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十一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11)

1. 治傷肉食方

寬中丸,治胸膈痞悶,停滯飲食,及一切肉食不化,腹脹發熱。

山楂(不拘多少,蒸熟曬乾)

上為末,神麯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八十丸,白湯下。

獺肝丸,治食魚鱠不消,生瘕,常欲食鱠者。

獺骨肝肺,大黃(各八分),蘆根,鶴骨(各七分),桔梗(五分),乾薑,桂心(各四分),斑蝥(炙,二十一枚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酒服十丸至十五丸,日再,瘥。

仲景方,治食鱠在心胸間不化,吐不出,速下除之,久成症病。

陳皮(一兩),大黃,朴硝(各二兩)

上三味,用水一大升煮取半升,頓服消。

又方,用馬鞭草搗汁飲。又,飲姜葉汁一升,亦消。又,可服吐藥吐之。

一方,治食狗肉不消,心下堅,或腹脹,口乾,大渴心急,發熱,狂言妄語,或洞下。

用杏仁一升,去皮研,以沸湯三升和,絞汁三服,狗肉原片皆出淨。一方以蘆根水煮汁飲之,消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消化不良肉食方】

  1. 寬中丸:適用於胸您不適、飲食停滯,以及所有肉類食物不易消化、腹部脹氣發熱的狀況。
  • 山楂(不限量,蒸熟後曬乾) 將以上材料磨成粉末,加入神麯糊製成大小如桐子的丸狀,每次服用七八十粒,用白開水送服。
  1. 獺肝丸:專治食用魚生後未能消化,導致生成腫瘤,特別是經常想吃魚生的人。
  • 獺的肝、骨、肺,大黃(各8分),蘆根,鶴骨(各7分),桔梗(5分),乾薑,桂心(各4分),斑蝥(燒烤過,共21個)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,加入煉製蜂蜜製成大小如桐子的丸狀,每日兩次,每次以酒送服十到十五粒,直到痊癒。
  1. 仲景方:針對魚生卡在心胸間未能消化,無法吐出的情況,快速排除,否則長久下來會形成病症。
  • 陳皮(1兩),大黃,朴硝(各2兩) 將上述三種材料加一大升水煮至剩下半升,一次喝完有助消化。
  1. 另一方:使用馬鞭草搗碎榨汁飲用。或者,飲用一升的薑葉汁,也有助消化。此外,也可以服用催吐藥來催吐。

  2. 最後一方:專治食用狗肉後未能消化,心臟下方有硬塊,或腹部脹氣,口渴,心急,發熱,狂言亂語,或者嚴重腹瀉。

  • 使用一升杏仁,去皮研磨,以三升沸水調和,絞汁三次服用,狗肉原片會全部排出。另一方則是用蘆根水煮汁飲用,也能有助消化。

2. 治傷食挾外感方

行氣香蘇飲,治內傷生冷,飲食厚味,堅硬之物,肚腹脹滿,疼痛,外感風寒濕氣,頭痛身熱憎寒,遍身骨節麻木疼痛,七情惱怒相沖,飲食不下,心腹氣痛。

紫蘇,陳皮,香附,烏藥,川芎,羌活,枳殼(麩炒),麻黃,蒼朮,甘草

上銼,生薑三片水煎,溫服。外感風寒,加蔥白三根;內傷飲食,加山楂、神麯。

沖和湯,即參蘇飲加木香。

人參,紫蘇,半夏(制),陳皮(去白),茯苓,木香,枳殼(炒),乾葛,前胡,桔梗,甘草(各等分)

上銼,每服一兩,加生薑七片、棗一枚,水煎服。

和解散,治四時傷寒,頭痛煩躁,自汗,咳嗽,吐利。

蒼朮(去皮,一斤),厚朴(去粗皮,薑汁製),陳皮(洗,各四兩),藁本,桔梗,甘草(各半斤)

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、姜三片、棗二枚煎七分,不拘時熱服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飲食過量兼外感病症的處方】

「行氣香蘇飲」,用於調理因食用生冷食物、過多厚重口味或難消化的食物,導致腹部脹滿、疼痛的情況,同時也適用於外受風寒濕氣,出現頭痛、身體發熱、畏寒、全身骨節麻木或疼痛,以及情緒波動引發的飲食不順,心腹部位氣痛。

