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四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四 (5)

1. 治風痰方

千緡湯,治風痰壅盛,喘中有聲。

半夏(湯泡七個,四破),皂角(一個,去皮,炙黃),甘草(炙,一寸)

上銼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水一盞煎七分,溫服。

半夏飲,治風痰心腹煩滿,嘔吐不欲飲食。

半夏(湯洗),麥冬(去心),赤茯苓(去皮),白朮,桔梗,青皮(去白),前胡,枇杷葉(去皮尖),防風,大腹皮(共各七錢),厚朴(薑製,一兩)

白話文:

千緡湯主要用於治療風痰阻礙氣道,導致喘息並伴隨聲音的症狀。配方包含半夏、皂角和甘草,煎服時加入生薑。半夏飲則專門治療因風痰引起的胸腹脹滿、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。其配方包括半夏、麥冬、赤茯苓、白朮、桔梗、青皮、前胡、枇杷葉、防風、大腹皮和厚朴。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加生薑三片,水煎熱服。

葉氏分涎湯,治風痰留滯膈間,喘滿噁心,涎唾不利。

陳皮(去白),楝參,枳實,苦梗,半夏(洗七次,薑汁浸),南星(蒸餅包,灰火煨香熟,取出,各等分。苦梗即苦桔梗)

上㕮咀,每服二錢,加生薑十片,水煎,食後服。

柴胡半夏湯,治風證不敢見風,眼澀頭痛有痰,眼黑噁心,兀兀欲吐,風來覺皮肉緊,手足重難舉,居暖處有微汗便減,如見風即復作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生薑三片,用清水煎煮後熱服。

這個方劑叫做「分涎湯」,用於治療風痰停留在膈膜之間,導致呼吸困難、胸悶、噁心、唾液分泌不暢的病症。

藥材包括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楝參、枳實、苦梗、半夏(洗七次,用薑汁浸泡)、南星(用餅包裹,用灰火烤至香熟,取出),各取等量。苦梗就是苦桔梗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生薑十片,用清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
這個方劑叫做「柴胡半夏湯」,用於治療怕風的風證,症狀包括眼睛乾澀、頭痛、有痰、眼黑、噁心、想吐、風吹時感覺皮膚肌肉緊繃、手腳沉重難舉,在暖和的地方會微微出汗,症狀減輕,但只要遇到風就會復發。

柴胡,蒼朮(各一錢半),半夏(二錢半),白茯苓(二錢),神麯(炒),藁本(各一錢),升麻(五分)

上作一服,生薑五片,水煎,食遠服。

半夏白朮天麻湯,治頭目眩暈,噁心,煩悶氣促,上喘無力,心神顛倒,兀兀欲吐,目不敢開,如在風雲中,痰厥頭痛如裂,身重如山,脾胃虛損停痰,並皆治之。

半夏(薑製,一錢半),白朮(二錢),天麻,茯苓,陳皮,蒼朮(米泔浸,焙),人參(去蘆),神麯(炒),麥芽(炒),黃耆,澤瀉(各一錢),乾薑(炮),黃柏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柴胡、蒼朮各一錢半,半夏二錢半,白茯苓二錢,神麴(炒)、藁本各一錢,升麻五分,以上藥材共為一劑,加入生薑五片,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此方名為「半夏白朮天麻湯」,主治頭昏眼花、噁心、煩躁氣喘、呼吸急促無力、神志恍惚、昏昏欲睡、想吐卻吐不出來、眼睛不敢睜開、感覺周圍像在風雲中、痰濁引起的頭痛劇烈如裂開般、身體沉重如山、脾胃虛弱導致痰濕停滯等症狀。

此外,還有另一組藥方,包含半夏(薑製,一錢半)、白朮(二錢)、天麻、茯苓、陳皮、蒼朮(米泔浸,焙)、人參(去蘆)、神麴(炒)、麥芽(炒)、黃耆、澤瀉、乾薑(炮)、黃柏各五分。

