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四 (3)
卷二十四 (3)
1. 治熱痰方
清氣化痰湯,治一切痰火。
橘紅,白朮(各一錢),半夏曲,貝母,白茯苓,桔梗,香附,枳殼(麩炒),竹茹(各八分),梔子,青黛(各五分),甘草(四分)
上銼,加生薑二片,水煎服。春夏月火盛時,再加芩,連各八分,余月斟酌。
白話文:
清氣化痰湯用於治療各種痰火。藥方包含橘紅、白朮各一錢,半夏曲、貝母、白茯苓、桔梗、香附、枳殼(麩炒)、竹茹各八分,梔子、青黛各五分,甘草四分。將藥材切碎,加入生薑兩片,水煎服。春夏季火旺時,可再加入芩八分,其他月份則根據情況調整。
清熱化痰湯,化熱痰,清鬱氣,亦可常服。
半夏(薑湯,一錢二分),枳實,香附(童便浸),貝母(去心,各一錢半),白茯苓,山楂(各一錢),橘紅,黃連(炒,各八分),桔梗,蒼朮(米泔浸,各七分),甘草(二分)
上銼一服,加生薑三片,水二鍾煎至一鍾,食遠溫服。如痰氣壅上,加蘇子降氣湯,視病之增減,消息服之。
白話文:
清熱化痰湯可以化解熱痰、清除鬱氣,平常也可以經常服用。配方包括半夏(用薑湯泡,一錢二分)、枳實、香附(用童便浸泡)、貝母(去掉心,各一錢半)、白茯苓、山楂(各一錢)、橘紅、黃連(炒過,各八分)、桔梗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,各七分)、甘草(二分)。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劑,加入生薑三片,用兩杯水煎煮至一杯,飯後溫服。如果痰氣上湧,可以加服蘇子降氣湯,根据病情调整用藥剂量和服药次数。
清熱導痰湯,治憎寒壯熱,頭目昏沉,迷悶上氣,喘急,口出涎沫,證類傷寒,此因內傷七情,以致痰迷心竅,神不守舍,神出則舍空,空則痰自生也。
黃連,枳實,瓜蔞仁,南星,半夏,陳皮,茯苓,桔梗,黃芩,人參,白朮,甘草
上銼散,每服一兩,加生薑三片、棗一枚,水煎,入竹瀝、薑汁服。
黃連導痰湯
白話文:
清熱導痰湯
功用: 治療怕冷、發熱、頭昏眼花、神志不清、呼吸困難、喘息、口流口水等症狀。
病因病機: 根據《傷寒論》的理論,此病是由於內傷七情(喜怒憂思悲恐驚)導致痰迷心竅,神志失守,心神外散,心神空虛而痰自生。
藥物組成:
- 黃連
- 枳實
- 瓜蔞仁
- 南星
- 半夏
- 陳皮
- 茯苓
- 桔梗
- 黃芩
- 人參
- 白朮
- 甘草
用法用量: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,每次取一兩,加入生薑三片、大棗一枚,用水煎煮,加入竹瀝和薑汁服用。
別名: 黃連導痰湯
半夏,陳皮,茯苓,甘草,黃連,枳實
上銼,加生薑,煎服。
芩連二陳湯
橘皮,半夏,白茯苓,白朮,黃芩(酒炒),川芎,黃連(酒炒),天花粉(各一錢),軟石膏(二錢),薄荷(八分),防風,羌活(各五分),甘草(炙,三錢)
上銼,加生薑三片,水煎,食遠服。
加味二陳湯,瀉肺胃火,消痰止嗽。
白話文:
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黃連、枳實,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,加入生薑,煎煮後服用。這就是芩連二陳湯。
橘皮、半夏、白茯苓、白朮、黃芩(用酒炒過)、川芎、黃連(用酒炒過)、天花粉(各一錢)、軟石膏(二錢)、薄荷(八分)、防風、羌活(各五分)、甘草(炙烤過,三錢),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,加入三片生薑,水煎,飯後服用。這就是加味二陳湯,可以瀉除肺胃之火,消除痰液,止咳。
陳皮(去白),杏仁(去皮尖,各一錢半),白茯苓,貝母(去心),半夏(湯泡),瓜蔞仁,桔梗,前胡(去蘆),片芩(各一錢),枳殼(麩炒),石膏(各八分),甘草(炙,三分)
上銼,加生薑三片,水煎,食遠服。
又加味二陳湯
半夏(湯泡透),白茯苓(各一錢半),橘紅(一錢二分),白朮,黃芩(各一錢),香附米(童便浸),山楂肉(各八分),甘草(炙,七分),桔梗(炒),南星(炮熟,各五分),當歸(酒洗),黃連(薑汁炒,各六分),神麯(炒),枳實(麩炒,各四分)
白話文:
陳皮去除白色部分,杏仁去除皮尖,各取一錢半;白茯苓、貝母去除心,半夏用湯泡,瓜蔞仁、桔梗、前胡去除蘆頭,片芩各取一錢;枳殼用麩炒,石膏各取八分,甘草炙烤,取三分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入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另外,也可以加入二陳湯:半夏用湯泡透,白茯苓各取一錢半;橘紅取一錢二分,白朮、黃芩各取一錢;香附米用童尿浸泡,山楂肉各取八分;甘草炙烤,取七分;桔梗炒製,南星炮熟,各取五分;當歸用酒洗淨,黃連用薑汁炒製,各取六分;神麴炒製,枳實用麩炒,各取四分。
上銼水煎,加薑汁、竹瀝,食後服。又一方加獨活、黃柏、木瓜、蒼朮,倍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桔梗。
理中豁痰湯,治膈上胃中痰,最妙。
白朮,白芍藥(酒炒,各一錢半),陳皮(八分),人參,半夏(泡透,薑汁炒),白茯苓,瓜蔞仁(各一錢),天門冬(去心),大麥芽(炒,各八分),香附米(鹽水炒),黃連(薑汁炒),黃芩(酒炒),桔梗(各七分),枳實(麩炒),甘草(各五分)
白話文:
將藥材用清水煎煮,加入薑汁和竹瀝,飯後服用。另一個方子則需加入獨活、黃柏、木瓜、蒼朮,並加倍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桔梗的用量。理中豁痰湯專治胃部痰濕,效果極佳。
藥材包括白朮、白芍(酒炒,各一錢半)、陳皮(八分)、人參、半夏(泡透,薑汁炒)、白茯苓、瓜蔞仁(各一錢)、天門冬(去心)、大麥芽(炒,各八分)、香附米(鹽水炒)、黃連(薑汁炒)、黃芩(酒炒)、桔梗(各七分)、枳實(麩炒)、甘草(各五分)。
上銼,水二鍾入生薑汁、竹瀝三分煎,溫服。
豁痰丸,治一切痰疾。
柴胡,半夏(洗去滑,各四兩),黃芩(三兩),人參(風壅者不用),赤甘草,帶梗紫蘇,陳皮(去白),厚朴(薑汁炒),南星(去臍,各二兩),薄荷葉(一兩半),羌活(去蘆,一兩,無怒氣者不用),枳殼(去穰,麩炒)
上銼,每服一兩,加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王隱君曰:余制此劑,與滾痰丸相符,蓋以小柴胡湯為主,合前胡半夏湯,以南星、紫蘇、橘皮、厚朴之類出入加減。素抱痰及肺氣壅塞者,以柴胡為主。余者並去柴胡,用前胡為主。中風者,去陳皮,入獨活。胸膈不利者,去陳皮,加枳實去穰,麩炒,更加赤茯苓去皮。內外無熱者,去黃芩。
白話文:
取上述藥材,研磨成粉末,加入兩杯水和生薑汁、竹瀝,以小火煎煮三分,溫熱服用。這方藥名為「豁痰丸」,可用於治療各種痰疾。
方劑組成:柴胡、半夏(洗淨去滑)、黃芩(三兩)、人參(風寒壅塞者不用)、赤甘草、帶梗紫蘇、陳皮(去白)、厚朴(薑汁炒)、南星(去臍)、薄荷葉、羌活(去蘆,無怒氣者不用)、枳殼(去穰,麩炒)。
用法:取藥粉一兩,加入三片生薑,用水煎服。
醫家王隱君說:我創制此方,與「滾痰丸」的功效相近,以「小柴胡湯」為基礎,結合「前胡半夏湯」,再根據患者情況加入南星、紫蘇、橘皮、厚朴等藥物。若患者平時易有痰飲,或肺氣壅塞,則以柴胡為主藥;其他情況則去掉柴胡,以前胡為主藥。若患者中風,則去掉陳皮,加入獨活;若胸膈不利,則去掉陳皮,加入枳實去穰,麩炒,並加入赤茯苓去皮;若內外無熱者,則去掉黃芩。
虛弱有內熱者,勿去黃芩,加南木香。一切滾痰氣之藥,無有出其上者。氣無補法之說,正恐藥味窒塞之故,是以選用前件品味,並是清疏溫利,性平有效者也。
王隱君滾痰丸,治濕熱食積,一切宿滯之痰及諸般怪證。括曰:甑里翻身甲卦金,於今頭戴草堂深,相逢二八求斤正,硝煅青礞倍若沉,十七兩中零半兩,水丸桐子意常斟,千般怪證如神效,水瀉雙身卻不任。
大黃(酒蒸,八兩),黃芩(酒洗,八兩),沉香(五錢),青礞石(捶碎,焰硝同入小砂罐內,瓦片蓋之,鐵線束定,鹽泥固濟曬乾,火煅紅,候冷取出,色如黃金,一兩)
白話文:
體虛有內熱的人,不要去掉黃芩,要加上南木香。所有能化痰止咳的藥物,都沒有比它更有效的。氣虛沒有補氣的方法,主要是擔心藥物過於滋膩,反而堵塞氣機,因此要選擇像南木香這樣的藥物,它們清熱解毒、溫通利氣,性平和且有效。
王隱君滾痰丸主治濕熱食積、宿痰積滯以及各種怪病。方劑組成:大黃(酒蒸,八兩),黃芩(酒洗,八兩),沉香(五錢),青礞石(捶碎,與焰硝一同放入小砂罐中,用瓦片蓋好,鐵線綁緊,用鹽泥封固曬乾,用火煅至紅色,待冷卻後取出,顏色如黃金,一兩)。
