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二·下 (17)
卷二十二·下 (17)
1. 治裡急後重方
導氣湯,治下痢膿血,日夜無度,裡急後重。
方見前。
立效散,治赤白痢疾,膿血相兼,裡急後重,疼痛,一服立止。
黃連(四兩,酒洗,用吳茱萸二兩同炒,去茱萸不用),陳枳殼(二兩,麩炒,去穰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空心黃酒調下,泄瀉米湯下,噤口痢陳米湯下。
木香黃連湯,治下痢膿血,裡急後重,神效。
木香,黃連,川木通,川黃柏,枳殼(麩炒),陳皮(各二錢半),大黃(三錢)
上㕮咀,分作二帖,用水二盞煎至八分、去渣,食前溫服。
木香化滯湯,治赤白痢,腹中疼痛,裡急後重,大便窘迫。
白朮,茯苓,枳殼(麩炒),厚朴(薑汁炒),芍藥(各一錢二分),人參,陳皮,澤瀉,黃連,檳榔(各一錢),木香(七分)
上㕮咀,水煎服。
白頭翁湯(金匱),治熱痢重下者。
白頭翁(二兩),黃連,黃柏,秦皮(各三兩)
上四味,以水七升煮取二升,去渣,溫服一升,不愈再服。
劉宗厚曰:此治痢在下焦,腎虛有熱也。經云:腎欲堅。故用純苦之劑以堅之,出太陰例藥也,以其下痢屬太陰故也。
清涼飲子,治大瘕瀉,裡急後重,數至圊而不能便,莖中痛。
大黃,當歸,赤芍藥,甘草(炙,各一錢)
上作一服,用水二鍾煎至一鍾,不拘時熱服。
進承氣湯,治太陰證不能食是也,當先補而後瀉,乃進藥法也。
先銼厚朴半兩,薑製,水一盞煎至半盞服。若二三服未已,胃有宿食不消,加枳實二錢同煎服。二三服泄又未已,如不加食,尚有毒熱,又加大黃三錢推過。泄未止者,為腸胃久有塵垢滑黏,加芒硝半合,垢去盡則安矣。(後重兼無虛證者宜之。若力倦氣少,脈虛不能食者,不宜此法。蓋厚朴、枳實大瀉元氣故也)
退承氣湯,治陽明證能食是也,當先瀉而後補,乃退藥法也。
先用大承氣五錢,水一盞依前法煎至七分,稍熱服。如瀉未止,去芒硝,減大黃一半,煎二服。如熱氣雖已,其人心腹滿,又減去大黃,但與枳實厚朴湯,又煎二三服。如腹脹滿退,泄亦自安,後服厚朴湯數服則已。
水煮木香膏(寶鑑),治脾胃受濕,臟腑滑泄,腹中疼痛,日夜無度,腸鳴水聲,不思飲食,每欲痢時,裡急後重,或下赤黃,或便膿血等,井皆治之。
木香,丁香,乳香,訶子皮,當歸,白芍藥,青皮,陳皮(去白),厚朴(薑製),黃連(炒),藿香,甘草(炙,各一兩),肉豆蔻,砂仁(各一兩半),枳實,乾薑(炮,各五錢),御米殼(蜜水炒,六兩)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水一大盞、棗一枚劈開煎至六七分,和渣稍熱食前服。
白朮安胃散(寶鑑),治一切瀉痢,無問膿血相雜,裡急後重窘迫,日夜無度。
御米殼(三兩,去項蒂,醋煮一宿),茯苓,白朮,車前子,五味子,烏梅肉(各一兩)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二盞煎至一盞,空心溫服。
升陽除濕防風湯
方見前濕痢方
二奇散,治痢后里急後重。
枳殼,黃耆,防風(各等分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用蜜湯調下,或米飲調亦得。
一方,治裡急後重。
好蛤粉,穿山甲(炒,各等分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空心用好酒調下。
白話文:
[治療裏急後重的處方]
導氣湯,用於治療下痢伴有膿血,日夜不停,肛門墜脹感嚴重。
處方詳情請看前面。
立效散,適用於赤白痢疾,膿血交錯,裏急後重,腹部疼痛,服用一次即可立即緩解。
使用黃連四兩(酒洗淨,與二兩吳茱萸一同炒制,最後棄掉吳茱萸),陳枳殼二兩(麩炒,去內瓤)。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空腹時用黃酒送服,如果腹瀉則用米湯送服,對於噤口痢則用陳米湯送服。
木香黃連湯,對下痢伴有膿血,裏急後重有神奇療效。
