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三 (11)
卷二十三 (11)
1. 治老瘧方
鱉甲飲子,治瘧疾久不愈,脅下痞滿,腹中結塊,名曰瘧母。
鱉甲(醈煮),白朮(各三錢),黃耆,草果,檳榔,川芎,陳皮,白芍藥(各一錢半),厚朴(一錢),甘草(炙,六分,一方各等分)
上作一服,生薑七片、棗一枚、烏梅少許水煎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鱉甲飲子用來治療久治不癒的瘧疾,伴隨脅肋下脹滿、腹部有腫塊,稱為瘧母。藥方包括:鱉甲(以酒煮)、白朮(各三錢)、黃耆、草果、檳榔、川芎、陳皮、白芍(各一錢半)、厚朴(一錢)、甘草(炙,六分,各等分)。將上述藥材一起煎煮,再加入生薑七片、紅棗一枚、烏梅少許,飯後服用。
參歸鱉甲飲,治老瘧,腹脅有塊成瘧母。
黃耆,白朮,茯苓,當歸(酒洗),鱉甲(醋灸),青皮,厚朴,香附,撫芎(各八分),人參,砂仁,山楂(去子),枳實(麩炒,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
上銼一劑,加生薑三片、棗二枚、烏梅一個,水煎,食前溫服。如制丸藥,加阿魏醋煮化,和前藥末,用水醋少許打糊,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米湯吞下。
白話文:
參歸鱉甲飲用來治療久瘧,腹部脅肋有硬塊形成瘧母。藥方包含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(酒洗)、鱉甲(醋灸)、青皮、厚朴、香附、撫芎(各八分)、人參、砂仁、山楂(去子)、枳實(麩炒,各五分)、甘草(三分),將藥材切碎,加入生薑三片、棗二枚、烏梅一個,水煎,飯前溫服。若要製成丸藥,則將阿魏用醋煮化,與藥粉混合,再加少許水醋調成糊狀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用米湯吞服。
山甲湯,久瘧瘧母,不治者宜服四獸飲,間服此湯。
穿山甲,木鱉子(各等分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溫酒調下。
老瘧飲,治久瘧結成癥瘕痃癖在胸脅,諸藥不愈者。
蒼朮,草果,桔梗,青皮,陳皮,良薑(各一錢),白芷,茯苓,半夏,枳殼,甘草(炙),桂心,乾薑(炮),紫蘇,川芎(各五分)
白話文:
治療長期瘧疾,若服用山甲湯無效,可改用四獸飲,並間歇服用山甲湯。山甲與木鱉子等份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兩錢,空腹溫酒送服。治療長期瘧疾導致胸脅積聚癥瘕痃癖,各種藥物都無效者,可服用老瘧飲。蒼朮、草果、桔梗、青皮、陳皮、良薑各一錢,白芷、茯苓、半夏、枳殼、甘草(炙)、桂心、乾薑(炮)、紫蘇、川芎各五分。
上作一服,水二盞入鹽少許,煎八分,食前服。
十將軍丸,治久瘧不瘥,腹有瘧母。
三稜(炮),莪朮(生),青皮,陳皮,草果,砂仁,檳榔,常山(酒蒸),烏梅(各二兩),半夏(湯泡七次,一兩)
上先將常山、草果二味銼,用好酒、醋各一碗入瓦器內,先浸一宿,後入八味藥同浸,至晚用瓦銚內炭火煮乾,取出曬,如無日色,用火焙乾,為末,半酒半醋打糊,為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四十丸,白湯吞下,日進三服。忌生冷、魚腥,酸鹹、油膩、麵食、炙煿、諸死毒物。服四兩至八兩即除根。凡有積聚及行瘴濕地方,更宜服之。
白話文:
服用時,取藥材一劑,加入兩碗水,少許鹽,煎煮至八分,飯前服用。
十將軍丸主治久患瘧疾未癒,腹部有瘧疾的病因。
配方包括:炮製的三稜、生莪朮、青皮、陳皮、草果、砂仁、檳榔、酒蒸的常山、烏梅(各二兩)、湯泡七次的半夏(一兩)。
先將常山、草果兩味藥材切碎,用好酒、醋各一碗浸泡在瓦器中一夜,再將其餘八味藥材加入一起浸泡,晚上用瓦銚炭火煮乾,取出曬乾,若無陽光,則用火焙乾,研磨成粉末,用半酒半醋調成糊狀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十至四十粒,用白湯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忌食生冷、魚腥、酸鹹、油膩、麵食、炙烤、各種毒物。服用四兩至八兩即可根治。凡是患有積聚或居住在瘴氣濕氣重的地区,更應該服用此丸。
鱉甲丸,一名瘧母丸,善消瘧母。
鱉甲(醋炙,二兩),香附,三稜,蓬朮,海粉,青皮,神麯,麥芽,桃仁,紅花(各五兩,並用醋煮,曬乾)
上為末,醋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白湯下。一方加當歸、川芎、赤芍藥等分,名陰瘧丸,治夜瘧及血虛。
老瘧丸,治久瘧不瘥,腹痛有母。凡積聚及行瘴濕地方尤宜。
白話文:
鱉甲丸,又名瘧母丸,擅長消除瘧疾的根源。將鱉甲(用醋炙烤,二兩)、香附、三稜、蓬朮、海粉、青皮、神麴、麥芽、桃仁、紅花(各五兩,一起用醋煮,曬乾)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另一個方子在原方基礎上添加當歸、川芎、赤芍等份,稱為陰瘧丸,用於治療夜間發作的瘧疾以及血虛。老瘧丸則用於治療久治不愈的瘧疾,伴隨腹痛,疑似有瘧疾根源存在。此方尤其適合積聚和瘴氣濕氣流行的地方。
