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二·下 (18)
卷二十二·下 (18)
1. 治膿血稠黏方
七宣丸(和劑),溲而便膿血者,小腸泄也,脈得五至以上,洪大者。
大黃(麵裹煨,十五兩),桃仁(去皮尖,炒,六兩),枳實(麩炒),木香,訶子皮,柴胡(各五兩),甘草(炙,四兩)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食前臨臥各一服,米飲下,以利為度。
芍藥柏皮丸,治便膿血。
白話文:
七宣丸
方劑: 七宣丸,屬於和劑。
主治: 尿液混濁帶膿血,屬於小腸泄瀉,脈象為五至以上,脈搏洪大。
組成:
- 大黃(麵裹煨,15兩)
- 桃仁(去皮尖,炒,6兩)
- 枳實(麩炒)
- 木香
- 訶子皮
- 柴胡(各5兩)
- 甘草(炙,4兩)
製法: 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煉蜜製成丸劑,如桐子般大小。
用法: 每服20丸,飯前及睡前各服一次,米湯送服,以大便通暢為度。
附註:
- 此方為七宣丸,主要用於治療小腸泄瀉,症狀為尿液混濁帶膿血,脈象洪大。
- 方中大黃瀉熱通便,桃仁活血化瘀,枳實消積導滯,木香理氣止痛,訶子皮收斂固澀,柴胡疏肝解鬱,甘草調和藥性。
芍藥柏皮丸
主治: 便祕帶膿血。
附註:
- 芍藥柏皮丸專門用於治療便祕帶膿血的病症。具體組成及用法請參考其他資料。
芍藥,黃柏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醋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食前溫湯下。
白話文:
把芍藥和黃柏磨成細粉末,用醋糊搓成像梧桐樹籽一樣大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個丸子,在進餐之前用水送服。
2. 治痢滑脫方
易簡斷下湯,治下痢赤白,無問新久長幼。
白朮,茯苓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草果(連皮,一個),罌米殼(十四枚,去筋蒂,剪碎,用醋浸,為粗末)
上銼作一服,用水一大碗加生薑七片、棗子、烏梅各七個,煎至一大盞,分二服服之。赤痢,加烏頭二粒;白痢,加乾薑五分。罌粟殼治痢,服之如神,但性緊澀,多令人嘔逆,即以醋製,加以烏梅,不致為害,然嘔吐人則不可服。大率痢疾,古方謂之滯下,多因腸胃素有積滯而成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叫做「斷下湯」,可以治療各種痢疾,不論是新發生的還是久病不愈的,也不分年齡。方子由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草果、罌米殼等藥材組成,煎煮時加入生薑、大棗、烏梅,赤痢加烏頭,白痢加乾薑。罌粟殼雖然治痢效果顯著,但性寒澀,容易引起嘔吐,因此用醋製,並加入烏梅來緩解副作用。總之,痢疾古稱「滯下」,多因腸胃積滯引起。
此疾始得之時,不可遽止,先以巴豆感應丸十餘粒,白梅湯下,令大便微利,仍以前藥服之,無不應手取效。若脾胃素弱,用豆蔻、橘紅、罌粟殼各等分為末,醋煮麵糊為丸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烏梅湯下,兼治泄瀉暴下不止,一服即愈,更令藥力相倍為佳。如覺噁心,卻以理中湯、四物湯加豆蔻、木香輩調其胃氣,仍以二陳湯煮木香丸,以定其嘔逆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症剛開始的時候,不能急著止住,先用巴豆感應丸十幾粒,白梅湯送服,讓大便微微通暢,然後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,效果都很顯著。