上為末,水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量病虛實加減,多至百丸,少至十丸,食後溫水下。
蔭按:原方服藥,必須臨睡就床,用熟水一口許,只送過咽,即便仰臥,令藥在咽膈間,徐徐而下。如日間病出不測,疼不可忍,乾嘔噁心,必於除差者,須是一依臨睡服法,多半日不可飲食湯水,及不可起身坐行言語,直候藥丸除逐上焦痰滯惡物,過膈入腹,然後動作,方能中病。每次須連進兩夜,先夜所服,次日痰物既下三五次者,次夜減十丸。
下一二次者,仍服前數。下五七次,或只二三次而病勢頓已者,次夜減二十丸。頭夜所服並不下惡物者,次夜加十丸。壯人病實者,多至百九。唯狂疾勁實,及暴卒惡候,多服無妨。大抵服罷仰臥,咽喉稠涎,壅塞不利者,乃痰氣泛上,藥病相攻之故也,少頃藥力既勝,自然安貼。
白話文:
藥丸要像桐子一樣大,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顆,根據病情虛實加減用量,最多可以服用到一百顆,最少也要服用十顆,飯後用溫水送服。
古人服用此藥時,必須臨睡前躺下,用一口熟水將藥丸送入喉嚨,然後仰躺,讓藥丸在咽喉處緩慢下降。如果白天突然發病,疼痛難忍,嘔吐噁心,必須按照睡前服藥的方法,最好半天不要吃喝,也不要起身走動說話,直到藥丸將上焦痰滯惡物排出,穿過咽喉進入腹中,才能活動。每次要連續服用兩晚,第一晚服用的藥,第二天會排出三到五次痰物,第二晚可以減少十顆藥丸。如果只排出一次或兩次,就繼續服用之前的量。如果排出五到七次,或者只排出兩到三次,病況就明顯好轉了,第二晚可以減少二十顆藥丸。如果第一晚服用後沒有排出任何東西,第二晚可以增加十顆藥丸。體質強健的人患實證病,可以服用到一百顆。對於狂疾勁實,或者突然發病的惡性病症,可以多服用一些,沒有問題。一般服藥後仰躺,咽喉感覺有粘液堵塞,呼吸不暢,這是痰氣上泛,藥物和病症互相作用的結果,過一會兒藥力發揮作用,就會自然恢復。
若暴病,服藥下咽即仰臥,頓然百骸安靜,五臟清平快利,不可勝言,間有片時倦怠者,蓋連日病苦不安,一時為藥所勝,氣體暫和,如醉得醒,如睡方起,即非虛倦也。此藥並不洞泄,刮腹大瀉,但能取痰積惡物,自腸胃次第穿鑿而下腹中糟粕,並不相傷。詳悉不能備述,服者自然知之。
一切新久失心喪志,或癲或狂等證,每服一百丸,人壯氣盛能飲食,狂甚者,一百二十丸以上至二三百丸,以效為度。一切中風癱瘓,痰涎壅塞,大便或通或結者,每服八九十丸,人壯氣盛者一百丸,常服三二十丸,無大便不利之患,自有上清下潤之妙。一切陽證風毒腳氣,遍身遊走疼痛,每服八九十丸,未效更加十丸。
白話文:
如果突然生病,服用藥物後馬上躺下,瞬間就感到全身舒緩,五臟六腑也變得清爽順暢,這種感覺難以言喻。有些人可能會在服藥後感到一陣倦怠,這是因為連日疾病折磨,身體虛弱,服用藥物後氣血暫時調和,就像醉酒剛醒或剛睡醒一樣,並不是真正的虛弱。這種藥物不會造成腹瀉,而是能清除痰積和有害物質,從腸胃一路往下,將腹中積聚的廢物排出,不會損傷身體。具體藥效無法一一說明,服用者自然會感受到。
對於各種新舊失心喪志,或是癲癇狂躁等病症,每次服用一百粒藥丸,就能使人身體強健,精神飽滿,並能正常飲食。病情嚴重的患者,可以服用一百二十粒甚至二三百粒藥丸,根據效果調整用量。對於中風癱瘓,痰涎阻塞,大便不通或便秘的患者,每次服用八九十粒藥丸,身體強健者可服用一百粒。日常服用三二十粒藥丸,就能避免大便不通的困擾,這是因為藥物具有上清下潤的功效。對於一切陽證風毒腳氣,全身遊走疼痛的患者,每次服用八九十粒藥丸,若效果不佳,可再增加十粒。
一切走刺氣痛,每服七八十丸,未效加十丸。一切無病之人,遍身筋骨等處平白疼痛,不能名狀者,每服七八十丸,加至見效為度。一切頭痛,非頭風證,牙疼或浮或癢,非風蛀牙證者,每服八九十丸。一切因風因寒,鼻塞聲重等證,身體不痛,非傷寒證者,每服七八十丸,痰盛人實者,加丸數。
一切噎氣吞酸,至於噯逆膈氣,及胸閉,或從腹中氣塊衝上,嘔吐涎飲如翻胃者,每服七八十丸,未效再服。一切心下怔忡,如畏人捕,怵惕不安,陰陽關格,變生乖證,每服七十丸,人壯病甚,至九十丸。一切失飢傷飽,憂思過慮,至於心下嘈雜,或噦,晝夜飲食無度,或只虛飽,腹中稍飢,並不喜食,每服七八十丸,至九十丸。
白話文:
凡是身體出現刺痛感,每次服用七八十顆藥丸,如果沒有效果,就再加十顆。凡是身體健康,卻感覺全身筋骨處處疼痛,說不出原因的,每次服用七八十顆藥丸,逐漸增加劑量直到見效為止。凡是頭疼,但不是頭風病症,牙疼,或是浮痛或是發癢,但不是風蛀牙症的,每次服用八九十顆藥丸。凡是因風寒導致鼻塞、聲音沉重,但身體不痛,不是傷寒病症的,每次服用七八十顆藥丸,如果痰多體質虛實的人,可以增加藥丸數量。