常山,草果(各二兩),青皮,陳皮,半夏,烏梅,三稜,蓬朮,砂仁,檳榔(各一兩)
上用酒、醋各一碗入砂鍋內,先浸常山、草果二味,過一宿,次入青皮以下諸藥同浸半日,煮乾,曬為末,半酒半醋打糊,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白湯下,服至半斤除根。
清脾丸,治瘧三日一發,或十日一發。
白朮(一兩半),青皮,半夏,黃芩(各一兩),人參,檳榔,草果,莪朮(醋炒),厚朴(各半兩),薑黃,甘草(各三錢)
上為末,飯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六十丸,食遠白湯下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常山、草果各兩錢,青皮、陳皮、半夏、烏梅、三稜、蓬朮、砂仁、檳榔各一錢,用酒、醋各一碗,先將常山、草果浸泡一晚,再加入其他藥材浸泡半日,煮乾後曬成粉末,用半酒半醋調成糊狀,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白湯送服,服用至半斤,可徹底治愈。此方名為清脾丸,專治瘧疾,三日發作一次或十日發作一次的病症。白朮一兩半,青皮、半夏、黃芩各一錢,人參、檳榔、草果、莪朮(醋炒)、厚朴各半錢,薑黃、甘草各三錢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六十丸,飯後用白湯送服,每日三次。
黃甲丸,治瘧母成塊後發熱久不愈。
川山甲(酥炙黃),阿魏,硃砂,檳榔(各一兩),雄黃,木香(各五錢)
上為細末,泡黑豆,去皮,搗成泥,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淡薑湯下。忌生冷。
鱉甲煎丸,治瘧疾久不愈,內結癥瘕,欲成勞瘵者,名曰瘧母。
鱉甲(十二片),蜂窠(炙,四分),蜣螂(炙),柴胡(各六分),烏羽,瞿麥,桃仁,乾薑(各二分),牡丹皮,芍藥,䗪蟲(各五分),赤硝(一錢二分),黃芩,鼠婦(炙),桂枝,石韋(去毛),厚朴,紫葳,阿膠(炒),大黃(各三分),葶藶(熬),半夏,人參(各一分)
白話文:
黃甲丸用於治療瘧疾發作後形成腫塊,發熱久治不愈的狀況。將川山甲、阿魏、硃砂、檳榔、雄黃、木香等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黑豆去皮搗成泥混合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淡薑湯送服。忌食生冷。鱉甲煎丸則用於治療長期瘧疾,導致體內形成結塊,身體虛弱,類似勞瘵的症狀,稱為瘧母。將鱉甲、蜂窠、蜣螂、柴胡、烏羽、瞿麥、桃仁、乾薑、牡丹皮、芍藥、䗪蟲、赤硝、黃芩、鼠婦、桂枝、石韋、厚朴、紫葳、阿膠、大黃、葶藶、半夏、人參等藥材煎煮服用。
上二十三味,取煅灶下灰一斗,清酒一斗五升浸灰,候酒盡,一半著鱉甲於中,煮令泛爛如膠漆,絞取汁,納諸藥煎,為丸如桐子大,空心服七丸,日三服。
蔭按:吳氏曰:凡瘧疾寒熱,皆是邪氣與正氣分爭,久之不愈,則邪正之氣結而不散,按之有形,名曰瘧母。始雖邪正二氣,及其固結之久,則頑痰死血皆有之矣。然其為患,或在腸胃之中,或薄腸胃之外,不易攻去。仲景先取灰酒,便是妙處。蓋灰從火化,能消萬物,今人取十灰膏以作爛藥,其性可知。
漬之以酒,取其善行,若鱉甲、鼠婦、䗪蟲、蜣螂、蜂窠者,皆善攻結而有小毒,以其為血氣之屬,用之以攻血氣之凝結,同氣相求,成功易易耳。乃柴胡、厚朴、半夏,皆所以散結氣;桂枝、丹皮、桃仁,皆所以破滯氣。水穀之氣結,則大黃、葶藶、石韋、瞿麥可以平之;寒熱之氣交,則乾薑、黃芩可以調之。
人參者,所以固元氣於克伐之餘;阿膠、芍藥者,所以養陰於峻厲之隊也。
白話文:
將二十三味藥材,取煅灶下灰一斗,用一斗五升清酒浸泡灰燼,待酒液完全滲透後,取一半放入鱉甲,煮至軟爛如膠漆,然後絞取汁液,加入藥材煎煮,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,空腹服用七丸,一天服用三次。
吳氏說:各種瘧疾的寒熱症狀,都是邪氣和正氣相互爭鬥所致。若久治不愈,邪氣和正氣就會凝結成塊,無法散去,按壓時能摸到,稱為瘧母。剛開始時,只有邪氣和正氣,但隨著時間推移,凝結久了就會產生頑固的痰液和死血。這些病灶,有的在腸胃內,有的在腸胃外,不易清除。仲景先用灰酒,正是妙處所在。因為灰燼由火燒制而成,能消融萬物,現代人用十灰膏製作爛藥,其特性可見一斑。
用酒浸泡,取其善於行散,而鱉甲、鼠婦、䗪蟲、蜣螂、蜂窠等藥材,皆善於攻破凝結,且略帶毒性。因為它們屬於血氣類藥材,用來攻破血氣凝結,同氣相求,效果顯著。柴胡、厚朴、半夏,都是用來散結氣的;桂枝、丹皮、桃仁,都是用來破除滯氣的。
水穀之氣凝結,可用大黃、葶藶、石韋、瞿麥來平復;寒熱之氣交錯,可用乾薑、黃芩來調和。
人參用來固本元氣,在克伐邪氣後補益正氣;阿膠、芍藥用來養陰,在峻厲攻邪後滋補陰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