如果脾胃本來就虛弱,可以用豆蔻、橘紅、罌粟殼等量研成粉末,用醋煮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烏梅湯送服,同時治療腹瀉不止,一服藥就能治癒,更能使藥效加倍。如果感到噁心,就用理中湯、四物湯加上豆蔻、木香等藥物調理胃氣,再用二陳湯煮木香丸,來止住嘔吐。
大凡痢疾乃腹心之患,尊年人尤非所宜,若果首尾用平和之劑,決難取效,必致危篤,雖欲服此,則已晚矣。其秦艽、地榆、黃柏、木通之類,其性苦寒,不必輕服。血痢當服胃風湯並膠艾湯之類,白者宜服附子理中湯、震靈丹之屬,更宜審而用之。若五色雜下,泄瀉無時,當用熟烏頭一兩,厚朴、乾薑、甘草各一分,生薑煎服。
白話文:
一般來說,痢疾是腹心之病,對於老年人來說尤其不宜。如果一開始就用平和的藥物,肯定難以奏效,必然會導致病情危重,即使想要服用藥物,也已經太遲了。像秦艽、地榆、黃柏、木通等藥物,性味苦寒,不可輕易服用。
血痢應該服用胃風湯、膠艾湯等藥物,白痢則宜服用附子理中湯、震靈丹等藥物,用藥時更要慎重。如果出現五色雜下的情況,以及持續腹瀉,應該用熟烏頭一兩,厚朴、乾薑、甘草各一分,用生薑煎服。
今之治痢,多用駐車丸、黃連阿膠丸之類,其中止有黃連肥腸,其性本冷,若所感積輕,及余痢休息不已,則服之取效。若病稍重,則非此可療。
真人養臟湯,治大人小兒臟腑受寒,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,或便膿血如魚腦,裡急後重,臍腹絞痛,或脫肛墜下,酒毒濕熱便血,並皆治之。
人參,當歸,訶子(去核),木香,甘草(炙),肉豆蔻(麵裹煨,各一錢),芍藥(炒),白朮(各一錢半),肉桂(五分),罌粟(去蒂蓋,蜜炙,二錢)
白話文:
現在治療痢疾,大多使用駐車丸、黃連阿膠丸等藥方,其中只有黃連能收斂腸道,性寒,若感受寒邪積聚輕微,或痢疾稍有好轉但尚未完全恢復,服用此類藥物就能見效。但如果病情較重,單靠這些藥物就無能為力了。
真人養臟湯,可以治療大人小孩因臟腑受寒、冷熱失調引起的痢疾,無論是赤白痢,還是便膿血如魚腦,裡急後重,臍腹絞痛,甚至脫肛墜下,以及酒毒濕熱引起的便血,都能治療。
藥方中包含人參、當歸、訶子(去核)、木香、甘草(炙)、肉豆蔻(麵裹煨)、芍藥(炒)、白朮、肉桂、罌粟(去蒂蓋,蜜炙)。
上㕮咀作一服,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,去渣,食前溫服。忌酒面、生冷、魚腥、油膩之物。臟腑滑泄,夜起久不瘥者,可加附子四片,煎服。
固腸湯,治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。
罌粟殼(去蒂蓋,醋炙,三兩),白芍藥(炒),當歸,甘草(各一兩),陳皮,訶子(煨,去核),白姜(炮,各半兩),人參,木香(各三錢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煎,空心溫服。
六神散,治瀉痢赤白,腹痛不可忍,久不止者。
白話文:
取上述藥材,研磨成粉,每次取一劑,用一碗半水煎煮,煮至八分滿,去除藥渣,飯前溫熱服用。忌酒、麵食、生冷、魚腥、油膩的食物。如果臟腑滑泄,夜間起來久久不愈,可以加入附子四片,煎服。
固腸湯用於治療寒熱不調,下痢赤白。
罌粟殼(去除蒂頭和蓋子,用醋炙,三兩),白芍藥(炒過),當歸,甘草(各一兩),陳皮,訶子(煨過,去核),白姜(炮製,各半兩),人參,木香(各三錢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煎煮,空腹溫熱服用。
