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二·下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二·下 (1)

1. 論風寒暑濕皆能作痢

陳無擇,云:滯下之證,《內經》所載血溢、血泄、血便、注下。古方則有清膿血,近世呼痢疾,其實一也。多由脾胃不和,飲食過度,停積於腸胃,不能克化,又為風寒暑濕之氣干之,故為此疾。傷熱則赤,傷冷則白,傷風則純下清血,傷濕則下如豆汁,冷熱交併,赤白兼下。治法當先用通利之藥,疏滌臟腑。

嚴氏,云:先以巴豆等劑推其積滯,後辨以冷熱風濕之證,用藥調治。熱赤者清之,冷白者溫之,傷風而下清血者則祛逐之,傷濕而下豆汁者分利之,冷熱相併,溫涼以調之。仍須先調胃氣,切不可驟用罌粟、訶子之藥止之澀之,使停滯不泄,多致危殆。

白話文:

陳無擇說:腹瀉的症狀,《內經》記載為血溢、血泄、血便、注下。古方稱之為清膿血,近世則稱之為痢疾,其實都是一樣的病症。大多數是由於脾胃不和,飲食過度,食物停積在腸胃,無法消化,又受到風寒暑濕之氣的侵襲,所以導致此病。傷熱則大便呈紅色,傷冷則呈白色,傷風則純粹排出清血,傷濕則排出像豆汁一樣的糞便,冷熱交併則赤白混雜。治療方法應先用通利之藥,疏通清理臟腑。

嚴氏說:先用巴豆等藥物推動積滯,然後根據冷熱風濕的症狀,用藥調理。熱性赤色者清熱治療,冷性白色者溫熱治療,傷風而排出清血者則祛逐風寒,傷濕而排出豆汁者則利水治療,冷熱相併則用溫涼之藥調和。治療過程中,必須先調理胃氣,切忌急用罌粟、訶子等止瀉澀腸的藥物,這樣會使積滯不泄,容易導致病情危殆。

劉宗厚,曰:按赤白分冷熱之說,河間論之甚詳。其云風下清血,濕下豆羹汁者,蓋謂風喜傷肝,肝主血,故下清血者為風也;濕喜傷脾,脾胃為五穀之海,無物不受,常兼四臟,蓋豆汁之色,如五色之相雜,故下豆羹汁者為濕也。又云:治法當先通利,此迎而奪之之義。若有虛者亦宜審之,使果有積滯在腸胃者,方所當通利。然嚴氏謂巴豆等藥,使用之於傷冷物則可,若用之於熱者,為害非輕。又云風則祛逐,所謂祛逐者,果何法何藥歟?若以邪氣當祛逐,則豈獨於風而寒濕熱為不可耶,此又失於明白。

白話文:

劉宗厚說:依照赤白分冷熱的說法,河間先生論述得非常詳盡。他說風下清血,濕下豆羹汁,這是因為風性喜傷肝,肝臟主血,所以下清血的是風;濕性喜傷脾,脾胃是五穀之海,無物不受,常兼四臟,豆汁的顏色就像五色相雜,所以下豆羹汁的是濕。他又說:治療方法應該先通利,這是迎而奪之的道理。如果有虛者也要審慎觀察,如果確實有積滯在腸胃,才應該通利。然而嚴氏認為巴豆等藥,用於傷冷物則可,如果用於熱者,危害不輕。他又說風則祛逐,所謂祛逐,究竟是什麼方法和藥物呢?如果以邪氣當祛逐,難道只有風,而寒濕熱就不可以嗎?這又失於明白。

2. 論滯下分三因

陳無擇,云:古方風停膚腠,下瘀血,或下鮮血,濕毒下如豆羹汁,皆外所因之明文也。古方有五泄,因臟氣鬱結,隨其所發,便利膿血,作青黃赤白黑色,一一不同,即內所因也。又飲食冷熱,酒醴醯醢,縱情恣欲房室,致傷精血,腸胃黏溢,久積冷熱,遂成毒痢,皆不內外因。治之先推其歲運,以平其外,察其鬱結,以調其內,審其所傷,以治不內外,條然明白,不致妄投也。

白話文:

陳無擇說:古方中提到,風停於皮膚腠理,使之瘀血下行,或下鮮血,濕毒下泄如豆羹汁,這些都是由外因造成的,明白無誤。古方中也提到五泄,因臟氣鬱結,隨其所發,導致便利膿血,顏色有青黃赤白黑五種,各有不同,這就是內因所致。再者,飲食冷熱無度,嗜酒醴醯醢,放縱情慾房事,導致精血受損,腸胃黏液溢出,久積冷熱,最終形成毒痢,這些既有內因也有外因。治療時,要先推算患者的歲運,以平其外因;察其臟氣鬱結,以調其內因;審其所受之傷,以治不內外之症。如此條理分明,便不會妄加投藥了。

