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十一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15)

1. 治傷飲方

五苓散,治煩渴飲水過多,或水入即吐,心中淡淡,停濕在內,小便不利。

肉桂(一兩),茯苓,豬苓,白朮(各一兩半),澤瀉(二兩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熱湯調服,不拘時候。服訖多飲熱湯,有汗出即愈。傷冷飲者,煎五苓散,送半夏枳朮丸;傷飲不惡寒,胸中微覺夯悶身重,飲食不化者,或小便不利者,五苓散去桂,依煎斟酌服之;如瘀熱在裡,身發黃疸,濃煎茵陳湯調下,食前服之;如疸發渴,及中暑引飲,亦可用水調服。

除濕散,治傷馬牛乳酪及冷水一切冷物。

茯苓(七錢),澤瀉,車前子(炒,各五錢),半夏(湯泡),乾薑(各三錢),甘草(炙),紅花(各二錢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食前白湯調下。

導飲丸,治水飲。

蒼朮,白茯苓(各一兩),獨活(七錢),黃連(五錢),吳茱萸(三錢)

上為細末,神麯糊丸服。

茱萸丸,治水飲。

滑石(六兩),甘草,吳茱萸(各一兩)

上為末,水丸服。

豆蔻平胃散,治胃寒,飲不消。

蒼朮,陳皮,厚朴,甘草,白豆蔻,人參,茯苓(各等分)

上加生薑,水煎服。

枳朮湯,治心腹堅大如盤,飲水所作,名曰氣分。

枳實,白朮(各等分)

上銼,加荷葉少許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受傷後飲水過量的處方】

五苓散用於治療因煩躁口渴而飲水過量,或是喝水後立即嘔吐,心裡感到不安定,體內有濕氣滯留,小便不順暢的情況。

藥材包括:肉桂一兩,茯苓、豬苓、白朮各一兩半,澤瀉二兩半。

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熱水調和服用,不限時間。服藥後應多喝熱水,若有出汗即表示病情已獲改善。若因受寒飲酒,可煎煮五苓散,搭配半夏枳朮丸服用;若飲酒後不畏寒,但胸部感覺壓抑悶痛,身體沉重,消化不良,或小便不通暢,可服用去除了肉桂成分的五苓散,依照病情酌情服用;若是體內有熱毒,導致黃疸,可濃煎茵陳湯來調和服用,飯前服用;若黃疸發作口渴,或是中暑想喝水,也可用水調和服用。

【除濕散】,適用於因食用馬奶、牛奶、乳酪或冷水等冰冷食物導致的症狀。

藥材包括:茯苓七錢,澤瀉、車前子各五錢,半夏、乾薑各三錢,炙甘草、紅花各二錢。

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飯前用熱水調和服用。

【導飲丸】,專門治療水飲病。

藥材包括:蒼朮、白茯苓各一兩,獨活七錢,黃連五錢,吳茱萸三錢。

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加入神麯糊做成丸狀服用。

【茱萸丸】,同樣用於治療水飲病。

藥材包括:滑石六兩,甘草、吳茱萸各一兩。

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用水做成丸狀服用。

【豆蔻平胃散】,適用於胃部寒冷,飲食不易消化。

藥材包括:蒼朮、陳皮、厚朴、甘草、白豆蔻、人參、茯苓各等份。

將這些藥材加入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【枳朮湯】,適用於腹部膨脹堅硬如盤子般,由過度飲水引起,稱為「氣分」。

藥材包括:枳實、白朮各等份。

將這些藥材切碎,加入少量荷葉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