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五 (4)

1. 治風熱方

防風通聖散,治風熱燥諸證總劑。

防風,川芎,當歸,芍藥,大黃,芒硝,連翹,薄荷,麻黃(各五分),石膏,桔梗,黃芩(各一錢),白朮,荊芥穗,山梔(各二分半),滑石(三錢),甘草(二錢)

白話文:

防風通聖散,用於治療風熱燥邪引起的一系列症狀,包括發熱、口渴、便秘、小便短赤、咽喉腫痛、皮膚瘙癢等。

方劑中包含防風、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大黃、芒硝、連翹、薄荷、麻黃、石膏、桔梗、黃芩、白朮、荊芥穗、山梔、滑石、甘草等藥材,各取不同劑量。

上銼,加生薑,水煎服。自利,去硝、黃;自汗,去麻黃。

通關散,治風熱上攻頭目,筋脈拘急,痰涎壅塞,肢節煩疼。

羌活,獨活,防風,天麻,山梔子,大黃(各一兩),滑石,甘草(各二兩)

上㕮咀,每服八錢,生薑五片水煎,食後溫服。

仙術芎散,治風熱壅塞,頭目昏眩,及明耳目,消痰飲,清神氣。

蒼朮,石膏(各一兩),川芎,當歸,芍藥,連翹,黃芩,梔子,甘菊花,防風,桔梗,藿香葉,大黃(五錢),荊芥穗,薄荷葉,砂仁,滑石,甘草(各二錢半)

白話文:

上銼,加入生薑,用水煎服。如果腹瀉,去硝石、黃芩;如果盜汗,去麻黃。

通關散,主治風熱上攻頭目,筋脈拘急,痰涎壅塞,肢節煩疼。

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天麻、山梔子、大黃(各一兩)、滑石、甘草(各二兩)

將藥材切碎,每次取八錢,加生薑五片,用水煎煮,飯後溫服。

仙術芎散,主治風熱壅塞,頭目昏眩,以及明耳目,消痰飲,清神氣。

蒼朮、石膏(各一兩)、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連翹、黃芩、梔子、甘菊花、防風、桔梗、藿香葉、大黃(五錢)、荊芥穗、薄荷葉、砂仁、滑石、甘草(各二錢半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煎,食後服。

桔梗湯,治身熱脈洪,無汗多渴者,熱在上焦。

桔梗,連翹,山梔,黃芩,薄荷,甘草(各等分)

上為粗末,加竹葉,白水煎,溫服,汗之。春,倍加防風、羌活;夏倍黃芩、知母;季夏淫雨,倍加羌活;秋,加桂五錢;冬,加桂一兩。亦可以意消息,隨證增減用之。

清氣散,治風壅痰涎,上膈煩熱。

枳殼,川芎,柴胡,前胡,羌活,獨活,青皮,茯苓,人參,白朮,甘草(各一錢),荊芥穗(五分)

白話文:

上藥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
桔梗湯用於治療身體發熱、脈搏洪大、無汗口渴的症狀,這是熱邪在上焦的表現。

將桔梗、連翹、山梔、黃芩、薄荷、甘草等藥材等量研成粗末,加入竹葉,用清水煎煮,溫熱服用,使患者出汗。春季增加防風、羌活的用量;夏季增加黃芩、知母的用量;夏季末雨季增加羌活的用量;秋季加入桂枝五錢;冬季加入桂枝一兩。也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調整藥物的種類和劑量。

清氣散用於治療風寒阻滯、痰涎壅塞、上膈煩熱的症狀。

將枳殼、川芎、柴胡、前胡、羌活、獨活、青皮、茯苓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各一錢,荊芥穗五分,混合在一起。

上銼一服,水煎,服不拘時。

清神散,消風壅,化痰涎,治頭目眩,面熱。

羌活,防風,人參,檀香(各一兩),荊芥穗,薄荷,甘草(各二兩),石膏(研,四兩),細辛(五錢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沸湯點服,或入茶末點服。

以上二方虛熱可用。

既濟清神散,益腎水,降心火,清上實下。

桔梗,黃芩,山梔子,羌活,川芎,當歸,白朮,茯苓(各一兩),薄荷,知母,甘草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上藥一劑,用水煎煮,服用時間不限。清神散可以消除風邪鬱結,化解痰涎,治療頭昏眼花、面部發熱。