3. 辨利色分五臟

原病式,曰:瀉白為寒,青黃紅赤黑,皆為熱也。蓋瀉白者,肺之色也,由寒水制火,不能平金,則肺金自甚,故色白也。利色青者,肝木之氣,由火甚制金,不能平木,故色青也。或言利色青為寒者,誤也。仲景少陰病下利清水,色純青,熱在裡也,大承氣湯下之。及小兒熱甚急驚,利色多青,為熱明矣。利色黃者,由火甚,則水必衰,而脾土自旺,故色黃也。利色紅為熱,心火之色也。或赤,熱深甚也。至若利色黑,亦言熱者,由火熱亢甚,則反兼水化制之,故色黑也。故傷寒陽明病,熱極則日晡甚,則不識人,法當大承氣下之。大便不黑者易治,黑者難治,諸痢同法。

白話文:

《原病式》中記載:大便稀薄如水,顏色發白,這是寒證;大便顏色青、黃、紅、赤、黑,都是熱證。

這是因為,白色是肺的顏色,由於寒水過盛抑制了心火,無法平衡肺金,導致肺金過旺,所以大便顏色發白。

大便顏色發青,是肝木之氣過盛的表現,由於火氣過旺抑制了肺金,無法平衡肝木,所以大便顏色發青。有些人說大便顏色發青是寒證,這是錯誤的。仲景在《傷寒論》中提到,少陰病患者腹瀉,排泄的是清澈的清水,顏色呈青色,這是裡熱的表現,應該服用大承氣湯來瀉下。小孩發熱急驚,大便顏色多發青,也是熱證的表現。

大便顏色發黃,是火氣過盛導致水氣衰弱,脾土過旺的表現,所以大便顏色發黃。

大便顏色發紅,是熱證,代表心火過盛。顏色發赤,則代表熱氣更深更重。

至於大便顏色發黑,也屬於熱證。這是因為火氣過盛,反而會導致水氣轉化來抑制火氣,所以大便顏色發黑。

因此,傷寒陽明病患者,熱氣極盛時,在下午病情會加重,患者甚至出現神志不清,此時應服用大承氣湯來瀉下。大便不發黑,治療比較容易,而大便發黑,則治療比較困難。各種痢疾的治療方法都與此相同。

劉宗厚,曰:世人多以瀉利之青白黑三色為寒,黃赤二色為熱,今觀河間分五臟之論,煥然耳目,而知世人之非也。或曰《內經》視絡脈之色,曰寒多則凝泣,凝泣則青黑,熱多則淖澤,淖澤則黃赤。又曰:黃赤則熱多,白則寒。世俗之論,豈非本於此歟。愚曰:《內經》論經脈之常色,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也。陰絡之色應其經,但陽絡之色隨四時而行,應無常色。遇天氣之寒,則經絡凝位,故其色多青黑;遇天氣之熱,則經絡淖澤,故其色多黃赤。此蓋曰外氣之寒熱,而浮絡相應而然。凡人之在冬月炎天,與夫久坐遠行,其面色相應亦皆然,非如痢色之出於臟腑,隨內氣所感而生也。況滯下之證,多因濕熱所致。《內經》曰:肺熱者,色白而毛敗;心熱者,色赤而脈絡溢;肝熱者,色蒼而爪枯;脾熱者,色黃而肉蠕動;腎熱者,色黑而齒槁。此雜論痿,亦可見五臟之內熱,皆能顯此五色。今滯下之論五色,意實相同,然不可與浮絡之因外氣相應者同語也。

白話文:

劉宗厚說:世人普遍認為瀉利(腹瀉)時排出的青、白、黑三色便便是寒性,黃、赤二色便是熱性,如今觀看河間(指醫家李杲)對於五臟的論述,讓人耳目一新,才明白世人的觀點是錯誤的。

有人說,《內經》中觀察絡脈的顏色,認為寒多則凝泣(血液凝滯),凝泣則呈青黑色;熱多則淖澤(血液流利),淖澤則呈黃赤色。又說:黃赤色代表熱多,白色代表寒。世俗的論點,莫非源於此嗎?

我認為,《內經》論述經脈的常色,心赤(紅色)、肺白(白色)、肝青(青色)、脾黃(黃色)、腎黑(黑色)。陰絡的顏色應其所屬的經脈,但陽絡的顏色卻隨著四季而變化,並無固定的顏色。遇到天氣寒冷,經絡凝結,因此顏色多呈現青黑色;遇到天氣炎熱,經絡流暢,因此顏色多呈現黃赤色。這說明是外氣的寒熱,導致浮絡相應而呈現不同的顏色。

