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二·下 (14)
卷二十二·下 (14)
1. 治風痢方
倉廩湯,治痢疾赤白,發熱不退,腸胃中有風邪熱毒,及時行瘟疫,沿門闔境皆下痢噤口者,服之神效,即人參敗毒散加陳倉米。
人參,茯苓,甘草,川芎,枳殼,桔梗,羌活,獨活,前胡,柴胡,陳倉米(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生薑三片,水煎,不拘時熱服。痢後手足疼痛,加檳榔、木瓜煎,若不早治,有成鶴膝風者。
胃風湯,治風入腸胃作痢,或白或赤,或如豆汁,或痢久人弱脈虛,色如塵腐將危者,亦能救治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川芎,芍藥,當歸,羌活,防風
上銼,加黍米,水煎服。腹痛,加木香。
六一順氣湯,治痢不問赤白相雜,肚痛裡急後重,渾身發熱,口乾發渴,用此通理即止。
柴胡,黃芩,芍藥,枳實,厚朴,大黃,芒硝,甘草
上銼劑,先將水二鍾煎滾三沸後,入藥煎至一碗,臨服入鐵鏽水三匙調服。
防風芍藥湯,治泄痢飧泄,身熱脈弦,腹痛而渴,及頭痛微汗。
防風,芍藥,黃芩(各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煎,食前服。
枳實三百丸,治腸風久不已,而下痢膿血,日數十度。
枳實,皂角刺,槐花(生,各五錢)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米飲、酒任下。
白話文:
【治療風濕性腹瀉的處方】
倉廩湯,適用於腹瀉呈現紅白交錯,伴隨高燒不退,腸胃存在風邪和熱毒,以及流行瘟疫導致鄰裏都出現閉口腹瀉的情況,服用後效果神奇。這是人參敗毒散加上陳年大米的配方。
配方包含: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川芎、枳殼、桔梗、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陳年大米(份量均等)
以上材料切碎,每次服用約五錢,加入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,不限時間熱服。如果腹瀉後手腳疼痛,可再添加檳榔、木瓜一起煎煮,如果不盡早治療,可能會發展成鶴膝風。
胃風湯,用於腸胃受到風邪引起的腹瀉,無論是白色或是紅色,或是像豆汁般的樣子,或是長期腹瀉導致人體虛弱,脈搏虛弱,面色蒼白接近危險情況,也能進行救治。
配方包括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川芎、芍藥、當歸、羌活、防風
以上材料研磨,再加入黍米,用水煎煮服用。如果腹部疼痛,可添加木香。
六一順氣湯,用於無論紅白相間的腹瀉,肚子疼痛,身體發熱,口渴,使用這個配方可以達到通暢的效果。
配方包含:柴胡、黃芩、芍藥、枳實、厚朴、大黃、芒硝、甘草
以上材料混合,先將兩杯水煮沸三次後,再放入藥材煎至一碗,服用前加入三匙鐵鏽水調勻服用。
防風芍藥湯,適用於餐後腹瀉,身體發熱,脈搏緊繃,腹部疼痛且口渴,以及頭痛伴隨著微微出汗的情況。
配方包含:防風、芍藥、黃芩(各一兩)
以上材料切碎,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煎煮,飯前服用。
枳實三百丸,用於腸道風濕久未痊癒,導致大量膿血的腹瀉,每天可能發生數十次。
配方包含:枳實、皁角刺、槐花(生,各五錢)
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蜂蜜製成像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可用米湯或酒送服。
2. 治寒痢方
理中湯,治脾胃寒濕瀉痢。
方見泄瀉門
溫中湯,治痢疾挾寒。
蒼朮,木香,乾薑(炒,各一錢半),芍藥(炒),厚朴(薑汁炒),青皮,砂仁(各一錢二分)
上銼,水煎服。
訶黎散,治脾胃虛弱,內挾冷氣,心脅刺痛,嘔吐噁心,腸鳴泄瀉,水穀不化,漸成痢疾。
訶子,肉豆蔻(麵裹煨),青皮(各四兩),附子(炮,去皮,一兩),肉桂(去皮,五錢)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加生薑三片,煎至七分,食前溫服。
