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一·上 (6)
卷一·上 (6)
1. 論類中風諸證
劉宗厚,曰:按經云:風之傷人也,為病善行而數變,變至他證之類。故為治不得其病情者,往往或以風為他證,或以他證為風,皆不免乎得失之誚。惟近代河間、東垣、丹溪諸先生者出,始論他證之非中風,治法當異,此又盧氏治例,可謂深達病情之機者,即河間所論五志過極為病之例、非真中風也。而王安道又曰:人有卒暴僵仆,或偏枯,或四肢不舉,或不知人,或死或不死者,世以中風呼之,而方書亦以中風治之,因嘗考諸《內經》,論風為諸證,其卒暴僵仆,不知人,四肢不舉者,並無所論,止有偏枯一語而已。及觀《千金方》,則皆引岐伯之旨,《金匱要略》略具脈證,邪在絡在經在腑在臟之異。由是觀之,則卒暴僵仆、不知人、偏枯、四肢不舉等證,固為因風而致者矣,乃用大小續命、西州續命、排風、八風等諸湯散治之。及近代河間、東垣、丹溪三子者出,始與昔人有異。河間主於火,東垣主於氣,丹溪主於濕,反似風為虛象,而大異於昔人矣。籲!昔人之與三子者,果孰是歟,果孰非歟。若以三子為是,則三子未出之前,固有從昔人而治愈者矣;以昔人為是,則三子已出之後,亦有從三子而治愈者矣。故不善讀書者,往往不得其奧。以余觀之,昔人與三子之論,皆不可偏廢,但三子以類乎中風之病,視為中風而立論,故使後人疑惑而不能決。殊不知因於風者,真中風也,因火、因氣、因於濕者,類中風而非中風也。三子所論者,自是因火、因氣、因濕,而為暴病暴死之證,與風何相干哉。如《內經》所謂三陰三陽發病,為偏枯痿痹,四肢不舉,亦未嘗必因於風而後能也。夫風火氣濕之殊,望聞問切之間,豈無所辨乎。辨之為風,則從昔人以治,辨之為火、氣、濕,則從三子以治,如此庶乎析理明而用法當矣。惟其以因火因氣因濕之證,分而出之,則真中風病彰矣。所謂西北有中風,東南無中風者,其然歟否歟,斯辨諸子所論名實相紊,而不明真中風之異,可謂真切,又何疑丹溪東南無中風之語哉。夫風者,天地之大氣也,五運之造化,四時之正令耳,上下八方,無所不至者。且人在氣中,形虛者即感之傷之中之,有輕重不同,實八風虛實之異耳。矧有痿濕、火熱、痰氣虛諸證而似中風,故古今治例不一。是以徐先生折衷諸經之旨,辨以上諸證不得與中風同治,又豈惟三子所論哉。然王氏以擴充其例,因有是辨,亦不害其為叮嚀也。
白話文:
劉宗厚說:經書上說,風邪傷人,容易在身體裡流竄變化,變化成各種其他的病症。因此,如果治病時沒能準確地辨別病情,往往會把風邪當成其他病症,或者把其他病症當成風邪,這樣都會造成治療上的失誤,招致非議。直到近代,河間、東垣、丹溪等醫學大家出現,才開始論述那些非由風邪引起的病症,它們的治療方法應該有所不同。這也是盧氏治病的經驗,可以說是深入了解病情的關鍵。就如河間所論述的,五志過極引起的病症,並不是真正的中風。
王安道也說,人突然暴病昏倒,或者半身不遂,或者四肢麻痺,或者神志不清,或者死或者不死,世間都把這些症狀稱為中風,醫書裡也用中風的療法來治療。然而我仔細研究《內經》,它論述風邪引起的各種病症,並沒有提到突然暴病昏倒、神志不清、四肢麻痺等症狀,只提到半身不遂。而看《千金方》,它都是引用岐伯的觀點,《金匱要略》則詳細記載了脈症,分別論述了邪氣在經絡、在臟腑的不同表現。由此可見,突然暴病昏倒、神志不清、半身不遂、四肢麻痺等症狀,確實是由風邪引起的,所以古人用大小續命湯、西州續命湯、排風散、八風湯等藥方來治療。