上作一服,水二鍾、生薑三片煎至一鍾,食遠服。

青州白丸子,治風痰壅盛,嘔吐涎沫。

半夏(七兩),南星,白附子(各三兩),川烏(去皮臍,五錢)

上為末,水浸數日,為丸服。

靈砂白丸子,治元氣虛弱,痰氣上攻,風痰壅塞,嘔吐不已。

靈砂,青州白丸子末(各一兩,各另研)

上為末和勻,以生薑自然汁打黍米糊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人參湯或棗湯下。

白話文:

先煎一劑藥,用兩碗水,三片生薑,煎到一碗水,飯後服用。

青州白丸子,用於治療風痰壅盛,嘔吐涎沫。

半夏七兩,南星、白附子各三兩,川烏(去皮臍)五錢。

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,用水浸泡數日,製成丸劑服用。

靈砂白丸子,用於治療元氣虛弱,痰氣上攻,風痰壅塞,嘔吐不止。

靈砂、青州白丸子末各一兩,分別研磨。

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混合,用生薑汁調和黍米糊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用人參湯或棗湯送服。

搜風化痰丸

人參,槐角子,殭蠶,白礬,陳皮(去白),天麻,荊芥(各一兩),半夏(薑汁炒,四兩),辰砂(半兩,另研)

上為末,薑汁浸蒸餅為丸,辰砂為衣,服四十丸,薑湯下。

辰砂化痰丸,治風痰,安神定志,利咽膈,清頭目。

辰砂(水飛研,為衣),白礬(枯,研,各半兩),天南星(炮,一兩),半夏曲(三兩)

白話文:

人參、槐角子、殭蠶、白礬、陳皮(去白)、天麻、荊芥各一兩,半夏(薑汁炒,四兩),辰砂(半兩,另研)。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,用薑汁浸泡蒸餅製成丸藥,以辰砂為外衣,每次服用四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此方名為搜風化痰丸,可治風痰,安神定志,利咽膈,清頭目。辰砂化痰丸則是用水飛研的辰砂(為外衣)、枯研的白礬(各半兩)、炮製的天南星(一兩)和半夏曲(三兩)製成。

上為細末,薑汁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,用辰砂為衣,每服三十丸,食後生薑湯送下。

大利膈丸,治風勝痰實,喘滿咳嗽,風氣上攻。

黑牽牛(炒,四兩),半夏(洗),皂角(去皮弦,酥炙,各二兩),青皮(去白),槐角子(炒),木香(各一兩),檳榔,大黃(各半兩)

上為末,生薑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食後生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薑汁煮麵糊,和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,再用朱砂包裹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生薑湯送服。

大利膈丸用於治療風寒痰實導致的喘滿咳嗽,以及風邪上犯的病症。

將黑牽牛(炒)、半夏(洗)、皂角(去皮弦,酥炙)、青皮(去白)、槐角子(炒)、木香、檳榔、大黃(各半兩)研磨成粉末,用生薑糊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七十丸,飯後用生薑湯送服。

祛風痰丸,祛風痰,行濁氣。

明礬(一兩),防風(二兩),川芎,豬牙皂角,鬱金(各一兩),蜈蚣(二條,用赤腳、黃腳各一條)

上為末,蒸餅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前茶清湯下。春以芭蕉湯探吐。

半夏利膈丸,治風痰壅盛,頭痛目眩,咽膈不利,涕唾稠黏,並治過酒停飲,嘔逆噁心,胸膈引痛,腹內有聲。

半夏(湯泡,三兩),白朮,白茯苓,白礬(生用),人參,滑石,貝母(各一兩),白附子(生用,二兩),天南星(生用,一兩半)

白話文:

祛風痰丸可以去除風痰,疏通濁氣。

明礬一兩,防風二兩,川芎一兩,豬牙皂角一兩,鬱金一兩,蜈蚣兩條(使用赤腳和黃腳各一條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用茶水或清湯送服。春季可用芭蕉湯探吐。

