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四 (4)
卷二十四 (4)
1. 治濕痰方
白朮湯,治形肥脈緩,體重嗜臥,痰滑屬濕。
白朮,茯苓,半夏(各等分)
上為粗末,每服半兩,生薑七片水煎,取清,調神麯末二錢服之。
白朮散,治夏暑大熱,或醉飲冷酒,濕痰不止,膈不利。
白朮,茯苓,半夏,黃芩(各等分)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二盞、姜三片同煎,去渣,調陳皮、神麯末各一錢,食後服。
白話文:
白朮湯用於治療身體肥胖、脈搏緩慢、身體沉重嗜睡、痰液滑利,屬於濕邪過盛。
白朮、茯苓、半夏各等份,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半兩,加入生薑七片煎水,取清汁,調入神麴末二錢服用。
白朮散用於治療夏季暑熱過盛,或因飲用冷酒而引起的濕痰不止、胸膈不適。
白朮、茯苓、半夏、黃芩各等份,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兩盞、生薑三片同煎,去除藥渣,調入陳皮、神麴末各一錢,飯後服用。
丹溪方,治肥人濕痰。
白朮(二錢半),半夏,苦參,陳皮(一錢)
上銼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,竹瀝與水共一盞煎,食遠吞三補丸十五丸。
白朮丸,治濕痰咳嗽,脈緩面赤,肢體沉重,嗜臥不收,腹脹而食不消。
白朮(一兩半),半夏,天南星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白話文:
丹溪方
治肥人濕痰:
白朮二錢半,半夏,苦參,陳皮一錢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,製成一劑,加入生薑三片,竹瀝和水各一盞煎煮。飯後服用三補丸十五丸。
白朮丸
治濕痰咳嗽,脈緩面赤,肢體沉重,嗜臥不收,腹脹而食不消:
白朮一兩半,半夏,天南星各一兩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以湯水浸泡蒸餅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至七十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
指迷茯苓丸,治中脘停痰伏飲,臂痛難舉,手足不得轉有效。後人謂:臂痛乃痰證也,但治痰而臂痛自止。
半夏(制,二兩),茯苓(一兩),枳殼(去穰,麩炒,五錢),風化硝(二錢半)
上為末,薑汁打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生薑湯下。半夏燥濕,茯苓滲濕,濕去則飲不生;枳殼消堅,化硝軟堅,堅軟則痰不固。昔人有臂痛不能伸,兩手戰掉,至於茶盞亦不能舉,此由伏痰在內,中脘停滯,脾氣不流行,上與氣搏,四肢屬脾,脾滯而氣不下,故上行攻臂,其脈沉細者是也,服此隨愈。痰藥方多,立見功效者,未有如此神妙。
白話文:
指迷[茯苓丸],治中脘停痰伏飲,臂痛難舉,手足不得轉有效。後人謂:臂痛乃痰證也,但治痰而臂痛自止。
[茯苓丸],用於治療中脘(胃脘)積聚痰飲,導致手臂疼痛難以舉起,手腳麻木不靈活的症狀。後人認為,手臂疼痛是痰濕引起的,只要治療痰濕,手臂疼痛自然會消失。
配方:
- 半夏(制,二兩):半夏性燥,能燥濕化痰,但其性偏燥,故需用制半夏,減少燥性。
- 茯苓(一兩):茯苓能滲濕利水,幫助去除體內濕氣。
- 枳殼(去穰,麩炒,五錢):枳殼能消積化滯,麩炒能減緩其燥性。
- 風化硝(二錢半):風化硝能軟堅散結,化痰止咳。
**製法:**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生薑汁調成糊狀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
**用法:**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
**藥理:**半夏燥濕,茯苓滲濕,去除濕氣則痰飲不再生成;枳殼消堅,風化硝軟堅,使痰飲不再堅固積聚。
**臨床應用:**古時候有病人手臂疼痛不能伸直,兩手顫抖,甚至連茶杯都拿不起來,這是由於伏痰積聚在胃脘,導致脾氣運行不暢,上衝氣道,而手臂屬於脾經所管轄,脾氣滯塞則氣機不能下達,因此上衝攻擊手臂,其脈象沉細。服用此丸藥後,症狀隨即減輕。
**總結:**治療痰飲的藥方很多,但能如此迅速見效的,沒有比[茯苓丸]更神妙的了。
如治脾胃痰,用神麯為糊;治血分痰,酒糊;治氣分上焦痰,蒸餅糊;治骨節四肢痰,鹽酒入薑汁糊;治足痰,牛膝煎膏為引;治痰病深痼,牛膏和糊。多服即可以汗、吐、下,如倒倉法也。每早常服三五十丸,旬月以後大便溏滑,是潛消痰積之驗也。如耳聾氣壅,上焦諸風熱頭風等證,竹瀝入薑汁,白湯下二三百丸,以利為功,服愈痰火之後住服。但覺少作即服。