凡是出現噎氣、吞酸,甚至噯氣、膈氣、胸悶,或是從腹部有氣塊往上衝,嘔吐涎液像翻胃一樣的,每次服用七八十顆藥丸,如果沒有效果就再服用一次。凡是心慌意亂,像害怕被人抓捕一樣,驚恐不安,陰陽失調,出現各種奇怪症狀的,每次服用七十顆藥丸,如果體質強壯,病情嚴重的,可以加到九十顆。凡是感覺食慾不振,或飽食後感到不適,或因憂思過度,導致心下嘈雜,或反胃,或晝夜飲食無度,或只是虛飽,肚子稍微餓了就沒有食慾的,每次服用七八十顆藥丸,可以加到九十顆。
一切新久痰氣喘嗽,或嘔吐涎沫,痰結實熱,或頭暈目眩,每服八九十丸,虛老羸瘦者,五六十丸,未效加十丸。一切急慢喉閉赤眼,每服八九十丸,甚者加丸數再服。腮頷腫硬,繞項熱核,上若瘰癧者,正宜服之。口糜舌爛,咽喉生瘡者,每以五六十丸同蜜少許,一處嚼破噙睡,徐徐嚥下。
些少口瘡等證,只以三二十丸,如前噙三二夜即瘥。一切遍身無故遊走疼痛,或腫或攣,痠軟沉滯者,每服七八十丸,至九十丸,皆量其大小虛實輕重,任意消息服之。一切心氣冷痛,如停冰塊,或動身散入腹中,絞痛上攻,頭面腫硬,遍身四肢腫起軟浮,或痛或癢,或穿或不穿,或穿而復閉,或此消彼長,漸成篤疾。
白話文:
所有新舊痰氣喘咳,或是嘔吐口水,痰液凝結伴隨燥熱,或頭昏眼花,每次服用八九十顆藥丸,虛弱年老體瘦的人,服用五六十顆藥丸,若沒有效果可以加十顆。所有急慢性喉嚨閉塞眼睛發紅,每次服用八九十顆藥丸,病情嚴重者可以增加藥丸數量後再服用。腮幫子下巴腫硬,脖子周圍發熱,向上像瘰癧一樣,正適合服用此藥。嘴巴糜爛舌頭潰爛,咽喉生瘡,每次用五六十顆藥丸,加入少許蜂蜜,將藥丸放在嘴裡嚼碎含著睡覺,慢慢吞下。
少量口瘡等症狀,只要用三二十顆藥丸,按照上述方法含著三兩夜就會痊癒。所有全身莫名遊走疼痛,或腫脹或攣縮,酸軟沉重者,每次服用七八十顆藥丸,最多服用九十顆,都要根據病人的體型大小、虛實輕重,酌情增減藥量服用。所有心氣寒冷疼痛,像是停了塊冰一樣,或是疼痛感移動散入腹中,絞痛向上攻心,頭面腫硬,全身四肢腫脹鬆軟,或痛或癢,或疼痛穿透或不穿透,或疼痛穿透後又閉塞,或此處減輕彼處加重,逐漸發展成頑固疾病。
此係痰毒內攻,或使肺爛痰臭,或作腸癰內疽,每服量虛實加減服之,以下惡物,立見寬緩。一切男子婦人,大小虛實,久患心疼,下連小腹,面黃羸瘦,痛陣日發,必嘔綠水黑汁冷涎,乃至氣絕,心下溫暖者,並量大小,多至七八十丸,立見生意,然後續續進之,以瘥為度。兼服生津化痰,溫中理氣藥,以全其功,唯豁痰湯加減之法為妙。
一切荏苒之疾日久,男子婦人之患,非傷寒內外之證,或酒色吐血,或月水愆期,心煩志亂,或腹脹脅疼,勞痛耳聵,骨節痠痛,乾嘔噁心,諸般內外疼痛,百藥無效,病者不能喻其狀,方書未嘗載其疾,醫者不能別其證,並依前法加減服。
白話文:
這是痰毒入侵身體,可能導致肺部潰爛、痰液惡臭,或形成腸癰內疽。每次服用藥量根據患者虛實情況調整,服藥後,惡物就會很快減輕。所有男女,無論體質強弱,只要長期患有心痛,痛楚向下延伸至小腹,伴隨面黃消瘦,疼痛發作頻繁,且會嘔吐綠水、黑汁、冷涎,甚至昏厥,心窩處溫暖的,都可以根據病情輕重,服用藥丸,每次服用量可達七八十丸,服用後很快就能看到效果,之後再逐漸減少劑量,直到痊癒為止。同時可以服用生津化痰、溫中理氣的藥物,以增強療效,但以加減豁痰湯的方劑為最佳。
所有久病纏綿,男女皆有的病症,不屬於傷寒內外證,可能是因為酒色過度導致吐血,或是月經不調,心煩意亂,或是腹脹脅痛、勞累疼痛、耳鳴、骨節酸痛、乾嘔噁心,以及各種內外疼痛,經百般藥物治療無效,病人也無法描述清楚病狀,醫書上也沒有記載這種病症,醫生也無法確診病因,都可以參考前述方法,加減服用藥物。
潤下丸,降痰甚妙。
橘紅(半斤,以水化鹽五錢拌勻,以水煮乾,為末),半夏(湯泡,二兩),南星(湯泡),黃芩,黃連,甘草(炙,各一兩)
上為細末,蒸餅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白湯下。
青礞石丸,化痰降火。一云治食積,去濕痰。
風化硝(三錢,提淨者,冬月絹袋盛懸風前化之),茯苓,青礞石(搗碎,焰硝等分同煅金色),南星(慢火煨裂),半夏(湯泡七次,去皮臍),黃芩(各五錢)
