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八 (6)
卷二十八 (6)
1. 治虛勞咳嗽方
六物二陳湯,治陰虛火動而嗽,用此順而下之。
當歸,川芎,芍藥,地黃,知母,黃柏,半夏,陳皮,茯苓,甘草(炙)
上銼,加生薑,水煎服。
加味四物湯,治咳嗽吐紅。
當歸,川芎,白芍藥,熟地,知母,黃柏,人參,麥門冬,五味子,桑白皮,地骨皮
白話文:
二陳湯是用來治療陰虛火旺導致咳嗽的,它能順氣降火。藥方包含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地黃、知母、黃柏、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(炙),將藥材切碎,加入生薑,用水煎服。
加味四物湯則是針對咳嗽吐血的,藥方包含當歸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熟地、知母、黃柏、人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。
上銼,水煎服。或云不宜用人參。
補肺湯,治勞嗽。
桑白皮,熟地黃(各三兩),人參,紫菀,黃耆,五味子(各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煎,入蜜少許,食後溫服。
又補肺湯
人參,馬兜鈴,五味子,麥門冬(去心,各一錢半),紫菀,款冬花,桑白皮(炒,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上銼,加生薑三片、棗一枚,水煎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這兩段古文介紹了兩種補肺湯方劑,分別用於治療勞嗽。第一種補肺湯使用桑白皮、熟地黃等藥材,可以滋陰潤肺,補氣止咳。第二種補肺湯則加入馬兜鈴、款冬花等藥材,具有清熱化痰、止咳平喘的作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,第一種補肺湯有人認為不宜使用人參,而第二種補肺湯則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,建議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。
五味黃耆散,治嗽咯血成勞,眼睛疼痛,四肢困倦,腳膝無力。
黃耆,熟地黃,麥門冬(去心),桔梗(各半兩),人參(三錢),芍藥,五味子,甘草(各二錢)
上㕮咀,每服八錢,水煎,食後溫服。
百合二母湯,治上熱血虛咳嗽。
百合,知母,貝母(去心),麥冬(去心,各一錢),白茯苓,天花粉,前胡(各八分),陳皮(炒),白朮,黃芩,桔梗(各七分),五味子(九個),生地(酒炒),甘草(各五分)
白話文:
五味黃耆散,用來治療咳嗽咯血導致體虛,眼睛疼痛,四肢無力,腳膝無力。
方劑:黃耆、熟地黃、麥門冬(去心)、桔梗(各半兩)、人參(三錢)、芍藥、五味子、甘草(各二錢)。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八錢,用水煎煮,飯後溫熱服用。
百合二母湯,用來治療上火血虛導致的咳嗽。
方劑:百合、知母、貝母(去心)、麥冬(去心,各一錢)、白茯苓、天花粉、前胡(各八分)、陳皮(炒)、白朮、黃芩、桔梗(各七分)、五味子(九個)、生地(酒炒)、甘草(各五分)。
上銼,加生薑煎,空心、食遠各一服。
海藏紫菀散,治咳中有血,虛勞肺痿。
人參,紫菀,知母(炒),貝母(去心),桔梗,茯苓,阿膠(炒,各一錢),五味子(杵,三分),甘草(炙,五分)
上銼,加生薑,水煎服。一方無茯苓、阿膠、五味子三味。
人參五味子散,專治虛弱咳嗽紅痰。
