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十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5)

1. 論內傷諸證與外感不同

外感風寒之邪,三日以外谷消水去,邪氣傳裡,始有渴也。內傷飲食,勞役久病者,必不渴,是邪氣在血脈中,有餘故也。初勞役形質,飲食失節,傷之重者,必有渴。以其心火熾上,克於肺金,故渴也。

又當以此辨之,雖渴欲飲冷水者,當徐少與之,不可縱意而飲,恐水多峻下,則胃氣愈弱,輕則為脹,重則傳變諸疾,必反覆悶亂,百脈不安,夜加增劇,不得安臥,不可不預度也。

白話文:

外感風寒感冒,通常三天後食慾和體力就會恢復,邪氣入侵內裡才會感到口渴。但內傷或因飲食不節、勞累過度、久病的人,通常不會口渴,因為邪氣停留在血脈中,還有餘力。 初期勞累或飲食失調,病症嚴重者則會口渴,這是因為心火旺盛,抑制了肺金的機能,所以才口渴。

此外,判斷口渴的成因,即使患者想喝冷水,也要少量緩慢地給予,不可任其想喝多少就喝多少。因為喝水過多可能導致腹瀉,進而使胃氣更虛弱,輕則腹脹,嚴重則可能演變成其他疾病,導致反覆胸悶、心慌意亂,全身氣血運行不暢,症狀在夜間加重,難以入睡,必須事先預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