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十一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5)

1. 治傷熱食方

大黃(一兩),枳殼(五錢),桔梗(二兩),牽牛(二錢五分)

上為末,荷葉裹煨,飯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食後白湯下。

木香和中丸,和脾胃,消宿食,利胸膈,化痰涎,除膈熱,進飲食。

木香,檳榔,青皮,橘紅,黃芩,枳殼,青礞石(各五錢),沉香(二錢),滑石(二兩),大黃(一兩一錢),黑牽牛(頭末,二兩三錢)

上為末,水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後薑湯、茶清任下。

木香檳榔丸,治一切氣滯,心腹痞滿,脅肋脹悶,大小便結滯,不快利者,並宜服之。

木香,檳榔,青皮(去白),陳皮(去白),枳殼(麩炒),廣朮(煨切),黃連,黃柏(各一兩),香附,大黃(炒,各三兩),黑牽牛(生取頭末,四兩,或云三兩)

上為末,滴水丸如豌豆大,每服三五十丸,食後生薑湯下,加至微利為度。一方有黃芩、當歸。

大枳殼丸,治一切酒食所傷,胸膈閉悶疼痛,飲食不消,兩脅刺痛,嘔吐噁心,並皆治之。

枳殼(麩炒),木香,陳皮(去白),青皮,人參,白朮,茯苓,厚朴(薑汁炒),蓬朮(煨香熟),半夏(湯泡七次),三稜,黑牽牛(炒),麥櫱(微炒),神麯(炒黃,各一兩),檳榔,大黃(錦紋者,各二兩)

一方有乾生薑五錢。

上為末,薑汁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四十丸,薑湯下,食後服。

以上俱推逐熱食之劑,傷甚者選用。

白話文:

治傷熱食方

第一方: 此方以大黃、枳殼、桔梗、牽牛子為主藥,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包裹蒸煮,再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、五十丸,飯後用白開水送服。此方主治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熱證。

木香和中丸: 此方以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橘紅、黃芩、枳殼、青礞石、沉香、滑石、大黃、黑牽牛子為主藥,和脾胃,消食導滯,利胸膈,化痰涎,除膈熱,增進食慾。研磨成粉末,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用薑湯或茶水送服。

木香檳榔丸: 此方以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陳皮、枳殼、廣朮、黃連、黃柏、香附、大黃、黑牽牛子為主藥,主治一切氣滯所致的心腹痞滿、脅肋脹悶、大小便不通等症狀。研磨成粉末,製成豌豆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、五十丸,飯後用生薑湯送服,服用至略微通便為止。另有一方加用黃芩、當歸。

大枳殼丸: 此方以枳殼、木香、陳皮、青皮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厚朴、蓬朮、半夏、三稜、黑牽牛子、麥芽、神麴、檳榔、大黃為主藥,主治因酒食所傷引起的胸膈閉悶疼痛、飲食不消、兩脅刺痛、嘔吐噁心等症狀。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、四十丸,用薑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另有一方加用乾生薑。

以上各方均為治療因飲食不當導致的熱證,病情嚴重者可酌情選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