方劑組成:羌活、防風、人參、檀香(各一兩)、荊芥穗、薄荷、甘草(各二兩)、石膏(研磨成粉,四兩)、細辛(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沸水沖服,或者加入茶末一起沖服。

以上兩種方劑適用於虛熱症狀。

既濟清神散可以滋補腎水,降解心火,清熱上行,滋潤下焦。

方劑組成:桔梗、黃芩、山梔子、羌活、川芎、當歸、白朮、茯苓(各一兩)、薄荷、知母、甘草(各半兩)。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,入蜜調服。

洗心散,治風熱痰滯,心經積熱,口苦唇燥,眼澀多淚,大便秘結,小便赤澀。

白朮(一錢),麻黃,荊芥,大黃,當歸,芍藥,甘草(各五分)

上銼一服,加生薑三片、薄荷少許,水煎服。

旋覆花湯,治風熱面生赤痱子,腦昏目疼,鼻塞聲重,面上遊風,狀如蟲行。

旋覆花,人參,柴胡,黃芩,赤茯苓,枳實(麩炒),赤芍藥,甘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上方的藥材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,加入蜂蜜調服。

洗心散,用於治療風熱痰滯、心經積熱,症狀包括口苦唇燥、眼澀多淚、大便秘結、小便赤澀。

配方:白朮一錢,麻黃、荊芥、大黃、當歸、芍藥、甘草各五分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劑,加入生薑三片和少許薄荷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旋覆花湯,用於治療風熱面生赤痱子、腦昏目疼、鼻塞聲重、面上遊風,症狀如同蟲子爬行。

配方:旋覆花、人參、柴胡、黃芩、赤茯苓、枳實(麩炒)、赤芍藥、甘草各等分。

上㕮咀,每服一兩,生薑五片水煎,食後溫服。

黃荊丸,治風熱結滯,或生瘡癤。

大黃(二兩),荊芥(四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鍾煎六分,空心服。

消毒犀角飲,治大人小兒內蘊邪熱,痰涎壅滯,或腮項結核,遍身生瘡癤,已潰未潰,並皆服之。

防風(一錢),荊芥穗(二錢),鼠黏子(炒,三錢),甘草(炙,一錢半)

上作一服,水煎,食後溫服。

龍腦飲子,治蘊積邪熱,咽喉腫痛,眼赤口瘡,心煩鼻衄。丹溪云:上中二焦藥也。

白話文:

上藥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兩,用生薑五片水煎,飯後溫溫喝下。黃荊丸可以治療風熱引起的食物積滯,以及生瘡癤。

大黃二兩,荊芥四兩。上藥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碗煎煮至六分,空腹服用。

消毒犀角飲可以治療大人小孩內蘊邪熱,痰涎壅滯,或腮項結核,遍身生瘡癤,無論是已經潰爛還是沒有潰爛的,都可以服用。

防風一錢,荊芥穗二錢,鼠黏子炒三錢,甘草炙一錢半。以上藥材共為一服,用水煎煮,飯後溫溫喝下。

龍腦飲子可以治療蘊積邪熱,咽喉腫痛,眼赤口瘡,心煩鼻衄。丹溪先生說:此方治療上焦和中焦的藥物。

砂仁,瓜蔞根(各三兩),藿香葉(二兩四錢),石膏(四兩),甘草(蜜炙,六兩),梔子仁(十二兩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至三錢,用新汲水入蜜調下。傷寒餘毒,潮熱虛汗,除蜜,入竹青,煎服。

天竺散,治臟腑積熱,煩躁多渴,口舌生瘡,咽喉腫痛。

山梔子(去殼),連翹(各三錢),甘草(三兩二錢),雞冠,雄黃(五分),瓜蔞根(一兩六錢),鬱金(皂角水煮,切片,焙乾,三錢)

白話文:

「砂仁、瓜蔞根(各三兩)、藿香葉(二兩四錢)、石膏(四兩)、甘草(蜜炙,六兩)、梔子仁(十二兩)。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量從二錢到三錢不等,用新汲的水加入蜂蜜調和後服用。對於傷寒後的餘毒,以及出現潮熱和虛汗的情況,可以去掉蜂蜜,加入竹青,然後煎煮後服用。

天竺散,用於治療內臟積熱、煩躁多渴、口舌生瘡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

材料包括:山梔子(去殼)、連翹(各三錢)、甘草(三兩二錢)、雞冠、雄黃(五分)、瓜蔞根(一兩六錢)、鬱金(用皁角水煮後切片並烘乾,三錢)」

上為末,每服一錢,食後臨臥新汲水調下。

薄荷煎,治口舌生瘡,痰涎壅塞,咽喉腫痛。

薄荷葉(一斤,取頭末三兩半),甘草(半兩,取末二錢半),川芎(半兩,取末二錢),砂仁(半兩,取末二錢),片腦(半錢,另研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,丸如龍眼大,不拘時任意噙化。《和劑方》中無片腦,有桔梗。

上清散,治上焦風熱,耳鼻壅塞,頭目不清。

川芎,荊芥穗,薄荷葉(各五錢),桔梗,石膏,朴硝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字,口噙水鼻內搐之,加龍腦三分,尤妙。

白話文:

薄荷煎用於治療口舌生瘡、痰涎壅塞、咽喉腫痛。取薄荷葉、甘草、川芎、砂仁、片腦研成細末,用煉蜜混合製成龍眼大小的丸藥,不限時間,隨時噙化即可。上清散則用於治療上焦風熱、耳鼻壅塞、頭目不清。取川芎、荊芥穗、薄荷葉、桔梗、石膏、朴硝研成細末,每次取少許,用口含水或鼻內吸入,並加入龍腦效果更佳。

上清丸,治心肺有熱,上焦痰火咳嗽。

蘇薄荷(一兩),川芎(五錢),硼砂(三錢,另研),桔梗(二錢),甘草(一錢),龍腦(二分,另研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小圓眼大,每服一丸,臨臥含化,或食後以茶清咽之。

上清丸,治咽喉腫痛,痰涎壅塞。

薄荷(一斤),桔梗(五兩),甘草(四兩),川芎,防風(各二兩),砂仁(五錢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皂子大,不時噙化。一方有黃芩,無防風。

上清丸,治口舌生瘡,咽喉腫痛,咳嗽煩熱,能清聲潤肺,寬膈化痰,爽氣安神。

白話文:

上清丸 方劑說明

上清丸,用於治療心肺有熱,上焦痰火引起的咳嗽。

藥方組成:

  • 蘇薄荷(一兩)
  • 川芎(五錢)
  • 硼砂(三錢,另研磨)
  • 桔梗(二錢)
  • 甘草(一錢)
  • 龍腦(二分,另研磨)

製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如小圓眼大小的丸子。

服用方法:

每次服用一丸,睡前含化,或飯後用茶漱口。

上清丸,用於治療咽喉腫痛,痰涎阻塞。

藥方組成:

  • 薄荷(一斤)
  • 桔梗(五兩)
  • 甘草(四兩)
  • 川芎(二兩)
  • 防風(二兩)
  • 砂仁(五錢)

製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如皂子大小的丸子。

服用方法:

不時含化。另有一方不含防風,含有黃芩。

功效:

上清丸 可以清熱解毒,潤肺化痰,適用於口舌生瘡、咽喉腫痛、咳嗽煩熱等症狀。它能清聲潤肺、寬膈化痰、爽氣安神。

薄荷,百藥煎(各四兩),縮砂(一兩),桔梗,甘松,訶子,元明粉,硼砂,寒水石(各五錢),片腦(一錢)

上為細末,甘草熬膏丸如桐子大,每服一丸,噙化,或嚼三五丸,茶湯下。

清咽太平丸,治膈上有火,早間咯血,兩頰常赤,咽喉不清。

薄荷葉(十兩),桔梗(三兩),甘草,川芎,防風,烏犀角,柿霜(各二兩)

白話文:

