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二十二·中 (16)
卷二十二·中 (16)
1. 治久瀉脫肛方
丹溪方,治久泄,穀道不合,或脫肛,此元氣下陷,及大腸不行收令而然。
白朮,芍藥(炒),神麯(炒),陳皮,肉豆蔻(煨),訶子肉,五倍子,烏梅(搗)
上為末,和丸,以四君子湯加防風、升麻煎湯下。
丹溪方,治久瀉脫肛。
人參,黃耆,川芎,當歸,升麻
白話文:
丹溪方治療長期腹瀉,肛門不閉合或者脫肛的情況。這是因為身體的能量下降以及大腸功能失調所導致的。 配方包括:白朮、炒過的芍藥、炒過的神麩、陳皮、煮熟後去殼的肉豆蔻、訶子肉、五倍子和搗碎的烏梅。 這些草藥被磨成粉末並製成丸狀,用四君子湯加上防風和升麻煎熬的水送服。 另一個丹溪方則是治療長期腹瀉和脫肛。配方包含有人參、黃芪、川芎、當歸和升麻。
上銼,水煎服。
舉肛丸,治泄瀉虛寒脫肛者。
半夏,南星,枯白礬(各五錢),枯紅礬,雞冠花(炒),白附子(各五兩),訶子皮(煅存性),黑附子(生),枳殼(各一兩),蝟皮(二枚,炙),瓜蔞(一枚,燒存性),胡桃仁(十五枚,燒存性)
上為末,醋糊作丸,空心溫酒下三十丸。
白話文:
【提銼,水煮後服用。】
「舉肛丸」用於治療因虛寒導致的脫肛和洩瀉。
- 半夏、南星、枯白礬(各五錢)、枯紅礬、雞冠花(炒過)、白附子(各五兩)、訶子皮(煅製後保持原有性質)、黑附子(生用)、枳殼(各一兩)、蝟皮(二枚,炙乾)、瓜蔞(一枚,燒後保留原有性質)、胡桃仁(十五枚,燒後保留原有性質)。
以上成分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調製成丸狀,空腹時以溫熱的酒送服三十粒。
蔭按:吳氏曰:濕盛則濡瀉,久瀉則胃虛,胃虛則臟寒,臟寒則無陽以升舉,故令肛腸脫而不上。燥能去濕,故用半夏、南星;枯能制濕,故用紅白枯礬;溫能暖臟,故用黑白附子;若雞冠、蝟皮、枳殼,用以驅風;而訶子、瓜蔞、胡桃仁之灰,取其澀以固脫也。
收肛散,治熱瀉脫肛者,用此方塗之良。
熊膽(五分),孩兒茶(三分),冰片(一分)
上為細末,乳調塗肛上,熱汁下而肛收矣。
白話文:
古文中提到:
溼氣過重會導致腹瀉,長期腹瀉會損傷脾胃功能,導致內臟寒冷,無法正常上升提舉而導致脫肛問題。因此使用具有乾燥特性的藥物如半夏和天南星來去除溼氣,並且利用紅白礬等乾性物質抑制溼氣產生效果。同時加入溫熱性質的黑白色附子溫暖內臟,雞冠花、刺蝟皮以及枳殼則用於驅風作用。另外還加入了訶黎果實、栝樓及核桃仁燒過的灰燼,這些都具備收斂特性可以固定脫肛的問題。
對於治療因熱瀉引起的脫肛症狀,可採用“收肛散”這個藥方塗抹在患處有很好的療效。
配方如下:
- 熊膽 (五份)
- 孩兒茶 (三份)
- 冰片 (一份)
將以上藥材研磨爲細粉末後,再與母乳混合均勻塗於肛門上方,當熱量下降時就會使肛門收縮恢復原狀了。
蔭按:吳氏曰:熱則肛門澀,澀則便不易出,不易出則令人努責之久,則令脫肛。此與寒脫不同者,此則肛門澀,寒脫則洞泄而不澀也。苦可以勝熱,故用熊膽;澀可以固脫,故用兒茶;辛可以拔邪,故用冰片。此妙方也。
實腸丸,治久瀉久痢,脫肛墜下,虛滑不禁。
臭椿樹根皮(切碎,酒拌炒,不拘多少)
上為末,用真阿膠水化開,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五丸,空心米湯下。
白話文:
古文中提到的是治療長期腹瀉、痔瘡和脫肛的方法:
- 使用熊膽來對抗熱症;
- 用兒茶來解決排便困難並固定脫落的部分;
- 冰片能幫助排除病邪。
另一個藥物是「實腸丸」,它是由臭椿樹根皮製成,能夠治療長期腹瀉、痔瘡和脫肛等問題。這個藥物被研磨成粉末狀,然後加入真正的阿膠溶解在水中,再做成像梧桐葉一樣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35粒,最好是在空腹時用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