又與諸服食補養之藥不為相妨。
導痰丸
蒼朮(米泔浸),茯苓(各一兩),滑石(七錢半),黃連(半兩),吳茱萸(制,二錢)
白話文:
如果要治療脾胃的痰,就用神麴製作成糊狀;治療血分痰,就用酒製作成糊狀;治療氣分上焦痰,就用蒸餅製作成糊狀;治療骨節四肢痰,就用鹽酒加上薑汁製作成糊狀;治療足痰,就用牛膝煎煮的膏狀藥物作為引導;治療痰病深沉難治,就用牛膏和糊狀藥物一起服用。多服用這些藥物,就會出現汗、吐、下等反應,就像倒倉法一樣。每天早上常服用三五十丸,持續服用一個月後,大便會變得稀軟,這就是潛消痰積的驗證。如果出現耳聾、氣壅、上焦諸風熱、頭風等症狀,就用竹瀝加上薑汁,用白湯送服二三百丸,以通暢為目的。在治療痰火後,可以繼續服用,只要感覺稍微不舒服就服用。
這些藥物還可以和其他補養的藥物一起服用,不會互相妨礙。
導痰丸的組成:
蒼朮(用米泔浸泡),茯苓(各一兩),滑石(七錢半),黃連(半兩),吳茱萸(制,二錢)
上為末,糊丸桐子大,每服八九十丸,薑湯下。
半夏丸,大治濕痰喘急,亦治心痛。
半夏(一味不拘多少,香油炒)
上為末,粥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薑湯下。
中和丸,治濕痰氣熱。
蒼朮,黃芩,半夏,香附(各等分)
上為末,粥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薑湯下。
星夏丸,燥濕痰。
南星,半夏,蛤粉(二兩)
上為末,神麯糊為丸如桐子大,青黛為衣,每服五十丸,薑湯下。濕痰,加蒼朮;熱痰,加青黛;食積痰,加神麯、麥芽、山楂。
白話文: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八九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半夏丸主要治療濕痰引起的喘急,也治療心痛。
取半夏適量,用香油炒過後研磨成粉末。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中和丸治療濕痰和氣熱。
取蒼朮、黃芩、半夏、香附各等份,研磨成粉末。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星夏丸主要治療燥濕痰。
取南星、半夏、蛤粉各二兩,研磨成粉末。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神麴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外面裹上青黛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如果濕痰,就加蒼朮;熱痰,就加青黛;食積痰,就加神麴、麥芽、山楂。
一方,治濕痰
蒼朮(三錢),白朮(六錢),芍藥(酒炒,二錢),香附(一錢)
上為末,蒸餅丸服。
小黃丸,化痰止涎,除濕和胃,治胸膈不利。
黃芩(一兩),乾薑(二錢),白朮(半兩),半夏(薑製,五錢),澤瀉(三錢),黃耆(半兩)
上為末,蒸餅丸,白湯下。
神術丸,治痰飲或成窠囊者,行痰極效。
蒼朮(一斤,米泔浸一宿,切片,為末),生芝麻(半兩,用水二小盞研細取漿),大棗(十五枚,煮,取肉研細)
上和丸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溫湯下。一云溫酒空心下。
白話文:
這是一方治療濕痰,以蒼朮、白朮、芍藥、香附為藥材,研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丸藥服用。
另一方名為「小黃丸」,主要功能是化痰止涎、除濕和胃,治療胸膈不適,以黃芩、乾薑、白朮、半夏、澤瀉、黃耆為藥材,研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丸藥,用白湯送服。
最後一方名為「神術丸」,主要功能是治療痰飲或形成窠囊,以蒼朮、生芝麻、大棗為藥材,製作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溫湯或溫酒空腹服用。
2. 治酒食積痰方
順氣消食化痰丸,治飲食生痰,胸膈膨悶。