木香、黃連、川木通、川黃柏、炒枳殼、陳皮(各二錢半),大黃(三錢)。這些藥材切碎,分成兩劑,每劑用兩杯水煎至剩八分,去掉渣滓,飯前溫服。
木香化滯湯,適用於赤白痢,腹部劇痛,裏急後重,排便困難。
白朮、茯苓、炒枳殼、薑炒厚朴、芍藥(各一錢二分),人參、陳皮、澤瀉、黃連、檳榔(各一錢),木香(七分)。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服。
白頭翁湯,適用於熱痢且嚴重下痢的情況。
白頭翁(二兩)、黃連、黃柏、秦皮(各三兩)。將以上四種藥材,用七升水煮至剩兩升,去掉渣滓,溫服一升,若未見效,可再次服用。
劉宗厚表示:這方用於治療下焦的痢疾,因腎虛伴隨熱象。經典提到:腎需要堅固。因此,採用純苦的藥材來增強腎功能,此方出自太陰類的藥方,因為下痢屬於太陰病範疇。
清涼飲子,適用於大瘕瀉,裏急後重,頻繁如廁卻無法順利排便,尿道疼痛。
大黃、當歸、赤芍藥、炙甘草(各一錢)。將這些藥材作為一劑,用兩鍾水煎至剩一鍾,不限時間熱服。
進承氣湯,適用於太陰症狀,無法進食的情況。應先補充營養再進行瀉下,這是進藥的原則。
首先將半兩厚朴切碎,薑製,用一杯水煎至剩半杯服用。若服用二到三劑仍未見效,胃中有食物殘留未能消化,則加二錢枳實一起煎服。若服用二到三劑後仍無法停止瀉下,且食慾不佳,仍有毒熱存在,再加三錢大黃以促進排泄。如果瀉下仍未停止,可能是腸胃長期積累污垢,黏稠滑溜,需加半合芒硝,直到污垢完全清除才能痊癒。(此方適用於裏急後重但無虛弱症狀的人。若感到疲倦乏力,脈搏虛弱無法進食,則不適合此方。因為厚朴和枳實會大量消耗元氣)
退承氣湯,適用於陽明症狀,食慾旺盛的情況。應先瀉下再補充營養,這是退藥的原則。
首先用五錢大承氣,一杯水依前法煎至剩七分,微熱時服用。若瀉下仍未停止,則去掉芒硝,減半大黃,煎二劑服用。若熱氣已消,但患者仍有心腹脹滿感,則去掉大黃,只給予枳實厚朴湯,再煎二到三劑。若腹部脹滿感消失,瀉下自然停止,後續服用幾次厚朴湯即可痊癒。
水煮木香膏,適用於脾胃受濕,臟腑滑泄,腹部疼痛,日夜不停,腸鳴如水聲,食慾不振,每次想要排便時,裏急後重,或排出赤黃色物質,或排膿血等,都能治療。
木香、丁香、乳香、訶子皮、當歸、白芍藥、青皮、陳皮(去白)、薑製厚朴、炒黃連、藿香、炙甘草(各一兩),肉豆蔻、砂仁(各一兩半),枳實、炮乾薑(各五錢),蜜水炒御米殼(六兩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一丸,一大杯水、一枚剖開的棗子煎至剩六七分,連渣一起微熱空腹前服用。
白朮安胃散,適用於所有類型的瀉痢,無論膿血混合,裏急後重,日夜不停。
御米殼(三兩,去頂部和蒂,醋煮一夜),茯苓、白朮、車前子、五味子、烏梅肉(各一兩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五錢,兩杯水煎至剩一杯,空腹溫服。
升陽除濕防風湯
請參考前面濕痢的處方。
二奇散,適用於痢疾後期的裏急後重。
枳殼、黃耆、防風(各等分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蜂蜜湯調服,或用米湯調服也可。
另一個處方,適用於裏急後重。
優質蛤粉、炒穿山甲(各等分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時用好酒調服。
2. 治虛坐努責方
丹溪方,治痢疾氣行血積,但虛坐努責,此為亡血證。
當歸身尾(二錢),生地黃,生芍藥,桃仁,陳皮(各一錢)
上銼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是丹溪的處方,用於治療痢疾導致氣滯血瘀的情況,特別是患者只虛坐著用力排便卻排不出,這顯示出有失血的症狀。
處方包含:當歸身尾(兩錢),生地黃,生芍藥,桃仁,陳皮(各一錢)。
以上藥材應切碎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