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二·下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二·下 (19)

1. 治痢脫肛方

訶子皮散,治寒滑氣泄不固,形質下脫。

御米殼(去蒂蓋,蜜炒,五分),訶子(煨,去核,七分),乾薑(炮,六分),陳皮(五分)

上㕮咀,水煎服。或為末,白湯調服亦可。

真人養臟湯,治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,裡急後重,腹痛脫肛。

方見前滑脫條。

地榆芍藥湯,治泄痢膿血,乃至脫肛者。

蒼朮(八兩),地榆,卷柏,芍藥(各三兩)

白話文:

【訶子皮散】,用於治療因寒氣過盛導致的滑瀉不固、形質下脫的病症。

  • 御米殼(去除蒂蓋後,用蜂蜜炒製,份量為五分),
  • 訶子(先用火煨熟,再去核,份量為七分),
  • 幹薑(經過炙烤,份量為六分),
  • 陳皮(份量為五分)。

以上各味藥物切碎後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也可將其研磨成粉末,用白開水調和後服用。

【真人養臟湯】,用於治療冷熱交加導致的下痢赤白、腸道緊迫後重、腹部疼痛以及脫肛等症狀。

詳情請參照前文關於滑瀉的條目。

【地榆芍藥湯】,用於治療痢疾帶有膿血,甚至出現脫肛的病症。

  • 蒼朮(份量為八兩),
  • 地榆,
  • 卷柏,
  • 芍藥(各份量為三兩)。

上㕮咀,每服二兩,水煎,溫服,病退勿服。一方加阿膠,名蒼榆湯,蓋阿膠,大腸要藥也。

白話文:

將草藥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兩兩(約6-12克),用水煎煮後,飲用溫熱的藥湯,直到病情改善即停藥。另一個方子中加入阿膠,稱為蒼榆湯。因為阿膠是大腸的重要藥材。

2. 治大孔開方

一方,治痢大便不禁,其孔大開。如孔洞不閉者,用蔥和花椒末搗,塞穀道中,並服酸澀固腸之劑收之,如御米殼、訶子皮之類是也,神效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種治療嚴重腹瀉的方法,當大便無法控制且肛門擴張時可以使用。如果肛門沒有關閉,可以用蔥和胡椒粉混合後搗碎,然後放入直腸內,同時服用能夠使腸胃變得更為緊實的藥物來止住腹瀉,例如罌粟殼或訶黎勒等,效果非常好。

3. 治大孔痛方

一方,治下痢大孔痛,因熱流於下。

檳榔,木香,黃連,黃芩,乾薑

上銼,水煎服。

一方,治久下赤白,大孔痛不可忍。

炒鹽熨之。又,炙枳實熨之。

一方,治痢久大孔急痛,亦有寒熱者。

熟艾,黃蠟,訶子

上燒熏之,妙。

白話文:

【一方】,治療下痢時肛門劇痛,由於熱毒從下部散發。

檳榔、木香、黃連、黃芩、乾薑

以上材料磨成粉末,加水煮沸後服用。

【一方】,治療長期下痢伴有紅白分泌物,肛門劇痛無法忍受。

炒鹽敷在患處。也可以使用炙枳實來敷。

【一方】,治療長期下痢時肛門急劇疼痛,伴有寒熱症狀。

熟艾、黃蠟、訶子

以上材料燒成煙霧薰蒸,效果奇佳。

4. 治泄痢而嘔方

姜橘白朮湯,治胃氣不和,下痢兼嘔。

白朮(二錢半),橘皮(去白),生薑(各二錢),半夏(薑湯泡),茯苓(各一錢半),厚朴(薑汁炒,一錢)

上銼,水煎,食前徐徐服。因火逆衝上而嘔者,加薑汁炒黃連;胃虛而嘔者,加人參,倍白朮。

芩連二陳湯,治頑痰在膈,下痢兼嘔。

白話文:

姜橘白朮湯

功效: 治疗胃气不和,下痢兼呕。

组成:

  • 白朮(二钱半)
  • 橘皮(去白,二钱)
  • 生薑(二钱)
  • 半夏(用薑汤泡,一钱半)
  • 茯苓(一钱半)
  • 厚朴(用薑汁炒,一钱)

用法: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清水煎煮,饭前慢慢服用。

加减:

  • 若因火逆上冲而呕吐者,可加入薑汁炒黃連。
  • 若胃虚而呕者,可加入人參,白朮加倍。

芩連二陳湯

功效: 治疗顽痰停滞于膈,下痢兼呕。

备注:

  • 以上配方中,括号内为药材的别名或加工方法。
  • 此处使用的计量单位为“钱”,古代一钱约等于3.73克。
  • 具体的用药量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,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。

二陳湯加黃芩、黃連、防風、桔梗蘆,探吐。

加味平胃散,治毒滯上攻,痢兼嘔吐。

本方加黃連、木香、檳榔,水煎服。

加味四君子湯,治下痢虛嘔食少。

本方加陳皮、厚朴、麥門冬、竹茹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二陳湯加入黃芩、黃連、防風、桔梗、蘆根,用來治療痰濁上涌,症狀表現為咳嗽、咳痰、胸悶、氣喘等。

加味平胃散,治療因毒邪停滯上攻導致的痢疾、嘔吐。

加味平胃散在此方基礎上加入黃連、木香、檳榔,水煎服。

加味四君子湯,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、嘔吐、食慾不振。

加味四君子湯在此方基礎上加入陳皮、厚朴、麥門冬、竹茹,水煎服。

5. 治噤口痢方

參連湯,治噤口痢。

人參(五錢),黃連(一兩)

上銼,水煎,時時呷之。如吐,再強飲,但得一呷下咽即好。一方加石蓮肉三錢,尤效。外以田螺搗爛,盦臍中,引熱下行。

開噤湯,治噤口痢。

砂仁(一錢,研),砂糖(七錢),細茶(五錢),生薑(五片)

上銼一劑,水二鍾煎至一鍾,露一宿,次早北面溫服。外用木鱉子二錢去殼、麝香二分共搗,置臍中,即思食。

白話文:

參連湯和開噤湯都是治療噤口痢的方劑。參連湯用人參和黃連煎服,可以時時少量飲用,若嘔吐就再強行喝下,只要能喝下一口就能治癒。可以加石蓮肉效果更好,並用田螺搗爛敷在肚臍上,引熱下行。開噤湯則用砂仁、砂糖、細茶、生薑煎服,隔夜溫服。另外可以用木鱉子去殼和麝香搗碎,置於肚臍中,有助於恢復食慾。

一方,治噤口痢。此乃毒氣上衝心肺,藉此以通心氣,便覺思食。

石蓮肉(曬乾,槌碎,去殼,留心並肉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陳倉米煎湯調下,便覺思食。仍以日照東方壁土炒真橘皮,為末,薑、棗略煎,服之。

一方

黃連(半斤),生薑(四兩)

上二味切片同炒,待姜焦黃色去姜,只用黃連為細末,同陳米飯一處搗爛,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八十丸,赤痢陳米飲下,白痢陳皮湯下,赤白相兼者陳米橘皮湯下。

白話文:

一方

,專治噤口痢。這是因為毒氣上衝心肺,導致患者口不能言,藉此藥方通暢心氣,就能恢復思食之慾。

藥方

石蓮肉(曬乾,搗碎,去殼,保留芯和肉)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陳倉米煎湯調服,就能恢復思食之慾。同時,以日照東方牆壁的土炒制真橘皮,研磨成粉末,用薑、棗略微煎煮後服用。

一方

黃連(半斤),生薑(四兩)

