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)

1. 卷九

2. 瘴癘

3.

李氏,曰:東南兩廣,山峻水惡,地濕漚熱,如春秋時月,外感山嵐瘴霧毒氣,發寒熱,胸滿不食,此毒從口鼻入也。宜清上熱,解內毒,降氣行痰,不宜發汗。平胃散加芩、連、升麻、北柴胡、桔梗、枳殼、木香、木通、姜煎服。如寒月外感風寒,氣閉發熱,頭疼自汗如瘧。南方氣升,或胸滿痰壅,飲食不進,與北方傷寒只傷表而里自和者不同,宜解表清熱,行痰降氣。二陳湯加北柴胡、黃芩、蒼朮、羌活、川芎,水煎服,微汗即止。如內傷飲食得者,理脾卻瘴湯、補中益氣湯、不換金正氣散、枳朮丸。虛甚或挾房勞者,一粒金丹。熱者,柴芩湯、承氣湯、三黃湯合竹葉石膏湯,或三黃枳朮丸。平洋土堅水熱,山谷土潤水冷,俱以平胃散為主,隨水土風氣冷熱加減,或變瘧痢黃疸瘡癤,俱於各類求之。然以扶脾胃為本。凡縱酒色,及食魚肉,時新菜果筍蕨生冷,糯飯燒酒,及油炒醬煿,雞鴨麵食,過飢過飽,歇臥處有穢氣,半夜失蓋,早行沾露,空腹出外,皆能發瘴。仕宦商賈遊外,俱宜節飲食,謹起居,以防之。

宋潛溪,曰:凡人感冒山嵐煙霧,蛇虺毒氣,其證惡寒戰慄,發作頭疼,休作無時。仲夏得者為炎瘴,為青草瘴。孟秋得者為黃茅瘴,為楸頭瘴。或由飢飽,或由虛怯,或涉溪澗,或沖煙霧者,謂之黑腳瘴、蝦蟆瘴、瘂瘴。所感不同,方亦異用。平日不喜酒色,調節飲食,夜又知諸避忌,臥潔淨,不臭穢氣,雖犯瘴月分,病不能侵。大段此病只是乘虛而入,不可不知。

白話文:

【李氏說】在東南兩廣這些地方,山勢險峻且水源質地不佳,地勢濕熱。如果在春季或秋季這樣的月份,受到山間的瘴氣、霧氣等毒素侵害,會出現發冷發熱,胸悶不想吃東西的情況,這是毒素通過口鼻進入身體造成的。應當清熱解毒,降氣化痰,不適合用發汗的方式治療。可以使用平胃散,再加入黃芩、黃連、升麻、北柴胡、桔梗、枳實、木香、木通等藥材,用薑來煎煮服用。如果是在冬季受了風寒,氣門閉塞導致發熱,頭痛並且出汗像瘧疾一樣。南方的氣候上升,可能會胸悶痰多,食慾不佳,這和北方的傷寒症狀不同,北方的傷寒隻影響表面,內部則保持和諧。應該用解表清熱,化痰降氣的方法。可使用二陳湯,再加入北柴胡、黃芩、白朮、羌活、川芎,用水煎煮服用,微微出汗即可停止。如果是因飲食過度引起的內傷,可用理脾祛瘴湯、補中益氣湯、不換金正氣散、枳朮丸等。若是體虛嚴重或因房事過度引起,可用一粒金丹。若屬於熱性,可用柴芩湯、承氣湯、三黃湯加上竹葉石膏湯,或者三黃枳朮丸。平原地區土地堅硬,水源熱;山谷地區土地濕潤,水源冷。都以平胃散為基礎,根據當地的氣候、水土的冷熱進行調整,或是轉變成瘧疾、痢疾、黃疸、皮膚病,應針對各種疾病進行治療。但基本原則是調理脾胃。凡是過度飲酒、過度縱欲,或是食用魚肉、新鮮蔬菜水果、筍蕨等生冷食物,以及糯米飯、燒酒,油炸食物、醬油炒菜,雞鴨麵食,暴飲暴食,睡覺的地方有污穢之氣,半夜失去保暖,早晨出行沾到露水,空腹外出,都能引發瘴氣。在外做官、做生意、旅遊的人,都應當節制飲食,注意生活作息,以防禦瘴氣。

【宋潛溪說】人一旦感染了山間的煙霧、蛇類的毒素,會出現惡寒、發抖、頭痛,病情隨時可能爆發。仲夏感染的稱為炎瘴,青草瘴;初秋感染的稱為黃茅瘴,楸頭瘴。有的是由於飢餓或飽食,有的是由於體虛,有的是因為涉水過溪,有的是因為穿過煙霧,這被稱為黑腳瘴、蝦蟆瘴、瘂瘴。不同的感染源,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。平時如果不過度飲酒、縱欲,飲食有節制,晚上知道避免各種禁忌,保持臥室清潔,遠離惡臭,即使在容易感染瘴氣的季節,也不會生病。這個病主要是趁著人體虛弱時入侵,這一點必須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