人參,五味子,黃耆,白朮,白茯苓,歸身,熟地黃,桑白皮(蜜水炒),地骨皮,柴胡,前胡,陳皮(泡),枳殼(炒),桔梗,甘草(各等分)
白話文:
將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生薑煎水,空腹和飯後各服用一次。
紫菀散用來治療咳嗽帶血、虛勞肺痿。
藥材包括人參、紫菀、知母(炒)、貝母(去心)、桔梗、茯苓、阿膠(炒,各一錢)、五味子(杵,三分)、甘草(炙,五分)。
將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生薑,水煎服用。另一種方法則不含茯苓、阿膠、五味子三味藥材。
人參五味子散專門治療虛弱咳嗽帶紅痰。
藥材包括人參、五味子、黃耆、白朮、白茯苓、歸身、熟地黃、桑白皮(蜜水炒)、地骨皮、柴胡、前胡、陳皮(泡)、枳殼(炒)、桔梗、甘草(各等分)。
上銼,加生薑三片,煎服。煩渴,加烏梅半個;有熱,加青蒿、知母各七分。
千金五味子湯,治咳嗽,皮膚乾燥,唾中有血,胸脅疼痛。
五味子(杵,炒),桔梗(炒),紫菀,甘草(炒),續斷(各一錢),生地(姜酒炒),桑白皮(各五錢),竹茹(三錢),赤小豆(一撮)
上銼,水煎服。
加味人參紫菀散,治虛勞咳嗽。
白話文:
將藥材切碎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後服用。若有煩渴,可加半個烏梅;若有發熱,可加七分青蒿和知母。
千金五味子湯可治療咳嗽、皮膚乾燥、咳血、胸脅疼痛。
藥材包括:五味子(搗碎炒製)、桔梗(炒製)、紫菀、甘草(炒製)、續斷(各一錢)、生地(用薑酒炒製)、桑白皮(各五錢)、竹茹(三錢)、赤小豆(一撮)。
將藥材切碎,水煎煮後服用。
加味人參紫菀散可治療虛勞咳嗽。
人參,白茯苓,陳皮,貝母,半夏曲,紫蘇,紫菀茸,五味子,桑白皮(炒),川芎(各一兩),杏仁(炒,去皮尖),甘草(各七錢半),阿膠(蛤粉炒,五錢)
上㕮咀,每服一兩,姜七片、棗二枚、烏梅一個水煎服。
紫菀茸湯,治飲食過度,或食煎煿,邪熱傷肺,咳嗽咽癢,痰多唾血,喘急脅痛,不得安臥。
紫菀茸,款冬花,經霜桑葉,百合(蒸,焙),杏仁(去皮尖),阿膠(蛤粉炒),貝母(去心),蒲黃(炒),半夏(湯洗,各一兩),人參,犀角(鎊),甘草(炙,各半兩)
白話文:
人參、白茯苓、陳皮、貝母、半夏曲、紫蘇、紫菀茸、五味子、桑白皮(炒)、川芎(各一兩)、杏仁(炒,去皮尖)、甘草(各七錢半)、阿膠(蛤粉炒,五錢),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兩,用薑七片、棗二枚、烏梅一個煎水服用。這方藥叫做紫菀茸湯,主要用於治療飲食過度,或食用煎炸的食物,導致邪熱傷肺,出現咳嗽咽癢、痰多唾血、喘急脅痛,無法安睡等症狀。另外,紫菀茸、款冬花、經霜桑葉、百合(蒸,焙)、杏仁(去皮尖)、阿膠(蛤粉炒)、貝母(去心)、蒲黃(炒)、半夏(湯洗,各一兩)、人參、犀角(鎊)、甘草(炙,各半兩)這些藥材,也是治療上述病症的常用藥方。
上㕮咀,每服四錢,生薑五片水煎,食後溫服。
團參飲子,治憂思喜怒,飢飽失宜,致傷脾肺,咳嗽膿血,憎寒壯熱,漸成勞瘵者。
人參,紫菀茸(洗),阿膠(蛤粉炒),百合(蒸),細辛(洗,去葉土),款冬花,杏仁(炒,去皮尖),天冬(去心),半夏(湯泡七次),經霜桑葉,五味子(各五分),甘草(炙,二分半)
上㕮咀,加生薑三片,水煎,食後溫服。氣嗽,加木香;唾血而熱,加生地黃;唾血而寒,加鍾乳粉;疲極咳嗽,加黃耆;損肺唾血,加沒藥、藕節;嘔吐,腹滿不食,加白朮,倍生薑;小便多,加益智仁;大便溏,去杏仁,加鍾乳粉;面浮氣逆,加沉香、橘皮。
白話文:
功效
治憂思喜怒、飢飽失宜,導致脾肺受損,出現咳嗽帶膿血、畏寒發熱,逐漸發展成虛勞的症狀。
藥方
- 人參 五分
- 紫菀茸(洗淨) 五分
- 阿膠(用蛤粉炒) 五分
