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二·下 (22)
卷二十二·下 (22)
1. 治勞痢方
蕷蓮飲,治勞痢。
乾山藥,石蓮肉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生薑茶煎湯調下三錢。赤多,倍蓮肉;白多,倍山藥。
七珍散
方見脾胃門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劑名為「蕷蓮飲」,專門用於治療勞力過度導致的腹瀉。
將乾山藥和石蓮肉磨成細粉,用生薑茶水調服三錢。
如果腹瀉的顏色偏紅,就增加石蓮肉的用量;如果腹瀉的顏色偏白,就增加山藥的用量。
七珍散的方劑可以在「脾胃門」章節中找到。
2. 治諸病壞證久下膿血方
加減六柱飲
人參,白茯苓,木香,肉豆蔻,訶子,益智仁,白芍藥(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加減六柱飲
**藥材:**人參、白茯苓、木香、肉豆蔻、訶子、益智仁、白芍(各等分)
**製法:**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**用法:**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3. 治痢後發渴方
瓜蔞根湯,治下痢冷熱相沖,氣不和順,本因下虛津液耗少,口乾咽燥,常思飲水,毒氣更增,煩躁轉甚,宜服此藥救之。
瓜蔞根,白茯苓,甘草(炙,各半兩),麥門冬(去心,二錢半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、棗二枚擘破煎至七分,服。
陳米湯,治吐痢後大渴,飲水不止。
用陳倉米二合,水淘淨,以水二盞煎至一盞,去渣,空心溫服,晚食前再煎服。
治痢後渴
用糯米二合,以水一盞半同煮,研絞汁,空心頓服之。
白話文:
瓜蔞根湯
功效: 治療下痢(腹瀉)症狀,伴隨冷熱交替、氣機不順。主要針對下焦虛弱、津液虧損、口乾咽燥、常思飲水、毒氣加重、煩躁加劇等症狀。
組成:
- 瓜蔞根:半兩
- 白茯苓:半兩
- 甘草(炙):半兩
- 麥門冬(去心):二錢半
用法: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五錢,加水一盞半、大棗兩枚(掰開)一起煎煮,煎至藥汁剩下七分,趁熱服用。
陳米湯
功效: 治療嘔吐腹瀉後,出現口渴不止的症狀。
組成:
- 陳倉米:二合
用法: 用清水淘洗乾淨陳倉米,加水兩盞煎煮至一盞,去除藥渣,空腹溫服。晚餐前再煎服一次。
4. 治痢後腫滿方
澤漆湯,治痢後腫滿,氣急喘嗽,小便如血。
澤漆葉(微炒,五兩),桑根白皮(炙黃),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,炒熟,各三兩),人參(一兩半),白朮(炒),陳皮(去白)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,各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盞、生薑三片煎取八分,去渣,溫服,候半時辰再服,取下黃水數升,或小便利為度。
白話文:
澤漆湯
此方主治痢疾後導致腹部腫脹,呼吸急促咳嗽,小便帶血的病症。
藥材:
- 澤漆葉(微炒,五兩)
- 桑根白皮(炙黃,三兩)
- 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,炒熟,三兩)
- 人參(一兩半)
- 白朮(炒,一兩)
- 陳皮(去白,一兩)
- 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,一兩)
用法:
-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- 每服五錢,加水二盞(約400毫升),生薑三片,煎煮至八分(約150毫升)。
- 去渣,溫服。
- 等待半個時辰(約一小時),再次服用。
- 服用後,直到排出黃色水數升,或小便通暢為止。
茯苓湯,治痢後遍身浮腫。
赤茯苓(去黑皮),澤漆葉(微炒),白朮(微炒,各一兩),桑根白皮(炙黃),黃芩,射干,防風,澤瀉(各三兩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先以水三盞煮大豆一合,取二盞,去渣納藥,煎取一盞,分為二服。未瘥頻服兩料。上二方須以濟生腎氣丸佐之,後方虛者禁用。
