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)

1. 卷八

2. 大頭瘟

3.

綱目,云:運氣大頭病皆屬火,蓋經所謂上腫者,即其屬也。經云:少陽司天之政(寅申之歲),風熱參布,太陰橫流,寒乃時至,(此皆木火之化,火盛則寒水來復),民病上怫(音佛,心郁不舒也),腫,色變。又云:少陰司天之政(子午之歲),熱病生於上,清病生於下(少陰司天,陽明在泉,上火下金,故熱病生於上,清病生於下),民病嗌乾腫上。終之氣,燥令行,餘火內格,腫於上,咳喘。(燥金之客,加於寒水之主,金氣收,故五氣之餘火內格而為病,如此格拒也)。其治方,東垣普濟消毒飲子得之矣。

丹溪,曰:大頭天行病,乃濕氣在高巔之上,用羌活、黃芩酒炒、大黃酒蒸,隨病加減,不可用降藥。

東垣,曰:夫大頭病者,雖為在身在上,熱邪伏於已,又感天地四時非節瘟疫之氣所著,所以成此疾。至於潰裂膿出,而又染他人,所以謂之疫癘也。大抵足陽明邪熱太甚,資實少陽相火為之熾,多在少陽或在陽明,甚則逆傳太陽。視其腫勢在何部分,隨其經而取之。濕熱為腫,木盛為痛,此邪發於首,多在兩耳前後所先見出者為主為根,治之宜早,藥不宜速,恐過其病,上熱未除,中寒已作,有傷人命矣。此疾是自內而之外也,是為血病。況頭部受邪,現見於無形之處,至高之分,當先緩而後急。先緩者,謂邪氣在上所著,無形之分,既著無形,所傳無定,若用重劑大瀉之,則其邪不去,反過其病矣。雖用緩藥,若急服之,或食前或頓服,咸失緩之體,則藥不能騰昇,徐潰無形之邪,或藥性味形狀,擬象服餌,皆須不離緩體,及寒藥或炒或酒浸之類是也。後急者,謂前緩劑已經高分,瀉邪氣入於中,是到陰部。入於中,染於內之有形質之所,若不速去,反損陰分,此中治卻為客熱所當急也。治客以急,此之謂也。治主以緩,先緩謂也。謂陽邪在上,陰邪在下,各為本家,病不從先後。錯其緩急,不惟不能解其紛,而復致其亂矣。此所以治主當緩,治客當急。謂陽分受陽邪,陰分受陰邪者,主也。陽分受陰邪,陰分受陽邪者,客也。凡所謂急者,當急去之,此治客以急也。假令少陽、陽明之為病,少陽者,謂邪出於耳前後也;陽明者,首面大腫也。先以黃芩、黃連、甘草通炒銼煎,少少不住服呷之。或一劑畢,再用大黃,或酒浸,或煨,又以鼠黏子新瓦上炒,㕮咀,煎成去渣,納芒硝各等分,亦時時呷之。當食後用,徐得微利。並邪氣已,只服前藥,如不已,再服後藥,依前次第用之。取大便利,邪已即止。如陽明行經,加升麻、葛根、芍藥之類。太陽行經,加羌活、防風、荊芥之類。選而加之,並與上藥相合用之,不可獨用也。

白話文:

《綱目》說:運氣大頭病都屬於火邪,經書上說的「上腫」,就是指這種病症。經書上說:少陽主氣(寅申年),風熱交雜,太陰氣逆,寒邪才會到來(這些都是木火轉化的結果,火盛則寒水來回複),人們就會患上上焦鬱悶(心悶不舒暢)、腫脹、面色改變的疾病。又說:少陰主氣(子午年),熱病發生在上焦,寒病發生在下焦(少陰主氣,陽明在泉,上火下金,所以熱病生於上,清病生於下),人們就會患上咽喉乾燥、腫脹的疾病。終氣(秋燥)盛行,餘火內鬱,腫脹在上焦,並伴有咳嗽氣喘。(燥金客氣,加於寒水主氣,金氣收斂,所以五氣的餘火內鬱而致病,是氣機阻滯)。治療這種病,東垣的《普濟消毒飲》很有效。

《丹溪心法》說:大頭瘟疫,是濕邪停留在頭頂,要用羌活、酒炒黃芩、酒蒸大黃,根據病情加減,不能使用瀉下之藥。

《東垣》說:大頭病,雖然發生在身體上部,但實際上是熱邪伏藏於內,又感受天地四時不正的瘟疫之氣,所以導致此病。如果潰爛流膿,還會傳染給別人,所以稱為瘟疫。大多數是足陽明經的熱邪過盛,助長少陽相火,多發生在少陽或陽明經,嚴重時會逆傳至太陽經。觀察腫脹的部位,根據經絡取穴治療。濕熱則腫脹,木氣盛則疼痛,這種邪氣從頭部發病,多數從兩耳前後首先出現,這是主要的病根,治療要及早,用藥不宜過猛,以免病情轉變,上焦的熱邪未除,卻產生了中焦的寒邪,危及生命。這種病是從內而外發生的,屬於血病。況且頭部受邪,病變部位隱匿於無形之處,位置最高,應先緩後急。先緩,是指邪氣在上焦,部位隱匿,既然在無形之處,傳變不定,如果用重劑猛瀉,邪氣不僅不去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即使用緩和的藥物,如果服用過急,或者飯前服用,或者一次服用過多,都會失去緩和的功效,藥物不能上升,慢慢消散無形的邪氣,藥物的性味形狀,服用方法,都應遵循緩和的原則,寒涼藥物要炒制或酒浸泡之類。後急,是指前期的緩和藥物已經使邪氣從高位下降到中焦,到達陰部。到達中焦,侵入內臟的有形部位,如果不迅速去除,反而會損傷陰分,這時治療就應該用辛溫解表之法。治客邪用急法,就是指的這個。治本邪用緩法,先緩就是指的這個。意思是:陽邪在上,陰邪在下,各自為本,病情不分先後。如果錯用緩急,不僅不能解決問題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所以,治療本邪應緩和,治療客邪應迅速。陽分受陽邪,陰分受陰邪是本邪;陽分受陰邪,陰分受陽邪是客邪。凡是需要迅速治療的,應及時去除,這就是治客邪用急法。比如少陽、陽明經的病症,少陽經的病症,是指邪氣從耳前後出現;陽明經的病症,是指頭面部大腫。先用黃芩、黃連、甘草等藥炒制後煎服,少量多次服用。如果一劑藥服完,再用大黃,可以酒浸泡或煨制,或者用鼠黏子在瓦上炒制,研磨後煎服去渣,加入芒硝等分,也少量多次服用。應該在飯後服用,慢慢達到通便的效果。邪氣去除後,只服用前面的藥物,如果不行,再服用後面的藥物,按照之前的順序服用。如果大便通暢,邪氣去除就停止服藥。如果是陽明經循行路線的病症,加用升麻、葛根、芍藥等藥。如果是太陽經循行路線的病症,加用羌活、防風、荊芥等藥。選擇並加入這些藥物,與前面的藥物一起服用,不能單獨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