- 百合(蒸熟) 五分
- 細辛(洗淨,去葉和土) 五分
- 款冬花 五分
- 杏仁(炒熟,去皮尖) 五分
- 天冬(去心) 五分
- 半夏(用湯浸泡七次) 五分
- 經霜桑葉 五分
- 五味子 五分
- 甘草(炙烤) 二分半
用法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服四錢,加入生薑五片,用水煎煮,飯後溫服。
加減
- 氣嗽:加木香
- 咳血伴有熱症:加生地黃
- 咳血伴有寒症:加鍾乳粉
- 疲乏咳嗽:加黃耆
- 肺損咳血:加沒藥、藕節
- 嘔吐、腹脹不食:加白朮,生薑加倍
- 小便量多:加益智仁
- 大便稀溏:去掉杏仁,加鍾乳粉
- 面色浮腫、氣喘:加沉香、橘皮
寧肺湯,治榮衛俱虛,發熱自汗,肺氣喘急,咳嗽痰唾。
人參(去蘆),當歸(去蘆),白朮,熟地黃,川芎,白芍藥,甘草(炙),五味子,麥門冬,桑白皮,白茯苓(各半兩),阿膠(蛤粉炒,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一兩,加生薑五片,水煎,食後服。
溫金散,治勞嗽。
防風,黃芩,桑白皮,甘草(各一兩),人參,茯神(各五錢),麥門冬(去心,三錢半),杏仁(十七個,制)
上以防風、黃芩、桑白皮、甘草、杏仁同用米泔水浸一宿,曬乾,次入人參、茯神、麥門冬,同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入蠟一豆大,煎八分,食後服。
白話文:
「寧肺湯」是用來治療氣虛和衛氣不足,導致發熱、自汗、呼吸急促、咳嗽有痰等症狀的方劑。藥材包括:人參、當歸、白朮、熟地黃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甘草、五味子、麥門冬、桑白皮、白茯苓(各半兩)、阿膠(用蛤粉炒,一兩)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兩,加入生薑五片,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「溫金散」是用來治療勞咳的方劑。藥材包括:防風、黃芩、桑白皮、甘草(各一兩)、人參、茯神(各五錢)、麥門冬(去心,三錢半)、杏仁(十七個,去皮尖)。將防風、黃芩、桑白皮、甘草、杏仁一起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曬乾,再加入人參、茯神、麥門冬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碗水加入蠟燭少許,煎煮八分,飯後服用。
大寧嗽湯,治勞嗽諸嗽通用,如神效。
北五味,茯苓,桑白皮,紫蘇,細辛,橘皮,枳殼(麩炒),杏仁(麩炒,去皮尖),甘草(炙),阿膠(炒),罌粟殼(去穰,蜜炒,各二錢),半夏(湯洗,五錢)
勞嗽加川芎。
上㕮咀,每服一兩,加生薑三片、棗二枚、烏梅半個,水煎,溫服。
丹溪方,治勞嗽吐紅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黃耆,百合,天門冬,白芍藥,杏仁,半夏,阿膠,五味子,細辛,官桂,紅花,甘草
白話文:
大寧嗽湯可以治療各種勞咳,效果神速。藥方如下:
北五味子、茯苓、桑白皮、紫蘇、細辛、橘皮、枳殼(麩炒)、杏仁(麩炒,去皮尖)、甘草(炙)、阿膠(炒)、罌粟殼(去穰,蜜炒,各二錢)、半夏(湯洗,五錢)。
若是勞咳,可以再加入川芎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兩,加入生薑三片、大棗二枚、烏梅半個,水煎,溫熱服用。
丹溪方專治勞咳吐血。
藥方如下: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黃耆、百合、天門冬、白芍藥、杏仁、半夏、阿膠、五味子、細辛、官桂、紅花、甘草。
