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二·下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二·下 (12)

1. 治白痢方

十寶湯,治冷痢如魚腦者,三服見效,甚疾。

黃耆(四兩),熟地黃(酒浸),人參,茯苓,白朮,半夏,當歸,芍藥,五味子,官桂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加生薑三片、烏梅一個,水煎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十寶湯

十寶湯用來治療冷痢,症狀如魚腦般,服用三次就能見效,效果非常顯著。

藥材:

  • 黃耆(四兩)
  • 熟地黃(用酒浸泡)
  • 人參
  • 茯苓
  • 白朮
  • 半夏
  • 當歸
  • 芍藥
  • 五味子
  • 官桂(各一兩)
  • 甘草(炙,半兩)

用法:

  1.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  2. 每次取四錢藥粉,加入生薑三片、烏梅一個,用水煎煮。
  3. 在飯前服用。

調中理氣湯,治痢調理。

白朮,芍藥(火煨),枳殼(炒),檳榔(各一錢),蒼朮(米泔浸),陳皮(各八分),厚朴(薑汁炒,七分),木香(五分)

上銼,水煎,空心服。如紅痢,厚朴不制,芍藥不炒,再加黃芩、黃連各一錢半;白痢,只依本方。

一方,治白痢。

白話文:

「調中理氣湯」用來治療痢疾。配方包括白朮、芍藥(用火煨)、枳殼(炒)、檳榔(各一錢)、蒼朮(用米泔浸泡)、陳皮(各八分)、厚朴(用薑汁炒,七分)、木香(五分)。將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,空腹服用。如果患的是紅痢,則厚朴不需加工,芍藥也不需炒,再加入黃芩、黃連各一錢半;如果患的是白痢,則只按原方服用。

另有一方,專治白痢。

草果(一個),甘草(一寸),乾薑(一塊),陳皮(三片),烏梅(一個),酸石榴皮(半個)

上銼作一服,水煎,溫服。

黃連湯,治大腸虛冷,下痢青白,腹中雷鳴相逐。

黃連(四兩),茯苓,川芎(各三兩),酸石榴皮(五片),地榆(五兩),伏龍肝(麵炒,研末)
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煎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草果一個、甘草一寸、乾薑一塊、陳皮三片、烏梅一個、酸石榴皮半個,一起研碎,做成一劑藥,水煎溫服,可以治療大腸虛冷、下痢青白、腹中雷鳴的症狀。

黃連四兩、茯苓三兩、川芎三兩、酸石榴皮五片、地榆五兩、伏龍肝炒麵研末,一起研磨成粉末,每服一兩,水煎,飯前服用。

溫六丸,治白痢、水瀉,皆效。

膩白滑石(六兩),粉甘草(炙,一兩),乾薑(五錢,或生薑汁亦可)

上為末,湯浸蒸餅丸服。

豆蔻丸,治白滯痢,腹臟撮痛。

肉豆蔻(麵裹煨熟),草豆蔻(麵裹煨熟),枇杷葉(去毛,炙),縮砂仁,母丁香(各一兩),木香,沉香(各半兩),地榆(二兩),墨(燒紅,為末,半兩)

白話文:

溫六丸

溫六丸,主治白痢、水瀉,皆有療效。

配方:

  • 滑石(六兩),研磨成粉末
  • 甘草(一兩),炙烤後研磨成粉末
  • 乾薑(五錢,或以生薑汁代替)

製法:

將以上三味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湯水浸泡蒸餅,製成丸藥服用。

豆蔻丸

豆蔻丸,主治白痢積滯,腹痛絞痛。

配方:

  • 肉豆蔻(麵粉包裹,煨熟)
  • 草豆蔻(麵粉包裹,煨熟)
  • 枇杷葉(去除毛,炙烤)
  • 縮砂仁
  • 母丁香(各一兩)
  • 木香
  • 沉香(各半兩)
  • 地榆(二兩)
  • 墨(燒至紅熱,研磨成粉末,半兩)