六神散用於治療瀉痢赤白,腹痛難忍,久久不愈。
粟殼,青皮(去穰),陳皮(去白),烏梅肉,乾薑(炮,各五錢),甘草(炙,三錢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加乳香二分,水煎,食前溫服。
桃花湯(金匱),治下痢膿血。
赤石脂(一升,一半銼,一半篩末),乾薑(一兩),粳米(一升)
上三味,以水七升煮米令熟,去渣,溫七合,納赤石脂末方寸匕,日三服。若一服愈,余藥勿服。
白膠香散,治脾胃虛寒,滑腸久瀉,臍腹疼痛無休止。
白話文:
粟殼、青皮(去穰)、陳皮(去白)、烏梅肉、乾薑(炮製,各五錢)、甘草(炙,三錢)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再加入乳香二分,用水煎煮,飯前溫熱服用。此方名為桃花湯,出自《金匱要略》,用於治療痢疾伴有膿血。
赤石脂(一升,一半磨成碎塊,一半過篩成粉末)、乾薑(一兩)、粳米(一升),將三味藥材用七升水煮至米熟,去除藥渣,溫熱後加入赤石脂粉末方寸匕,一天服用三次。如果服用一次後症狀就痊癒,就不需要再服用其他藥物了。
此方名為白膠香散,用於治療脾胃虛寒、腸道滑利久瀉、臍腹疼痛不止的症狀。
米殼(四兩,醋炒),龍骨,南白膠香(各三兩),甘草(炙,七錢),乾薑(炮,半兩)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煎至一盞,溫服,食前。忌冷物傷胃。
禹餘糧丸(嚴氏),治腸胃虛寒,滑泄不禁。
禹餘糧石(煅),赤石脂(煅),龍骨,蓽撥,乾薑(炮),訶子(麵裹煨),肉豆蔻(麵裹煨),附子(炮,去皮臍,各等分)
上為末,醋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萬補丸,治脾胃久虛,大腸積冷,下痢白膿,或腸滑不固,久服諸藥不效,服之神驗,併產前產後皆可服。
白話文:
米殼四兩,用醋炒過;龍骨、南白膠香各三兩;甘草七錢,炙過;乾薑半兩,炮製。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,溫熱服用,飯前服用。忌食冰冷食物,以免傷胃。
禹餘糧丸由嚴氏所創,主治腸胃虛寒、滑瀉不止。藥方如下:禹餘糧石煅燒,赤石脂煅燒,龍骨,蓽撥,乾薑炮製,訶子用麵裹煨,肉豆蔻用麵裹煨,附子炮製去皮臍,以上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
萬補丸主治脾胃久虛、大腸積冷、下痢白膿,或腸滑不固,久服其他藥物無效等症狀,服用後效果顯著。產前產後皆可服用。
人參,當歸(切,焙),草豆蔻(炮,去皮),嫩茄茸(酥炙),乳香(各一兩半),白朮,陽起石(火燥,研細),肉桂(去皮),縮砂仁,赤石脂,鍾乳粉,肉豆蔻(麵裹煨),沉香,白姜(炮),蓽撥(牛乳半盞慢火煎乾),茴香(炒),丁香,厚朴(薑製),白茯苓(各一兩),地榆,大麥櫱(炒),神麯(炒,各半兩),附子(炮,去皮臍,七錢),肉蓯蓉(酒浸一宿,二兩),罌粟殼(和米煮,二十枚,炙)
白話文:
人參、當歸(切片,烘烤)、草豆蔻(炮製,去皮)、嫩茄茸(酥炸)、乳香(各一兩半)、白朮、陽起石(火烤至乾燥,研磨成粉)、肉桂(去皮)、縮砂仁、赤石脂、鍾乳粉、肉豆蔻(麵粉包裹煨製)、沉香、白姜(炮製)、蓽撥(加入牛乳半盞,慢火煎煮至乾)、茴香(炒製)、丁香、厚朴(薑汁製)、白茯苓(各一兩)、地榆、大麥櫱(炒製)、神麯(炒製,各半兩)、附子(炮製,去皮和臍,七錢)、肉蓯蓉(酒浸泡一夜,二兩)、罌粟殼(與米同煮,二十枚,烘烤)。
上為細末,研勻,用木瓜十五枚去瓤蒸爛,同藥末搗和得所,丸如桐子大,曬乾,每服三十丸,食前米飲下,頻並者加至五七十丸。