半夏利膈丸可以治療風痰壅盛引起的頭痛、目眩、咽喉不適、鼻涕和唾液黏稠等症狀,也可用於治療飲酒過度、停滯導致的嘔逆噁心、胸膈疼痛、腹內有聲等症狀。

半夏(用湯浸泡,三兩),白朮一兩,白茯苓一兩,白礬(生用)一兩,人參一兩,滑石一兩,貝母一兩,白附子(生用,二兩),天南星(生用,一兩半)。

上為末,麵糊九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
大人參半夏丸,化痰墜涎,止嗽定喘,治諸痰,不可盡述。

人參,茯苓,天南星,薄荷葉(各半兩),乾生薑,半夏,白礬(生),寒水石(各一兩),蛤粉(二兩),藿香葉(二錢半)

上為細末,麵糊和丸如綠豆大,每服五十丸,食後生薑湯下,白湯亦可。一方加黃連半兩、黃柏二兩,取效愈速。又治酒病,調和臟腑,尤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細粉,用麵糊和成丸子,每個丸子大小如桐子般大,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

這個方子叫大人參半夏丸,能化痰墜涎,止咳平喘,治療各種痰症,功效很多,無法一一列舉。

藥材包括:人參、茯苓、天南星、薄荷葉(各半兩)、乾生薑、半夏、白礬(生)、寒水石(各一兩)、蛤粉(二兩)、藿香葉(二錢半)。

將藥材磨成細末,用麵糊和成丸子,每個丸子大小如綠豆般大,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用生薑湯送服,白開水也可以。還有一個方子,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入黃連半兩、黃柏二兩,效果更顯著。這個方子還能治療酒病,調理臟腑,尤其適合服用。

辰砂祛痰丸,治酒過多,酸鹹作成痰飲,聚於胸中,凝則嘔逆噁心,流則臂痛,頭目昏眩,腰腳疼痛,深則左癱右瘓,淺則蹶然倒地,此藥神效。

硃砂(一兩,水飛,一半為藥,一半為衣),半夏(四兩),槐角(炒),陳皮(去白),白礬(生),荊芥(各一兩),生薑(四兩,與半夏製作餅)

上為末,薑汁打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生薑湯、皂角湯任下,食後服。忌一切動風動氣之物。

天麻化痰丸,治背上及胸中之痰。

白話文:

辰砂祛痰丸

功效: 治療因過量飲酒,導致酸鹹之物積聚成痰飲,停滯於胸中,引發的各種病症。

症狀: 痰飲凝結,則嘔吐、反胃、噁心;痰飲流動,則手臂疼痛、頭昏眼花、腰腿酸痛;嚴重者,可致半身不遂;輕者,則突然跌倒。

藥方:

  • 硃砂(一兩,水飛,取一半用於藥丸,一半用於外敷)
  • 半夏(四兩)
  • 槐角(炒)
  • 陳皮(去白)
  • 白礬(生)
  • 荊芥(各一兩)
  • 生薑(四兩,與半夏一起製成餅)

製法:

  1.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  2. 用薑汁調製麵糊,將藥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

服用方法:

  • 每服五十丸。
  • 可用生薑湯或皂角湯送服。
  • 飯後服用。

禁忌: 忌食一切容易引起風寒或氣血逆亂的食物。

天麻化痰丸

功效: 治療背部及胸部痰飲。

天麻,南星(各一兩),半夏(三兩,湯泡七次),軟石膏(煅赤,一兩),雄黃(水飛,初服前末一兩,加此味七分,以後常服減此)

上為末,淡薑汁打糊為丸如赤小豆大,每服九十丸,食遠茶清下。

一方,治風痰不下。

荊芥(四兩),陳皮,半夏(各二兩),槐角(生,二兩),白礬(生,一兩)

上為末,水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四十丸,薑湯下。

利膈化痰丸

白朮(四兩),皂角(去皮弦子,三兩),生半夏,生白礬

白話文:

天麻、南星各一兩,半夏三兩,用湯泡七次,再用煅成紅色的石膏一兩,雄黃水飛過,第一次服用時加入七分,之後每次服用就減少雄黃的用量。以上藥材研成粉末,用淡薑汁調成糊狀,做成如赤小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九十丸,飯後用清茶送服。

另外,治療風痰不下的方法是:用荊芥四兩,陳皮、半夏各二兩,槐角(生的)二兩,白礬(生的)一兩。以上藥材研成粉末,用清水調成糊狀,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四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
利膈化痰丸由白朮四兩,皂角(去除皮和弦子)三兩,生半夏、生白礬組成。

上將皂角揉水半碗,浸半夏、白礬,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,不用皂角,曬乾為末,薑汁糊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薑湯下。

一方,治上焦風痰。

半夏,瓜蔞仁,黃連,牙皂

上為末,薑汁浸蒸餅為丸。

導痰丸

半夏(六兩,分作三份,一份白礬水浸,一份肥皂角為末水浸,一份用巴豆百粒同水浸)

上余藥在下,半夏在上,浸至十日半月,時時動水,令二藥相透,次相合一處,揀去巴豆、皂角,慢火煮乾,取半夏切碎曬乾,入後藥:

白話文:

取上等皂角,揉碎加水浸泡,使其溶解成半碗皂角水。將半夏和白礬放入皂角水中浸泡,春夏秋冬需浸泡不同天數,分別是:春季五天、夏季三天、秋季七天、冬季十天。之後取出,不用皂角水,將藥材曬乾磨成粉末。用薑汁調成糊狀,搓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
此方專治上焦風痰。

另一方,取半夏、瓜蔞仁、黃連、牙皂,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浸泡蒸餅做成丸子。此丸名為導痰丸。

將半夏分成三份,一份用白礬水浸泡,一份用肥皂角水浸泡,一份與一百粒巴豆一起浸泡在水中。將其他藥材放在下面,半夏放在上面,浸泡十天半個月,期間要時常攪動水,讓藥材互相滲透。之後將藥材合在一起,挑出巴豆和皂角,用小火慢慢煮乾。將半夏切碎曬乾,再加入其他藥材。

甘遂(制),百藥煎,全蠍(各二兩),殭蠶(一兩)

上為末,同前半夏末一處和合,用揀之皂角煉膏為丸,如硬再入糊,令得所,每服十五丸,實者二十五丸。

川芎丸,治膈上有痰。

川芎(細銼,慢火炒熟),川大黃(蒸令乾,各二兩)

上焙乾為末,用不蛀皂角五七挺溫水揉汁,絹濾出渣,瓦罐中熬成膏,和丸如桐子大,每服十五丸,小兒三丸,生薑湯下。

一方,治風痰。

白話文:

將甘遂(制)、百藥煎、全蠍(各二兩)和殭蠶(一兩)研磨成粉末,與前半夏末混合,再以皂角煉成膏狀丸劑,如果丸子太硬就加入糊糊調整,每次服用十五丸,如果痰多可以服用二十五丸。此方稱為川芎丸,專治膈上痰症。

取川芎(切碎,用小火炒至熟透)和川大黃(蒸乾,各二兩),焙乾研磨成粉末,用無蟲蛀的皂角五七根溫水浸泡,取汁過濾,再用瓦罐熬成膏狀,與藥粉混合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十五丸,小兒服用三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

此外,還有一方專治風痰。

鬱金(一分),藜蘆(十分)

上為末和勻,每服一字,用溫漿水調下,以余漿水漱口,仰服,以食壓之。

白話文:

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製作藥物的方法。具體如下:

  • 鬱金:一份
  • 藜蘆:十份

以上兩種草本植物研磨成為粉末後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一小部分(約一錢左右)的粉劑,使用溫涼的清水來送服,剩下的水分可以漱口,最後再吃些食物來幫助消化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這個方子中的藜蘆是一味有毒性的草本植物,在現代已經不常用於治療疾病了。因此,如果您有任何健康問題或疑慮,請務必先向專業醫生尋求意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