上為細末,燒粟米飯為丸如櫻桃大,每服二丸,食前用米飲化下。

嚴氏當歸丸,治冷留腸胃,下痢純白,腹痛不止。

當歸,芍藥,附子,乾薑(炮),厚朴,阿膠(蛤粉炒,各一兩),白朮,烏梅肉(各二兩)

上為末,醋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
局方桃花丸,治冷痢腹痛,下如魚腦白物。

赤石脂(煅),乾薑(炮,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煮熟的米飯做成丸藥,大小如櫻桃,每次服用兩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。

嚴氏當歸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,症狀為下痢稀薄如水,呈白色,腹痛不止。

當歸、芍藥、附子、乾薑(炮製)、厚朴、阿膠(用蛤粉炒,每味一兩)、白朮、烏梅肉(各二兩)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

局方桃花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,症狀為腹痛,下痢如魚腦般呈白色。

赤石脂(煅燒)、乾薑(炮製,兩者等量)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
上為末,蒸餅糊丸,米飲下三四十丸,日三服。

蔭按:丹溪曰:桃花丸即《要略》桃花湯也,仲景以治便膿血,用赤石脂、乾薑、粳米同煮作湯,一飲病安,便止後藥。意謂病下焦血虛且寒,非乾薑之溫、石脂之澀且重不能止血,粳米味甘,引入腸胃,不使重澀之體少有凝滯,藥行易散,餘毒亦無。《局方》不知深意,改為丸藥,劑以麵糊,日與三服,果能與仲景之意合否也。

丹溪方,治白痢。

蒼朮,白朮,神麯,茯苓,地榆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
上銼一服,水煎服。腹痛,加枳殼、厚朴;後重,加木香、檳榔。

白話文:

將蒸熟的餅磨成糊,然後將藥丸用米湯送服,每次服用三四十顆,一天服用三次。

一方,治因辛苦勞役,肚痛白瀉,此為勞熱。

滑石(一兩),陳皮,白朮(各六錢),芍藥(五錢),黃芩(三錢),甘草(五分,炙),桃仁(三十個)

上銼,分六帖,水煎,食前服。

一方

烏梅,白梅(陳久者,各七個)

上件去核搗梅肉爛,同乳香末少許,丸如梧桐子大,以茶末為衣,每服二十丸,茶湯下,食前服。

一方,治白膿痢。

用白石脂為末,醋糊丸如小豆大,每服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第一方

,針對因辛苦勞役導致腹痛白瀉,屬於勞熱症狀。

  • 滑石(一兩),陳皮、白朮(各六錢),芍藥(五錢),黃芩(三錢),甘草(五分,炙),桃仁(三十個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分成六帖,用水煎煮,飯前服用。

第二方

  • 烏梅、白梅(陳久者,各七個)

將以上兩種梅子去核,搗碎梅肉,加入乳香粉末少許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用茶末包裹,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茶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
第三方

,用於治療白膿痢。

  • 白石脂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如小豆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

一方,治白痢,肚腹疼痛。

用百草霜五錢為末,熱酒調下,食前米飲調亦可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方子可以治療白色痢疾和腹部疼痛。使用百草霜5錢研磨成粉末,可以用熱酒攪拌後服用,在進餐之前也可以用水稀釋後服用。

2. 治冷熱痢方

香連丸,治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,膿血相雜,裡急後重。

黃連(四兩,同吳茱萸二兩酒拌同炒赤色,去茱萸不用),木香(不見火,一兩)

上為細末,醋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食前米飲下。

一方肚腹痛甚者,加乳香、沒藥各五錢。一方加肉豆蔻一兩,粟米飯丸如米粒大,名豆蔻香連丸。

白話文:

香連丸

功效: 治療寒熱不調,腹瀉(下痢)排出白色或紅色糞便,夾雜膿血,裡急後重(即便意頻頻,卻排不出來)。

組成:

  • 黃連(四兩,與吳茱萸二兩一起用酒拌炒至赤色,去除吳茱萸不用)
  • 木香(一兩,不經火炙)

製法: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醋糊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