製半夏,膽南星,神麯(炒),杏仁(去皮尖),陳皮(去白),蘿蔔子(生用),葛根,山楂肉(炒),青皮(去穰,炒),蘇子(沉水者),香附子(制),麥芽(炒,各一兩)
白話文:
順氣消食化痰丸
功效: 治療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痰多、胸悶等症狀。
組成:
- 半夏
- 膽南星
- 神麴(炒)
- 杏仁(去皮尖)
- 陳皮(去白)
- 蘿蔔子(生用)
- 葛根
- 山楂肉(炒)
- 青皮(去穰,炒)
- 蘇子(沉水者)
- 香附子(制)
- 麥芽(炒)
各一兩 (約15克)
製法: 以上各藥材按比例混合,研磨成細粉,製成丸劑服用。
用法: 一日服用二次,每次服丸若干,溫水送服。
注釋:
- 括號內文字為藥材的炮製方法。
- 各藥材的具體用量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調整。
- 此方僅供參考,具體服用需咨詢專業醫師。
上為末,薑汁浸蒸餅丸如桐子大,每五七十丸,食後臨臥茶、酒任下。一方加枳實、茯苓。
蔭按:星、半之辛,能燥濕痰,葛根之清能解酒熱,山楂、麥芽、神麯之消,能療飲食之痰,青皮、陳皮、蘇子、杏仁、卜子、香附之利能行氣滯之痰,痰去則胸膈之膨悶亦去矣。但星、半未注分兩,用者酌之。
開結枳實丸,宣導滯氣,消化痰飲,升降陰陽,通行三焦,盪滌腸胃,流暢大小腸,導膀胱,專主胸中痞逆,噁心嘔吐,飲酒不消,宿食停積,兩脅膨悶,咽嗌不利,上氣喘嗽,黃疸等證。
白話文:
將藥丸做成桐子般大小,每服五七十丸,飯後睡前用茶或酒送服。另一方藥方中可加入枳實和茯苓。
註解:星、半指的是藥材,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。葛根性寒,能解酒熱。山楂、麥芽、神麯能消食化積。青皮、陳皮、蘇子、杏仁、卜子、香附能行氣化痰,痰消則胸悶之症亦能去除。但星、半的用量未註明,使用者需自行斟酌。
開結枳實丸具有宣導滯氣、消化痰飲、升降陰陽、通行三焦、盪滌腸胃、流暢大小腸、導膀胱等功效,主治胸中痞逆、噁心嘔吐、飲酒不消、宿食停積、兩脅膨悶、咽喉不利、上氣喘嗽、黃疸等病症。
枳實(麩炒),白朮,半夏(制),南星(炮),白礬(枯),苦葶藶(炒),大黃,青皮(去穰,各五錢),黑牽牛(頭末,一兩),木香(三錢),大皂角(酥炙,去皮弦,一兩)
上為末,薑汁糊丸桐子大,每服五六十丸,白湯下。婦人乾血氣膈腫滿,或大便不通,小便不利,生薑蔥白湯下。一方有旋覆花一兩。
白話文:
將枳實(用麩炒過),白朮,半夏(經過炮製),南星(經過炮製),白礬(用火燒至枯燥),苦葶藶(用鍋炒過),大黃,青皮(去除果核,各取五錢),黑牽牛(取頭尾部分,一兩),木香(三錢),大皂角(用油酥炙過,去皮和筋,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薑汁糊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六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適用於婦女因血虛而導致的氣血阻滯,身體腫脹,或大便不通,小便不利的情況,可以用生薑蔥白湯送服。另一種配方中,會加入旋覆花一兩。
清氣化痰丸,清利胸膈,順氣化痰,寬中健脾,消導飲食,治痰之聖藥也。
半夏(八兩),南星(六兩),瓜蔞仁,黃連,紫蘇子(炒),陳皮(去白),枳實(麩炒),茯苓(去皮),蘿蔔子(炒),山楂(各四兩),乾生薑(二兩),甘草(炙),香附子(炒),黃芩(各二兩)
上將南星切作十字塊,半夏每個切作二塊,皂莢六兩,白礬三兩,多用水將南星、半夏、皂莢、白礬一處浸三宿,煮至南星心黑潤為度,取出去皂莢不用,將南星、半夏曬乾,同眾為末,水糊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八十丸,食遠或臨睡茶清送下。
白話文:
清氣化痰丸
功效: 清利胸膈,順氣化痰,寬中健脾,消導飲食,為治療痰症的聖藥。
藥材:
- 半夏(八兩)
- 南星(六兩)
- 瓜蔞仁
- 黃連
- 紫蘇子(炒)
- 陳皮(去白)
- 枳實(麩炒)
- 茯苓(去皮)
- 蘿蔔子(炒)
- 山楂(各四兩)
- 乾生薑(二兩)
- 甘草(炙)
- 香附子(炒)
- 黃芩(各二兩)
製法:
- 將南星切成十字塊,半夏每個切成兩塊。
- 將南星、半夏、皂莢(六兩)、白礬(三兩)一同浸泡於水中三宿,煮至南星心部呈黑色潤澤為度。
- 取出南星、半夏,將皂莢丟棄不用,曬乾。
-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糊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