將以上兩種藥材切片,一起炒制,直到薑呈焦黃色時去除薑,只留下黃連研磨成細粉。將黃連粉與陳米飯一同搗爛,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七八十丸。赤痢患者用陳米水送服,白痢患者用陳皮湯送服,赤白痢兼有者用陳米橘皮湯送服。

參苓白朮散,下痢噤口不食者,雖曰脾虛,蓋亦熱氣閉塞心胸間所致也,以此治之。

本方加石菖蒲一錢、木香少許。

方見後久痢條。

倉廩湯,治噤口痢有熱,乃毒氣衝心,食入即吐。

方見前風痢條。

治中湯,治噤口痢。

本方加木香半錢,或縮砂一錢。

方見嘔吐門。

開噤散,治嘔逆食不入。書云:食不得入,是有火也。故用黃連,痢而不食,則氣益虛,故加人參。虛人久痢,並用此法。

白話文:

參苓白朮散,適用於下痢噤口不食的人,雖然說是脾虛,其實也是熱氣閉塞心胸間所導致的,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

這個方子可以加石菖蒲一錢、木香少許。

這個方子在後面久痢的條目裡也有提到。

倉廩湯,用於治療噤口痢伴有發熱的症狀,這是毒氣衝心,吃進去的東西馬上就吐出來。

這個方子在前面風痢的條目裡也有提到。

治中湯,用於治療噤口痢。

這個方子可以加木香半錢,或者縮砂一錢。

這個方子在嘔吐的條目裡也有提到。

開噤散,用於治療嘔逆食不入。書上說:吃東西進不去,是因為有火氣。所以要用黃連,而痢疾不食,則氣更加虛弱,所以要加人參。虛弱的人久痢,都可以用這個方法。

人參,川黃連(姜水炒,各五錢),石菖蒲(七錢,不見鐵),丹參(三錢),石蓮子(去殼,即建蓮中有黑殼者),茯苓,陳皮(一錢五分),陳米(一撮),冬瓜仁(去殼,一錢五分),荷葉蒂(二個)

上銼,水煎,服不拘時。

附子理中湯,治寒邪中於太陰,嘔吐清涎沫,腹中冷痛,或下痢清穀,吐蛔蟲,脈來沉細,急宜溫之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川黃連(用薑水炒過,各五錢)、石菖蒲(七錢,不可接觸鐵器)、丹參(三錢)、石蓮子(去殼,就是建蓮中帶黑殼的)、茯苓、陳皮(一錢五分)、陳米(一小撮)、冬瓜仁(去殼,一錢五分)、荷葉蒂(兩個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,不限時間服用。

附子理中湯用於治療寒邪侵入脾胃,出現嘔吐清水、腹中冷痛、腹瀉清谷、吐出蛔蟲等症狀,脈象沉細,急需溫補。

乾薑,附子,炙甘草(各一錢),人參(二錢),白朮(二錢)

上銼,水煎服。寒甚者,加乾薑二錢;渴欲得水,加人參、白朮各一錢;當臍有動氣,去白朮,加肉桂一錢;吐多者,加生薑一錢五分;下痢多者,加白朮;悸者,加茯苓一錢五分;腹滿者,去參、術,加陳皮、半夏、砂仁各八分,附子一錢五分。蓋溫即是補,除附子,加木香、砂仁,即香砂理中湯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由乾薑、附子、炙甘草、人參、白朮組成,將藥材研磨成粉後用熱水煮開服用。如果患者體寒嚴重,可以加兩錢乾薑;如果口渴難耐,可以加一錢人參和一錢白朮;如果肚臍附近有氣動,就去除白朮,加一錢肉桂;如果經常嘔吐,就加一錢五分的生薑;如果腹瀉不止,就加白朮;如果心悸,就加一錢五分的茯苓;如果肚子脹滿,就去除人參、白朮,加八分陳皮、八分半夏、八分砂仁,以及一錢五分的附子。總之,這個方子的主要作用是溫補身體,如果去除附子,再加入木香和砂仁,就變成了香砂理中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