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二·下 (11)
卷二十二·下 (11)
1. 治赤痢方
芍藥黃連湯(保命),治大便後下血,腹中痛者,謂之熱毒下血。
芍藥,當歸,黃連(各半兩),大黃,甘草(炙,各一錢),桂枝(淡味,五分)
上㕮咀,每服半兩,水一盞煎至七分,食後溫服。如痛甚者,調木香、檳榔末一錢服之。
黃連湯(保命),治大便後下血,腹中不痛,謂之濕毒下血。
白話文:
芍藥黃連湯和黃連湯都是用於治療大便後出血的藥方,但兩者針對不同的症狀。芍藥黃連湯適用於腹痛伴隨出血的患者,屬於熱毒引起的出血;而黃連湯則適用於不腹痛的出血患者,屬於濕毒引起的出血。
注意事項
- 藥物僅供參考,請勿自行服用。
- 任何疾病的治療,都應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。
黃連(去須),當歸(各半兩),甘草(炙,二錢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煎服。
當歸芍藥湯,治血虛下痢。
當歸,川芎(各一錢半),芍藥(炒,三錢),生地黃,黃連(炒),木香(各一錢)
上銼,水煎,食前服。
加味四物湯,治下痢純血久不愈,屬陰虛。
當歸(酒洗),川芎,白芍藥(炒),生地黃(酒炒),槐花(炒),黃連(炒),桃仁(去皮尖,各等分)
白話文:
黃連去除鬚根,當歸和甘草各半兩,甘草用火炙過,二錢。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煎煮的方法服用。
當歸芍藥湯,用來治療血虛導致的腹瀉。
當歸和川芎各一錢半,芍藥炒過三錢,生地黃,黃連炒過,木香各一錢。
以上藥材切碎,用煎煮的方法,飯前服用。
加味四物湯,用來治療下痢帶血且久治不愈,屬於陰虛體質的病症。
當歸用酒洗淨,川芎,白芍藥炒過,生地黃用酒炒過,槐花炒過,黃連炒過,桃仁去除皮尖,以上藥材各等分。
上銼,水煎服。
解毒金花散,治下痢膿血熱毒。
黃連,黃柏(各一兩),黃芩,白朮,赤芍藥,赤茯苓(各半兩)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二鍾煎一鍾,去渣,食前溫服。如腹痛,加梔子仁二枚同煎。
丹溪方,治赤痢。
生地黃,黃柏,芍藥,地榆,白朮(各等分)
上銼,每服七八錢,水煎服。如腹痛,加枳殼、厚朴;後重,加滑石、木香、檳榔;有熱,加黃芩、山梔;腹痛甚者,加沒藥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清水煎煮後服用。 這是金花散,可以治療腹瀉、膿血和熱毒。
方劑包含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白朮、赤芍藥、赤茯苓等藥材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兩,用兩杯水煎煮成一杯,去渣後,飯前溫熱服用。 如果腹痛,可以加入梔子仁一起煎煮。
丹溪方是治療赤痢的藥方。
方劑包含生地黃、黃柏、芍藥、地榆、白朮等藥材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七八錢,用清水煎煮後服用。 如果腹痛,可以加入枳殼、厚朴;如果排便困難,可以加入滑石、木香、檳榔;如果有發熱症狀,可以加入黃芩、山梔;如果腹痛嚴重,可以加入沒藥。
丹溪方,治痢紅紫血,下墜逼迫,不渴不熱。
白朮,芍藥(各一兩),歸身,陳皮,枳殼(炒),滑石(各半兩),甘草(炙,二錢半),桃仁(三十六個)
上銼,分八帖,下實腸丸三十粒。
丹溪方,治熱痢血痢。
大黃,黃連,黃芩,黃柏,枳殼,白芍藥,當歸,滑石,甘草,桃仁,白朮(各等分)
上為末,神麯糊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六十丸,白湯下。
青六丸,治血痢神效。
膩白滑石(六兩),甘草(一兩),紅曲(五錢)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丸服。
白話文:
丹溪先生的方子,用來治療痢疾,症狀是糞便顏色紅紫帶血,下墜感強烈,患者不渴也不發熱。方子用白朮、芍藥各一兩,歸身、陳皮、枳殼(炒過)和滑石各半兩,甘草(炙烤過)二錢半,桃仁三十六粒。將藥材研磨成粉,分成八帖,每帖服用,同時服用實腸丸三十粒。