上銼,水煎服。若熱,去桂、耆,用桑白皮、麻黃不去節、杏仁不去皮同煎。
又方,治傷力嗽兼痰者。
白朮,知母,茯苓,當歸,芍藥,甘草,貝母,麥門冬,款冬花,天花粉
上㕮咀,水煎,熱服。
鍾乳補肺湯,治肺氣不足,年久咳嗽,以致皮毛焦枯,唾血腥臭,喘乏不已。
鍾乳(碎如米),桑白皮,麥門冬(各二兩),石英,人參,紫菀,款冬花,五味子,肉桂(各二兩)
上除鍾乳、白石英外,同為粗末,後入鍾乳等拌勻,每服四錢,水一盞、生薑五片、棗一枚、粳米三十粒煎七分,濾去渣,食後服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患者感到燥熱,則去除桂枝和黃芪,改用桑白皮、麻黃(不去節)、杏仁(不去皮)一起煎煮。
另外一種藥方,用來治療因外傷導致的咳嗽,並且伴有痰的症狀。
白朮、知母、茯苓、當歸、芍藥、甘草、貝母、麥門冬、款冬花、天花粉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,熱的時候服用。
鍾乳補肺湯,用來治療肺氣不足,久咳不癒,導致皮膚乾燥,咳血腥臭,呼吸困難的症狀。
鍾乳(研磨成米粒大小)、桑白皮、麥門冬(各兩錢)、石英、人參、紫菀、款冬花、五味子、肉桂(各兩錢)
除了鍾乳和石英之外,將其他藥材研磨成粗末,再加入鍾乳和石英拌勻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、生薑五片、大棗一枚、粳米三十粒煎煮至七分,過濾去渣,飯後服用。
款花補肺湯,治年高氣弱,肌體瘦困,短氣,遇秋冬咳嗽大作,夜間尤甚,三五百聲不絕,春秋稍緩。
黃耆(半兩),蒼朮(二錢),佛耳草,甘草(炙,各一錢),當歸,陳皮,曲末(各七分),牡丹皮,黃柏(各三分),款冬花(一分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煎,食後稍熱。
人參蛤蚧散,治三年肺氣上喘咳嗽,咯唾膿血,滿面生瘡,遍身黃腫。
蛤蚧(一對,全者,河水浸五宿,日換水洗去腥,酥炙黃),杏仁(去皮尖),人參,甘草(炙,各五兩),知母,桑白皮,茯苓,貝母(各三兩)
白話文:
款花補肺湯
治年老體虛,氣虛乏力,形體消瘦,呼吸短促,秋冬咳嗽加重,尤其是夜間咳嗽頻繁,一晚上咳嗽三四百聲,不停歇,春夏季節咳嗽減輕。
藥方:
- 黃耆(半兩)
- 蒼朮(二錢)
- 佛耳草(一錢)
- 甘草(炙,一錢)
- 當歸(七分)
- 陳皮(七分)
- 曲末(七分)
- 牡丹皮(三分)
- 黃柏(三分)
- 款冬花(一分)
**用法:**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清水煎煮,飯後趁溫熱服用。
人參蛤蚧散
治三年以上肺氣上逆,咳嗽喘息,咳出膿血,面部生瘡,全身黃腫。
藥方:
- 蛤蚧(一對,完整者,用河水浸泡五天五夜,每天換水清洗去腥味,用油酥炙黃)
- 杏仁(去皮尖)
- 人參(五兩)
- 甘草(炙,五兩)
- 知母(三兩)
- 桑白皮(三兩)
- 茯苓(三兩)
- 貝母(三兩)
上為細末,淨磁盒內收貯,每日用茶點服,神效。
蔭按:治嗽方中多用人參,以其肺虛故也,惟肺受寒邪喘嗽,與夫陽虛火動,晝夜發熱兼嗽者宜用,亦須知母、貝母、天麥門冬、瓜蔞之類監製可也。若肺受火邪,久嗽喘滿,吐血,與夫陰虛火動,午後發熱兼嗽者,切宜忌之。
柴胡散,治虛勞羸瘦,面黃無力,減食盜汗,咳嗽不止。
柴胡,知母,鱉甲(酥炙,各一兩),地骨皮(一兩半),五味子(五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入烏梅二枚、青蒿五葉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上為細末,淨磁盒內收貯,每日用茶點服,神效。