薄荷、百藥煎、縮砂、桔梗、甘松、訶子、元明粉、硼砂、寒水石各取四兩,片腦取一兩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,用甘草熬成膏丸,丸子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一丸,含在嘴裡慢慢融化,或嚼三五丸,用茶湯送服。此方名為清咽太平丸,主要用於治療膈上有火,早晨咯血,兩頰經常發紅,咽喉不清的症狀。薄荷葉十兩,桔梗三兩,甘草、川芎、防風、犀角、柿霜各取二兩。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櫻桃大,不拘時噙化。

龍腦丸,治大人小兒一切蘊熱毒氣不散,口舌生瘡,咽喉腫痛失音。

龍腦,牛黃,硃砂,硼砂(各等分)

上為末,黃蠟丸如米粒大,每服三五丸,浸甘草人參湯下。

龍腦川芎丸,消風化滯,除熱消痰,通利七竅,爽氣清神,但是上焦風痰熱壅,咽膈不利,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櫻桃大小的藥丸,不限時間含服,直到藥丸化掉。

龍腦丸用於治療大人小孩一切因熱毒積聚不散,導致口舌生瘡、咽喉腫痛失聲的病症。

配方:龍腦、牛黃、硃砂、硼砂(各取等份)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黃蠟製成米粒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到五顆,用甘草人參湯送服。

龍腦川芎丸用於消風化滯,去除熱邪痰濕,暢通七竅,提神醒腦,適合上焦風痰熱壅、咽喉不利等症狀。

桔梗(一兩半),甘草,川芎,防風(各一兩),薄荷(三兩三錢),白豆蔻(五錢),砂仁(二錢),片腦(五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,每兩作二十丸,每服二丸,細嚼,茶清送下。

龍腦雞蘇丸,消煩渴,涼上膈,解酒毒,除邪熱,並治咳嗽唾血,鼻衄吐血,諸淋下血,胃熱口臭,肺熱喉腥,脾疸口甜,膽疸口苦,並宜服之。

雞蘇葉(即薄荷,一斤),麥冬(去心,四兩),生地黃(六兩,另為末),人參,蒲黃(炒),阿膠(炒,各二兩),黃耆(一兩),甘草(炙,一兩半),木通(二兩,同柴胡浸),銀胡(銀州者,二兩,和木通以湯半升浸一二宿,取汁為膏)

白話文:

將桔梗、甘草、川芎、防風各一兩,薄荷三兩三錢,白豆蔻五錢,砂仁二錢,片腦五分,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劑,每兩分成二十丸。每次服用兩丸,細細咀嚼,用溫茶送服。此丸藥能消煩解渴,清涼上膈,解酒毒,除邪熱,並可治療咳嗽吐血、鼻衄吐血、各種淋症下血、胃熱口臭、肺熱喉腥、脾疸口甜、膽疸口苦等症狀。

另外,將雞蘇葉(即薄荷)一斤,麥冬(去心)四兩,生地黃(六兩,另研磨成粉末),人參、蒲黃(炒)、阿膠(炒)各二兩,黃耆一兩,甘草(炙)一兩半,木通(二兩,與柴胡一起浸泡),銀胡(銀州產,二兩,與木通用半升水浸泡一至二晚,取汁製成膏)混合使用,也可治療上述病症。

上除另研藥外,余並搗為末,用好蜜二斤先煉一二沸,然後下生地末,不住手攪令勻,取木通銀胡汁慢火熬成膏,勿令焦,然後入余藥末同和,為丸如黃豆大,每服二十丸,嚼破,熱水下。虛煩,消渴驚悸,人參湯下;咳嗽唾血,鼻衄吐血,麥冬湯下;諸淋,車前子湯下。

白話文:

除了藥方中另外研磨的藥材之外,其餘藥材也都要搗成粉末。取上好的蜂蜜二斤,先用小火煮沸一、二次,然後加入生地黃粉末,不斷攪拌至均勻。再用木通和銀胡的汁液,以小火慢慢熬製成膏狀,注意不要熬焦。之後再將其他藥材粉末加入混合均勻,製成如黃豆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嚼碎後用熱水送服。

  • 虛煩、消渴、驚悸等症狀,可用人參湯送服。
  • 咳嗽、吐血、鼻衄等症狀,可用麥冬湯送服。
  • 各種淋症,可用車前子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