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濟陽綱目》~ 卷五 (3)
卷五 (3)
1. 論
薛氏,曰:丹溪云:咽痛屬血虛,用四物加竹瀝。陰虛火上炎者,必用元參,氣虛加人參、竹瀝。又云:咽喉腫痛,有陰虛陽氣飛越,痰結在上者,脈必浮大,重取必澀,去死為近,宜人參一味濃煎,細細飲之。如作實證治之,禍在反掌。此發前人未發,救無窮之夭枉。
蔭按:李氏曰:咽喉,氣之呼吸,食之出入,乃人身之門戶也。一十八種雖後世強名,亦不可不知。一左單蛾風;二右單蛾風,形圓如小著頭大,生於咽喉關上可治,生於關下不見者難治;三雙蛾風,兩個生於喉間關下難治;四蟬舌風,舌下再生二舌;五牙蜞(蜞音其,似蟹而小,不可食)風,牙齦腫毒成瘡;六木舌風,舌腫大如煮熟豬舌,不能轉動;七舌黃風,舌上腫痛黃色;八魚口風,口如魚吸水不治;九塞喉風,喉痹聚毒,涎唾稠實而發熱,關上可治,關下難治;十懸蜞蠱毒風,上𦚞腫,水食不下,形腫如雞卵;十一搶食風,因食鯉鱠惡物發泡;十二獵頰風,腮頰結腫,牙盡處腫破;十三纏喉風,自頤纏繞,赤色寒熱;十四松子風,口內滿喉,赤如豬肝,張口吐物,則氣逆關閉,飲食不能;十五崩砂甘口風,自舌下牙齦上腫赤,口內作臖如湯熱,牙齦漸爛,亦能脫齒;十六連珠風,自舌下起,初起一個,又起一個,甚者三五七九個,連珠生起;十七蜂子毒,或在臉腮涘爛,或在喉關舌下,作臖,色黃如蜂;十八走注瘰癧風,頸項結核五七個,皮膚赤腫,作寒熱。尋常咽瘡痛者,多是虛火。
噫!種類雖繁,同歸於火。蓋少陰君火,少陽相火,二脈並絡於咽喉。君火勢緩,則熱結而為疼為腫。相火勢速,則腫甚不仁而為痹,痹甚不通而痰塞以死矣。故曰:一陰一陽結,謂之喉痹。一陰肝與心包,一陽少陽三焦,四經皆有相火。火者痰之本,痰者火之標,故言火則痰在其中矣。
言咽喉,則牙舌亦包在其中矣。實火,因過食煎炒,蘊熱積毒,煩渴,二便閉澀,風痰上壅,將發喉痹,必先三日胸膈不利,脈弦而數,治宜先去風痰而後解毒熱,涼膈散加黃連、荊芥、石膏,或古荊黃湯,防風通聖散,三黃丸含化。又風燥咽喉乾枯,常如毛刺,吞嚥有礙,敗毒散加黃芩、半夏,倍桔梗、薄荷,生薑煎服,痰盛加石膏。凡服此藥,子服午攻,午服子攻。
如嘔吐咯血,因食熱物,及谷芒刺澀,風熱並與血氣相搏腫痛者,消風散加薄荷、元參、全蠍,或射干湯,牛蒡子湯。木舌、重舌者,用如聖勝金錠子治;舌根腫者,麝香硃砂丸;時行咽痛者,普濟消毒飲。虛火,因飲酒則動脾火,忿怒則動肝火,色欲則動腎火,火炎上攻,咽膈乾燥,必二便如常,少陰脈微,治宜補虛降火。
白話文:
[論]
薛氏說:丹溪先生說,咽喉痛屬於血虛,要用四物湯加上竹瀝。陰虛火旺上炎的,一定要用玄參,氣虛的要加人參、竹瀝。又說:咽喉腫痛,有陰虛陽氣浮越,痰結在上面的,脈象一定浮大,重按一定澀滯,病情危急,宜用人參單味濃煎,慢慢飲服。如果當成實證來治療,禍患就在眼前。這一點是前人沒有說到的,可以挽救無數的枉死。