上為細末,神麯糊入薑汁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薑湯下。此藥重在風化硝。一方加蒼朮五錢、滑石一兩。一方加枳實,倍青礞石。一方有白朮,無南星。
白話文:
潤下丸,降痰效果很好。
橘紅(半斤,用鹽水浸泡,煮乾,研成粉末),半夏(用熱水浸泡,二兩),南星(用熱水浸泡),黃芩,黃連,甘草(炙烤,各一兩)
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,用蒸餅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粒,用白開水送服。
青礞石丸,可以化痰降火。也有人說它可以治療食積,去除濕痰。
風化硝(三錢,要提煉淨化,冬天用絹袋裝好掛在風口處風化),茯苓,青礞石(搗碎,與焰硝等量一起煅燒至金黃色),南星(用慢火煨烤至裂開),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,去皮和臍),黃芩(各五錢)
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,用神麴糊和薑汁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粒,用薑湯送服。這個藥方最重要的是風化硝。還有一個方子加蒼朮五錢、滑石一兩。還有一個方子加枳實,青礞石加倍。還有一個方子有白朮,沒有南星。
清火豁痰丸,治上焦鬱火,痰涎壅盛,胸膈不利,咽喉煩躁,噎塞如有所哽,吐不出,咽不下。
大黃(酒蒸九次),黃芩(酒炒),黃連(酒炒),梔子(炒,各一兩半),白朮,枳實(炒),陳皮(鹽水洗,各二兩),半夏(一兩半,用白礬、皂角、生薑水浸),貝母(一兩三錢),白茯苓,天花粉,神麯(炒),白芥子(炒),連翹(各一兩),青磁石(硝煅金色),青黛,甘草(各五錢),元明粉(七錢),沉香(二錢),南星(一錢半,同半夏制)
白話文:
清火豁痰丸主要用於治療上焦火氣鬱結、痰涎阻塞,導致胸膈不暢、咽喉煩躁,感覺有東西卡住,吞不下去也吐不出來的症狀。
上為末,竹瀝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六七十丸,食後茶下。
逐痰丸
紫海蛤(如雞子大者一斤,火煅紅,淬入童便內,如此三次,為末,卻用鮮瓜蔞拌粉搗千餘下,乃勻稀稠得宜,作餅子,將麻繩穿懸當風處吹乾,為末,四兩),南星(牛膽制),黃連,半夏(四兩,用姜礬者滴香油數點煮令透,炒黃色),陳皮(去白),青皮(炒,各二兩),大黃(酒拌,九蒸九曬,五兩),青黛(一兩),木香(五錢)
白話文:
把上面的文字磨成粉末,再加入竹汁做成像梧桐樹籽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六七十粒,飯後用水送服。 配方:紫海蛤、南星(經過牛膽處理)、黃連、半夏(四兩,使用生薑和礦物質製成的膏狀物浸泡在芝麻油裡煮熟,然後烤至金黃色)、陳皮(去掉白色部分)、青皮(烘烤過,各重二兩)、大黃(與酒混合,蒸九次曬九次,重五兩)、青黛(重一兩)和木香(重五錢)。
上為末,薑汁竹瀝丸如綠豆大,每服三四十丸,薑湯下。
滌痰丸,治三焦氣澀,痰飲不利,胸膈痞滿,咳唾稠黏,面目熱赤,肢體倦怠,不思飲食。常服升降滯氣,清膈化痰。
木香,檳榔,青皮,陳皮(去白),京三稜(煨),枳殼(去穰,麩炒),半夏(湯泡七次),大黃(煨,各一兩),黑牽牛(微炒,二兩)
上為末,水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四五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白話文:
將薑汁竹瀝丸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四十顆,用薑湯送服。
滌痰丸用於治療三焦氣滯、痰飲阻滯、胸膈痞滿、咳嗽痰黏、面赤發熱、四肢乏力、食慾不振等症。經常服用可以升降氣機,清膈化痰。
將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陳皮(去除白皮)、京三稜(煨製)、枳殼(去除果肉,麩炒)、半夏(湯泡七次)、大黃(煨製,各一兩)、黑牽牛(微炒,二兩)研磨成粉末,用米糊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四五十顆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