主要成分包括紫蘇、陳皮、香附、烏藥、川芎、羌活、炒制的枳殼、麻黃、蒼朮、甘草。以上材料研磨後,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,趁溫熱服用。若外受風寒,可額外添加三根蔥白;若是因飲食過量引起,則可增加山楂、神麯。

「沖和湯」,即在參蘇飲的基礎上加入木香。

所需材料有人參、紫蘇、經過處理的半夏、去白的陳皮、茯苓、木香、炒制的枳殼、乾葛、前胡、桔梗、甘草(各等份)。以上材料研磨後,每次取一兩,加入七片生薑及一枚棗子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「和解散」,適用於四季間受到寒涼影響,出現頭痛、煩躁、自汗、咳嗽、嘔吐或腹瀉等症狀。

主要成分有去皮的蒼朮(一斤)、去除粗皮並用薑汁處理的厚朴、清洗乾淨的陳皮(各四兩)、藁本、桔梗、甘草(各半斤)。以上材料研磨成粗末,每次取三錢,加入一盞半的水、三片薑、兩枚棗子,煎至剩七分,不限時間熱服。

3. 治傷酒方

葛花解酲湯,治飲酒太過,嘔吐痰逆,心神煩亂,胸膈痞塞,手足戰搖,飲食減少,小便不利。

青皮(三分),木香(五分),橘皮(去白),人參,豬苓,白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神麯(炒),澤瀉,乾生薑,白朮(各二錢),白豆蔻,葛花,砂仁(各五錢)

上為極細末,每服三錢,白湯調下,但得微汗,酒病去矣。此蓋不得已而用之,豈可恃此日日飲酒。此方氣味辛辣,偶因病酒服之,則不損元氣。何者,敵酒病也。

葛花湯,治傷酒之仙藥,能上下分消其濕。

葛根面,小豆花,藿香葉,白豆蔻,益智仁,縮砂仁,香附子,車前子,葛花,葛蕊,白檀,木香,丁香,沉香,橙皮,陳皮,姜屑,官桂,白朮,澤瀉,茯苓,人參,甘草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湯點服,酒調亦得,姜糊丸桐子大,酒下之亦可。服畢,但鼻準微汗,即解。

枳實半夏湯,治酒停胸膈,為痰飲者。

枳實(麩炒),半夏(各等分)

加麥芽。一方並加神麯。

上銼,每服七錢,水二盞、生薑五片煎八分,溫服無時。

加味二陳湯,治傷酒惡心嘔逆,吐出宿酒,昏冒眩暈,頭痛如破。

陳皮,半夏,茯苓,甘草,黃連,乾葛(各一錢)

上銼,加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
中暑門縮脾飲亦可用。或五苓散,用乾葛煎湯調服。

加味沖和湯,治多飲結成酒癖,腹中有塊,隨氣上下。

紫蘇葉(一錢半),乾葛,前胡,桔梗,枳殼,橘紅,半夏,茯苓,黃連(各一錢),人參,木香,甘草(各五分),蓬朮(七分)

上加生薑三片,水煎,食遠服。如熱盛,去木香,加黃芩、柴胡。

酒煮黃連丸,治久困於酒,遂成酒積,腹痛泄瀉,或暴飲有灰酒,亦能致之。

黃連(十二兩),好酒(五升)

上將黃連以酒煮乾,碾末,用神麯打糊,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八十丸,食前白湯下。

曲芽丸,治酒積癖不消,心腹脹滿,噫酸嘔逆不食,脅肋疼痛。

神麯(炒),麥芽(炒,各一兩),黃連(半兩,銼,同巴豆三粒炒黃,去巴豆)

上為細末,沸湯搜和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前薑湯下。

三制三黃丸,治飲酒心下痞。

黃芩(去枯,酒浸一半,火炒一半,生用一半)

上三停分兩,勻為細末,糊丸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溫水送下,量輕重加減。此治熱酒所傷,若傷冷酒,則下神應丸。