李氏說:咽喉是氣體出入呼吸,食物進出的通道,是人體的門戶。雖然後世將咽喉疾病命名為十八種,但也不能不知道。分別是:一、左單蛾風;二、右單蛾風,形狀像小蟲頭一樣大,生在咽喉關口上面可以治好,生在關口下面看不見的就難治;三、雙蛾風,兩個生在喉間關口下面難治;四、蟬舌風,舌下再生出兩條舌頭;五、牙蜞風(蜞音qí,像螃蟹但很小,不能吃),牙齦腫毒成瘡;六、木舌風,舌頭腫大像煮熟的豬舌頭,不能轉動;七、舌黃風,舌頭腫痛呈黃色;八、魚口風,嘴巴像魚一樣吸水,難治;九、塞喉風,喉嚨閉塞,毒邪聚集,涎唾稠厚而且發熱,關口上面可以治,關口下面難治;十、懸蜞蠱毒風,上顎腫大,水和食物都吃不下,腫脹像雞蛋一樣大;十一、搶食風,因為吃了鯉魚、鱠等不好的東西而起泡;十二、獵頰風,腮頰腫脹,牙齒邊緣腫破;十三、纏喉風,從下巴纏繞到喉嚨,紅腫,寒熱交替;十四、松子風,口腔和喉嚨都腫滿,紅色像豬肝一樣,張口嘔吐,氣逆關閉,飲食不能進食;十五、崩砂甘口風,從舌下牙齦上腫脹發紅,口腔裡像湯一樣熱,牙齦逐漸潰爛,也能導致脫齒;十六、連珠風,從舌下開始,一開始一個,又起一個,嚴重者會有三、五、七、九個,像連珠一樣生出來;十七、蜂子毒,或者在臉腮潰爛,或者在喉關、舌下腫脹,顏色黃像蜂毒;十八、走注瘰癧風,頸項結核有五七個,皮膚紅腫,寒熱交替。尋常咽喉瘡痛,大多是虛火。
唉!種類雖然繁多,都歸結於火。因為少陰君火、少陽相火,兩條經脈都絡於咽喉。君火緩慢,則熱邪凝聚而引起疼痛腫脹。相火急速,則腫脹厲害感覺麻木而成為痹症,痹症嚴重不通則痰液阻塞而致死。所以說:一陰一陽結合,叫做喉痹。一陰包括肝和心包,一陽包括少陽三焦,四條經脈都有相火。火是痰的本源,痰是火的標誌,所以說火,痰就在其中了。
說到咽喉,牙齒和舌頭也包括在裡面。實火,是因為過食煎炸油膩的食物,蘊積熱毒,口渴,大小便不通,風痰上壅,將要發作喉痹,一定會先在三日內胸膈不適,脈象弦數,治療應該先祛除風痰然後解毒熱,用涼膈散加黃連、荊芥、石膏,或者用古荊黃湯、防風通聖散、三黃丸含化。又風燥引起咽喉乾燥枯燥,經常感覺像毛刺一樣,吞嚥困難,用敗毒散加黃芩、半夏,加倍桔梗、薄荷,用生薑煎服,痰盛加石膏。服用這些藥物,早上服用晚上攻邪,中午服用早上攻邪。
如果嘔吐咯血,是因為吃了熱的東西,以及谷芒刺傷、風熱和血氣搏結腫痛的,用消風散加薄荷、玄參、全蠍,或者用射干湯、牛蒡子湯。木舌、重舌用如聖勝金錠子治療;舌根腫脹用麝香硃砂丸;流行性咽喉痛用普濟消毒飲。虛火,是因為喝酒傷脾,憤怒傷肝,房事傷腎,火邪上炎,咽喉乾燥,一定大小便正常,少陰脈微弱,治療應該補虛降火。