竹瀝達痰丸,此藥能運痰如神,不損元氣,其痰自大便中出。丹溪云:痰在四肢,非竹瀝不能達此也。
半夏(湯泡洗七次,再用薑汁浸透,曬乾切片,瓦上微火炒熟),陳皮(去白),白茯苓(去皮),白朮(微炒),大黃(酒蒸曬乾),黃芩(酒炒,各二兩),人參(去蘆),甘草(炙),礞石(焰硝煅,各一兩),沉香(五錢)
上為細末,用竹瀝一大碗、生薑自然汁二鍾和勻,入鍋內熬一刻許,令熟搗,為丸如小豆大,每服百丸,食後白湯下。
黃芩利膈丸,除胸中熱,利膈上痰。
白話文:
「竹瀝達痰丸」這個藥方,能有效地化解痰液,如同神效,而且不會損傷元氣,痰液會自然從大便排出。丹溪先生說過,痰停留在四肢,非竹瀝不可化解。
藥材包括:半夏(用溫水洗泡七次,再用薑汁浸泡透徹,曬乾切片,用瓦片微火炒熟),陳皮(去除白色外皮),白茯苓(去除外皮),白朮(微火炒一下),大黃(用酒蒸後曬乾),黃芩(用酒炒,每種藥材各二兩),人參(去除鬚根),甘草(用火烤過),礞石(用硝石煅燒,每種藥材各一兩),沉香(五錢)。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一大碗竹瀝和二鍾生薑汁,充分混合後放入鍋中熬煮一刻鐘,使其熟透,然後搗成小豆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百粒,飯後用白開水送服。
「黃芩利膈丸」這個藥方,可以消除胸中的熱氣,疏通隔膜,化解上焦痰液。
黃芩(生一兩,炒一兩),南星(三錢),半夏(五錢),黃連(三錢),枳殼(三錢),白朮(五錢),陳皮(三錢),澤瀉(五錢),白礬(五分)
上為末,水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食遠白湯下。忌酒及濕面。
清氣化痰丸,治痰因火動,胸膈痞滿,頭目昏眩,故用二陳湯豁痰利氣,合涼膈散降火清頭目而散風熱也。
半夏(二兩),陳皮,茯苓(各一兩半),薄荷,荊芥(各五錢),黃芩,連翹,山梔,桔梗,甘草(各一兩)
白話文:
黃芩、南星、半夏、黃連、枳殼、白朮、陳皮、澤瀉、白礬,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浸泡蒸餅,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飯後用白湯送服。忌酒及濕面。
這個藥方叫清氣化痰丸,用於治療痰火上炎,導致胸悶氣滯、頭暈眼花。方中採用二陳湯的配伍,化痰利氣,並結合涼膈散,清熱解毒,降火散風,以此治療痰火上炎。
另一個方子則以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薄荷、荊芥、黃芩、連翹、山梔、桔梗、甘草等藥材組成。
如腸胃乾燥,加大黃、芒硝。
上為末,薑汁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薑湯下。
又清氣化痰丸,治上焦痰火壅盛,或嗽或喘,煩熱口乾,胸膈痞悶,此痰火通用之方也。
天南星(三兩),半夏(湯泡),黃連(去須),黃芩(各五兩),瓜蔞仁,茯苓,杏仁(去皮尖,各四兩),陳皮(去白),枳實(麩炒,各六兩),甘草(二兩),一方有前胡,無南星、黃連。
上為細末,薑汁煮麵糊和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氣之不清,痰之故也,能治其痰則氣清矣。是方也,星、半所以燥痰濕,杏、陳所以利痰滯,枳實所以攻痰積,芩、連所以消痰熱,茯苓之用滲痰濕也,若瓜蔞者,下氣利痰云爾。
白話文:
如果腸胃乾燥,可以加入大黃、芒硝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薑汁和成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另外,還有清氣化痰丸,用於治療上焦痰火壅盛,表現為咳嗽或喘息,煩躁發熱,口乾舌燥,胸膈痞悶等症狀。這是一個治療痰火通用的方子。
配方包括天南星(三兩)、半夏(湯泡)、黃連(去須)、黃芩(各五兩)、瓜蔞仁、茯苓、杏仁(去皮尖,各四兩)、陳皮(去白)、枳實(麩炒,各六兩)、甘草(二兩)。有些方子中會加入前胡,但不含天南星和黃連。
