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十 (9)
卷十 (9)
1. 論勞傷心力不同
李氏,曰:勞倦亦有二焉:勞力純乎傷氣而無汗者,補中益氣之旨也;勞心兼傷乎血而有汗者,黃耆建中之義也;心力俱勞,氣血俱傷者,雙和散之所由名也。又房勞傷腎證與勞倦相似,七情動氣脈與飲食無異,俱不可不細辨之。
白話文:
李氏表示,勞累疲倦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:單純因過度用力導致氣虛但不出汗的情況,這就是補中益氣湯的治療原則;因過度用心導致血虛且出汗的情況,這就是使用黃耆建中湯的治療道理;若身心皆勞累,氣血都受損的情況,這就是雙和散之所以得名的原因。另外,房事過度導致的腎虧症狀與一般的勞累疲倦很相似,因情緒波動導致的氣脈混亂與飲食問題也很類似,這些都必須仔細分辨纔行。
2. 論房勞與勞倦不同
李氏,曰:夫勞倦飲食,傷損氣分,既有陰氣陽氣之分,則思慮色欲,損傷血分,又豈無有陰血陽血之異乎。以此見血陰氣陽者,分陰分陽之義也。氣血各自有陰陽者,陰陽互為其根之理也。大法陽氣虛者,宜桂、附兼參、耆峻補。陰氣虛者,參、朮、甘草緩而益之。陰分血虛者,生地黃、元參、龜板、知母、黃柏補之;陽分血虛者,茯苓、參、歸、遠志之類補之。論至於此,東垣、丹溪之功大矣哉。均一內傷發熱也,勞倦因陽氣之下陷,宜補其氣,以升提之。房勞因陽火之上升,宜滋其陰以降下之。一升一降,迥然不同矣。
白話文:
李氏表示,過度勞累和飲食不節制會損害我們的氣力,而氣力又有陰氣和陽氣之分。同樣地,過度思考和性生活過度也會傷害血液,這兩者當然也有陰血和陽血的不同。這說明瞭區分陰性和陽性的意義,而氣血各自都有陰性和陽性,這代表陰陽兩者相互依存。
如果陽氣虛弱,應使用如肉桂、附子,同時配合人參、黃耆等強效補品來補充。若陰氣不足,則應使用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等藥物緩慢且逐步地補充。對於陰分血虛的情況,可用生地黃、元參、龜板、知母、黃柏等藥物來補充;若是陽分血虛,則應使用茯苓、人參、當歸、遠志等藥物來補充。
談到這裡,東垣和丹溪在醫學上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。同樣是內傷導致的發燒,勞累導致的是因為陽氣下降,所以應補充氣力,使其提升。而房事過度導致的則是因為陽火上昇,應滋養陰性以降低其影響。一個需要提升,一個需要下降,兩者截然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