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二·下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二·下 (13)

1. 治暑痢方

黃連香薷飲,治感暑,下痢鮮血。

方見中暑門

六和湯,治感冒成痢,疼甚,食不進。

方見中暑門

益元散,此為治痢之聖藥也,其功不能盡述。

桂府膩白滑石(六兩),粉甘草(炙,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白水調服無時。一名六一散,一名天水散,加紅曲名清六丸,加乾薑名溫六丸。

白話文:

黃連香薷飲用於治療中暑引起的下痢鮮血。六和湯則是用來治療因感冒引起的腹瀉,疼痛難忍,食慾不振。益元散是治療痢疾的聖藥,功效無數。桂府膩白滑石六兩,甘草一兩(炙),研成細末,每次服三錢,用白水調服,時間不限。此方又名六一散、天水散,加入紅曲則稱為清六丸,加入乾薑則稱為溫六丸。

加味五苓散,治伏暑熱二氣及冒濕,泄瀉注下,或煩或吐,或渴不止,小便不利。

赤茯苓,豬苓,澤瀉,官桂(不見火),白朮(各一錢二分),人參,滑石,甘草(各一錢半)

上㕮咀,用水二鍾煎八分,空心服。

化滯香薷飲,治感暑,下痢鮮血。

香薷,黃連,白扁豆,厚朴,豬苓,澤瀉,白朮,白茯苓,白芍藥

白話文:

加味五苓散,用於治療暑熱濕氣導致的泄瀉、小便不利、口渴、煩躁、嘔吐等症狀。

藥方如下:赤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官桂(不要用火烤)、白朮(各一錢二分)、人參、滑石、甘草(各一錢半)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兩碗水煎煮至八分,空腹服用。

化滯香薷飲,用於治療暑熱引起的腹瀉,並伴隨鮮血。

藥方如下:香薷、黃連、白扁豆、厚朴、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白芍。

上銼,水煎服。

薑茶湯,治痢疾腹痛,不問赤白冷熱。蓋姜能助陽,茶能助陰,二者皆能消散,又且調平陰陽,至於暑毒、酒食毒,皆能解之。

老生薑(細切,三片),細茶葉(三錢)

上用新水煎服。一方加連根韭菜同搗汁,酒調服。

仙梅丸,治痢疾發熱發渴者。

細茶,烏梅(水洗,剝去核,曬乾)

上為末,生蜜搗作丸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水冷熱隨下。一方陳白梅,好茶、蜜水各半煎服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薑茶湯可以治療痢疾腹痛,不論是赤痢、白痢、寒痢或熱痢皆可使用。因為薑可以助陽,茶可以助陰,兩者都能消散病邪,而且能調和陰陽。至於暑毒、酒食中毒,薑茶湯也能解毒。

取老生薑切成細片三片,細茶葉三錢。

將以上材料用新鮮水煎煮後服用。另一個方子是將生薑和韭菜一起搗碎成汁,用酒調和後服用。

仙梅丸可以治療痢疾伴隨發熱、口渴的患者。

取細茶葉和烏梅(用水洗淨,去核,曬乾)研磨成粉末,用生蜜調和成彈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丸,可以用冷水或熱水送服。另一個方子是用陳白梅、好茶葉和蜜水各半煎煮後服用。

2. 治濕痢方

升陽除濕湯,自下而上者,引而去之。

蒼朮(一錢),柴胡,羌活,防風,升麻,神麯,澤瀉,豬苓(各五分),炙甘草,陳皮,麥櫱面(各三分)

上作一服,水煎、空心服。如胃寒腸鳴,加益智仁、半夏各五分,生薑三片,棗一枚,非腸鳴不得用。加木香,治痢如魚凍者最效。

白話文:

升陽除濕湯

方義: 這方藥是從下往上引導濕氣,將其排除體外。

藥方:

  • 蒼朮(一錢)
  • 柴胡、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神麴、澤瀉、豬苓(各五分)
  • 炙甘草、陳皮、麥芽面(各三分)

用法: 上述藥材共為一劑,水煎服,空腹服用。

加減:

  • 若有胃寒腸鳴者,可加益智仁、半夏各五分,生薑三片,大棗一枚。但若無腸鳴則不可使用。
  • 若有痢疾,且糞便如魚凍狀,可加木香,效果更佳。

升陽除濕防風湯,治大便閉,或裡急後重,數至圊而不能便,或少有白膿血。少有血慎勿利之,升舉其陽,則陰氣自降矣。

蒼朮(米泔浸炒,四錢),防風(三錢),白朮(一錢),茯苓,白芍藥(各一錢)

上㕮咀作一服,除蒼朮另作片子,水一碗半煮至二盞,納諸藥同煎至一盞,稍熱服,空心食前服。

茯苓湯(東垣),治因傷冷水,瀉變交作赤白痢,腹痛減食,熱燥,四肢困倦無力。

白話文:

升陽除濕防風湯用於治療大便不通,或便意頻頻卻難以排出,或少量白色膿血伴隨。若伴有少量血便,不可使用瀉藥,應提升陽氣,則陰氣自然下降。

藥方:蒼朮(米泔浸炒,四錢)、防風(三錢)、白朮(一錢)、茯苓、白芍藥(各一錢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一劑藥,蒼朮另作片狀,用一碗半水煮至兩盞,放入其他藥材一同煎煮至一盞,稍熱服下,空腹或飯前服用。

茯苓湯是東垣先生的方子,用於治療因受涼水侵襲而導致的腹瀉,並伴有赤白痢、腹痛、食慾減退、口乾舌燥、四肢乏力等症狀。

茯苓,豬苓(各六分),澤瀉,歸身(各四分),芍藥(一錢半),升麻,柴胡(各一錢),蒼朮(二分),黃芩(三分),肉桂,甘草(炙,各五分),生薑(二錢)

上㕮咀作二服,水煎,食前稍熱服。一方無升麻、柴胡。

加減胃苓湯,治暴痢赤白相雜,腹痛,裡急後重。

蒼朮,厚朴,茯苓,豬苓,澤瀉(各八分),白朮,陳皮,甘草(炙),黃連(各一錢),木香(三分),檳榔(五分)

白話文:

茯苓、豬苓各六分,澤瀉、歸身各四分,芍藥一錢半,升麻、柴胡各一錢,蒼朮二分,黃芩三分,肉桂、甘草(炙)各五分,生薑二錢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分成兩劑,用水煎煮,飯前溫熱服用。如果沒有升麻和柴胡,也可以不加。此方名為「加減胃苓湯」,專治突然發作的痢疾,症狀為赤白便混雜、腹痛、裡急後重。

另外,蒼朮、厚朴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各八分,白朮、陳皮、甘草(炙)、黃連各一錢,木香三分,檳榔五分,也是常見的藥方。

上銼,水二鍾煎八分,通口服。

丹溪方,治因飲水過多,腹脹,泄痢帶白。

蒼朮,厚朴,白朮,茯苓,滑石

上銼,水煎,下保和丸。又云加炒曲、甘草。

戊己丸,治脾經受濕,瀉痢不止,米穀不化,臍腹刺痛。

黃連,吳茱萸(去梗,炒),白芍藥(各三兩)

上為末,麵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空心米飲下,日三服。

堅中丸,治脾胃受濕,滑泄注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切碎,用兩杯水煎煮八分,服用藥汁。

這個方子出自丹溪先生,專治因飲水過多導致腹脹、腹瀉並帶有白色分泌物的情況。

藥材包括蒼朮、厚朴、白朮、茯苓、滑石。

將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,服用藥汁後再服用保和丸。也有人會加炒曲和甘草。

戊己丸專治脾經受濕,導致腹瀉不止,米飯消化不良,肚臍和腹部疼痛的情況。

藥材包括黃連、吳茱萸(去掉梗,炒制)、白芍藥,各取三兩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

堅中丸專治脾胃受濕,導致腹瀉不止,不停地排泄的情況。

黃連,黃柏,赤茯苓,澤瀉,白朮(各一兩),陳皮,肉豆蔻,白芍藥,人參,官桂,半夏曲(各五錢)
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食前溫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黃連、黃柏、赤茯苓、澤瀉、白朮各一兩,陳皮、肉豆蔻、白芍藥、人參、官桂、半夏曲各五錢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蒸餅,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飯前用溫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