凡人於冬月炎天,或久坐遠行,其面色也會相應地呈現青黑或黃赤色,這與痢疾時排出的便色不同,痢疾的便色是源於臟腑,受到內氣的影響而產生。

況且,滯下(便祕)的證狀,大多是由濕熱所導致。《內經》中說:肺熱者,色白而毛敗;心熱者,色赤而脈絡溢;肝熱者,色蒼而爪枯;脾熱者,色黃而肉蠕動;腎熱者,色黑而齒槁。這些都是關於痿證(肌肉萎縮)的論述,也可以看出五臟內熱,都能顯現出這五種顏色。

如今滯下證論述的五色,其實意義相同,但不可與浮絡因外氣而呈現的顏色混為一談。

4. 辨赤白分冷熱之誤

原病式,曰:或言下痢白為寒者,誤也。若果為寒則不能消穀,何由反化為膿也。所謂下痢谷反為膿,如世之穀肉果菜,濕熱甚則自然腐爛潰發,化為膿水也。其熱為赤,熱屬心火故也。其濕為黃,濕屬脾土故也。燥郁為白,屬肺金也。經曰:諸氣憤郁,皆屬於肺。謂燥金之化也。然諸瀉痢皆兼於濕,今反言氣燥者,謂濕氣甚於腸胃之內,腸胃怫熱鬱結,而又濕主於痞,以致氣液不得宣通,因以成腸胃之燥,使煩渴不止也。如下痢赤白,俗言寒熱相兼,其說尤誤。豈知水火陰陽寒熱者,猶權衡也,一高則必一下,一盛則必一衰,豈能寒熱俱甚於腸胃而同為痢乎。如熱生瘡瘍而出白膿者,豈可以白為寒歟。其在皮膚之分,屬肺金,故色白也。次在血脈之分,屬心火,故為血癤也。在肌肉屬脾土,故作黃膿。在筋脈屬肝木,故其膿色帶蒼深。至骨屬腎水,故紫黑血出也。各隨五臟之部而見五色,是謂標也。本則一出於熱,但分淺深而已。大法下迫窘痛,後重裡急,小便赤澀,皆屬燥熱。而下痢白者,必多有之,然則為熱明矣。

白話文:

原病式

說道:有人說下痢白色是因為寒症,這是錯誤的。若真是寒症,就不會消穀,又怎麼會化為膿呢?

所謂下痢谷反為膿,就像世間的穀物、肉類、水果、蔬菜,濕熱過度就會自然腐爛潰爛,化為膿水一樣。

其中赤色代表熱,熱屬於心火;黃色代表濕,濕屬於脾土;白色代表燥鬱,屬於肺金。

經書說:「諸氣憤鬱,皆屬於肺」,這是指燥金的變化。

然而,各種瀉痢都伴隨著濕氣,現在反過來說氣燥,是因為濕氣在腸胃內過盛,腸胃鬱熱積結,而濕氣又主於痞,導致氣液無法宣通,最終形成腸胃燥熱,讓人煩渴不止。

例如下痢赤白,民間俗稱寒熱相兼,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。

難道不知道水火陰陽寒熱就像天平一樣,一高必有一低,一盛必有一衰嗎?怎麼可能寒熱同時在腸胃中過盛而都造成痢疾呢?

就像熱症生瘡瘍而出現白膿,難道可以用白色代表寒症嗎?

白膿在皮膚表面,屬於肺金,所以顏色是白色;其次在血脈,屬於心火,所以是血癤;在肌肉,屬於脾土,所以是黃膿;在筋脈,屬於肝木,所以膿色帶有青色和深色;在骨頭,屬於腎水,所以是紫黑色血出來。

每種膿色都依照五臟的部位而呈現五色,這就是所謂的標誌。

根本原因都是熱症,只是深淺不同而已。

大法下迫窘痛,後重裡急,小便赤澀,這些都是燥熱的表現。

而下痢白色,一定是常有的事,所以是熱症就顯而易見了。

劉宗厚,曰:河間謂赤白不當分冷熱,乃屬肺金心火之化。又謂五色各屬五臟,本則一出於熱,其論至當。但世患此疾者,赤白居多,今既不當分冷熱為治,若專以辛苦寒退熱,此則治本之法,所謂心火肺金之化者,抑有別歟。蓋心主血,肺主氣,白屬肺金,則氣受病也。赤屬心火,此血受病也。赤白相雜,血氣俱受病也。知此則肝青脾黃腎黑之說,亦可得而互明矣。

白話文:

劉宗厚說:河間學派認為赤白二色不應單純以冷熱區分,而是屬於肺金和心火轉化的結果。他們又說五色分別對應五臟,本源都源於熱,這個論點非常恰當。但是世間患此病症者,以赤白二色居多,如今不應單純以冷熱來治療,若只用辛、苦、寒來退熱,這是治標之法,所謂心火肺金轉化,恐怕另有原因。

因為心主血,肺主氣,白色屬於肺金,則氣受病也。紅色屬於心火,則血受病也。赤白相雜,血氣都受病也。明白了這個道理,就能夠理解肝青、脾黃、腎黑這些說法,也能相互印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