白話文:
- 此方劑為中醫經典方劑「茯苓湯」的變式,專治痢疾後全身浮腫。
- 藥材選擇以利水消腫、健脾利濕爲主,並根據症狀加入清熱解毒、止咳化痰等藥材。
- “濟生腎氣丸”為另一方劑,可根據患者情況佐以服用,起到補腎益氣的作用。
- 體虛者不宜服用後方,因其藥性偏寒涼,容易導致氣虛。
溫馨提示
5. 治痢後風方
二防散,治痢後不謹,感冒寒濕,或涉水履霜,以致兩足痹痛,如刀劙虎咬之狀,膝臏腫大,不能行動,名鶴膝風。此藥神效。
人參,黃耆,白朮,當歸,川芎,芍藥,熟地黃,杜仲(薑汁拌炒),萆薢(各一錢),防風,防己,羌活,牛膝(各七分),甘草(炙,五分),附子(童便浸三日,去皮臍,七分,冬月一錢)
白話文:
二防散
功效: 治療痢疾後體虛,受寒濕侵襲,或因涉水、觸寒導致雙腿麻木疼痛,如同刀割虎咬般,膝蓋腫大無法行動,俗稱鶴膝風。此藥效力顯著。
配方:
- 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、熟地黃、杜仲(用薑汁拌炒)、萆薢(各一錢)
- 防風、防己、羌活、牛膝(各七分)
- 甘草(炙,五分)
- 附子(用童便浸泡三日,去皮臍,冬月用一錢,其他月份用七分)
注:
- 此處的藥量單位為錢,古代的錢和現代的錢不同,具體換算需要根據當時的藥典或醫書。
- 藥材後面的括號內說明瞭特殊處理方法,例如杜仲需要用薑汁拌炒,附子需要用童便浸泡等。
上銼一服,加生薑三片、大棗二枚,水煎,空心溫服。
蒼龜丸,治痢後腳弱漸小。
蒼朮,龜板,白芍藥(各二兩半),黃柏(五錢)
上為末,粥丸,四物湯加陳皮、甘草煎湯下。一方加黃芩五錢。
白話文:
先將藥方煎煮一次,再加入生薑三片、大棗兩枚,用水煎煮,空腹溫熱服用。
蒼龜丸,用於治療痢疾之後,腳無力逐漸消瘦的症狀。
蒼朮、龜板、白芍各二兩半,黃柏五錢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藥丸,用四物湯加入陳皮、甘草煎煮的湯汁送服。另一個方劑則加入黃芩五錢。
獨活寄生湯
方見腰痛門。
虎骨四斤丸
方見腳氣門。
大防風湯
方見痿證門。
白話文:
《獨活寄生湯》記載在腰痛門,《虎骨四斤丸》記載在腳氣門,《大防風湯》記載在痿證門。
6. 痢後調理方
固腸丸,治濕熱下痢,大便下血,去腸胃陳積之後,用此以燥下濕而實大腸。
樗根白皮(不拘多少,細切,略炒)
上一味為細末,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陳米飲下,或用炒芍藥、炒白朮、炙甘草、陳皮、茯苓湯下。
實腸散,治久痢去多,不分赤白,用此末藥換出黃糞來。
白話文:
固腸丸,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痢、大便帶血的病症。在清理腸胃積存的宿食之後,可以用此方藥來燥濕固腸。
藥方採用樗根白皮,不限用量,切碎後略微炒製。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、五十丸,用陳米湯送服。也可以用炒芍藥、炒白朮、炙甘草、陳皮和茯苓湯送服。
實腸散,用於治療久痢,不論痢疾是赤白便,都能用此藥將腸內積聚的黃色糞便排出。
乾山藥(炒黃色),蓮肉(炒,去心,各一兩),炒黃米(一合)
上共為細末,用砂糖調熱湯和勻前末藥,不幹不稀,漸漸調服,後用清米湯漱口,常服之最效。
白朮黃芩湯,治痢疾雖除,更宜調和。
白朮(一兩),黃芩(七錢),甘草(三錢)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煎,食前溫服。
白朮黃耆湯,治服前藥痢疾雖除,更宜服此補養。
白朮(一兩),黃耆(七錢),甘草(三錢)
白話文:
將山藥炒至黃色,蓮子去心後也炒一下,各取一兩,黃米炒香一合。將以上材料磨成細粉,用砂糖調熱水拌勻藥粉,不稠不稀,慢慢服用,服完後用清米湯漱口。經常服用效果最佳。白朮黃芩湯可以治療痢疾,但服用後還需調和脾胃。白朮一兩,黃芩七錢,甘草三錢,共研碎,每次取一兩,水煎,飯前溫服。白朮黃耆湯則用於補養身體,適合在服用前藥治療痢疾後服用。白朮一兩,黃耆七錢,甘草三錢。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煎,食前溫服。
白朮芍藥湯,服藥痢疾雖除,宜用此補脾胃;又治老人奉養太過,飲食傷脾,時或瀉痢。