直到近代,河間、東垣、丹溪三位醫學大師出現,才與古人的觀點有所不同。河間主張以火為本,東垣主張以氣為本,丹溪主張以濕為本,反而把風邪看成虛象,與古人有很大的差異。哎,古人與三位醫學大師,到底誰對誰錯呢?如果以三位醫學大師的觀點為正確,那麼他們出現之前,也有人遵循古人的方法治好了病;如果以古人的觀點為正確,那麼三位醫學大師出現之後,也有人遵循他們的觀點治好了病。所以不善於讀書的人,往往不能理解其中的奧妙。
依我來看,古人與三位醫學大師的論述,都不可偏廢,只是三位醫學大師把類似於中風的病症歸類為中風,以中風的角度來論述,才讓後人感到疑惑,難以分辨。其實,由風邪引起的才是真正的中風,由火邪、氣邪、濕邪引起的,只是類似於中風,但並非中風。三位醫學大師所論述的,是因火邪、氣邪、濕邪引起的暴病暴亡症狀,與風邪毫無關係。就如《內經》中所說的,三陰三陽發病,導致半身不遂、痿痹、四肢麻痺,也未必一定是由風邪引起的。
風邪、火邪、氣邪、濕邪各有不同,通過望聞問切,就能分辨出來。如果是風邪,就按照古人的方法治療,如果是火邪、氣邪、濕邪,就按照三位醫學大師的方法治療,這樣才能理清思路,運用正確的治療方法。正因為他們把因火邪、氣邪、濕邪引起的病症分開論述,才讓真正的中風病症更加明確。所謂「西北有中風,東南無中風」,是否真的如此呢?這就說明有些人不能明辨古今醫學大家論述中名實的混淆,不懂得真正中風的區別,因此才對丹溪「東南無中風」的說法感到疑惑。
風邪,是天地之間的氣,是五運的造化,是四季的正常運行,無處不在。人生活在氣中,身體虛弱的人就會受到風邪的侵襲,輕重程度不同,這是因為風邪的種類和虛實程度不同。更何況還有痿濕、火熱、痰氣虛等類似於中風的病症,所以古今醫治方法也不盡相同。因此,徐先生折衷各家經書的觀點,辨析以上各種病症不能與中風同治,這也並非只有三位醫學大師才論述的。而王氏則擴充了他們的觀點,有了這樣的辨析,也不妨礙他提醒人們注意。
李氏,曰:有五痹類風狀,如中暑、中寒、中濕、痰厥、氣厥、食厥、熱厥、虛暈等證,皆卒倒不語。但風必有歪斜搐搦之證為異,雖內傷兼中亦然。但風癔、風痱、偏枯、痹風,四證見一,便作風治。惟有輕重緩急之分,輕者發過如故,或口舌無恙,手足顫拽者,大省風湯加人參、沒藥等分,水煎服,得汗即愈。或四肢無恙,口喎語澀者,古防風湯入麝一釐調服。或自醒能言,能食,惟身體不遂者,地仙丹。
白話文:
李氏說:有五種痹症,症狀類似風邪,例如中暑、中寒、中濕、痰厥、氣厥、食厥、熱厥、虛暈等等,都會突然昏倒不說話。但是風邪必有歪斜抽搐的症狀作為區別,即使是內傷兼中風也是如此。
不過,風癔、風痱、偏枯、痹風這四種症狀,只要出現其中一種,就可以用治療風邪的方法。只是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來區分。輕者發病之後恢復如常,或者口舌無恙,只是手腳顫抖抽搐的,可以用大省風湯加上人參、沒藥等量,水煎服,出汗之後就會痊癒。
或者四肢無恙,只是口歪語澀的,可以用古方防風湯加入麝香一釐調服。或者自己清醒能說話,能吃東西,只是身體不能行動的,可以用地仙丹。