另一個丹溪先生的方子,專門治療熱性痢疾,症狀是痢疾伴隨血便。方子用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枳殼、白芍藥、當歸、滑石、甘草、桃仁和白朮,各等分。將藥材研磨成粉,用神麴糊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五六十粒,用白湯送服。
青六丸是治療血痢的特效藥。方子用膩白滑石六兩,甘草一兩,紅曲五錢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湯浸泡蒸餅丸服。
犀角散,治熱痢,下赤黃膿血,心痛,心煩困悶。
犀角屑,黃連(去須,微炒),地榆,黃耆(各一兩),當歸(炒,半兩),木香(二錢半)
上為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盞煎至六分,去渣,溫服。
玉粉散,治血痢,解臟腑積熱毒。
海粉為細末,每服二錢,蜜水調服。
生地黃湯,治熱痢不止。
生地黃(半兩),地榆(七錢半),甘草(炙,二錢半)
白話文:
犀角散用於治療熱痢,症狀包括下痢赤黃膿血、心痛、心煩困悶。藥方由犀角屑、黃連、地榆、黃耆、當歸、木香組成,每服三錢,水煎服。玉粉散用於治療血痢,解臟腑積熱毒,以海粉細末為藥,蜜水調服。生地黃湯用於治療熱痢不止,由生地黃、地榆、甘草組成。
上㕮咀如麻豆大,用水二盞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,空心,日晚再服。
鬱金散,治一切熱毒痢,下血不止。
川鬱金,槐花(炒,各半兩),甘草(炙,二錢半)
上為細末,每服一二錢,食前用豆豉湯調下。
茜根散,治血痢,心神煩熱,腹中痛,不納飲食。
茜根,地榆,生乾地黃,當歸(微炒),犀角屑,黃芩(各一兩),梔子仁(半兩),黃連(二兩,去須,微炒)
白話文:
上藥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飯前用豆豉湯送服。
上㕮咀,每服四錢,以水一中盞入豉五十粒、薤白七寸,煎至六分,去渣,不拘時溫服。
蒲黃丹,治血痢。
蒲黃(三合),乾地黃,桑耳,甘草,芒硝,茯苓,人參,柏葉,阿膠,艾葉,生薑(各一兩),禹餘糧,黃連(各一兩),赤石脂(一兩二錢半)
白話文:
蒲黃(三合),乾地黃,桑耳,甘草,芒硝,茯苓,人參,柏葉,阿膠,艾葉,生薑(各一兩),禹餘糧,黃連(各一兩),赤石脂(一兩二錢半)。
說明
- 上㕮咀:藥方名,但無法確定是哪種藥材。
- 豉:豆豉。
- 薤白:一種辛辣的植物,可入藥。
- 蒲黃丹:一種中藥方劑,用於治療血痢。
- 蒲黃:一種中藥材,具有止血、止痛等功效。
- 桑耳:桑樹上生長的菌類,也稱桑耳菌,可入藥。
- 芒硝:一種中藥材,具有瀉下、軟堅等功效。
- 茯苓:一種中藥材,具有健脾利濕等功效。
- 人參:一種中藥材,具有補氣益血等功效。
- 阿膠:一種中藥材,具有補血滋陰等功效。
- 艾葉:一種中藥材,具有溫經止血等功效。
- 生薑:一種常用食材,也具有藥用功效。
- 禹餘糧:一種中藥材,具有利水消腫等功效。
- 黃連:一種中藥材,具有清熱燥濕等功效。
- 赤石脂:一種中藥材,具有止血、止痢等功效。
注意
- 古文中的藥材單位和現代單位可能有所不同,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換算。
上㕮咀,以水一斗煮取四升,分作五服。
黃連丸(一名羚羊角丸),治一切熱痢及休息痢,日夜頻並,兼治下血黑如雞肝色。
黃連(去須,二兩半),羚羊角(鎊),黃柏(各一兩半),赤茯苓(半兩)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姜蜜湯下。暑月下痢,用之尤驗。一方用白茯苓,臘茶送下。
黃連阿膠丸,治熱瀉血痢,及肺熱咯血。此方抑心火,清肺臟。
白話文:
功效
治療各種熱痢(發熱引起的腹瀉)及休息痢(休息時腹瀉加重),日夜頻發,同時還可治療下血如雞肝色。
配方
- 黃連(去須,二兩半)
- 羚羊角(鎊,即研磨成粉)
- 黃柏(各一兩半)
- 赤茯苓(半兩)
製法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和成丸,大小如桐子。
用法
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姜蜜湯送服。夏季腹瀉,使用此方效果尤佳。另有一方用白茯苓,以臘茶送服。