按:在治療咳嗽的方子中常使用人參,這是因為肺部虛弱所致,但只有當肺部受到寒邪引起的咳嗽,或者陽氣不足、火氣上昇,白天和夜晚都有熱感並且伴有咳嗽的情況下才適合使用。也需要知道,使用人參時可以搭配知母、貝母、天門冬、瓜蔞等藥物來調節。
若肺部受到火邪的影響,長期咳嗽、喘息、胸脹,並有咳血現象,或者陰虛火旺,下午發熱伴隨咳嗽的情況,則應避免使用人參。
柴胡散,用於治療虛弱勞累導致的體瘦面色蒼白,沒有精神,食量減少,夜間出汗,咳嗽不停。
柴胡、知母、鱉甲(酥油炙烤,各一兩),地骨皮(一兩半),五味子(五錢)。
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烏梅二枚、青蒿五片,用沸水煎煮後飲用。
清氣平肺湯,治肺氣痰嗽,胸膈不利,四肢倦怠。此藥順氣化痰,養榮衛。
白朮,白茯苓,橘紅,麥門冬(去心),青皮(去白,各一錢),人參,黃耆(蜜炙),桑白皮(去紅皮,各八分),款冬花(一錢),五味子(水洗,各六粒),甘草(五分)
上銼,加生薑三片,水煎,溫服。
地骨皮散
地骨皮,柴胡,知母,人參,茯苓,半夏(半制),甘草(各一錢)
白話文:
「清氣平肺湯」用來治療肺氣痰嗽,胸悶氣短,四肢無力等症狀。此藥方具有順氣化痰、滋養氣血的功效。藥材包括白朮、白茯苓、橘紅、麥門冬(去心)、青皮(去白)、人參、黃耆(蜜炙)、桑白皮(去紅皮)、款冬花、五味子、甘草。將藥材切碎,加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,溫熱服用。
「地骨皮散」則包含地骨皮、柴胡、知母、人參、茯苓、半夏、甘草,每味藥材各一錢。
上銼,加生薑,水煎服。
參朮調中湯,瀉熱補氣,止嗽定喘,和脾胃,進飲食。
黃耆(四錢),人參,白朮,白茯苓,炙甘草,青皮(各三分),陳皮,桑白皮,地骨皮,麥門冬,五味子(各五分)
上銼,水煎服。
瀉火補肺湯,治金火嗽,五六月間嗽。
五味子(五錢),黃耆(二錢),人參,甘草(炙),陳皮(去白),升麻,蒼朮,歸身(各一錢),麥門冬(去心),青皮(各五分)
上銼如麻豆大,每服五錢,水煎,稍熱服。
白話文:
將藥材切碎,加入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參朮調中湯,可以瀉熱補氣、止咳平喘、和脾胃、增進食慾。
黃耆(四錢)、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炙甘草、青皮(各三分)、陳皮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麥門冬、五味子(各五分)
將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瀉火補肺湯,可以治療因燥熱引起的咳嗽,特別適合在五、六月間咳嗽時服用。
五味子(五錢)、黃耆(二錢)、人參、甘草(炙)、陳皮(去白)、升麻、蒼朮、歸身(各一錢)、麥門冬(去心)、青皮(各五分)
將藥材切碎成麻豆大小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,稍稍溫熱後服用。
古方紫菀散
紫菀,款冬花(各五錢),百部(二錢半)
上為細末,烏梅湯點服,生薑亦得。如咳,加五味子;喘,加杏仁;渴,加烏梅;氣逆,加陳皮;頭痛,加細辛三錢、甘草二錢;氣脫者,加御米殼蜜炒,粗末,水煎服。
溫金散,治肺嗽,惡寒發熱,唾痰,皮毛焦燥。
黃芩(炒),桑白皮(炒),防風,甘草(炒,各一兩),人參,茯神(各半兩),麥門冬(三兩),杏仁(制,二十七粒)
上將黃芩、桑白皮、防風、甘草、杏仁用米泔浸一宿,曬乾,入人參等三味,每服三錢,入蠟一豆大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古方紫菀散
組成:
- 紫菀:五錢
