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五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五 (5)

1. 治氣分熱方

柴胡飲子,解一切肌骨蒸熱發作,寒熱往來,蓄熱寒戰,及傷寒發汗不解,或中外諸邪熱,口乾煩渴,或下後熱未愈,汗後勞復,或骨蒸,肺痿喘嗽,婦人經病,產後余疾,並宜服之。

柴胡,人參,黃芩,甘草,大黃,當歸,芍藥(各半兩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、生薑三片煎至七分,溫服。

防風當歸飲子,治脾胃真陰虛損,心肝風熱鬱甚,陽盛陰衰,邪氣上逆,上實下虛,怯弱不耐,或表熱而身熱惡寒,或裡熱而燥熱煩渴,或邪熱半在表半在裡,進退出入不已,而為寒熱往來,無問自病及中燥熱毒藥所施者,並宜宣通氣血,調順飲食,久服之舊病除去,新病不生。

防風,當歸,白芍藥,黃芩,人參,甘草,大黃,柴胡(各一兩),滑石(六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、生薑三片煎七分,溫服。

蔭按:此方瀉心肝之陽,補脾胃之陰,而無辛香燥熱之藥,真治風熱燥熱濕熱挾虛之良劑,其功大於防風通聖散。一云治煩熱,皮膚索澤。

白虎湯,治傷寒大汗出後表證已解,心胸大煩,渴欲飲水及吐,或下後七八日邪毒不解,結熱在裡,表裡俱熱,時時惡風大渴,舌上乾燥而煩,欲飲水數升者,宜服之。

知母(七兩半),甘草(三兩七錢半),石膏(二十兩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入粳米三十粒,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,或加人參亦得。此藥立夏後立秋前可服,春時及立秋後,亡血家,並不可服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氣分熱的方子】

柴胡飲子:能解決各種肌肉骨骼的發熱症狀,包括寒熱交錯,體內有熱引發的寒顫,以及感冒後發汗仍無法好轉的情況,或是外在或內在的多種邪熱導致的口乾和煩渴。此外,若是在排汗後或勞累後仍感到熱感,或是有骨頭發熱,肺部萎縮導致的喘息咳嗽,婦女的月經問題,或是產後的各種疾病,都適合服用。

所需材料:柴胡、人參、黃芩、甘草、大黃、當歸、芍藥(各半兩)。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碗,加入三片薑煮至剩七分,溫服。

防風當歸飲子:適用於脾胃的真正陰虛損耗,心肝風熱過度,導致的陽盛陰衰,邪氣向上,上實下虛,身體虛弱不能承受,或是表面熱而身體熱且怕冷,或是體內熱而燥熱煩渴,或是邪熱半在外半在內,進退不休,造成寒熱交錯。無論是自身疾病還是因燥熱毒藥導致的,都能調節氣血,調整飲食,長期服用可以消除舊疾,預防新病。

所需材料:防風、當歸、白芍藥、黃芩、人參、甘草、大黃、柴胡(各一兩),滑石(六兩)。將這些材料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三片薑煮至剩七分,溫服。

白虎湯:適用於感冒後大量出汗,外表症狀已經消失,但心胸非常煩躁,想喝水,甚至嘔吐,或是排便後七八天,邪毒仍沒有清除,熱毒聚集在體內,體表和體內都熱,時常怕風且非常口渴,舌頭乾燥且煩躁,想喝大量水的情況,適合服用。

所需材料:知母(七兩半),甘草(三兩七錢半),石膏(二十兩)。將這些材料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三十粒粳米,煮至剩一碗,去除殘渣,溫服。或者也可以加入人參。此藥立夏後到立秋前可以服用,春天和立秋後,失血的人,不宜服用。

2. 治血分熱方

桃仁承氣湯,治結熱膀胱,其人如狂,熱在下焦,與血相搏,血下則熱隨出而愈。

芒硝,甘草(各二兩),大黃(三兩),桂(二兩,去皮),桃仁(五十個,去皮尖)

上五味用水七升煮至二升半,去渣,納芒硝,再上火煮一二沸,溫服五合,日三服,得微利止。

蔭按:《內經》曰:甘以緩之,辛以散之。小腹急結,緩以桃仁之甘;下焦蓄血,散以桂枝之辛。火熱之氣,寒以取之。熱甚搏血,加二味於調胃承氣湯中也,然有是證方可用之。

清涼四順飲子,治一切丹毒,積熱壅滯,咽喉腫痛。

當歸,赤芍藥,大黃,甘草(各等分)

上㕮咀,每服一錢,水一盞半煎至七分,去渣,食後溫服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血分熱的方子】