地榆散,治大人小兒脾胃氣虛,冷熱不調,下痢膿血,赤多白少,或純下鮮血,裡急後重,小便不利。
地榆(炒),乾葛(各四錢),當歸,赤芍藥,茯苓(各三錢),乾薑(炮),甘草(炙,各二錢),罌粟殼(蜜炙,六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用熱水調下,不拘時。
木香散,治脾胃虛弱,內挾風冷,泄瀉注下,水穀不化,腹中絞痛,久痢脾滑不禁。
木香,附子(醋煮,去皮臍),赤石脂,訶子肉,甘草(炙,各一錢),當歸(二錢),藿香,肉豆蔻(麵煨,各一錢半),丁香(五分)
上作一服,加生薑三片、棗二枚,水煎,食前服。
和中飲,治痢疾不分赤白,近服之無有不效者,但發熱噤口者不可服。
白朮,陳皮,茯苓,芍藥(各一錢),草果仁(七分),甘草(三分),陳倉米(二錢),砂糖(三錢),粟殼(醋炙,一錢半),烏梅(一個)
上銼,加生薑三片、棗一枚,水煎服。
豆蔻燥腸丸,治沉寒痼冷,泄痢腹痛,後重。
附子(炮,去皮),赤石脂(各一兩),舶上硫黃,良薑(炒),肉豆蔻,乾薑(炮,各半兩)
上為末,醋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米湯下。忌生冷硬物及油膩。
木香豆蔻丸,治臟腑極冷傷憊,下泄米穀不化,及一切冷痢脾泄,無不取效,惟熱痢熱瀉不治,蓋藥性熱也,隨證用之。
木香,破故紙(各一兩),良薑,厚朴(制),砂仁(各七錢半),陳皮,赤芍藥,官桂,白朮(各半兩),吳茱萸(湯炮),胡椒(各二錢半),肉豆蔻(四個,麵煨),檳榔(一兩)
上為細末,用漿水煮豬肝,仍用些糊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豆蔻固腸丸,治脾胃虛寒,臟腑頻滑,下痢赤白。
木香,赤石脂,乾薑,縮砂,厚朴(薑製),肉豆蔻(麵裹煨,各等分)
上為末,麵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陳曲丸,治腹中冷痛,磨積止痢。
陳曲(炒,一兩半),乾薑(炮),官桂,白朮,當歸,厚朴,人參,甘草(炙,各半兩)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酒送下,或淡醋湯亦得,食前,一日三服。
白朮調中丸,治脾胃不和,米穀不消,久痢赤白,膿血相雜,多日羸瘦,不思飲食。
白朮(半兩),神麯(炒,四兩),人參,茯苓,豬苓,澤瀉(各三錢),乾薑(炮),甘草(炙,各一兩),木香(二錢),官桂(一錢半)
上為末,麵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空心淡薑湯下。
勝金丹
乾薑,黃蠟(各等分)
上銀石器中化蠟,入薑末,丸如芥子大,每服七丸或十四丸,白痢酒下,赤痢井花水下。
石脂神砂丹
赤石脂(一兩半,水飛),硃砂(一兩,細研),生附子,乾薑(各五錢)
上為細末,酒糊丸如黑豆大,每服十五丸,清水飲下。
一方,治水瀉並赤白痢。
用草烏大者一兩半,將一半燒灰,一半生用,為細末,醋糊丸如綠豆大,每服七丸,赤痢甘草湯下,白痢乾薑湯下,水瀉井花水下,並空心服。忌腥臊、熱毒、諸冷物。
一方,治氣痢。
乳汁煎蓽撥服之。《太平廣記》:貞觀中,太宗苦於氣痢,眾醫不效,詔問群臣中有能治者,當重賞之,有衛士進此方,服之立瘥。
白話文:
[治療寒痢方]
理中湯,適用於脾胃受寒濕影響導致的瀉痢。
溫中湯,用於治療伴有寒氣的痢疾。 所需材料包含:蒼朮、木香、炒乾薑各一錢半,炒芍藥、薑汁炒厚朴、青皮、砂仁各一錢二分。將所有材料切碎,用水煎煮服用。
訶黎散,適用於脾胃虛弱,內含冷氣,心脅刺痛,嘔吐噁心,腸鳴泄瀉,食物無法消化,逐漸形成痢疾。 所需材料包含:訶子、面裹煨肉豆蔻、青皮各四兩,炮附子去皮一兩,去皮肉桂五錢。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盞半的水和三片生薑,煎煮至剩七分,飯前溫服。
地榆散,適用於大人小孩脾胃氣虛,冷熱調節失衡,下痢膿血,赤色多白色少,或純下鮮血,裡急後重,小便不利。 所需材料包含:炒地榆、乾葛各四錢,當歸、赤芍藥、茯苓各三錢,炮乾薑、炙甘草各二錢,蜜炙罌粟殼六錢。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熱水調服,不限時間。