- 款冬花:五錢
- 百部:二錢半
用法: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烏梅湯送服,亦可加入生薑。
加減:
- 咳嗽:加五味子
- 喘息:加杏仁
- 口渴:加烏梅
- 氣逆:加陳皮
- 頭痛:加細辛三錢、甘草二錢
- 氣脫:加御米殼,蜜炒後研成粗末,水煎服
溫金散
主治: 肺嗽、惡寒發熱、唾痰、皮毛焦燥。
組成:
- 黃芩(炒):一兩
- 桑白皮(炒):一兩
- 防風:一兩
- 甘草(炒):一兩
- 人參:半兩
- 茯神:半兩
- 麥門冬:三兩
- 杏仁(制):二十七粒
用法:
將黃芩、桑白皮、防風、甘草、杏仁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曬乾後,加入人參、茯神、麥門冬,每服三錢,加入蠟一豆大,水煎服。
一方,治勞嗽虛證及鼻流清涕,耳作蟬鳴,眼見黑花,一切虛證,丈夫婦人皆可服,少年亦不妨。
五味子(二兩),鱉甲,地骨皮(各三兩)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或鹽湯任下,婦人醋湯下。此方曲江人家秘方,服之大有功效。
瓊玉膏,治好色之人元氣虛弱,咳嗽不愈,亦治乾咳嗽。
生地(姜酒炒,四斤),白蜜(二斤),人參(六兩),白茯苓(十三兩)
上將參、苓為末,以地黃搗膏,和蜜拌入,以瓷瓶收貯,紙箬包口,用桑柴火蒸煮三晝夜,取出,再換蠟紙包封十數重,沉井底一晝一夜,取起,再如前蒸煮一日,白湯點服。須於雞犬不聞處制之。
白話文:
這一方藥方可治勞累咳嗽、虛弱症狀,以及鼻涕清稀、耳鳴、眼前發黑等各種虛症,無論男女老少皆可服用。藥方由五味子、鱉甲、地骨皮等三味藥材組成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空腹或飯前溫酒或鹽湯送服,婦女可用醋湯送服。此方為曲江人家秘傳方,服用後效果顯著。
另一方藥方「瓊玉膏」,專治因過度縱慾導致元氣虛弱、咳嗽不止,也能治療乾咳。藥方由生地、白蜜、人參、白茯苓四味藥材組成,將人參、茯苓研磨成粉末,與搗成膏狀的生地黃混合,加入蜂蜜攪拌均勻,裝入瓷瓶中,用紙封口,用桑柴火蒸煮三天三夜,取出後再用蠟紙包封十幾層,沉入井底一晝一夜,取出後再如前蒸煮一天,用白開水送服。此方需在雞犬不聞的隱蔽處製作。
百花膏,治喘咳不已,或痰有血,虛弱人最宜服之。
百合(蒸、焙),款冬花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龍眼大,每服一丸,食後臨臥細嚼,薑湯下,噙化尤佳。
人參潤肺丸
人參,山藥,蓮肉,款冬花,蛤粉,杏仁(去皮尖,各一兩),藕節(五兩),紅棗(煮,去核,半斤),大蘿蔔(一個,煮熟)
上為末,棗肉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後白湯下。
白話文:
百花膏:
功效: 治療喘咳不止,或痰中帶血,尤其適合虛弱體質的人服用。
藥材:
- 百合(蒸熟、烘乾),款冬花(各等份)
製作方法:
- 將百合和款冬花研磨成細粉。
- 用煉蜜將藥粉製成丸藥,大小如龍眼。
服用方法:
- 每次服用一丸,飯後睡前細嚼服用。
- 用薑湯送服,含化效果更佳。
人參潤肺丸:
藥材:
- 人參、山藥、蓮子、款冬花、蛤粉、杏仁(去皮尖,各一兩)
- 藕節(五兩)
- 紅棗(煮熟去核,半斤)
- 大蘿蔔(一個,煮熟)
製作方法:
-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- 用棗肉做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
服用方法:
- 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用白湯送服。