功效
治療熱瀉血痢(發熱引起的腹瀉帶血)及肺熱咯血。此方具有抑心火、清肺臟的功效。
黃連(去須,三兩),阿膠(碎炒,一兩),赤茯苓(二兩)
上以連、苓為細末,水熬阿膠膏搜和,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米飲下。
芍藥柏皮丸,治一切濕熱惡痢,頻並窘痛,無問膿血。
芍藥,黃柏(各一兩),當歸,黃連(各半兩)
上為末,水丸小豆大,溫水下三四十丸。忌油膩、生冷、一切熱物。
阿膠湯,治傷寒熱毒入胃,下痢膿血,亦治久血熱痢。
黃連(炒,二兩),梔子(半兩),阿膠(蛤粉炒),黃柏(炙,各一兩)
白話文:
黃連去除鬚根,三兩,阿膠碎碎炒,一兩,赤茯苓二兩。將黃連和赤茯苓研成細末,用水熬阿膠膏,攪拌均匀,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溫米湯送服。
芍藥柏皮丸,可以治療各種濕熱引起的痢疾,經常伴有腹痛难忍,不論是否有膿血,皆可服用。芍藥和黄柏各一兩,當歸和黄連各半兩,研成粉末,做成小豆大小的丸子,溫水送服三四十丸。忌食油膩、生冷食物和一切熱性食物。
阿膠湯,可以治疗伤寒热毒入侵胃部导致的痢疾,并伴有脓血,也能治疗久病引起的热性痢疾。黄连炒熟,二两,栀子半两,阿胶用蛤粉炒,黄柏炙烤,各一两。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煎,食前溫服。
柏皮湯,治傷寒下痢,亦治日久血熱痢。
柏皮(三兩),黃芩(二兩),黃連(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煎,溫服。如腹痛,加山梔子;小便不利,加赤茯苓、阿膠。
一方,專治赤痢。
黃連(二兩),木香,甘草(各二錢)
上㕮咀,水二鍾煎至一鍾,去渣,食前溫服。先一日服五苓散三帖,次日早服此藥,即止。
槐花散(潔古),治血痢久不止,腹中不痛,不裡急後重。
白話文:
柏皮湯用於治療傷寒腹瀉,也可用於治療久患血熱性腹瀉。柏皮三兩、黃芩二兩、黃連一兩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兩,水煎,飯前溫服。若腹痛,可加入山梔子;若小便不順,可加入赤茯苓、阿膠。另一方專治赤痢,黃連二兩、木香、甘草各二錢,研磨成粉末,水煎至原量一半,去渣,飯前溫服。先服用五苓散三帖,隔天早上服用此藥,即可止瀉。槐花散可用於治療久患血痢,腹中無痛,不裡急後重。
青皮,槐花,荊芥穗(各等分)
上為末,水煎,空心熱服。
地榆散,治中暑昏迷,不省人事,欲死,並治血痢、暑痢。
地榆,赤芍藥,黃連,青皮(各等分)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漿水調。如無,只用新水亦得,若血痢,水煎服。
地榆散,治下血遠年不瘥及血痢。
地榆,卷柏(各等分)
上㕮咀,用砂罐煮數十沸,通口服。
蒼朮地榆湯,治脾經受濕,下血痢。
白話文:
青皮、槐花、荊芥穗(比例相同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清水煎煮,空腹熱服。
此方名為地榆散,用於治療中暑昏迷、神志不清、瀕臨死亡,以及血痢、暑痢。
地榆、赤芍藥、黃連、青皮(比例相同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漿水調和服用。如果沒有漿水,可以用清水代替。如果是血痢,則用清水煎煮服用。
地榆散,用於治療長期下血不止以及血痢。
地榆、卷柏(比例相同)
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砂鍋煮沸多次,然後服用湯汁。
蒼朮地榆湯,用於治療脾經受濕導致的下血痢。
蒼朮(三兩),地榆(一兩)
上銼,每服一兩,水二盞煎一盞,溫服。
地榆丸,治瀉痢或血痢,日久不愈。
地榆(微炒),當歸(微炒),阿膠(糯米炒),黃連(去須),訶子(取肉,炒),木香(曬乾),烏梅(去核取肉,各半兩)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,每服二三十丸,空心陳米飲吞下。先公頃在括蒼病痢逾月,得此方而愈。頃在霅上,士人蘇子病此為甚,其婦翁孫億來告,急錄此方以與之,旋即痊安。
白話文:
蒼朮三兩,地榆一兩,將它們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兩,用兩碗水煎成一碗,溫熱服用。
地榆丸可以治療久瀉久痢或血痢。
地榆微炒,當歸微炒,阿膠用糯米炒,黃連去須,訶子取肉炒,木香曬乾,烏梅去核取肉,每樣各取半兩。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粒,空腹用陳米湯送服。
以前,我在括蒼縣的時候,遇到一位病人罹患痢疾超過一個月,用了這個藥方就痊癒了。後來,我在霅上縣,認識一位士人蘇子,他也患有嚴重的痢疾,他的岳父孫億來求醫,我急忙把這個藥方抄寫給他,蘇子服用之後很快就痊癒了。
聖功丸(元戎),專治血痢。
膩粉(三錢),澱粉(二錢),一法加蛤粉
上研勻,水浸蒸餅丸菜豆大,艾湯下。
聚珍丸,治血痢酒痢,尤效。
川百藥煎,陳槐花(炒,各半兩),感應丸(一帖),薄荷煎(兩帖),麝香(少許)
上件為末拌勻,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食後服。男子用龍牙草煎湯下,女人用生地黃煎湯下。
白話文:
聖功丸,專門治療血痢。
將膩粉三錢、澱粉二錢研磨均勻,再用水浸泡蒸餅做成菜豆大小的丸藥,用艾湯送服。
聚珍丸,治療血痢酒痢,效果尤其顯著。
將川百藥煎、炒過的陳槐花(各半兩)、感應丸(一帖)、薄荷煎(兩帖)、麝香(少許)研磨成粉末,拌勻後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飯後服用。男性用龍牙草煎湯送服,女性用生地黃煎湯送服。
嚴氏烏梅丸,治留熱腸胃,臍腹絞痛,下痢純血,或服熱藥過多,毒蘊於內,滲成血痢。
黃連(三兩),烏梅肉(二兩),當歸,枳殼(麩炒,各一兩)
上為末,醋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,米飲下。
茶梅丸
用臘茶為細末,不拘多少,用白梅肉和丸。赤痢,甘草湯下;白痢,烏梅湯下;泄瀉不止,陳米飲下。每服二十丸,團茶尤佳。大凡痢疾,不以赤白分冷熱,若手足和暖則為陽,宜先服五苓散,粟米飲調下,次服感應丸二十粒,即愈。若手足厥冷則為陰,宜已寒丸、附子之類。如此治痢,無不效。有人夏月患痢,一日六七十行,用五苓散,立止。
白話文:
嚴氏烏梅丸
嚴氏烏梅丸,用於治療留熱腸胃,臍腹絞痛,下痢純血,或服用過多溫熱藥物,導致毒素積聚體內,進而引起血痢。
藥物組成:
- 黃連(三兩)
- 烏梅肉(二兩)
- 當歸(一兩)
- 枳殼(麩炒,一兩)
製法: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
用法:
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服用,米湯送服。
茶梅丸
製法:
將臘茶研磨成細粉,不限用量,與白梅肉混合製成丸子。
用法:
- 赤痢:甘草湯送服。
- 白痢:烏梅湯送服。
- 泄瀉不止:陳米飲送服。
- 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團茶送服效果更佳。
其他痢疾治療原則:
痢疾不單以赤白顏色區分寒熱,若手足溫暖則為陽症,宜先服用五苓散,粟米飲調服,之後服用感應丸二十粒,即可痊癒。若手足冰冷則為陰症,宜服用已寒丸、附子等藥物。
按照以上方法治療痢疾,無不奏效。有人夏季患痢,一天瀉下六七十次,服用五苓散後,立刻止瀉。
一方,治痢血。
烏梅三枚除核,用鹽水研爛,合臘茶,加醋湯沃服之。曹魯公痢血百餘日,國醫無能療者,陳應之用此,一啜而瘥。
椿皮丸,下痢清血,腹中刺痛。
椿根白皮不拘多少為末,醋糊丸如桐子大,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。
苦參丸,治血痢。
苦參不拘多少,炒焦為末,滴水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米飲下。
三物散,治痢血。
白話文:
治療痢疾出血,可以用烏梅去核研磨,加入臘茶和醋湯服用。曹魯公曾患痢疾出血百餘日,國醫束手無策,陳應之用此方,只喝一口便痊癒。
椿皮丸可以治療下痢清血,腹痛。將椿樹根的白色樹皮研磨成粉,用醋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空腹服用三四十粒,用米湯送服。