用法: 每服五七十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。

加減方:

  • 若腹痛劇烈,可加入乳香、沒藥各五錢。
  • 若想加強止瀉效果,可加入肉豆蔻一兩,用粟米飯製成米粒大小的丸藥,稱為豆蔻香連丸。

加味香連丸

黃連(四兩,用吳茱萸水炒過),木香(一兩),阿芙蓉(二錢)

上為末,陳米糊丸如綠豆大,每服二三十丸,蓮肉湯下。此方臨危大便不收,諸方不效,急服,被蓋取睡,效奏神矣。

駐車丸,治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,日夜無度,腹痛不可忍者。

黃連(六兩),阿膠(蛤粉炒),當歸(酒洗),乾薑(炮,各三兩)

白話文:

加味香連丸

配方:

  • 黃連(四兩,用吳茱萸水炒過)
  • 木香(一兩)
  • 阿芙蓉(二錢)

製作方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陳米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

服用方法:

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蓮肉湯送服。

主治:

此方適用於臨危時大便失禁,其他藥方無效的情況。服用後應立即蓋被睡覺,效果顯著。

駐車丸

主治:

治療寒熱不調,腹瀉,痢疾,日夜腹瀉不止,腹痛難忍。

配方:

  • 黃連(六兩)
  • 阿膠(蛤粉炒)
  • 當歸(酒洗)
  • 乾薑(炮製,各三兩)

上為細末,醋煮米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
黃連丸(濟生)

黃連(去須),乾薑(炮),縮砂仁(炒),川芎,阿膠(蛤粉炒),白朮(各一兩),枳殼(去穰,麩炒,半兩),乳香(另研,三錢)

上為末,用鹽梅三個取肉,少入醋同杵,丸如梧子大,每服四十丸,白痢乾薑湯下,赤痢甘草湯下,赤白痢乾薑甘草湯下,俱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黃連丸 (濟生)

製法:

將黃連(去除鬚根)、乾薑(炮製)、縮砂仁(炒)、川芎、阿膠(用蛤粉炒)、白朮(各一兩)、枳殼(去瓤,用麩炒,半兩)、乳香(另研磨,三錢)研磨成細末。

取三個鹽梅,去皮取肉,加入少許醋,一同搗碎,將藥末搓成梧子大小的丸子。

用法:

每次服用四十丸,白痢時用乾薑湯送服,赤痢時用甘草湯送服,赤白痢時用乾薑甘草湯送服,均在飯前服用。

黃連阿膠丸(和劑),治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,裡急後重,臍腹疼痛,口燥煩渴,小便不利。

方見前赤痢條。

阿膠梅連丸,治下痢無問久新,赤白青黑,疼痛等證。

阿膠(淨草灰炒透明白,研,不細者再炒,研細盡),烏梅肉(炒),黃柏(炒),黃連,赤芍藥,當歸(炒),赤茯苓(去皮),乾薑(炮,各等分)

上八味為末,入阿膠末和勻,水丸如桐子大,每服十丸,溫米飲送下,食前日夜五六服。忌油膩肥脂等物。

白話文:

「黃連阿膠丸」是和劑,可以用來治療寒熱不調、腹瀉(痢疾)排出紅色或白色糞便、裡急後重、肚臍周圍和腹部疼痛、口乾舌燥想喝水、小便不暢等症狀。

這個方劑在之前的赤痢條中已經出現過。

「阿膠梅連丸」可以治療久痢或新痢,無論是紅色、白色、青色或黑色糞便,以及腹痛等症狀。

藥材包括:阿膠(用草灰炒至透明白色,研磨,如果研磨不細就再炒一遍,研磨細盡)、烏梅肉(炒)、黃柏(炒)、黃連、赤芍、當歸(炒)、赤茯苓(去皮)、乾薑(炮製,各取相同份量)。

將以上八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阿膠粉末混合均勻,用清水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十丸,用溫米湯送服,飯前一天服用五到六次。忌食油膩、肥肉等食物。