以上治寒滑之劑。
一方,治痢。
側柏葉(一錢),甘草(三錢),御米殼(去頂穰,湯泡三次,曬乾,蜜拌炒黃,一錢,久者倍之)
上㕮咀,水煎,澄清入蜜,呷服之。先服木香檳榔丸,後服此妙。
本事方
黑豆(五十粒),陳皮(半兩),罌粟殼(十四個),甘草(二錢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與蒸熟去籽的木瓜一起搗勻,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曬乾後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,症狀頻繁者可加至五七十丸。
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寒滑症。
另一個方子,用於治療痢疾:
將側柏葉、甘草、御米殼(去頂部,用湯浸泡三次,曬乾,加入蜂蜜炒至黃色,久存的御米殼用量加倍)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,澄清後加入蜂蜜,服用。先服用木香檳榔丸,然後服用此方效果更佳。
另一個方子記載:
用黑豆、陳皮、罌粟殼、甘草製成藥方。
上四味,半生半炒,水煎,空心服。盡此一劑,無不效者。
遇仙立效散,治諸惡痢,或赤或白,或膿淡相雜,裡急後重,臍腹結痛,或下五色,或如魚腦,日夜無度,或口噤不食,不問大人小兒,虛弱老人產婦,並宜服之。
罌粟殼(去蒂蓋,炒黃),當歸(洗,各三兩),甘草,赤芍藥,酸石榴皮,地榆(各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,空心溫服。忌生冷、油膩。
黃耆散,治熱痢下赤黃膿,腹痛心煩。
白話文:
將四種藥材,一半生一半炒,用清水煎煮,空腹服用。服用一劑後,效果顯著。這個藥方叫做立效散,可以用來治療各種痢疾,無論是赤痢、白痢、膿痢、淡痢,或是裡急後重、臍腹疼痛、下五色痢、如魚腦樣痢,無論白天黑夜,病情都十分嚴重,甚至口噤不食。不論是大人、小孩、虛弱的老人、產婦,都可以服用。
另外,還有個叫做黃耆散的藥方,可以用來治療熱痢下赤黃膿,伴隨腹痛心煩的症狀。這個藥方包含罌粟殼(去蒂蓋,炒黃)、當歸(洗淨,各三兩)、甘草、赤芍藥、酸石榴皮、地榆(各一兩)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清水煎煮,空腹溫服。服用期間忌食生冷、油膩食物。
黃耆,龍骨,當歸(各七錢半),黃連(微炒一兩),生乾地黃,黃柏,黃芩,犀角屑,地榆(各半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,粥飲調下。
一方,治腸滑久痢,神效。
以石榴一個劈破,炭火簇燒令煙盡,急取出,不令作白灰,用碗蓋一宿,出火毒,為末,用酸石榴一個煎湯,調下二錢。
一方,治痢。
五倍子為丸,赤痢甘草湯下,白痢乾薑湯下,各十丸。
以上治熱滑之劑。
白話文:
黃耆、龍骨、當歸各七錢半,黃連(微炒一兩),生地黃、黃柏、黃芩、犀角屑、地榆各半兩。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不分時間,可以用粥或飲水送服。
此方主治腸滑久痢,效果顯著。
另外,可以用石榴一個,劈開後用炭火燒烤,直到煙消盡,立即取出,不要燒成白色灰燼,用碗蓋住一宿,去除火毒,研磨成粉末。然後用酸石榴一個煎湯,調服二錢粉末。
此方亦主治痢疾。
五倍子製成丸劑,赤痢用甘草湯送服,白痢用乾薑湯送服,每次十丸。
以上各方都屬於治療熱滑症的藥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