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十一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13)

1. 治傷酒方

一方,治酒醉不醒,又治大醉連日,煩毒不堪。

葛根絞汁一斗二升,飲取醒止。一方,用菘子二合,研細,並水調服。

一方,治連月飲酒,咽喉爛,舌上生瘡。

火麻仁(一升),黃芩(二兩,《肘後方》用黃柏)

上為末,蜜丸,含之。

一方,治酒醉中酒,恐爛五臟。

以湯著槽中,漬之,冷復易,夏亦用湯。凡醉不得安臥不動,必須使人搖轉不住,特忌當風席地,及水洗、飲水、交接。

蔥豉湯,治酒病。

蔥白、豆豉各一升,以水四升煮取二升,頓服。

益脾丸,治飲酒不醉,又益脾胃。

葛花(二兩),小豆花(一兩),綠豆花(五錢),木香(二錢半)

上件為末,蜜丸如梧子大,每十丸,紅花湯下,或夜飲津液下五丸,最妙。一方有草豆蔻一兩去皮。

葛花散,飲酒令人不醉。

葛花,小豆花(各一兩)

上件為末,每服三錢,仍進葛汁,及枇杷葉飲,倍能飲酒。

不醉方

綠豆,小豆,葛根(等分)

上為末,當未飲酒之前,用冷水調一匙或二匙服之,令人不醉。

不醉丹

白葛花,天門冬,白茯苓,牡丹蕊,小豆花,縮砂仁,葛根,官桂,甘草,海鹽,木香,澤瀉,人參,陳皮,枸杞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細嚼熱酒下。一丸可飲十盞,十丸可飲百盞。

萬杯不醉丹

白葛根(四兩,青鹽水浸一夜,取出曬乾),白果芽(白果內青芽,一兩,蜜浸一日,砂鍋內焙乾),細芽茶(四兩),綠豆花(四兩,陰乾),葛花(一兩,童便浸七日,焙乾),豌豆花(五錢),菊花蕊(未開口菊青朵頭,四兩),真牛黃(一錢),陳皮(四兩,青鹽水浸一日以上,青鹽用一兩,水化),青鹽(四兩,盛入牛膽內煮一炷香,同膽皮井用)

上共為細末,用膽汁為丸如桐子大,飲酒半醉,吞一丸,其酒自解,再飲時再服,如此經年不醉。

橙香丸(一名萬杯丸)

木香,沉香(各二錢),白檀,甘草(各半兩),橙皮,葛面(各一兩),橘紅(一兩半),白豆蔻,益智子,砂仁(各三十枚),生薑(四兩,切破,鹽醃一宿,曬乾或焙乾,秤二錢半)

上為細末,水浸,蒸餅為丸如桐子大,細嚼一二十丸,白湯下。或減甘草,用甘草膏子丸。

百杯丸

縮砂仁,高茶(各一兩),訶子(一個),麝香(一錢),腦子(少許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每一兩作十丸,未飲酒先細嚼一丸,酒下。

一方,飲酒令人不醉。

柏子仁,麻子仁(各二兩)

上為末,一服進酒三倍。

一方,雞肶胵,乾葛(等分)

上為末,麵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酒送下。

一方,九月九日採甘菊花為末,飲酒時服方寸匕。一方,小豆花陰乾,百日為末,服之。一方,五月五日取井中倒生草枝,陰乾為末,酒服之。

白話文:

治傷酒方

一、治療酒醉不醒,或連日大醉,煩躁不堪:用葛根絞汁一斗二升,飲用至清醒為止。另一方,用菘菜種子二合,研磨成粉,用水調服。

二、治療連月飲酒導致咽喉潰爛,舌頭生瘡:用火麻仁一升,黃芩二兩(《肘後方》中用黃柏代替),研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藥丸,含服。

三、治療酒醉後擔心損傷五臟:用溫水浸泡患處,冷卻後再換熱水,夏天也用溫水。凡是醉酒後不能安穩臥床不動的,必須有人不停地搖晃、翻動;尤其忌諱在風中、地上席地而坐,以及用水洗、喝水、性交。

四、治療酒病(因飲酒而引起的疾病):用蔥白、豆豉各一升,加水四升煮至二升,一次服下。

五、治療飲酒不醉,並滋補脾胃:用葛花二兩,小豆花一兩,綠豆花五錢,木香二錢半,研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十丸,用紅花湯送服,或晚上用唾液送服五丸,效果最佳。另一方加入草豆蔻一兩(去皮)。

六、預防飲酒醉酒:用葛花、小豆花各一兩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同時服用葛根汁和枇杷葉汁,可以增加飲酒量。

七、預防醉酒方:用綠豆、小豆、葛根等分量,研磨成粉,飲酒前用冷水調和一到兩匙服用,可以預防醉酒。

八、不醉丹:用白葛花、天門冬、白茯苓、牡丹蕊、小豆花、縮砂仁、葛根、官桂、甘草、海鹽、木香、澤瀉、人參、陳皮、枸杞,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煉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,細嚼後用熱酒送服。一丸可飲十杯酒,十丸可飲一百杯酒。

九、萬杯不醉丹:用白葛根(四兩,用青鹽水浸泡一夜,曬乾)、白果芽(白果內青芽,一兩,蜜浸一日,砂鍋內焙乾)、細芽茶(四兩)、綠豆花(四兩,陰乾)、葛花(一兩,童尿浸泡七日,焙乾)、豌豆花(五錢)、菊花蕊(未開放的菊花青色花蕾,四兩)、真牛黃(一錢)、陳皮(四兩,青鹽水浸泡一日以上,用青鹽一兩,水化開)、青鹽(四兩,盛入牛膽內煮一炷香,連膽皮一起用),研磨成細粉,用膽汁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飲酒半醉時服用一丸,酒意即可消除,再次飲酒時再服用,這樣可以常年不醉。

十、橙香丸(又名萬杯丸):用木香、沉香各二錢,白檀、甘草各半兩,橙皮、葛粉各一兩,橘紅一兩半,白豆蔻、益智子、砂仁各三十枚,生薑(四兩,切碎,用鹽醃製一宿,曬乾或焙乾,稱取二錢半),研磨成細粉,加水浸泡,蒸熟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,細嚼服用一二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也可以減少甘草用量,用甘草膏做成藥丸。

十一、百杯丸:用縮砂仁、高良薑各一兩,訶梨勒一個,麝香一錢,龍腦少許,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煉製成藥丸,每兩藥粉製成十丸,飲酒前細嚼一丸,用酒送服。

十二、預防飲酒醉酒:用柏子仁、麻子仁各二兩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量是酒的三倍。

十三、用雞 gizzard(雞胗)和乾葛根等分量,研磨成粉,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酒送服。

十四、九月九日採集甘菊花,研磨成粉,飲酒時服用一小勺。另一方,用陰乾的小豆花,曬乾一百天後研磨成粉服用。還有一方,五月五日採集井中生長的草的枝條,陰乾研磨成粉,用酒送服。

備註: 以上僅為古代方劑的現代白話文翻譯,不代表現代醫療建議,請勿自行嘗試。如有需要,請諮詢專業醫生。 部分藥材名稱因古今差異可能存在細微出入,僅供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