薛氏,曰:與中風相類者,則有中寒、中暑、中濕、中火、中氣、食厥、勞傷、房勞等證。如中於寒者,謂冬月卒中寒氣,昏冒,口噤肢攣,惡寒,脈浮緊,用麻黃、桂枝、理中湯之類。中於暑者,謂夏月卒冒炎暑,昏冒,痿厥,吐瀉,喘滿,用十味香薷飲之類。中於濕者,丹溪謂東南之人因濕土生痰,痰生熱,熱生風也,用清燥湯之類,加竹瀝、薑汁。中於火者,河間所謂非肝木之風內中,六淫之邪外侵,良由五志過極,火盛水衰,熱氣拂鬱,昏冒而卒僕也,用六味丸、四君子、獨參湯之類。內有恚(胡桂切,音慧,恨也)怒傷肝,火動上炎者,用柴胡湯之類。中於氣者,由七情過極,氣厥昏冒,或牙關緊急,用蘇合香丸之類。誤作風治者死。食厥者,過於飲食,胃氣自傷,不能運化,故昏冒也,用六君子加木香。勞傷者,過於勞役,耗損元氣,脾胃虛衰,不任風寒,故昏冒也,用補中益氣湯。房勞者,因腎虛精耗,氣不歸源,故昏冒也,用六味丸。此皆類中風者也。夫《內經》主於風,河間主於火,東垣主於氣,丹溪主於濕。愚之斯論,僭補前人之闕也。若夫地之南北,人之虛實,固有不同,大略相似,當隨變治之。
白話文:
薛氏曰:
與中風症狀相似的疾病,包括中寒、中暑、中濕、中火、中氣、食厥、勞傷、房勞等。
中寒:指的是冬天突然受到寒氣侵襲,出現昏迷、口緊閉、肢體抽搐、怕冷、脈搏浮而緊等症狀。可用麻黃、桂枝、理中湯等藥物治療。
中暑:指的是夏天突然受到炎熱侵襲,出現昏迷、四肢無力、嘔吐、腹瀉、呼吸急促等症狀。可用十味香薷飲等藥物治療。
中濕:丹溪先生認為,東南地區的人容易因濕氣而生痰,痰生熱,熱生風。可用清燥湯等藥物治療,並加入竹瀝、薑汁。
中火:河間先生認為,中火並非肝木之風內侵,而是六淫邪氣外侵,因五志過度,心火旺盛,導致水氣不足,熱氣鬱結,出現昏迷等症狀。可用六味丸、四君子湯、獨參湯等藥物治療。若因憤怒傷肝,火氣上炎,則可用柴胡湯等藥物治療。
中氣:指的是因七情過度,導致氣機逆亂,出現昏迷、牙關緊閉等症狀。可用蘇合香丸等藥物治療。誤將此症當作風寒治療,則會導致死亡。
食厥:指的是因暴飲暴食,損傷胃氣,無法消化食物,導致昏迷。可用六君子湯加木香治療。
勞傷:指的是因過度勞累,損耗元氣,脾胃虛弱,無法抵抗風寒,導致昏迷。可用補中益氣湯治療。
房勞:指的是因腎虛精虧,導致氣血不足,出現昏迷。可用六味丸治療。
上述這些病症都與中風相似,但病因不同,因此需根據不同的病因進行治療。
《內經》主要強調風邪,河間先生主要強調火邪,東垣先生主要強調氣邪,丹溪先生主要強調濕邪。我所寫的這些論述,是在前人基礎上的補充和完善。
地域的不同,人體虛實的不同,都會影響疾病的表現,因此治療時需靈活應變,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治療方案。
2. 論勞傷似中風
準繩,云:有元氣素弱,或過於勞役,或傷於嗜欲,而卒然厥僕,狀類中風者,手必散,口必開,非大劑參、耆,用至斤許,豈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哉。亦有不僕而但舌強,語澀,痰壅,口眼喎斜,肢體不遂者,作中風治必殆,以六君子湯加諸汁治之。
白話文:
準繩 這本書裡說:如果有人元氣本來就虛弱,或者過度勞累,或者因為縱慾傷身,突然昏倒,看起來像是中風,手腳一定會散開,嘴巴一定會張開,如果不服用大劑量的參、耆,用到一斤左右,怎麼可能把元氣從無有之地拉回來呢?
也有些人沒有昏倒,只是舌頭僵硬,說話困難,痰多,口眼歪斜,肢體不靈活,如果按照中風治療,一定會很危險,應該使用六君子湯加入生薑汁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