烏梅丸,治酒毒,化痰消食。

烏梅(一斤),半夏,白礬(各八兩),生薑(二兩)

上四味為細末,以新瓦兩片夾定,火焙三晝夜,次入:

神麯,麥芽,陳皮,青皮,蓬朮,枳殼,丁香皮,大腹子(各四兩)

上共為細末,水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四五十丸,薑湯下。

百杯丸,治酒停胸中,膈氣痞滿,面色黃黑,將成癖疾,飲食不進,日漸羸瘦。如欲飲者,先服不醉。

白話文:

治傷酒方

葛花解酲湯: 治療飲酒過度,導致嘔吐、痰多、心神煩躁、胸膈堵塞、手腳顫抖、食慾不振、小便不利。藥方成分:青皮、木香、橘皮、人參、豬苓、白茯苓、神麴(炒)、澤瀉、乾薑、白朮、白豆蔻、葛花、砂仁。用法:將藥材磨成極細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白開水送服,微出汗即可,酒病即可痊癒。此方僅供急需時使用,不可每日飲酒後服用。此方藥性辛辣,偶爾因酒病服用,不會損傷元氣,因為它能克制酒病。

葛花湯: 治療傷酒的良方,能上下調理消除體內濕氣。藥方成分:葛根粉、小豆花、藿香葉、白豆蔻、益智仁、縮砂仁、香附子、車前子、葛花、葛蕊、白檀、木香、丁香、沉香、橙皮、陳皮、薑屑、官桂、白朮、澤瀉、茯苓、人參、甘草。用法:將藥材磨成細粉,用熱湯沖服,也可加酒送服,或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薑糊丸,用酒送服。服藥後,只要鼻尖微微出汗,即可解酒。

枳實半夏湯: 治療酒精停滯胸膈,形成痰飲的症狀。藥方成分:枳實(麩炒)、半夏。另可加麥芽,或加神麴。用法:將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七錢,用兩盞水、五片生薑煎煮至八分,溫服,隨時可服。

加味二陳湯: 治療傷酒後噁心嘔吐,吐出宿酒,頭昏眼花,頭痛欲裂。藥方成分: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黃連、乾葛。用法:將藥材切碎,加三片生薑,水煎服。中暑門縮脾飲或五苓散(用乾葛煎湯調服)也可使用。

加味沖和湯: 治療長期飲酒導致酒癖,腹部有塊狀物,隨氣上下移動。藥方成分:紫蘇葉、乾葛、前胡、桔梗、枳殼、橘紅、半夏、茯苓、黃連、人參、木香、甘草、蓬朮。用法:加三片生薑,水煎,飯後服用。若出現熱症,則去除木香,加入黃芩、柴胡。

酒煮黃連丸: 治療長期飲酒導致酒積,腹痛腹瀉,或因暴飲劣酒所致。藥方成分:黃連、好酒。用法:用酒煮乾黃連,研磨成粉,用神麴打成糊狀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飯前用白開水送服。

曲芽丸: 治療酒積不消,心腹脹滿,呃逆嘔吐,飲食不進,脅肋疼痛。藥方成分:神麴(炒)、麥芽(炒)、黃連(與巴豆同炒至黃色,去巴豆)。用法:將藥材磨成細粉,用沸水調和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前用薑湯送服。

三制三黃丸: 治療飲酒後心下痞悶。藥方成分:黃芩(酒浸、火炒、生用各一份)。用法:將三種黃芩等分研磨成細粉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水送服,可根據病情輕重調整劑量。此方治療熱酒所傷,若為冷酒所傷,則服用神應丸。

烏梅丸: 治療酒毒,化痰消食。藥方成分:烏梅、半夏、白礬、生薑;神麴、麥芽、陳皮、青皮、蓬朮、枳殼、丁香皮、大腹子。用法:先將烏梅、半夏、白礬、生薑研磨成細粉,夾在兩片新瓦片中焙烤三天兩夜,再加入其餘藥材,共研磨成細粉,用水調和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薑湯送服。

百杯丸: 治療酒精停滯胸中,膈氣痞滿,面色黃黑,將成酒癖,飲食不進,日漸消瘦。若想飲酒,需先服用此藥,以防醉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