人參潤肺丸,治肺氣不足,咳嗽喘急,年久不愈,漸成虛勞,及療風壅痰實,頭目昏眩,口乾舌燥,涕唾稠黏。
人參,款冬花(去梗),細辛(去葉),甘草(炙),杏仁(去皮尖,各四兩),官桂(去皮),桔梗(各五兩),知母(六兩)
上為末,煉蜜丸如雞頭大,每服一丸,食後細嚼,淡薑湯下。
人參養肺丸,治肺胃俱傷,氣奔於上,客熱熏肺,咳嗽喘急,胸中煩悸,涕唾稠黏,或有勞傷肺胃,吐血嘔血,並皆治之。
人參,黃耆(去蘆,蜜炙,各一兩八錢),瓜蔞根,白茯苓(各六兩),杏仁(去皮尖,二兩四錢),皂角子(三百個),半夏(湯泡七次,為末,生薑和作麵炒,四兩)
白話文:
人參潤肺丸主治肺氣不足、咳嗽喘急、久咳不愈、虛勞、風痰壅塞、頭昏眼花、口乾舌燥、痰稠等症。其成分包括人參、款冬花、細辛、甘草、杏仁、官桂、桔梗、知母,製成蜜丸,每次服用一丸,飯後細嚼,淡薑湯送服。
人參養肺丸則主治肺胃俱傷、氣上衝、客熱傷肺、咳嗽喘急、胸悶心悸、痰稠,以及勞傷肺胃、吐血嘔血等症。其成分包括人參、黃芪、瓜蔞根、白茯苓、杏仁、皂角子、半夏,製成藥丸服用。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食後細嚼,用紫蘇湯下。如喘急,用桑白皮湯下。
定肺丸
款冬花,紫菀,知母,貝母,人參,甘草(炙),桑白皮,御米殼,麥門冬,百部,馬兜鈴,五味子,烏梅肉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每噙化一丸。
阿膠丸,治勞嗽出血,發熱晡熱,口渴盜汗。
阿膠(炒),生地(姜酒炒),卷柏葉,山藥(炒),大薊根,五味子(杵,炒),雞蘇(各一兩),柏子仁(炒),人參,防風,麥門冬(去心,各半兩)
白話文:
藥方
款冬花、紫菀、知母、貝母、人參、甘草(炙)、桑白皮、御米殼、麥門冬、百部、馬兜鈴、五味子、烏梅肉(各等分)
製法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用煉蜜製成丸子,大小如彈珠。
用法
每次服用一丸,飯後細嚼,用紫蘇湯送服。如果喘息急促,則用桑白皮湯送服。
主治
勞嗽咳血、發熱午後加重、口渴盜汗。
藥方
阿膠(炒)、生地(薑酒炒)、卷柏葉、山藥(炒)、大薊根、五味子(杵,炒)、雞蘇(各一兩)、柏子仁(炒)、人參、防風、麥門冬(去心,各半兩)
用法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煉蜜製成丸子,每次噙化一丸。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細嚼,麥門冬煎湯下。
含化丸,治肺間邪氣,胸中積血作痛,失音痰喘。
蛤蚧(一對,去足,炙),訶子(去核),阿膠(粉炒),麥門冬(去心),生地(酒炒),細辛,甘草(炒,各半兩)
上為末,蜜丸芡實大,食後含化一丸。
蛤蚧散,治勞嗽。
蛤蚧(一對),甘草(炙),麻黃(去節),南星(泡),人參,半夏(泡),知母,貝母,烏梅,瓜蔞仁,槐花子(炒,各等分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,細嚼,用麥門冬煎湯送服。
含化丸用於治療肺部邪氣、胸中積血疼痛、失聲、痰喘。
將蛤蚧(一對,去足,炙)、訶子(去核)、阿膠(粉炒)、麥門冬(去心)、生地(酒炒)、細辛、甘草(炒,各半兩)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芡實大小的藥丸,飯後含化一丸。
蛤蚧散用於治療勞嗽。
將蛤蚧(一對)、甘草(炙)、麻黃(去節)、南星(泡)、人參、半夏(泡)、知母、貝母、烏梅、瓜蔞仁、槐花子(炒,各等分)研磨成粉末。
上為細末,生薑五七片水煎服。
蛤蚧丸,治肺臟內傷,咳嗽氣急,久不除,漸羸瘦。