服用方法:
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飯後或睡前用茶水送服。
黃瓜蔞丸,治食積痰,壅滯喘急。
瓜蔞仁,半夏,山楂,神麯(炒,各等分)
上為末,瓜蔞水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八十丸,竹瀝薑汁送下。
單石膏丸,治食積痰,痰火,並瀉胃火。
軟石膏(不拘多少)
上研細,醋糊丸如綠豆大,每服二十丸,白湯下。
清痰丸,專清中脘熱痰食積。
烏梅,枯礬,黃芩,蒼朮,陳皮,滑石(炒),青皮,枳實(各半兩),南星,半夏,神麯,山楂,乾生薑,香附(各一兩)
白話文:
黃瓜蔞丸用來治療食物積滯、痰多、呼吸急促。
將瓜蔞仁、半夏、山楂、神麴(炒過,各等份)研磨成粉末,用瓜蔞水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用竹瀝和薑汁送服。
單石膏丸用來治療食物積滯、痰火,同時瀉除胃火。
取適量軟石膏,研磨成細粉,用醋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,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
清痰丸專門用來清除中脘部位的熱痰和積食。
將烏梅、枯礬、黃芩、蒼朮、陳皮、滑石(炒過)、青皮、枳實(各半兩)、南星、半夏、神麴、山楂、乾生薑、香附(各一兩)混合在一起。
上為末,湯浸蒸餅丸如桐子大,每服六七十丸,白湯下。
黃白丸,治陰虛食積痰火。
黃連,瓜蔞仁,白朮,神麯,麥芽(各一兩),川芎(七錢),青黛(五錢),人中白(三錢)
上為末,薑汁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六十丸,白湯下。
丹溪方,治心腹膨脹,內多食積所致。
南星(薑製),半夏,瓜蔞仁(各一兩半),香附(童便浸,一兩),黃連(薑汁炒,三兩),礞石,蘿蔔子,連翹(各半兩),麝香(少許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浸泡蒸餅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般,每次服用六七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此方用於治療陰虛、食積、痰火。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浸泡蒸餅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般,每次服用五六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此方是丹溪先生的方子,用於治療心腹膨脹,內有食物積聚所致。
上為末,神麯糊丸服。一方加陳皮半兩。
白玉丸
巴豆(三十個,去油),南星,半夏,滑石,輕粉(各三錢)
上為末,皂角仁浸濃汁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丸,薑湯下。
治酒痰方
青黛,瓜蔞仁
上為末,薑汁蜜丸,噙化,救肺。
御愛紫宸湯,解宿酒,嘔穢噁心,痰喘不進飲食。
陳皮,乾葛,良薑,丁香,甘草(炙,各二兩),藿香,檀香,茯苓,砂仁,葛花,官桂(各一兩),木香(半兩,不見火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【白玉丸】
巴豆(30個,去除油脂)、南星、半夏、滑石、輕粉(各自三錢)
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,用皁角仁浸泡的濃汁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到七粒,用薑湯送服。
【治療酒後痰多方】
青黛、瓜蔞仁
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和蜂蜜調製成丸,含在口中緩慢嚥下,用於救肺。
【御愛紫宸湯】
此方能解除宿醉、嘔吐、噁心及痰喘,使人能夠進食。
材料包括:陳皮、乾葛、良薑、丁香、甘草(炙乾,各自二兩)、藿香、檀香、茯苓、砂仁、葛花、官桂(各自一兩)、木香(半兩,不經過火烤)。
將所有材料切碎,每服量五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