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,用薑汁煮熟的麵糊和成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七十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氣不順暢的原因在於痰,能治好痰就能使氣順暢。這個方子中,天南星和半夏用於燥濕化痰,杏仁和陳皮用於利痰滯,枳實用於攻痰積,黃芩和黃連用於消痰熱,茯苓用於滲濕化痰。瓜蔞仁則可以降氣利痰。
化痰丸,治熱在上焦,風痰壅盛。
半夏,南星(合薑湯泡),黃芩,黃連,寒水石(煅,各一兩),牙皂,薄荷(各五錢),甘草(炙,三錢)
上為末,淡薑汁打糊丸如赤小豆大,每服五十丸,食遠茶清下。
清熱化痰丸,治痰飲為患,嘔吐噁心,頭眩心悸,或飲食生冷,飲酒過多,中脘不快,脾胃不和。
半夏(湯泡,五錢),橘紅(四錢),白茯苓,桔梗,川芎,當歸(酒洗,各三錢),黃芩(酒炒),黃連(炒),梔子,生甘草(各一錢半)
白話文:
化痰丸
功效: 治療熱在上焦,風痰壅盛。
組成:
- 半夏 一兩
- 南星(合薑湯泡) 一兩
- 黃芩 一兩
- 黃連 一兩
- 寒水石(煅) 一兩
- 牙皂 五錢
- 薄荷 五錢
- 甘草(炙) 三錢
製法: 以上藥材研為細末,用淡薑汁調和成糊狀,製成如赤小豆大小的丸子。
用法: 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用清茶送服。
清熱化痰丸
功效: 治療痰飲為患,症狀包括嘔吐、噁心、頭昏眼花、心悸,或飲食生冷、飲酒過度,導致中脘不適、脾胃不和。
組成:
- 半夏(湯泡) 五錢
- 橘紅 四錢
- 白茯苓 三錢
- 桔梗 三錢
- 川芎 三錢
- 當歸(酒洗) 三錢
- 黃芩(酒炒) 一錢半
- 黃連(炒) 一錢半
- 梔子 一錢半
- 生甘草 一錢半
製法: 以上藥材研為細末,製成丸子。
用法: 每次服用若干丸,具體劑量需根據病情和醫師指示服用。
上為細末,麵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遠薑湯下。
清膈豁痰丸
半夏,南星(二味鹽水煮,各二兩),白茯苓,橘紅(鹽水拌,曬乾),貝母(去心),瓜蔞仁,香附米(童便浸二日),白朮,枳實(麩炒),黃芩,黃連(各三兩)
上為細末,薑湯浸蒸餅丸如桐子大,每服百丸,食後白湯下。
清膈丸
黃芩(半斤,酒浸,炒黃),南星(生用),半夏(湯泡七次,各四兩)
上為末,薑汁打糊丸服。
大利膈丸,主胸中不利,痰嗽喘促,脾胃壅滯。
白話文:
【清膈豁痰丸】
-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製成麪糊丸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50個,飯前用姜湯送服。
【清膈丸】
- 使用以下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姜湯浸泡蒸熟後製成丸子,每次服用100個,飯後用白開水送服。
【大利膈丸】
- 主治胸中不順暢、咳嗽喘息、以及脾胃運作不順的情況。使用以下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薑汁調和成糊狀,製成丸子服用。
大黃(酒浸焙),枳實(炒),厚朴(薑製),甘草(炙),人參,藿香葉,當歸(各一兩),木香(七錢),檳榔(七錢半)
上為末,水浸蒸餅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後溫水下。
抑上丸,治痰因火動。
白朮,黃芩,黃連(各一兩),石膏(二兩),青黛(五錢)
上為末,蒸餅丸服。
一方
半夏(一兩),瓜蔞仁,黃連(各半兩)
上為末,糊丸桐子大,每五十丸,薑湯下。
玉髓丹,治痰火上壅,或流入四肢,結聚胸背,或咳嗽,頭目不清。
白話文:
大黃用酒浸泡後烘乾,枳實炒制,厚朴用薑製,甘草炙烤,人參、藿香葉、當歸各一兩,木香七錢,檳榔七錢半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清水浸泡蒸餅,捏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溫水送服。
這個方子叫做抑上丸,用於治療痰火上炎。