苦參丸可以治療血痢。將苦參炒焦研磨成粉,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粒,用米湯送服。
三物散也可以治療痢疾出血。
胡黃連,烏梅,灶心土(各等分)
上為末,臘茶清調下,食前服。昔梁莊肅公患痢血,陳應之曰:此挾水穀。用此藥數服而愈。
一方,治下痢純血。
黃柏蜜炙黃色令香,二兩為末,每服三錢,空心溫漿水調下。
一方,治血痢,神效。
用乾薑於火上燒黑,不令成灰,磁碗合放冷,為末,每服一錢,米飲調下。
宿露湯,治風痢下純血。
酸石榴皮,草果(各一個),青皮(二個),甘草(二寸),杏仁(七個,去皮尖),椿根皮(二錢半)
白話文:
將胡黃連、烏梅、灶心土各等份研磨成粉末,用溫熱的茶水調服,飯前服用。以前梁莊肅公患痢疾,血便不止,陳應之說這是因為脾胃受寒,食物積滯導致的。服用此方數次後病症痊癒。
另一個方劑,專治下痢純血,將黃柏蜜炙烤至黃色香氣四溢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三錢,空腹用溫熱的米漿水調服。
還有一個方劑,治血痢效果奇佳,將乾薑置於火上燒至焦黑,但不要燒成灰,放入瓷碗中冷卻後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,用米湯調服。
宿露湯則專治因風寒引起的痢疾,伴隨下痢純血的症狀。將酸石榴皮、草果、青皮、甘草、杏仁(去皮尖)、椿根皮等藥材按照比例混合,煎服即可。
上㕮咀,加生薑三片、烏梅二個,水煎,去渣,露一宿,早晨服。
桃仁承氣湯,下痢紫黑色者,熱積瘀血也,腹痛後重異常,以此下之。
桃仁(半兩),大黃(一兩),芒硝(三錢),甘草(二錢),桂(三錢)
上銼,每服一兩,水煎服。
加味清六丸,治痢久不愈,下如清涕,有紫黑血絲,原因飲食後疾走,或極力叫號嘔跌,多受疼痛,大怒不泄,補塞太過,火酒火肉,皆令血瘀所致。
滑石(六錢),乳香,沒藥,桃仁,木香,檳榔,大黃(各一錢)
白話文:
上腹疼痛,加生薑三片、烏梅兩個,用水煎煮,去渣,放置一晚,早上服用。
桃仁承氣湯適用於痢疾,糞便呈紫黑色,這是熱結瘀血導致的,腹痛且下墜感明显,用此方泻下。
方劑包含:桃仁半兩,大黃一兩,芒硝三錢,甘草二錢,桂枝三錢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煎煮后服用。
加味清六丸用於治療久痢不愈,排泄物如清涕,带有紫黑色血丝,原因可能是饮食后急走,或大声喊叫呕吐跌倒,或过度疼痛,或大怒不泄,导致气血瘀滞。
方劑包含:滑石六錢,乳香、沒藥、桃仁、木香、檳榔、大黃各一錢。
上為末,神麯糊為丸如綠豆大,每服一百丸,米飲下,以利盡穢物為度。
加減平胃散,經云:四時皆以胃氣為本。久下血則脾胃虛損,血水流於四肢,卻入於胃而為血痢,宜服此滋養脾胃。
白朮,厚朴,陳皮(各一兩),人參,黃連,桃仁,阿膠(炒),茯苓(各五錢),甘草(七錢),木香,檳榔(各三錢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加生薑三片、棗一枚,水煎,溫服。血多,加桃仁;熱泄,加黃連;小便澀,加茯苓、澤瀉;氣不下,後重,倍檳榔、木香;腹痛,加官桂、芍藥、甘草;膿多,加阿膠;濕多,加白朮;脈洪大,加大黃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米酒糊將藥末製成丸子,每個丸子大小如綠豆般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米湯送服,直到排出所有污穢物質為止。
《加減平胃散》中記載:「一年四季都以胃氣為根本。」長期腹瀉出血,就會損傷脾胃,造成血液與水分流向四肢,然後又流回胃部,引發血痢,所以應該服用此方滋養脾胃。
白朮、厚朴、陳皮各一兩,人參、黃連、桃仁、阿膠(炒)、茯苓各五錢,甘草七錢,木香、檳榔各三錢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生薑三片、大棗一枚,用水煎煮,溫熱服用。若出血量多,可加入桃仁;若腹瀉伴隨發熱,可加入黃連;若小便排泄困難,可加入茯苓和澤瀉;若氣機不降,伴隨肛門墜脹,可加倍檳榔和木香;若腹部疼痛,可加入官桂、芍藥、甘草;若膿液多,可加入阿膠;若濕氣重,可加入白朮;若脈象洪大,可加入大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