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1)

1. 治大頭瘟方

二黃湯,治天行大頭疫瘟。

黃芩(酒炒),黃連(酒炒),生甘草(各二兩)

上銼,每服三錢,水煎,溫服,徐徐細呷之。如未退,再加鼠黏子、酒蒸大黃煎,入芒硝,亦細細頻與服之,微利為度。腫減後去後三味,只服前藥,取邪氣已則止。前藥各宜加引經藥。陽明渴,加石膏;少陽渴,加瓜蔞根;陽明行經,加升麻、葛根、芍藥、甘草;太陽行經,加羌活、荊芥、防風。或云頭痛,加酒芩;口乾,加乾葛;身痛,加羌活、桂枝、防風、芍藥。

東垣方,治大頭天行病。

羌活,黃芩(酒炒),大黃(酒蒸)

上加減,水煎服。

普濟消毒飲子,泰和二年四月,民多疫癘,初覺憎寒壯熱體重,次傳頭面腫盛,目不能開,上喘,咽喉不利,舌乾口燥。俗云大頭傷寒,諸藥雜治,終莫能愈,漸至危篤。東垣曰:身半以上,天之氣也。邪熱客於心肺之間,上攻頭目而為腫耳,須用下項藥,共為細末,半用湯調,時時服之;半用蜜丸噙化,服盡良愈,活者甚眾,時人皆曰天方。遂刻諸石,以傳永久。

黃芩(酒炒),黃連(酒炒,各五錢),人參(三錢),陳皮(去白),甘草,元參(各二錢),連翹,板藍根,馬勃,鼠黏子(各一錢),白殭蠶(炒),升麻(各七分),柴胡(二分),桔梗(三分)

上為末,服如上法。或加防風、川芎、薄荷、當歸身,細切五錢,水煎,時時稍熱服之。如大便秘,加酒蒸大黃一錢或二錢,以利之。

牛蒡芩連湯,治積熱在上,頭頂腫起,或面腫,多從耳根上起,俗名大頭瘟,並治煙瘴。

黃芩(酒炒,二錢半),黃連,桔梗,石膏(各一錢半),連翹,牛蒡子(炒研),元參,甘草(各一錢),荊芥,防風,羌活,大黃(各三分)

上銼一劑,加生薑一片,水煎,食後細細呷,溫服。每一盞做二十次服。常令藥在上、勿令飲食在後也。

荊防敗毒散,治時毒腫痛發熱,左手脈浮數。

人參,茯苓,甘草,桔梗,川芎,枳殼,柴胡,前胡,羌活,獨活,防風,荊芥(各等分)

上銼,每服七八錢,加生薑、薄荷,水煎服。

葛根牛蒡子湯,治時毒腫痛,脈數而少力者。

葛根,牛蒡子(半生半炒,杵碎),貫眾,甘草,江西豆豉(各二錢)

上銼一劑,水一鍾半煎八分,食後服。

五利大黃湯,治時毒,頭面焮腫赤痛,煩渴便秘,脈實數。

大黃(煨),黃芩,升麻(各二錢),梔子,芒硝(各一錢二分)

上作一劑,水一鍾半煎六分,空心熱服。

梔子仁湯,治時毒頭面腫痛,大便秘結,脈沉數。

山梔仁(炒),牛蒡子(炒),升麻,枳殼(麩炒去穰),鬱金,大黃(煨,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蜜水調下。

白話文:

治大頭瘟方

二黃湯:治療流行性大頭瘟疫。

黃芩(酒炒)、黃連(酒炒)、生甘草(各二兩)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煮,溫服,慢慢細細地喝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再加入鼠黏子、酒蒸大黃,以及芒硝,同樣慢慢頻頻服用,以微微通便為度。腫脹減退後,去掉後三味藥,只服用前三味藥,直到邪氣去除後停止服用。前三味藥宜根據經脈情況添加引經藥。陽明經熱渴,加石膏;少陽經熱渴,加瓜蔞根;陽明經氣血運行,加升麻、葛根、芍藥、甘草;太陽經氣血運行,加羌活、荊芥、防風。或者頭痛,加酒炒黃芩;口乾,加乾葛;全身疼痛,加羌活、桂枝、防風、芍藥。

東垣方:治療流行性大頭病。

羌活、黃芩(酒炒)、大黃(酒蒸),加減使用,水煎服。

普濟消毒飲子:泰和二年四月,百姓多患疫病,初期感覺惡寒、壯熱、身體沉重,接著頭面腫脹厲害,眼睛睜不開,呼吸急促,咽喉不利,舌乾口燥。俗稱大頭傷寒,服用各種藥物治療,最終都不能痊癒,病情逐漸危重。東垣先生說:半身以上屬天的氣息。邪熱侵犯心肺之間,上攻頭目而導致腫脹,必須使用下面的藥物。將藥物研磨成細末,一半用湯水調服,隨時服用;一半做成蜜丸含化服用,服完藥後痊癒,救活的人很多,當時的人都稱其為天方。於是刻在石碑上,流傳後世。

黃芩(酒炒)、黃連(酒炒,各五錢)、人參(三錢)、陳皮(去白)、甘草、元參(各二錢)、連翹、板藍根、馬勃、鼠黏子(各一錢)、白殭蠶(炒)、升麻(各七分)、柴胡(二分)、桔梗(三分),研磨成粉末,服用方法同上。或者再加防風、川芎、薄荷、當歸,細切五錢,水煎,隨時服用溫熱的藥汁。如果大便不通,加酒蒸大黃一錢或二錢,以通便。

牛蒡芩連湯:治療積熱在上,頭頂腫脹,或面部腫脹,多從耳根開始腫起,俗稱大頭瘟,也治療瘴氣。

黃芩(酒炒,二錢半)、黃連、桔梗、石膏(各一錢半)、連翹、牛蒡子(炒研)、元參、甘草(各一錢)、荊芥、防風、羌活、大黃(各三分),研磨成粉末,一劑藥加生薑一片,水煎,飯後慢慢細細地喝,溫服。每一小碗分成二十次服用。務必使藥物先進入體內,不要讓飲食在藥物之後。

荊防敗毒散:治療時疫引起的腫痛發熱,左手脈搏浮數。

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桔梗、川芎、枳殼、柴胡、前胡、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荊芥(各等份)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七八錢,加生薑、薄荷,水煎服。

葛根牛蒡子湯:治療時疫引起的腫痛,脈搏數而無力。

葛根、牛蒡子(半生半炒,搗碎)、貫眾、甘草、江西豆豉(各二錢),研磨成粉末,一劑藥,加水一鍾半煎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

五利大黃湯:治療時疫,頭面紅腫疼痛,煩渴便秘,脈搏實數。

大黃(煨)、黃芩、升麻(各二錢)、梔子、芒硝(各一錢二分),研磨成粉末,一劑藥,加水一鍾半煎至六分,空腹溫服。

梔子仁湯:治療時疫引起的頭面腫痛,大便秘結,脈搏沉數。

山梔仁(炒)、牛蒡子(炒)、升麻、枳殼(麩炒去瓤)、鬱金、大黃(煨,各等份),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蜂蜜水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