「桃仁承氣湯」,用來治療膀胱結熱,病患可能出現類似瘋狂的症狀,熱邪位於下焦,與血液交纏,一旦血液排出,熱邪也會隨之消散而病癒。

所需藥材為芒硝、甘草(各二兩)、大黃(三兩)、桂枝(二兩,去皮)、桃仁(五十個,去皮尖)。

以上五種藥材,先用水七升煮至剩下二升半,然後去掉藥渣,加入芒硝,再放到火上煮一到兩次沸騰,溫熱時服用五合,一天三次,若出現輕微的瀉痢就可以停止服用。

根據《內經》所說:使用甘味的藥材可以緩和病況,辛味的藥材能助於疏散。對於小腹緊繃的情況,用桃仁的甘味來緩解;對於下焦的瘀血,用桂枝的辛味來散開。對於火熱之氣,需用寒性藥材來對抗。在熱邪與血液交纏的情況下,在調胃承氣湯中加入兩種藥材,然而只有在符合上述病症的情況下才可使用。

「清涼四順飲子」,用來治療各種丹毒、積熱阻塞以及咽喉腫痛。

所需藥材為當歸、赤芍藥、大黃、甘草(各等分)。

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一錢,用水一盞半煮至剩下七分,去掉藥渣,飯後溫熱時服用。

3. 治氣虛發熱方

補中益氣湯,治倦勞傷脾,致元氣虛弱,真陽下陷,內虛生熱。

人參(五分),黃耆(炙,一錢),甘草(炙),白朮,當歸,橘皮(各五分),升麻,柴胡(各三分)

或云加芍藥、黃柏。

上㕮咀作一服,水二盞煎至一盞,去渣,食遠溫服。

蔭按:惟實火可瀉,宜用芩、連、梔、柏;虛可補,宜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,所謂溫能除火熱也。或者誤用芩、連、梔、柏以治虛火,則火益熾。何以然哉,四件皆降下之品,降多則亡陰,陰亡則不足以濟火,故令火益熾,用者慎之。

四君子湯,治氣虛火盛,無力身熱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(各等分)

上作一劑,水煎,溫服。

附子理中湯,治大病及吐瀉後身熱如焚,命門虛脫,為陽衰之病,宜以辛熱溫養其火,則熱自退,宜此方主之。

人參,白朮,乾薑(煨),甘草(炙),附子(各等分)

上銼,每服五六錢,水煎服。

蔭按:蓋壯火固不可有,少火亦不可無。所謂天非此火,不足以生萬物;人非此火,不足以有生。故凡諸證寒涼太過,幾於無陽者,則烏、附之類宜審擇而用之。昔人以附子一物為大陽,為回陽丹,以天雄、附子、川烏為三建湯,以硫黃為金液丹,皆所以養其真陽,壯其真火,而存此身之生氣耳。

白話文:

【治療氣虛導致發燒的處方】

補中益氣湯,主要治療因過度疲勞,傷害到脾胃,導致元氣虛弱,真陽下陷,內在虛弱而產生熱象。

藥材為人參五分,黃耆一錢(需烘烤),甘草(需烘烤),白朮,當歸,橘皮各五分,升麻,柴胡各三分。

有人建議可以加入芍藥、黃柏。

以上藥材切碎,作為一份藥量,用水兩碗煎煮至一碗,去渣滓,飯後溫服。

補充說明:只有實火可用清熱藥物,如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黃柏;虛火則應該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補虛,這就是所謂的溫性藥物能去除火熱。如果誤用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黃柏來治療虛火,會使火更旺。這是因為這些藥物都是向下沉降的,使用過多會耗損陰氣,陰氣不足就無法制約火氣,因此使得火更旺,使用時要小心。

四君子湯,治療氣虛火旺,全身乏力,身體發熱。

藥材為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(各等量)。

以上藥材做為一份藥量,水煎煮,溫服。

附子理中湯,治療大病後或是嘔吐、腹瀉後,身體像被火燒一樣熱,這是因為生命源頭的虛弱脫離,屬於陽氣衰弱的病症,適合用辛辣熱性的藥物溫養身體的火氣,這樣熱度自然就會消退,這方藥物是對症的。

藥材為人參,白朮,乾薑(需烘烤),甘草(需烘烤),附子(各等量)。

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到六錢,水煎服。

補充說明:旺盛的火氣固然不好,但也不能完全沒有火氣。這就像天若沒有火氣,不足以滋養萬物;人若沒有火氣,不足以生存。所以各種病症若是寒涼過度,幾乎沒有陽氣的情況,烏頭、附子這類藥物就應該慎重選擇使用。古人認為附子是大陽,是回陽丹,把天雄、附子、川烏做成三建湯,把硫磺做成金液丹,都是為了養護真陽,壯大真火,保留身體的生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