木香散,適用於脾胃虛弱,內含風冷,泄瀉注下,食物無法消化,腹部劇烈疼痛,長期痢疾脾滑無法控制。 所需材料包含:木香、醋煮附子去皮臍、赤石脂、訶子肉、炙甘草各一錢,當歸二錢,藿香、面煨肉豆蔻各一錢半,丁香五分。將所有材料合為一服,加入三片生薑、二枚棗,用水煎煮,飯前服用。
和中飲,適用於痢疾不分紅白,近期服用無不見效,但若發熱噤口則不可服用。 所需材料包含:白朮、陳皮、茯苓、芍藥各一錢,草果仁七分,甘草三分,陳倉米二錢,砂糖三錢,醋炙粟殼一錢半,烏梅一個。將所有材料切碎,加入三片生薑、一枚棗,用水煎煮服用。
豆蔻燥腸丸,適用於沉寒痼冷,泄痢腹痛,後重。 所需材料包含:炮附子去皮、赤石脂各一兩,舶上硫磺、炒良薑、肉豆蔻、炮乾薑各半兩。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二十丸,米湯吞服。忌生冷硬物及油膩食品。
木香豆蔻丸,適用於臟腑極冷傷憊,下泄食物無法消化,以及一切冷痢脾泄,無不見效,但熱痢熱瀉不適用,因為藥性偏熱,需根據症狀使用。 所需材料包含:木香、破故紙各一兩,良薑、制厚朴、砂仁各七錢半,陳皮、赤芍藥、官桂、白朮各半兩,湯炮吳茱萸、胡椒各二錢半,肉豆蔻四個(面煨)、檳榔一兩。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,用漿水煮豬肝,再加入一些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空腹米飲吞服。
豆蔻固腸丸,適用於脾胃虛寒,臟腑頻繁滑動,下痢紅白相間。 所需材料包含:木香、赤石脂、乾薑、縮砂、薑製厚朴、面裹煨肉豆蔻各等分。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,用麪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米飲吞服。
陳曲丸,適用於腹部冷痛,消除積滯,止痢。 所需材料包含:炒陳曲一兩半,炮乾薑、官桂、白朮、當歸、厚朴、人參、炙甘草各半兩。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,用煉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用酒送下,或用淡醋湯也可以,飯前服用,每日三次。
白朮調中丸,適用於脾胃不和,食物無法消化,長期痢疾紅白相間,膿血混雜,長時間瘦弱,不想吃東西。 所需材料包含:半兩白朮,炒神麯四兩,人參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各三錢,炮乾薑、炙甘草各一兩,木香二錢,官桂一錢半。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,用麪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空腹淡薑湯吞服。
勝金丹 所需材料包含:乾薑、黃蠟各等分。在銀石器中融化蠟,加入薑末,做成芥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七丸或十四丸,白痢酒下,赤痢井花水下。
石脂神砂丹 所需材料包含:赤石脂一兩半(水飛),硃砂一兩(細研),生附子、乾薑各五錢。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,用酒糊做成黑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十五丸,清水飲下。
一方,適用於水瀉和紅白痢。 所需材料包含:草烏大者一兩半,將一半燒灰,一半生用,磨成細末,用醋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七丸,赤痢甘草湯下,白痢乾薑湯下,水瀉井花水下,均需空腹服用。忌腥臊、熱毒、各種冷食。
一方,適用於氣痢。 用乳汁煎煮蓽撥服用。據《太平廣記》記載,貞觀年間,太宗因氣痢困擾,眾醫無效,下令尋求能治療的臣民,會給予重賞。一名衛士進獻此方,服用後立即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