白朮,白芍藥(各半兩,補脾炒用,治後重生用,腹痛炒用,酒浸炒尤妙),甘草(炙,半兩)
上銼,每服一兩,水煎服。
橘皮枳朮丸,方見痞滿門。
蔭按:方氏曰:痢疾所因有二:或因暑月煩渴,縱食瓜果生冷,內傷腸胃;或夜臥失被,早起入水,寒濕外襲肚腹。二者皆令水穀不化,鬱而生熱,則為濕熱。濕熱傷氣,則成白痢;濕熱傷血,則成赤痢;氣血俱傷,則成赤白痢。
白話文:
蔭按
方氏說:痢疾的成因有兩種:一是夏季炎熱口渴,大量食用瓜果生冷食物,導致腸胃受損;二是夜間睡覺時沒有蓋被子,早上起來就下水,導致寒濕入侵腹腔。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食物消化不良,積聚在體內產生熱,稱為濕熱。濕熱損傷氣機,則會出現白色痢疾;濕熱損傷血氣,則會出現紅色痢疾;氣血都受損,則會出現赤白痢疾。
其證臍腹絞痛,或下鮮血,或下瘀血,或下紫黑血,或下白膿,或下赤白相雜,或如豆汁,或如魚腦,或如屋漏水,裡急後重,頻欲登廁,日夜無度,不可驟用米殼、龍骨、豆蔻、訶子、赤石脂等收澀,病邪則淹纏而不已也。其法:痢疾初得一二者,元氣未虛,以推逐為善。
若五六日以後,脾胃已虛,以消導為佳。分利小便,消導飲食,蓋無積不成痢也。所用之藥,不過辛苦寒涼之劑,以開除濕熱鬱積,行氣和血,使氣血宣行而已。若病久挾虛者,又當以滋補氣血,收澀滑脫,甘溫辛熱之藥兼之。然濕熱傷氣成白痢者,宜調氣理濕為主,而兼清熱;濕熱傷血成赤痢者,宜涼血清熱為主,而兼理濕;至於氣血俱傷,成赤白痢者,則相兼而治。觀丹溪、節齋之用藥可見矣。
白話文:
患者会出现肚脐和腹部绞痛,可能伴随排出鲜红血、瘀血、紫黑色血、白色脓液,或红色和白色混合物,甚至像豆汁、鱼脑或屋漏水一样。患者还会感到里急后重,频繁想上厕所,日夜不停,不可使用米壳、龙骨、豆蔻、诃子、赤石脂等收敛药物,否则病邪会缠绵不愈。治疗方法是:如果痢疾刚开始一两天,元气未虚,应该以驱逐病邪为主。如果五六天后,脾胃已经虚弱,应该以消导为主,利尿通便,服用消导饮,因为痢疾都是由积滞引起的。所用药物大多是辛寒凉性的,用来开通阻滞、清热除湿、行气活血,使气血畅通。如果病久体虚,还需要滋补气血、收敛止泻,用甘温辛热药物配合治疗。湿热伤气导致的白痢,应该以调气理湿为主,同时清热;湿热伤血导致的赤痢,应该以凉血清热为主,同时理湿;如果气血俱伤,导致赤白痢,则需要综合治疗。从丹溪、节斋的用药方法中可以看出这一点。
大抵痢疾多屬乎熱。熱者,火者也。火性炎上,何以降下於腸間而為痢乎?譬之燭光,炎上者也,為風所感,則油遂下流矣。痢者皆由積熱在中,或為外感風寒所閉,或為飲食生冷所遏,以致火氣不得舒伸,逼迫於下,裡急而後重也。醫者不察,更用檳榔等藥下墜之,則降者愈降,而痢愈甚矣。
大法:用葛根為君,鼓舞胃氣上行也;陳茶、苦參為臣,清濕熱也;麥芽、山楂為佐,消宿食也;赤芍藥、廣陳皮為使,所謂行血則便膿自愈,調氣則後重自除也。惟於腹中脹痛,不可手按者,此有宿食,更佐以樸黃丸下之。若日久脾虛,食少痢多者,五味異功散加白芍藥、黃連、木香清而補之。
白話文:
治療痢疾的最佳方法是:
- 以葛根為主藥,幫助胃氣向上升發。
- 用陳茶和苦參輔助,清熱利濕。
- 以麥芽和山楂為佐藥,幫助消化積食。
- 赤芍藥和廣陳皮為引導藥,能夠促進血液運行,排出膿血,調節氣機,消除裡急後重。
如果患者腹部脹痛,不能用手按壓,則表示有宿食積滯,可以加用樸黃丸幫助消化。
如果痢疾持續時間長,導致脾胃虛弱,出現食慾不振、腹瀉頻繁等症狀,則可以使用五味異功散,並加入白芍藥、黃連、木香等藥物,達到清熱補虛的效果。
氣虛下陷者,補中益氣湯升提之。若邪熱穢氣塞於胃脘,嘔逆不食者,開鬱散啟之。若久痢變為虛寒,四肢厥冷,脈微細,飲食不消者,附子理中湯加桂溫之。夫久痢必傷腎,不為溫暖元陽,誤事者不少,可不謹歟,可不謹歟。
白話文:
如果病人出現氣虛下陷的症狀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提升氣力。若是有邪熱穢氣阻塞胃脘,導致嘔吐反胃、食慾不振,則可用開鬱散來疏通氣機。如果久痢導致虛寒,四肢冰冷,脈搏微弱,消化不良,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,並加入桂枝溫暖身體。
要知道,久痢會損傷腎臟,如果不溫暖元陽,容易誤事,不可不慎啊!不可不慎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