歸連丸,治痢無問冷熱,及五色痢,入口即定。

當歸,黃柏,黃芩,阿膠,熟艾(各二兩),黃連(一兩)

上為末,以醇醋二升煮膠烊,下藥煮令可為丸如豆子大,每服七八十丸,日二夜一,用米湯下。若產婦痢,加蒲黃一兩,煉蜜和丸。

木香散,治冷熱痢,虛損腹痛,不能飲食,日漸乏力。

木香,乾薑(炮),甘草(炙),黃芩,黃連(各半兩),當歸(炒),白朮,干熟地黃,柏葉(炙,各七錢半)

白話文:

歸連丸主治各種痢疾,不分寒熱,包括五色痢,服下即可止瀉。將當歸、黃柏、黃芩、阿膠、熟艾各二兩,黃連一兩研成細末,用二升醇醋煮沸溶化阿膠,加入藥末煮至可製成丸劑,丸如豆子大小,每次服七八十丸,每日二次,夜服一次,米湯送服。若為產婦痢疾,可加蒲黃一兩,煉蜜和丸服用。

木香散主治寒熱痢疾、虛損腹痛、不能飲食、日漸乏力。將木香、乾薑(炮製)、甘草(炙)、黃芩、黃連各半兩,當歸(炒)、白朮、熟地黃、柏葉(炙)各七錢半研成細末服用。

上銼散,每服三錢,水一中盞煎至五分,去渣,不拘時溫服。

阿膠丸,治冷熱不調,痢下膿血不止,腹痛不可忍。

阿膠(銼碎,炒令燥),乾薑(炮),木香,黃連(炒),當歸(炒),黃芩(各一兩),赤石脂,龍骨(各二兩),厚朴(一兩半,去粗皮,生薑汁塗炙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不拘時粥飲下。

變通丸,治赤白痢。

白話文:

將藥方 [銼散] 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半碗水煎煮至五分,去渣,不限時間溫服。

[阿膠丸] 藥方,用於治療寒熱不調、痢疾排出膿血不止、腹痛難忍的症狀。

將阿膠(銼碎,炒至乾燥)、乾薑(炮製)、木香、黃連(炒)、當歸(炒)、黃芩(各一兩)、赤石脂、龍骨(各二兩)、厚朴(一兩半,去掉粗皮,用生薑汁塗抹後炙烤)研磨成細粉,再用煉蜜混合搓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十丸,不限時間用粥水送服。

變通丸,用於治療赤白痢疾。

吳茱萸(揀淨),黃連(去須,各等分)

上共一處,用好酒浸透,各自揀焙為末,糊丸桐子大。白痢,用吳茱萸丸三十粒,乾薑湯下;赤痢,用黃連丸三十粒,甘草湯下;赤白痢各用十五粒相合,甘草乾薑湯下。

千金方,治下痢冷熱,諸治不瘥。

烏頭,黃連(各一升)

上二味為末,蜜和丸如桐子大,白湯下二十丸,日三夜二,神效。

一方,治似痢非痢挾熱者。

用苦楝根皮去粗皮,曬乾為末,粳米飲為丸,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將吳茱萸(挑選乾淨的)和黃連(去除鬚根,各取相同份量)混合在一起,用好酒浸泡至完全濕透,再分別挑選出來烘乾成粉末,製成桐子般大小的丸藥。如果是白色痢疾,服用吳茱萸丸三十粒,用乾薑湯送服;如果是紅色痢疾,服用黃連丸三十粒,用甘草湯送服;如果是赤白痢疾,各服用十五粒混合在一起,用甘草乾薑湯送服。

這是在《千金方》中記載的治療下痢(腹瀉)冷熱交加,各種治療方法都不見效的藥方。

取烏頭和黃連(各一升)磨成粉末,用蜂蜜混合製成桐子般大小的丸藥,用白湯送服二十粒,每天三次,晚上服用兩次,效果顯著。

這是另一個治療類似痢疾但伴有發熱症狀的藥方。

取苦楝樹根皮,去除粗皮,曬乾後研磨成粉末,用粳米湯做成丸藥,用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