蛤蚧(一兩,炙,去頭足),訶子(煨,取肉),細辛,阿膠(蛤粉炒),熟地黃,麥冬(去心),甘草(炙,各五錢)
上為末,煉蜜丸,每兩作十五丸,每一丸食後噙化。蛤蚧丸久嗽不愈者宜之。
團魚丸,治骨蒸勞嗽,累效。
柴胡,前胡,貝母,知母,杏仁(各等分),團魚(二個)
上藥與魚同煎熟,取肉連汁食之,捋渣,焙乾為末,用骨更煮汁一盞,和藥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煎黃耆六一湯,空心送下。病既安,仍服黃耆六一湯調理。
白話文:
功效:
治療肺臟內傷,咳嗽氣喘,久治不愈,逐漸消瘦。
藥方:
- 蛤蚧 (一兩,炙,去頭足)
- 訶子 (煨,取肉)
- 細辛
- 阿膠 (蛤粉炒)
- 熟地黃
- 麥冬 (去心)
- 甘草 (炙,各五錢)
製法: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丸子,每兩做十五丸。
服用方法:
飯後含服一丸,使其慢慢溶化。
適用人羣:
適用於久咳不愈者。
功效:
治療骨蒸勞嗽,療效顯著。
藥方:
- 柴胡
- 前胡
- 貝母
- 知母
- 杏仁 (各等分)
- 團魚 (二個)
製法:
將藥材與團魚一起煎煮至熟,取出團魚肉連湯汁食用。將煮過團魚的藥渣焙乾,研磨成粉末。用骨頭再煮一碗湯,將藥粉加入湯中,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。
服用方法:
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黃耆六一湯送服,空腹服用。病症減輕後,仍需服用黃耆六一湯調理身體。
丹溪方,治嗽紅。
紫菀茸,枇杷葉(去毛),桑白皮,木通,杏仁(去皮尖),紅花,鹿茸
上為末,煉蜜丸,噙化。又云加大黃。
孫師四滿丸,治上氣嗽、飲嗽、燥嗽、冷嗽、邪嗽,謂之五嗽。
紫菀,川芎,乾薑(炮),桂心,躑躅花(各二兩),人參,半夏,細辛,甘草(炙),鬼督郵(各一兩),芫花根皮(二兩),蜈蚣(一條,去頭足,炙)
白話文:
丹溪方,治嗽紅
藥方:
- 紫菀茸
- 枇杷葉(去毛)
- 桑白皮
- 木通
- 杏仁(去皮尖)
- 紅花
- 鹿茸
製法: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做成丸劑,含服至化。
另有加藥方法:
可加大黃。
孫師四滿丸,治五嗽
藥方:
- 紫菀
- 川芎
- 乾薑(炮製)
- 桂心
- 躑躅花(各二兩)
- 人參
- 半夏
- 細辛
- 甘草(炙)
- 鬼督郵(各一兩)
- 芫花根皮(二兩)
- 蜈蚣(一條,去頭足,炙)
主治:
此方主治上氣咳嗽、飲水咳嗽、燥咳、寒咳、邪咳,合稱五嗽。
上為末,煉蜜丸大豆許,每服五丸,米飲下,日三服,未應,加至七八丸。
一方,治勞嗽,劫痰。
青黛(三錢),辰砂,雄黃,白礬,信(生用,各一錢)
上併為末,用淡豆豉一百粒湯浸,去殼,研如膏,入前五味藥,丸如桐子大,每服一丸,臨臥冷茶清下。
白話文: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好的蜂蜜做成大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丸,用米湯送服,一天三次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增加到七、八丸。
另外一種方子,可以治療勞咳和劫痰。
將青黛、辰砂、雄黃、白礬、信石(生用)各取一錢,研磨成粉末。用一百粒淡豆豉浸泡在水中,去除外皮,研磨成膏狀,再加入之前五味藥粉,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一丸,睡前用冷茶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