白朮、黃芩、黃連各一兩,石膏二兩,青黛五錢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丸子服用。
另一個方子:
半夏一兩,瓜蔞仁、黃連各半兩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這個方子叫做玉髓丹,用於治療痰火上壅,或流入四肢,結聚於胸背,或咳嗽,頭目不清。
軟石膏(三兩),半夏(湯泡七次,一兩),白礬(五錢)
上為細末,淡薑湯打糊丸如小豆大,每三十丸,食遠茶清下。
對金丸,治痰火。
青礞石(同牙硝各一兩,共入罐內煅一日,取起如金色),大黃,枯黃芩(各八兩),鮮南星(一斤)
上三味另酒浸一宿,次日取出,一層南星,一層大黃,一層黃芩,以柳木甑蒸之,九蒸九曬,為末,入沉香、薑汁,竹瀝打糊為丸,每服一丸,三分重,薑湯化下。
一方
半夏(二兩),白朮,黃芩,青礞石(各一兩),茯苓(七錢半),風化硝(二錢)
白話文:
軟石膏三兩、半夏(湯泡七次,一兩)、白礬五錢,磨成細粉,用淡薑湯調成小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清茶送服,用於治療痰火。
青礞石和牙硝各一兩,一起放入罐中煅燒一天,取出後呈現金色,再將大黃、枯黃芩各八兩,鮮南星一斤,三味藥材先用酒浸泡一夜,次日取出,一層南星,一層大黃,一層黃芩,用柳木甑蒸製,九蒸九曬,研磨成粉,加入沉香、薑汁、竹瀝,調成丸子,每次服用一丸,重三分,用薑湯送服。
另外,半夏二兩、白朮、黃芩、青礞石各一兩、茯苓七錢半、風化硝二錢,也是一種方劑。
上為末,神麯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白湯下。
一方,治痰嗽。
黃芩(酒洗,一兩半),南星,貝母(去心,各一兩),滑石,白芥子(各半兩),風化硝(二錢半,取其輕浮速降)
上為末,湯泡蒸餅丸服。
一方,治熱痰。
半夏(薑製),貝母,黃芩,瓜蔞仁,青黛
上為末,丸服。
清膈化痰丸
蒼朮(二兩),香附(一兩半),黃連,黃芩(各一兩),黃柏,山梔子(各五錢)
上為末,蒸餅丸,白湯下。
黃連化痰丸
白話文:
將藥材磨成粉末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
一種治療痰咳的藥方:黃芩(用酒洗淨,一兩半)、南星、貝母(去心,各一兩)、滑石、白芥子(各半兩)、風化硝(二錢半,取其輕浮速降),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湯泡蒸餅做成丸藥服用。
一種治療熱痰的藥方:半夏(用薑製)、貝母、黃芩、瓜蔞仁、青黛,將藥材磨成粉末,製成丸藥服用。
清膈化痰丸:蒼朮(二兩)、香附(一兩半)、黃連、黃芩(各一兩)、黃柏、山梔子(各五錢),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丸藥,用白湯送服。
黃連化痰丸:將藥材磨成粉末,製成丸藥,用白湯送服。
半夏,陳皮(各一兩半),黃連(一兩),吳茱萸(湯洗,一錢半),桃仁(十四個,另研,一方無此味)
上為末,曲糊丸如綠豆大,每服一百丸,薑湯下。
礞石丸,治痰。
礞石(煅,半兩),半夏(七錢半),南星,茯苓(各五錢),風化硝(二錢)
上為末,神麯糊丸。
竹瀝膏,大治熱痰,及能養血清熱。有痰厥不省人事幾死者,灌之即蘇,誠起死回生藥也。
用水白竹截長二尺,每段劈作四片,以磚二塊排定,將竹片仰架磚上,兩頭露一二寸,下以烈火迫兩頭,以盆盛瀝,每六分中加薑汁一分服之。痰熱甚者,止可加半分耳。
白話文:
半夏、陳皮各一兩半,黃連一兩,吳茱萸(用湯洗過,取一錢半),桃仁十四粒(另外研磨,有些方劑沒有這個藥材)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薑湯送服。
礞石丸用來治療痰症。將礞石煅燒至半兩,再與半夏七錢半、南星、茯苓各五錢、風化硝二錢磨成粉末,用神麴糊做成丸子。
竹瀝膏主治熱痰,並且可以養血清熱。對於痰厥不省人事,幾乎要死的人,灌服竹瀝膏就能蘇醒,堪稱起死回生的良藥。將白竹截成二尺長,每段劈成四片,用兩塊磚頭排定,將竹片架在磚上,兩端露出約一兩寸,下面用烈火燒烤竹片兩端,用盆子收集竹瀝。每隔六分鐘服用一次,每次加薑汁一分。痰熱嚴重者,只需要加半分薑汁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