次服用一兩,加入一杯半的水煮至剩八分,空腹服用,直到吐盡膿痰,效果才會顯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